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被華為「天才少年」項目開出百萬年薪錄取了兩個剛畢業的博士生刷屏。
8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其中張霽獲得了最高檔年薪201萬元。
消息一出,瞬間火爆全網。
而「天才少年」的過往也被扒了出來,有人發布消息稱:華為201萬年薪招聘的「天才少年」是高考復讀生,考上的是三本!而高考復讀上三本到入選「天才少年」,他僅用了十年!
並且,現如今只是他剛剛畢業就拿到了年薪百萬,日後前途無量,必定宏圖大展。
年薪百萬,只不過是他的起點。
其實,一個人的過往從來也不是考量其未來的標準。很多人認為「高考復讀上三本」和「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百萬」兩者差異巨大,卻不知道十年艱辛背後的堅持。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一個人努力的開始,也是如此。
人生是一場破題之旅,讀書、戀愛、工作、結婚、買房……當你解開一道道難題,你的人生也會越過越好。
可是破題之前,還有關鍵的一步——選題。
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你就得面對這樣的人生和生活。
比破題更為重要的是選題,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解不開題,而是你選錯了人生。
很多人都會後悔,十年前要是我再努力努力,也許我的高考就能考上重點大學;五年前我要是再堅持堅持,我就能上研究生;三年前我要是再認真負責一點,我就能留在那家跨國公司。
可是,人生沒有如果。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本可以。
你只是習慣了隨遇而安,只是習慣了似是而非。把不選當選擇,最終庸庸碌碌度日,反過頭卻抱怨生活的不公。
未經選擇的人生,都不值得一過!
《騰訊傳》這本書中記錄了關於馬化騰等人創業過程中所經歷的一系列事情。
其中一個被拿來當談資的次數最多——騰訊的企鵝QQ差點以50萬元賣掉。
具體的情況是QQ在馬化騰的堅持下做了出來,並且深受用戶喜愛,用戶增長飛速。
但是馬化騰團隊始終沒有找到盈利的方法,劇增的用戶不斷擴大成本,讓馬化騰等人重擔在肩,喘不過氣來。
當時唯一的選擇就是賣掉軟體變現,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馬化騰和曾李青四處奔波,最終交易價格停留在50萬元。也就是在交易前的幾分鐘,馬化騰突然做了一個決定——留下QQ。
正是這一舉動,成就了日後的騰訊企鵝帝國。
可是,當時的馬化騰知道這些嗎?並不知道,他可能是出於情懷、可能是出於喜愛,就把QQ軟體留了下來,但他怎麼也想不到,日後騰訊的一切,都是基於這個小小的軟體而來。
說白了,這只是一種隨意的選擇。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馬化騰還沒想的那麼長遠,就如同剛開始創業,只因為想要做點事,就聚集幾個人開了公司。
要做多大?不知道!要做什麼?不知道!要如何做?不知道!
這其實是大多數人的狀態,只不過恰好遇到,只好「佛系選擇」:
刷朋友圈時看到一篇文章就開始閱讀;想看電影就隨便找一部看了;想提升自己就隨便賣一節課聽了;想換工作隨便投個簡歷就跳槽了;想結婚了隨便找個人就結婚了……
在沒有刻意的安排下,隨意選擇才是大多數。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多數人的人生也都是隨意選擇出來的:隨意上學,隨意工作,隨意結婚,隨意老去。
無聲無息,就像從沒來過一樣。
鄧亞萍是我國桌球大滿貫得主,奧運冠軍。退役後在體育圈內任職,並且多次獲得晉升,前途一片大好。
但是在2010年9月,她突然宣布加入人民日報社,任秘書長職位,並在人民日報下屬公司任總經理,全面參與人民搜索的日常管理,並推動各項工作。
彼時正逢百度崛起,這位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運動健將將她在賽場上的風格拿出來狙擊百度,只是很可惜,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更體現「以人為本」的競爭思路,而不僅僅是大而全的產品思路。
毫無疑問,在這場競賽中,鄧亞萍輸的非常徹底。
一直到2016年,鄧亞萍宣布辭去人民日報職務,與俞敏洪聯手打造國內第一家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平臺,由此,她再次煥發生機,光彩奪目。
其實,奧運冠軍退役後留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持續深耕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比如劉國梁、郎平等人。因為他們更加熟悉這個領域,更能夠介入這個領域,所以在這個領域中更能夠風生水起。
可是鄧亞萍憑藉著一腔熱血接手即刻搜索推廣工作,選擇了商業人生,只能放棄體育領域相關。
最後敗北,至今也沒能再次回到核心體育圈子中,這對她來而言,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每個選擇都有代價,任何選擇都有成本。這個成本叫做機會成本,但有選擇,必有放棄。
所以,你的每一個選擇,都該是所有選擇中最好的那一個。
否則,寧可不選!
說回天才少年:一個高考復讀的三本生,如何在十年內拿到年薪百萬的起點?
答案只有一個: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凡事高標準!
小時候看影視劇《寶蓮燈》,沉香的母親三聖母是二郎神楊戩的妹妹,因私自下凡生下沉香,被楊戩壓在華山。
沉香劈山救母,反抗二郎神的故事就此展開。
其中有一個片段是,沉香被困,只有不斷修煉才能打敗二郎神。可是他在修煉的過程中總是以「差不多」為藉口敷衍自己。在和二郎神的戰鬥中,被二郎神處處壓制、羞辱。
從此明白,事事高標準要求自己,不僅僅是對自己付出努力的最大尊重,也是致勝敵人的關鍵法寶。
關於選擇,更是要高標準。如果你不想庸庸碌碌就此一生,就該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提高標準。
比如是否看一本書,也許之前隨意選擇看就看了。但當你提高標準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一讀,經年累月之下,何嘗不是滿腹經綸。
比如選擇就職公司,提高標準意味著當你進入一家公司必定能讓你獲得提升,而不僅僅是這家公司薪水多、是國企、老闆好、美女多……
凡事提高標準,其實也是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比如多和優秀的人交往,多和靠譜的同事聊天,多和比你厲害的人吃飯,多聽一些好課,多看一些好書……
改變都是在一點點中發生的,但這種改變的前提是,你選擇了一條你滿意的道路,並且在這條道路上,持續的高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不斷的向目標靠近。
電影《無間道》中有句經典臺詞:
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
很多人模仿,但說來說去,無非是自己「沒得選」。
比如我學歷很差,沒得選只能幹現在的工作;比如我經濟壓力大,沒得選只能找工資高的公司上班;比如我長得不出眾,沒得選只能隨便找個人嫁了……
《孟子》中有一句話非常經典:
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事實如此,很多時候你並非沒有選擇,而是你選擇了不選。
看著是沒得選,其實你是選擇了安逸、平庸和麻痺自己。
如果天才少年十年前高考復讀進入三本院校,就此覺著自己「沒得選」,十年之後怎會有百萬年薪的榮耀?
要知道,他也曾拒絕過美國360萬年薪的offer。
別說自己沒得選,你永遠都有的選,只是你懼怕面對,懼怕痛苦,懼怕壓力,懼怕改變。
庸庸碌碌中讓時間流逝,最終懊悔。
凡事提高標準,給自己一個最優解。當下的困頓永遠不是決定未來的根本,改變只發生在時間的點點滴滴中。
畢竟,隨意選擇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此時此刻,做出選擇,然後高標註要求自己,高標準進行執行,一直到你所想要的目標。
加油,共勉!
留下你的足跡,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