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忽如寄,莫辜負茶湯和好天氣。
——汪曾祺
中國人喜歡喝茶,它衝淡、平和、靜雅,像極了舊時年光。於茶之外,也延伸了無數的風雅,如前人之詩、書、畫,而茶室於無形中承載了這一切。瓦屋紙窗,清泉綠茶,茶室內外,讓生命有了別樣的繁華,正如明人祁彪佳所謂:「四時之景,都堪泛月迎風;三徑之中,自可呼雲醉雪」。一間茶室,充盈著生活閒適與雅致,它是最契合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有間茶室,足以奢侈。
古人崇尚閒適、真趣、清賞的生活態度,這是中國人的精神追求。一間小小的茶室,能讓人暫忘生活中的喧囂與躁動。晚明的文人,便將茶室融於日常起居之中,如陸樹聲之園居茶竂、程裏白之閒寄草堂、周履靖之煎雪梅坡,他們皆於齋室中備置茶器。若蕭然獨處一室,便掃葉試茗,一人清歡,篷窗何其高闊也;若三兩知己造訪,便汲泉烹茶,眾生清談,衡門何其閒適也。至於縱身琴茶,遠思山林,無問雅俗,人間何其奢享也。
一 間 茶 室
琴 茶 相 歡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舊日無數的文人結廬鄉野,構設茶竂小築,留下了閃耀的詠茶名句。「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白居易的茶香,流轉於無數人的杯盞之中,經久未歇。他在垂暮之年,在廬山香爐峰建了一座草堂,以作棲心之所。此地清泉漱石,松竹成蔭,還有一片茶園青青苒苒。「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白居易幽居於此,或是撫琴,有九霄琳琅;或是煮茶,有松風蟹眼。一間茶室,茶與琴,詩與歌,在他的生活中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山 林 相 近
世人總有山林之念,院中草木是最佳的載體。清人黃圖珌有言:「山園日靜,花徑風甜,即一草一木,莫不怡人心,爽人目;況乎眾香畢具,百態娟妍,既可人憐,奚容不賞」?在茶室外面,種上可人的草木,如一本棲楓、三兩南天竹、幾尾松影……餘者,在院中的地上,遍植苔蘚、清蕨、蒲草,讓這一室之間有無限的風情。山光相和,青橙相迎,久對茶煙,滌煩忘塵,人的心緒也在這方寸山林之中,得到安棲。身無外念,心存清境。
雅 俗 相 宜
茶之為飲,可雅可俗。俗是普通人家的日常之需,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雅是文人燕客的精神之養,為琴棋書畫詩酒茶。它從一片小小的樹葉,進入中國人的視野,穿越千百年的光陰,溝通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中國文人的生活中,「茗賞者,遠不止於花」,或悠遊山水,或賞石鑑古,或蒔花藝草,皆有茶為伴。雖有世事浮沉,名利牽絆,他們卻通過一盞茶,獨抒性靈,開闢了一方澹泊寧靜的精神領地。一間茶室,也構築了一方清雅超逸的審美境界。
願你也能有一間茶室,其地勿須大,能脫塵俗之累即可;其廬不求廣,可隱聲色之繁為上。待他年某日,候三兩知己,圍爐夜話,在那些風雪漸寒的日子裡,心始終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