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主角,魏多麗、陳怡光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女明秀和明哲的教育故事,非常的引人入勝。這個國際化家庭超過12學年在家上學的經歷,使我們看到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家長可以走得多遠。不過,這個案例對多數大陸家長來說,也許太過優秀和完美,以至於有曲高和寡之感。因而,領悟他們的教育真諦是真正重要的。在臺灣的教育表述中,在家上學可歸為「自主學習」,這正是在家上學最核心的價值。與體制化、標準化、大批量的學校教育不同,個性化、家庭化的教育,歸根結底是一種自我學習、自主學習——而且不僅對學生,也是對家長的。
家長選擇在家上學會有這樣兩個不同的起點,一是逃離嚴酷的應試教育,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另一種則是主動的,如本書的作者所言,就是為了「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態度,勇於挑戰現況,不會人云亦云,積極擁抱未知,當一輩子的好奇寶寶」。這是所有在家上學的家長都將走上的教育新路。
在自主學習的框架中,魏多麗、陳怡光夫婦給我們提供了許多重要的經驗。例如,他們深信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自學並非只有一種標準模式,所以家長必須根據每個孩子的特性和自己的能力選擇最合適的課程和學習方式。」雖然姐姐和弟弟的個性、學習方式完全不同,但由於家長因材施教,都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又如對學習才藝的態度,家長並不一味強求必須達到的水平、等級,但也不放棄努力和堅韌品質的培養。教育於是成為一種修煉,不僅要有強大的內心、先進的理念,還要有睿智而縝密的設計,還要包容和耐心的等待,等等。
對在家上學最大的擔心,莫過於孩子的社會化、合作性的培養。魏多麗、陳怡光夫婦用他們的實踐為我們釋疑。除了上一些才藝課建立同伴關係,一個重要途徑是自學家庭共同參與的各種親子遊學的集體活動。在美國,自學家庭每周都會固定一天相約在社區公園活動,稱為Park Day,不僅自學的孩子有機會和其他孩子遊戲、交往,也為家長提供了交流分享的機會。作者就曾組織過自學兒童集體參觀博物館、美術館、農場的Second Tuesday活動,都是可資借鑑的。
這本書的另一個價值,是極大地打開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看到在學習化社會和網絡教育的時代,這一新型教育已經達到和可能達到的程度。體制外的自主學習,最終要落實到適合兒童自學的課程和學習資源上。作者介紹了自己使用過的《我+數學=聰明》等趣味數學教材、「綜合高效識字」學習用書、漢字遊戲等,還詳細介紹了具有200萬群體的美國開拓建立的兒童自學的教育資源,如英語有聲童書,大量使用遊戲和動畫、以闖關遊戲的晉級的方式互動學習中文、英文和數學的學習軟體等等。原來這些設想人家已經實現了。如果這些教育資源被引入到內地,必將大大豐富和深化在家上學的實踐。這也為許多教育諮詢和服務機構提示了富有商機的工作方向。
簡而言之,放棄了在應試教育跑道上的惡性競爭,由「另類」家長自下而上、自主推進的在家上學的實踐方興未艾,大有可為。它更為深遠的意義不僅是自助和自救,而是探索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自學為主的全新的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馬克·吐溫說過「別讓學校影響到你的學習」,是的,是我們來影響學校的時候了!
———————————————————
還在為給孩子找合適的早教機構,幼兒園,小學發愁嗎?還在追逐學區房、重點校嗎?還在為僅僅一個孩子就整的頭大嗎?
家庭就是兒女成長的最自然場所。
在家上學新氣象,我們和世界不一樣!
最平民化的教育革新運動!
更多文章,完全更新您對教育的看法,
請查閱在家上學聯盟網www.chinahomeschooling.com.
也歡迎加我們的微信號:chinahomeschooling.
2014年在家上學之遊學中國,8月23-25日北京工作坊,正在報名中,歡迎您參加!詳情查閱聯盟網站:
http://chinahomeschooli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