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的中文不好》是英國「Transition前進樂團」所寫、所唱的歌曲。三位團員根據他們在臺灣的中文經驗,寫下了這首又簡單又可愛的歌曲。根據筆者所知,一些老師也曾經在課堂上使用過這首歌曲,比如,一位老師就曾經留言說:
我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開學的第一天就開始聽《對不起我的中文不好》。到了學期末,學生不僅能跟著唱完整的句子,而且也能解釋歌詞的意思。邊唱邊學的學習效果非常強大!
除了教會學生唱這首歌之外,歌詞本身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文本。《對不起我的中文不好》可以跟『打招呼』 (Greeting)、『我來自』 (I came from)、『人際關係』 (Relationships)、『自我介紹』 (Self-introduction)或『初步印象』 (First impression)等主題聯繫。
適用對象包括5-8年級的二語、母語和一語學習者。教學時,老師可以先從詞彙與文法點的角度切入:
老師可根據學生的語言程度,考慮學生需要的詞彙,以及識字的需要,自行取捨。
這首歌的句型不多,而且很簡單,學生可以在吟唱中不知不覺地學會它們的用法,進而創造出自己的句子。
事實上,作為教學資源,這首歌還有很多值得用來教學的語言點,比如,歌詞中的一些主要單詞:
上列的圖表當然是為了幫助老師從語言的角度來思考如何使用這首歌來教學,但是,如果從教學大綱的視角來設計教學任務,那又是不同的思路。下表就是筆者根據新州《K-10中文教學大綱》制定的一份簡易教學計劃。
歌詞就像閱讀文本一樣,除了可以用來幫助學生識別文本中的要點,並從中獲取信息之外,還可以讓學生理解文本的語言和結構特性是有其變化性的。所以,老師可以針對不同群組的學生設定不同的任務(tasks)。比如,
對這群學生來說,或許無法認出所有的單字,但他們應該可以從中得出一些特定的信息,如『你是美國人嗎?』、『我的中文不好』等。畢竟,這種自我探索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為了增進學生的語言知識,也可以讓他們比較中英文中短語或句子的異同,比如,『對不起』 vs 『I am sorry』;『沒關係』 vs 『It’s OK』。
針對這一組的學生,除了理解歌詞中的信息之外,還可以鼓勵他們區別具有相同發音但不同音調的單詞,例如,『睡覺』/『水餃』,『知道』/『直到』等。此外,老師也可以鼓勵他們理解正式和非正式語言模式的不同,尤其是當涉及不同目的和情境時,比如,『歡迎光臨』/『裡面坐』;『很抱歉』/『對不起』等。
對一語學習者來說,理解這首歌的意思當然不是問題,所以,老師應該鼓勵他們做延伸的工作,比如,撰寫日記以表達他們對這首歌的想法。也就是說,把這首歌當為一個stimulus,來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想像力。當然,為了拓展他們的詞彙與知識,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檢視一系列文本中用於特定對象和目的的結構與字詞選擇, 比如,『歡迎光臨』/『有空常來玩』;『很遺憾』/『對不起』;『不足掛齒』/『沒關係』等。
總之,利用歌曲教學除了可以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下學習語言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和拓展歌詞中的詞彙與句型。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分派一些任務,讓學生通過個別的活動習得語言技能與知識。當然,這些任務都可以作為評估學生是否達到預定結果的標準,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是否認識幾個單字,或者會寫多少句子。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跟您的朋友分享。如果您想要獲得更多有關海外中文教育的信息或資源,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