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美學專業擬錄取學生,本科雙非哲學,廣州地區,初試第一(包括哲學所有方向),複試第一。備考期間堅持連續310天打卡思廬日釋一哲,獲得一等獎。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 662哲學通論;
④ 960 哲學史
官方指定參考書目
註明:今年多所高校在考試科目上都進行了改革。七月底,我原本要考的963美學基礎變成了哲學一級科目960哲學史,估計考研初試考哲學一級學科將成為各大高校趨勢,大家需要及時關注。
1、羅伯特·所羅門《大問題》(官方指定書目)
2、孫正聿《哲學通論》(真題題目及答案的主要參考書目)
3、張世英《哲學導論》(我本科階段的哲學入門教材)
4、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導讀》(如果考到馬哲的題,不熟悉馬哲的同學在這本書裡可找到很多答案)
1、張志偉《西方哲學史》(官方指定書目,可配合b站張老師視頻或喜馬拉雅音頻學習)
2、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中大學姐推薦書目)
3、鄧曉芒、趙林《西方哲學史》)(學有餘力可以進一步補充)
4、北大哲學系外國哲學教研室編《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做真題必備,答題時結合原著,能給你的卷面加分)
5、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官方指定書目,但是是文言文,讀起來較為吃力)
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本書內容較為簡明,適合初學入手)
7、馮達文、郭齊勇《新版中國哲學史》(本科老師、中大師姐推薦書目,比較有框架條理,適合備考)
8、楊國榮《中國哲學史》(大一時期,中國哲學課老師的指定使用教材)
9、鍾泰《中國哲學史》(川大中哲以前的官方指定參考書目,文言文)
Ps:思廬《哲研通解》及其附贈的很多PDF資料對於完成真題和框架記憶也很有用!
今年川大的哲學通論和中西哲學史都出得相對基礎和常規,並沒有生僻的題目。
哲學通論有五道大題,平均一道題30分左右。五道題中有兩道題是原題,其餘三道題是開放式的題目,只要複習過歷年真題,皆能言之成理。哲學史只考了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中哲三道,西哲三道,考察的都是重中之重的哲學家及其哲學思想。雖然哲學史非有原題,題型也大有改動,但都或多或少根據歷年中西哲的真題進行了改編,因此,只要踏實做過近年來的中西哲學史真題,並對哲學史有一個宏觀的梳理、把握,在考場上巧妙地聯繫和結合,也能夠答出高分。
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就是考場上儘量將答卷寫滿。字寫大一些,字距和行距間隔拉開,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加答題紙,相信閱卷老師們看到大家的用心作答是會酌情加分的。
一月至二月:確定目標院校。經考人大的同學介紹,開始關注思廬公眾號,堅持每天打卡「日釋一哲」。
三月至五月:購買了專業課的歷年真題,但未動筆。川大的哲學通論和美學基礎這兩門課,每年真題重複率特別高,所以當時比較掉以輕心。這個階段,我的複習精力和時間主要給了英語,專業課的複習任務集中於哲學書、美學書的第一輪整理、筆記階段。
六月:這一階段我開始做美學真題,並對第一階段的筆記進行回顧。
七月至八月:考試內容大改,我重新去川大購買了中西馬哲的二十多年真題,並對張志偉的《西方哲學史》、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孫正聿的《哲學通論》進行第一輪筆記、梳理。哲學通論真題初步完成。我在八月底購買了思廬《哲研通解》的中哲、西哲和現西筆記,也聽了幾節說懌老師的考研指導課,懂得如何對考試題目進行解構、剖析,並形成了對答案的長度、結構、思路、措辭的把握。
九月:開始做中哲史、西哲史98年至18年的真題(做到十月中旬才徹底結束)。
十月:將真題筆記答案按照題型分類排序,列印成冊,並開始每日瘋狂背誦。每日學習時長可達13小時以上。
十一月:接受自己無法全部背誦下來的事實,調整方法,形成自己的答題套路,並對偏僻知識點有所捨棄(比如中哲的佛教、近現代中國哲學)。所有真題從十月中旬開始記背,到考前一共過了七輪。
十二月:思路框架終極梳理。在中哲方面,我將每一個哲學家的主要觀點按時代順序列在幾張白紙上,並建立他們思想的內在聯繫,同時,我還將各哲學家最經典的名言集中摘抄到一張紙上,以便考試的時候能「信手拈來」。在西哲方面,我按照思廬公眾號曾經發布過的西方哲學框架進行了梳理,古希臘、中世紀、近代、德國古典,並著重對康德、黑格爾二位的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答題框架(二人幾乎必考且又為難點)。初試考前,我不再看其他筆記真題,只是把這十幾張白紙反覆過目,足矣。
Ps:我做真題是非常嚴謹的,每一道題,我都會參考對比非常多的書籍、論文,以及購買《哲研通解》時附贈的電子版筆記、題庫、哲學詞典。雖然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建立起自成一套的答題思路,以及對各學派觀點的總體把握,並能將答案靈活運用於不同的題目,所以這些整理和積累是值得的。
