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入道要門論》-(2)原文和白話文 - 上卷(一) 附:慧律法師視頻講解

2021-02-28 達摩禪

《頓悟入道要門論》為唐代高僧大珠慧海禪師所作,分為上下兩卷,以對話形式闡明修行解脫之道。佛法修持中,有一個重要的部分是明理,明理明得越透徹,障礙就越少,開悟就快,所以我們推薦《頓悟入道要門論》,並以原文與白話文一併連載,並附有慧律法師視頻講解3、4

稽首和南十方諸佛、諸大菩薩眾。弟子今作此論,恐不會聖心,願賜懺悔;若會聖理,盡將回施一切有情,願於來世,盡得成佛。

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

答: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

云何為頓悟?

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問:從何而修?

答:從根本修。

云何從根本修?

答:心為根本。

云何知心為根本?

答:楞伽經云: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遺教經云: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經云: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佛名經云: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故知善惡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於外相求,無有是處。禪門經云:於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於內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

問: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禪,禪定即得。禪門經云:求佛聖智,要即禪定;若無禪定,念想喧動,壞其善根。

問:云何為禪?云何為定?

答: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薩戒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脫,亦名達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薩、無量力尊,是大丈夫。

問:心住何處即住?

答:住無住處即住。

問:云何是無住處?

答:不住一切處,即是住無住處。

云何是不住一切處?

答:不住一切處者,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處;只個不住一切處,即是住處也;得如是者,即名無住心也,無住心者是佛心。

問:其心似何物?

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問:身心以何為見—是眼見、耳見、鼻見及身心等見?

答:見無如許種見。

問:既無如許種見,復何見?

答:是自性見。何以故?為自性本來清淨,湛然空寂,即於空寂體中,能生此見。

問:只如清淨體尚不可得,此見從何而有?

答:喻如明鑑,中雖無像,能見一切像。何以故?為明鑑無心故。學人若心無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滅,自然清淨;以清淨故,能生此見。法句經云: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是善知識也。

問:涅槃經金剛身品: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云何?

答:不可見者,為自性體無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見也。然見不可得者,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見也。無有知者,為自性無形,本無分別,是名無有知者;無不知者,於無分別體中,具有恆沙之用,能分別一切,即無事不知,是名無不知者。般若偈云:般若無知,無事不知;般若無見,無事不見。

問:經云:不見有無,即真解脫。何者是不見有無?

答:證得淨心時,即名有,於中不生得淨心想,即名不見有也;得想無生無住,不得作無生無住想,即是不見無也;故云不見有無也。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亦名解脫。

問:云何是無所見?

答:若見男子女人、及一切色像,於中不起愛憎,與不見等,即是無所見也。

問:對一切色像時,即名為見;不對色像時,亦名見否?

答:見。

問:對物時從有見?不對物時,云何有見?

答:今言見者,不論對物與不對物。何以故;為見性常故,有物之時即見,無物之時亦見也;故知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諸根亦爾。

問:正見物時,見中有物否?

答:見中不立物。

問:正見無物時,見中有無物否?

答:見中不立無物。

問:有聲時即有聞,無聲時還得聞否?

答:亦聞。

問:有聲時從有聞,無聲時云何得聞?

答:今言聞者,不論有聲無聲,何以故?為聞性常故;有聲時即聞,無聲時亦聞。

問:如是聞者是誰?

答:是自性聞,亦名知者聞。

問:此頓悟門以何為宗?以何為旨?以何為體?以何為用?

答: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

問既言無念為宗,未審無念者無何念?

答: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

云何為邪念?云何名正念?

答: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乃至苦樂生滅、取捨怨親憎愛,併名邪念;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

問:云何是正念?

答:正念者,唯念菩提。

問:菩提可得否?

答:菩提不可得。

問: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

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只個無念,是名真念。菩提無所念,無所念者,即一切處無心,是無所念;只如上說如許種無念者,皆是隨事方便,假立名字,皆同一體,無二無別;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得無念時,自然解脫。

問:云何行佛行?

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亦名正行,亦名聖行;如前所說,不行有無憎愛等是也。大律卷五菩薩品云:一切聖人,不行於眾生行,眾生不行如是聖行。

問:云何是正見?

