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周四下午,這是安徽省立醫院骨科主任尚希福一周裡唯一沒有安排門診,也沒有安排手術的半天,卻也是他最為忙碌的半天。
一個忙碌的下午
這天下午,在骨科的一處辦公室裡,尚希福被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治療的病人團團圍住。有新來的患者,有複診的病人,有急需確定手術方案的患者家屬,整整一個下午,尚希福始終用十二分的耐心和親切的笑臉面對每一位患者。
來自寧國市的小丁,在這一天帶著自己60歲的母親來掛尚希福的專家號。因上午未能掛號成功,便在下午直接找到住院部。「當時很多病人都在等他看片,輪到我們時,尚主任直接拿片子看病,都沒問掛號的事。」
在經過初步診斷後,小丁的母親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因檢查結果當天出不來,需改日再來。尚希福這時才了解小丁一家是從寧國專程來看他的專家號,在開好檢查單後,尚希福擔心小丁下次掛不到他的號,特意叮囑她再來複診時不需要掛5元的專家門診,直接掛1元的普通號,來找他複診就行。
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為患者著想的小小舉動,溫暖著每一位患者的心。在一整個下午的諮詢過程中,尚希福經常說一句話「如果這是我家親戚我會怎樣」。了解他的人都明白,這絕非只是句客套話,尚希福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站在患者的立場為他們考慮問題提供治療方案。
在遇到對病情意見相左時,尚希福會協同其他醫生直接在患者面前討論,反覆推敲各自的診斷,有時甚至會為了某一個疼痛方式和疼痛位置的不確定,多次會診,直到達成共識。
一個醫生的成長
「作為一個醫生,我認為能達成的最高目標就是把病人當成自己的親朋好友,為我接診的病人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尚希福說。
1985年,尚希福從安徽醫學院畢業以後,躊躇滿志的他就是帶著這樣的滿腔熱情走上工作崗位。一直奮鬥在一線的尚希福始終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2002年,博士畢業後就職於安徽省立醫院,現任該院的骨科主任。
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的累積,現在的尚希福名聲在外,找他來看病的病人越來越多,骨科一天近20臺手術有一半都需要他主刀,同事們都戲稱尚主任開刀是從禮拜一開到禮拜七。
國內全髖置換、全膝置換這樣的手術通常需要2個小時,為了更好更快的給病人完成手術,尚希福結合大量臨床經驗,突破傳統治療方法進行創新,目前,他做一個全髖置換手術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全膝置換40分鐘就能結束,每年所做的關節置換數量、質量在全國都排在第一方陣。
尚希福要求科裡所有的醫生每天提前半小時到醫院,集體討論第二天需開刀的病例。「這已經成了我們科互相學習的最好時機,也給青年醫生們提供了一個迅速提升和成長的環境。」尚希福和年輕醫生們的關係亦師亦友,私下裡大傢伙都直接稱呼他為「老闆」。
為了讓更多的年輕醫生具備實戰經驗,尚希福率先在全省醫療領域進行亞專業分工,目的就在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讓每位醫生做自己最擅長的事,現在的省立醫院骨科在關節、脊柱、腫瘤、微創、手外科各個領域都有技術過硬口碑極好的專家。
一種信任的建立
在骨科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尚希福要求所有的主治醫生必須把手機號留給所有病人,隨時保持通訊暢通。
「一開始我們也不太習慣早到,對手機號留給患者更是有所顧慮,但是主任一直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的感染我們。」骨科的年輕醫生小吳告訴記者。
面對如今緊張的醫患關係,尚希福坦言有七成責任在醫生:「病情存在個體差異性,同一種病情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的情況,特別是手術存在更大的風險,這就需要醫生用更多的耐心同病人溝通交流。」
尚希福說,他最感謝的就是患者,特別是幾年前那些最信任他的患者:「當年的技術和設備跟現在完全不能比。每當出現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是失誤時,是病人寬容了我,給予了我最大的信任,也能讓我正視自己的錯誤,在錯誤裡成長和學習,才能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尚希福有一次打車遇到位司機,怎麼也不肯收他的車費,一打聽原來是他曾經治療過的患者,正是這平凡生活裡的點滴感動,讓尚希福對自己肩上的工作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對做一名親民愛民醫生的夢想又多些一份篤定,他說,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尚希福,「給病人帶來希望我很幸福」。
孫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