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傳媒網
民生/社會/時訊/熱點
關注
今年的臘八節是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農曆臘月初八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當這首熟悉的歌謠響起時,我們都知道,又是一年臘月初八了。
一歲之末為「臘」,意為新舊交替,辭舊迎新之時,也是古人正值農閒,祭祖祭神的時節,以求攘除災禍,禱告來年安康吉祥。
一進臘八,「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
年味兒越來越濃,辛苦工作一年的人們,開始感受到家的溫暖,故鄉的一切隨風而至,歸心似箭。
臘八是粥,更是節,臘八節,是不盡的相思味道。
日子,是每年重複的節氣連結的,生活,是這節氣中濃濃的思念和幸福的守候塗抹的。多少的牽掛和不舍,回憶和感動,在這思鄉的畫卷裡緩緩流動,不息。
臘八,是春節的序幕,註定了是團聚的時光,是安詳的季節。
臘八一碗粥,明年好兆頭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至,春節也愈發近了,這一年在外的拼搏的你辛苦了,別忘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養胃又暖心,來年可萬事「粥」全。
臘八粥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便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期盼來年生活富足,財源滾滾。
在寒冬臘月裡,家人圍坐,品美食,話家常,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驅散臘月的寒意,帶著新年的祈盼,對生活的熱情,共享一碗冒著熱氣,香甜的臘八粥,暖暖活活過新年。
最美冬日,也不過如此。
臘八由來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傳說當年朱元璋在牢中受難,饑寒交迫的朱元璋在地裡扒出來了稻、黍、麥、黃豆等食物,朱元璋在鍋裡把這些東西給燉了吃了,這些東西救了朱元璋的命。
後來朱元璋成了明朝的皇帝,為了紀念他在牢中的日子,他把那天定為臘八節,習俗就是吃五穀雜糧煮成的粥,美名曰:臘八粥!
臘八節的傳說還有「 赤豆打鬼」、「懷念嶽飛」等傳說。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習俗
祭祀神明先祖
臘八節來源於古代的「臘日」,「臘日」在早期並沒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在歲末的最後幾天。臘月初八祭八方八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
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在臘八粥流行之前,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祛邪避疫的習慣,認為冬天喝粥可以保平安。
人們對臘八粥的偏愛,或許是因為它預兆著年的開始,所以,人們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
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粥、臘八蒜,放帳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連要帳都這麼這麼「有文化」。
臘八冰,吃不壞人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迎接春節的前奏,也是送你祝福的開始。
臘八來到,幸福「八」你寵幸,快樂「八」你逗樂,健康「八」你依偎,平安「八」你保佑,朋友「八」你祝福:祝臘八節快樂!
臘八,盼你事業成功又大發;臘八,祝你生活多彩美如畫;臘八,望你才若諸葛人人誇;臘八,願你每天快樂笑哈哈!臘八節愉快!
來源:詩詞天地
本期編輯: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