答: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問:云何名見無所見?

答:見一切色時,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愛憎心,即名見無所見也;若得見無所見時,即名佛眼,更無別眼。若見一切色時起愛憎者,即名有所見;有所見者,即是眾生眼,更無別眼;作眾生眼乃至諸根亦復如是。

問:即言以智為用者,云何為智?

答:知二性空,即是解脫;知二性不空,不得解脫;是名為智,亦名了邪正,亦名識體用。二性空即是體,知二性空即是解脫,更不生疑,即名為用。言二性空者,不生有無、善惡、愛憎,名二性空。

問:此門從何而入?

答:從檀波羅蜜入。

問:佛說六波羅蜜是菩薩行,何故獨說檀波羅蜜、云何具足而得入也?

答:迷人不解五度皆因檀度生,但修檀度,即六度悉皆具足

附:慧律法師視頻講解《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第3、4集

免費結緣《普賢菩薩行願品》《金剛經》

《地藏經》《圓覺經》《達摩四論》

各位同修吉祥,達摩禪微信公眾平臺組織的第1—5期助印活動圓滿結束了,請需要《普賢菩薩行願品》《金剛經》《地藏經》《圓覺經》《達摩四論》的同修與微信15165314296聯繫,登記郵寄地址和聯繫方式(郵費自理)。

隨喜所有參加助印經書的同修的功德,自利利他,功德無量!感恩同修們的對本平臺、對助印活動的大力支持,達摩禪公眾平臺將再接再厲弘揚佛法、利益大眾,繼續組織助印經書的活動,以便使更多有緣人能早日與佛法結緣,早日離苦得樂!阿彌陀佛!


以下內容點擊即可瀏覽

地藏菩薩本願經 釋義 二

地藏菩薩本願經 釋義 一

修學禪道,需親近善知識

真佛在哪裡?

修習見性法門,切不可斷章取義

什麼是法身?

悟道與否在於自己的心

面對魔境,妙用不離體,行佛所為

修行是見性功夫

沉淪苦海,只因不信

在家居士淫慾不除可以成佛嗎?

禪宗的禪定與其他禪定的區別

《藥師經》中的「轉女成男」

成就道業,怎樣如法動用?

修行的核心點是什麼?

什麼是十法界?

行住坐臥皆禪定

如何「脫離因果」?

十住位菩薩的聖位及意義

六祖慧能偈簡說-7-【超然登佛地】

六祖慧能偈簡說-8-【修行偈】

楞嚴經(釋義摘選):【長揖世間,永脫諸漏。】

心經簡說

佛法如海,怎樣修可以不走彎路?

自心安住於三寶,如是修持

身心至道,方知實相

《達摩祖師心經頌》釋義-1

五蘊中的色蘊

達摩祖師心經頌釋義-2

五蘊中的受蘊

達摩祖師心經頌釋義-3

五蘊中的想蘊與行蘊

達摩祖師心經頌釋義-4

五蘊中的識蘊

達摩祖師心經頌釋義-5

達摩祖師心經頌釋義-6

「空」的智慧

修行在世間,要用般若智慧改變自己

修禪宗可一念成佛,但需發大心、立大志

達摩禪,唯可以信入,不可以智知

什麼是五欲六塵?

什麼是六道?

什麼是舍利子?

修行佛法的目的

空色不異,不落兩邊,圓滿菩提

是什麼阻礙了覺悟?

五蘊皆空,當下寂滅

什麼是「菩提」?

修行應破妄歸真

什麼是「十法界」?

為什麼修行一定要修心?

什麼是六波羅密?

三界六道輪轉不停,如何獲得解脫?

三毒炙勝造無明,改變只在一念間

修菩薩道,心地自然清淨

佛教裡燒香的真正意義

清淨六根當放下對色相的執著

佛教裡的「長明燈」是什麼燈?

什麼是持齋?

用空性智慧忍辱則無辱可忍

把握脫離輪迴的關鍵門戶,佛道無憂。

覺悟只在一念間

無心是道,如何做解?

菩提無二相,無心是涅槃

應如何獲得無心、並且如是修行?

什麼是「六根、六塵」?

如何六根清淨?

發大菩提心,徹見本來面目

修行應從這裡下功夫

世間學問者,為何不成正果?

