秋冬季流感疫情、新冠疫情交織,如何進行有效防控,對全國醫療機構都是一次考驗和挑戰,這個挑戰在農村更顯艱巨。
原因在於,農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薄弱,可能會導致感染更多在隱蔽情況下進行。
1月4日,石家莊市藁城區公布新增2例確診病例行程軌跡。從軌跡可以看到,患者早在2020年12月26日已經發病,新冠病毒早已展開了傳播,但是確診卻在7天後。
據官方公開信息:患者2,男,52歲,現住石家莊市藁城區劉家佐村。2020年12月26日出現發熱症狀並居家,27日到藁城區小果莊村某診所就診,27~28日居家無外出,29~30日再次到同一診所就診,31日~2021年1月2日居家無外出,1月2日下午由家人駕車送到新樂市人民醫院就診,當日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後經鼻、咽拭子採樣檢測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患者3與上述病例有著相似之處,2020年12月30日身體出現不適,31日由家人駕車送到鄰村某診所就診。除此之外,從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3日居家治療,1月3日,經疾控部門集中篩查,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
「現在感冒很多,農村大多選擇去診所買點藥,不到嚴重的時候不去醫院。距離村子最近的鄉鎮衛生院沒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也沒有核酸檢測設備,只有縣級醫院配備了核酸檢測。我們這裡只能給入院的患者做核酸檢測採樣,然後送到疾控中心去檢測。」藁城區某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對第一財經表示。
上述兩個病例信息也顯示,無論是診所還是患者本人,都沒有去上級醫院申請做核酸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意識。
核酸檢測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任何地方出現疫情,首先要做的就是新冠病毒核酸篩查。
2020年8月2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工作方案》(下稱《方案》)並指出,及時開展核酸檢測是落實「四早」要求的關鍵措施,也是做好常態化精準防控的基礎和前提。
《方案》同時提出,到2020年9月底前,各地要實現轄區內三級綜合醫院、傳染病專科醫院、各級疾控機構以及縣域內至少1家縣級醫院具備核酸採樣和檢測能力。到2020年底前,所有二級綜合醫院具備核酸採樣和檢測能力,完成城市檢測基地和公共檢測實驗室建設,充分發揮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以下稱第三方實驗室)作用,合理布局分區域機動核酸檢測力量,形成快速反應的調集機制,具備在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時較短時間內完成人群核酸檢測的能力。
藁城區位於石家莊市東部,2014年9月撤市設區,現轄13個鄉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226個村,常住人口79.01萬。區內擁有三家核酸檢測機構,分別是:石家莊市藁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藁城人民醫院。
地圖顯示,從藁城區劉家佐村到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的距離為42公裡,到藁城人民醫院46公裡,到藁城疾控中心47公裡。也就是說,藁城區三家核酸檢測機構距離患者2都不是很近,患者2選擇到診所治療自己的發熱症狀。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設備都是大型的,目前尚未有可以配備到診所的袖珍型。而鄉鎮衛生院,可能考慮到能力問題,目前也未布局核酸檢測設備。對於農村來講,如果不進行核酸檢測,很難早期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一位核酸診斷試劑領域的專家表示。
核酸檢測未來會不會放到鄉鎮衛生院,目前尚未定論。不過一位流行病學者認為,如何使得基層醫療機構擔當起新冠疫情防控的守門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