此外,大家一定要重視英語科目的學習。我有好幾個同學,包括報考復旦、同濟、蘇大的同學,他們的專業課知識非常過硬,甚至有140分以上的高分,但是英語未能過線,甚是遺憾。我的英語底子不錯,也仍一直按部就班地踏實學習,考了81分,為我的成績添彩了不少。
今年情況非常特殊,採用的是網絡複試,複試備考時間戰線也很長,五月中旬才結束複試。複試主要分為三個板塊,首先是自我介紹,其次是專業知識回答,採取的是軟體抽題並當場口頭作答的形式,一共三道題,最後一個板塊就是各位老師針對你遞交的材料進行提問。
備考這期間,大家需要認真準備的有:
1、中英文的自我介紹,三分鐘左右為宜。
2、熟悉導師論文。
3、記背歷年初試真題(比如我報考美學,那麼我複習的就是歷年美學初試真題)。
4、闡述自己的畢業論文思路框架和創新之處。
5、規劃讀研期間的學術方向、研究意向、興趣點、提升點。
6、大量閱讀與專業相關的書籍,嘗試闡述你喜歡的書籍。
7、針對老師可能提問的中英文問題,進行提前的預練。
複試的時候,切忌緊張、結巴,若遇到知識盲區或思路卡殼,要迅速轉移到自己熟悉的領域,並有禮貌、大方地坦言自己在這方面研究的不足,回答完畢時及時向老師表達感謝。
之所以選擇美學作為自己的研究生方向,是因為我在本科階段學習了班主任老師開設的「美學導論」和「中國美學史」兩門課,深受啟發。我也旁聽過中山大學的美學發展研討會,對美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大三開始,我完成了多篇與美學相關的課程論文,我的畢業論文方向也為美學方向。
19年的1月開始,我在b站上搜索各大高校的美學網課聽,並搜集各大高校的考研報錄比和導師信息。我最終選擇四川大學的美學專業,是因為在微博上認識了一位19上岸師姐,她提供了很多信息,非常有助於我考研。三月,我開始在知網上看川大美學導師的論文,並做好筆記。同時,也開始閱讀官方指定參考書目:楊辛《美學原理》、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之後,我完成了川大美學歷年真題答案,題目都較為簡單且原題重複率很高。七月題目改革,導致我暫時擱置了美學學習。
初試後,我繼而重新回顧美學書籍和知識點。我推薦的書籍如下(大家適量選擇):
《老子道德經》、《莊子》、《詩經》、《論語》、王國維《人間詞話》、嚴羽《滄浪詩話》、劉勰《文心雕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亞里斯多德《詩學》、海德格爾《林中路·藝術作品的本源》、尼採《悲劇的誕生》、黑格爾《美學》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文藝心理學》《談美》《悲劇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宗白華《美學散步》、李澤厚《華夏美學》《美學四講》《中國古代思想史論》《美的歷程》、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葉朗《美學原理》《中國美學史大綱》《中國美學通史》、易中天鄧曉芒《黃與藍的交響:中西美學比較論》、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真水無香》《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凌繼堯《中國美學十五講》、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朱立元《美學》、鄧曉芒《西方美學史講演錄》
我的哲學考研路其實也很坎坷,比如七月的時候突然更換考試科目,瞬間加大難度和複習量;九月的時候發現目標專業只有一個統招名額,那個時候我也動搖過多次;十一月的時候,突然覺得很累很疲,一切都失去了顏色,最終決定千裡迢迢回家,換個環境繼續學習。但是,當你回看這一年多日日與書為伴的經歷,你會感激曾經給予你啟迪的莊子、海德格爾,讓你折服的康德、黑格爾。這麼多大師與你為友,你的哲學路不會孤獨。
考研經驗徵集 | 下山的查拉圖斯特拉和返回洞穴的人
(上下滑動查看考研經驗貼徵集詳情)
1.線上分享會
以PPT+視(音)頻講解的形式為大家分享考研過程的種種
2.考研經驗貼
這是思廬的常駐欄目,也是「林中指路」經驗篇的內容
線上分享會
1.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自身情況介紹、本碩院系介紹、考研經歷、整體規劃以及專業課複習技巧等;
2.哲學下的所有二級學科皆可,不限報考學校;
3.報名方式:添加客服助手號思廬安歌(微信ID:Cogitager2),回復「線上分享會投稿」+分享內容大綱;
4.經審核後,我方工作人員會安排線上分享事宜,分享人可獲得「購書津貼」+「思廬文創1件」;
考研經驗貼
1.經驗貼需為投稿者原創稿件,字數3000-10000字;
2.包括但不限於院系介紹、學校報錄比、近幾年錄取分數線、考試科目、複習規劃、參考書推薦、複習技巧、心得體會等,可參照 復旦大學馬哲經驗貼(加去年經驗貼4的連結)、中國社科院中哲經驗貼(加去年經驗貼11的連結);
3.哲學下的所有二級學科皆可,985和考研信息匱乏學校優先;
4.報名方式:添加客服助手號思廬安歌(微信ID:Cogitager2),回復「考研經驗貼投稿」+經驗貼word版;
5.經審核後,會將入選稿件在思廬各平臺發布,分享人可獲得「思廬文創1件」(T恤或帆布袋)
註:投稿入選者尤其線上分享者優先加入思廬團隊,稍後思廬會發布招聘信息。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哲學考研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