真空妙有,真實行道

佛心法門是修行佛道的核心

佛陀成佛時喝的乳糜是什麼?

為什麼要勤修三具淨戒與六波羅蜜?

佛教裡的天鼓雷音是什麼?

鑄造書畫佛像的深意

忍辱的最高境界

信佛修行為什麼要進行禮拜?

佛教的燒香與散花的深意

怎樣念佛成佛?

學佛修行的捷徑

什麼是「最上乘禪」?

心生處即解脫門

信為道元功德母

守自性,斷妄執

明理後果斷受持自性,是最佳修行

知幻即離,得如幻三昧

假說方便,一念即成

增強禪定功夫,不被境轉

真如自性如摩尼寶珠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不了真義,只因不了本心

本來是佛,無需修

自性本自具足,還需要修行嗎?

克服著相的慣性,把心放空

虛妄中磨礪,是日成就

什麼是人生八苦?

理行並用,如法受持

「眾生五性差別」是什麼?

佛心法門只有一乘,沒有二三

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

淨土在哪裡?

滯礙成佛的原因

受持佛心法門的人是成佛之種

佛心法門需要漸次嗎?

四相皆歸盡。呼甚乃為真。

楞嚴經簡說節選(一):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相就是魔,不著不魔

楞嚴經簡說節選(一):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怎樣做到第一義不動?

