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突然想起一首歌《默》。此刻的心情,就像裡面的歌詞和曲調:為何愛判處眾生孤寂,掙不脫,逃不過,眉頭解不開的結,命中解不開的劫,是你……
一個人失望到了盡頭,就是沉默。沉默是突然領悟到了什麼,然後就放棄了糾纏,心情豁然開朗……
我選擇沉默,是對你最後的告白,此時無聲勝有聲。什麼都不說,有人懂,沒有人懂,都無所謂。既然做出了選擇,就無怨無悔。
沉默是一種無聲的反抗。
當一個人還會大聲怒吼的時候,那是因為還在乎對方,還覺得有希望,一切也許會因為怒吼,而改變模樣。怒吼了,歇斯底裡的樣子,恨不得馬上可以扭轉愛情的局面。但怒吼過後,往往是小聲的啜泣,心是冰涼的,不想打擾誰了,也不想誰來打擾。
記得去年六月份,朋友阿銘突然打電話給我說,「已經一個月沒有說話了。」我真的的是大吃一驚,他可以默默工作,但回到家總有那麼幾句話可以說吧,哪怕是應付式的話。我邀他到茶樓小坐了一會,我真的擔心他想不開。他的妻子和他的差距太大,他是某企業的白領,妻子是某廠裡的安保人員;工作上 的懸殊算不得什麼,最難受的是,兩個人的思想差距更大,一個在努力拼搏,一個在自得其樂。但妻子說「你為什麼要那麼努力?努力有什麼用?」的時候,他瞬間感覺自己要崩潰了。
人生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往前走,一個停止不動,這樣的愛情,總是讓那個積極的人,一次次被澆冷水。「透心涼」是什麼滋味?誰遇到了,誰知道。
當一個人在婚姻裡沉默的時候,其實是在努力掙扎、拼命反抗。即便無法掙脫,但一直沒有放棄掙脫。婚姻有時候就像一副鐐銬,你越掙扎,鐐銬扣得更緊,把自己的命運掐得喘不過氣來。
沉默是心與心的對白。
生活的瑣事,慢慢可以理清頭緒,但感情的事,卻毫無頭緒。你越想弄清楚,越是迷迷糊糊,總是感覺腦海裡是一團漿糊。曾經也安慰過別人,說得頭頭是道,但後來同樣的話,卻連自己也安慰不了。
在煩惱的感情世界裡,語言是多麼的蒼白無力。就像你去安慰一個剛剛失戀的人,你最好是默默陪著他,什麼都別說。兩個人就對坐著,等心情平靜了,再拍一拍他的肩膀,給一個鼓勵的眼神,或者握手,緊握著,把手搖一搖,把力量傳遞給他。如果你一開口,他反而一個勁地流淚。
一個人,身上的傷,會慢慢結痂,然後形成一個傷疤,雖然有一點醜陋,但不會再痛了;心靈的傷,看不到,也不會有人身同感受,但確實存在,一直都存在,多年以後,只要回想起那一段往事,「傷口」還要復發。
心受傷了,那就沉默好了。用沉默的時光,告訴對方,「什麼都別說了,不必浪費時間。」一個人沉默太久,身邊的人反而會懂得,會學會換位思考。但不管怎麼樣,既然選擇了沉默,就別再說什麼了,否則「一石激起千層浪」,會讓所有的不愉快,都重新上演。
沉默是轉身離開前的最後告白。
多情總被無情傷。一次次被傷害的時候,總是想著要放手,但真的放手了,卻有一點點捨不得。捨不得,也不會回頭,哪怕是流著眼淚,還是要離開。人生沒有回頭路可以走,千萬次回頭,換來的只是「徒傷悲」。
既然愛是一種傷害,那就默默離開,不要說「再見」,因為我們「再也不見」;不要說來生,因為今生已經受夠了;也不要說「還會不會重逢」,即便重逢,也假裝視而不見,別假惺惺問一句「過得好不好」。什麼都別說,留下一個冰冷的背影,當作是最後的「告白」。
遇見總是猝不及防,離開才是早有準備。當決定離開的時候,已經想了很久,也苦苦掙扎了很久。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全部因為一個人就折騰光了,不值得。總要留下一點點力量,去愛更值得愛的人。如果從今往後,再也遇到喜歡的人,那就一個人慢慢走下去,走到生命的盡頭。
徐志摩說:如果真相是種傷害,請選擇謊言。如果謊言是一種傷害,請選擇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種傷害,請選擇離開。
我選擇沉默,是離開前與你的告白。我做不到非常灑脫地離開,所以我選擇沉默,讓感情一點一點變淡,當所有的感情都慢慢消散,離開的時候,心也就不會那麼痛了。我該說的,已經說完了,曾經也真誠地表白過,但那只是曾經,和現在無關。
每個人都有不服輸的倔強,但我必須認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別人不愛你,又為什麼要和你一起走下去。真愛是心與心慢慢靠在一起,不愛是把一顆心慢慢掰開。
人生註定不會完美,愛情也不會。也許,等很老很老的時候,再回憶沉默的往事,還可以說一句,「我原來也深深愛過,但後來失望了,不愛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