淺釋「普賢十大願王」

相關焦點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一)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慧律法師講由「hhh9898」網友根據錄像整理第一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今天我們要來教新的課程,講題是《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頓悟,也就是在極短的時間,悟到我們清淨的本性。
  • 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
  • 荀子勸學第一篇-原文及白話文
    【原文】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 《頓悟入道要門論》
    汝等若依此教修,不解脫者,吾即終身為汝受大地獄。吾若誑汝者,吾當所生處為師子虎狼所食。汝若不依教,自勤修,即不知也;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努力努力!須合知爾。  卷上終   《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下  大珠慧海禪師   諸方門人參問語錄  師諱慧海。建州人。姓朱氏。依越州大雲寺智和尚受業。初參馬祖。祖問從何處來?曰:越州大雲寺來。祖曰:來此擬須何事?
  • 【皇家養生】 《悟真篇》原文及譯文——上卷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之:「是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悟真篇》與《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參同契》、《黃庭經》為古代中國早期四大內丹術專著。上卷 01章 01-04一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貪名利求榮顯,不覺形容暗悴枯。
  • 小學英語常考100道選擇(5):exciting和excited區別 附視頻講解
    請觀看視頻看完視頻,我們一定明白,準確的記憶方法了。除了excited和exciting比較容易考察之外,還有5組詞非常容易考察。他們分別是下面這個表格,請各位同學拿筆記住了哦!第二個空,形容詞是要形容「watching a football game」,是一件事,所以用「interesting」,選A。其實這些題目都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考察到的。而且一出題目,就是出兩個空一起考,是小學必學的知識點之一,希望各位小朋友把這個小知識點學會哦!
  • 【三聖學堂】公益佛學沙龍:慧律法師《心靈幸福講座》
    一言足以興邦,而佛法一言足以頓悟,一言足以解脫。慧律法師從事教育近三十載,多年經驗,無論大學、醫院、民間團體等,數百次人生哲學講座,均有相當回應。  【三聖學堂】定期組織公益佛學沙龍,學習並交流慧律法師講經及開示。俾令眾生,見而法喜,頓悟人生,早脫苦海。有人以欲為樂,有人以智為樂,智者惜善知識,如同生命。願志同道合者,早開般若智,同登清涼岸。
  • 慧律法師:對關於乩童、附體和鬼神病的開示
    慧律法師對附體鬼神病的答疑問:目前我國內地流傳很多關於附體的言論和光碟,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答:這個在佛教《楞嚴經》五十種陰魔中就講:附體是屬於外道,不正見的。附體來講話,你怎麼知道他一定是觀世音菩薩呢?一定是釋迦牟尼佛來的呢?是文殊師利菩薩或是普賢菩薩來的呢?這個都是魔王、魔鬼附身的比較多,這個不正見。
  • 內附2.75G視頻講解
    內附2.75G視頻講解作為一個合格的建築工程人來說,三維圖集在日常工作中就很常見,主要為施工人員提供標準的建築做法和設計,很多剛入行包括已經入行很多年的老師傅來說2.75G高清視頻講解今天扛把子給各位工程人整理了16G101建築三維圖集和能夠支持在線編輯的CAD
  • 【不二意圖】南普陀佛學院參訪慧律法師
    從入口進來,就有勞我們慧律大和尚做了細緻、周到、熱情的安排和接待,使我無比地感動。實際上,慧律大和尚我們已經認識很久了,可以這麼講,可能大和尚對我不是很熟悉,我對大和尚卻是很熟悉。(慧律法師:)我認識你啊!久仰大名。(界象法師笑。然後說:)可以這麼講,大和尚在我們大陸粉絲很多。大家還記得嗎?應該是九九年,還是九八年?(慧律法師:)九九年。
  • 小學必考英語單選題(四):反身代詞及10個必考詞組 附視頻講解
    考察形式類型基本上是選擇,但是有簡單的和難的。簡單的就是根據下面反身代詞表,進行對應選擇,注意主語和反身代詞的意義對應即可。照顧自己lose oneself in 陶醉於…;沉浸於… dress oneself 自己穿衣服introduce oneself 介紹自己 for oneself 為自己,替自己請觀看視頻講解
  • 【視頻】日語數詞和量詞講解
    上下更多周老師的老周頻道請點擊「閱讀原文
  • 《聲律啟蒙》上卷原文及譯文
    [注釋]1銖(音zhū):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分之一兩為一銖。2朝(音zhāo):早晨。禁:古代晚上禁止在外邊行走,稱禁夜。此處引申指夜晚的意思。缸:《聲律啟蒙與詩詞格律詳解》寫作「釭」,註解:「原文作『缸』疑誤,當作『釭』。釭,燈。參考前注。」3青瑣:一種雕刻在門和窗上的用來作裝飾的青色連環狀花紋。闥(音tà):門,有時特指宮中的小門。
  • 傳習錄上卷 (一)
    卷之一 語錄一傳習錄 上卷先生於《大學》「格物」諸說,悉以舊本為正,蓋先儒所謂誤本者也。
  • 楞嚴經原文、白話文對照 · 卷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文·卷一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 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 譯語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 原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
  • 管子58立政九敗解原文及白話文-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管子》是先秦時期各學派的言論彙編,內容很博大,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內容很龐雜,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管子》一書的思想,是中國先秦時期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經大法。《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即以此為稷下之學的管子學派。
  • 幾何形體 | 圓錐結構素描步驟圖講解(附視頻)
    加速版 | 結尾附完整的繪畫視頻 步驟分析 今天主要講解一個幾何石膏體圓錐的結構素描,它的組成是由三角形和橢圓兩個形狀。
  • 胡適與白話文
    由於白話文是新生事物,當時社會上對此的反對異常激烈,反對白話文運動的有大學者吳宓、黃侃、林紓、梅光迪、章士釗等人,尤以黃侃為最。 黃侃乃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大弟子,恃才傲物,其狂妄與尖刻是出了名的。黃侃年輕時曾拜訪大學者王闓運,王對黃侃的詩文激賞有加,不禁誇讚道:「你年方弱冠就已文採斐然,我兒子與你年紀相當,卻還一竅不通,真是鈍犬啊。」
  • 王教授談:文言文與白話文
    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傳承產生斷層,甚至消亡。而喪失其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很容易同時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而這種效應已明顯見於今日。如不及時解救,我們的社會將漸漸成為「沒有文化而不適合人居住的社會」。只憑短短的白話文歷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簡化為淺陋,只憑學習西方,是文化的自我矮化,從此中國將永遠培養不出大人才來。學文言,能為高層次的白話文閱讀和寫作打下深厚基礎。
  • 【有道精品課】邏輯英語·一站到底-鍾平全5階(教學視頻分享)
    有些學校裡老師的教學方法真的應該改一改了,能夠遇到鍾叔這麼好的老師是我的幸運。        邏輯英語全套視頻的課程設置由淺入深,老師的講解也很有趣生動,完全不用擔心很枯燥,學不下去而中途放棄。        有道邏輯英語百度雲課程目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