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的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2020-12-22 正版晨夕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高中畢業的時候,不管是順利升學,還是走入社會,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離開家鄉。

也許是出於本能,因為青春期的叛逆,為了擺脫束縛,那時候覺得家就是牢籠和枷鎖。

也許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和對大城市的嚮往,想出人頭地,畢竟離鄉的諧音就是「理想」。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人這一生要經歷三次成長:當發現父母只是普通人時,當發現自己只是普通人時,以及多年以後,當發現自己的孩子,也只是個普通人時。

01.

小時候,覺得父母是無所不能的。

沒有父親解不開的題,沒有母親不會做的菜。

那時候的父親,總是對每一次不如他意的考試成績進行嚴厲批評。

那時候的母親,永遠溫柔賢惠,飯軟硬適中,菜鹹淡合宜。也總會在委屈和難過的時候,給予恰到好處的關心和溫暖。

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親漸漸不再那麼苛刻了,答不上來問題的時候像個孩子般尷尬,有時甚至會請教一些,根本不算事兒的奇怪問題。

母親偶爾也會忘記給電飯鍋插上電源,有時也會因為生活瑣事手忙腳亂,憤怒、不安。

心目中曾經的英雄和女神,好像也並不是那麼的完美。

02.

大學離開家後,最開始的感覺就是自由,終於沒有人會要求定點關燈休息,也沒有人會沒收手機,以及,約束「早戀」。那時候覺得自己就是世界中心。

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畢業真正走入社會的時候,才真切地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個普通人。

因為學歷和中意的工作失之交臂,因為懶惰和拖延一次次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因為自己的不努力而抱怨環境。沒有拯救世界的能力,甚至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難解決。

很想回家,卻不敢回家。怕家人問起工作,怕親戚朋友問起收入,更怕被催婚。

漸漸的,對生活的城市越來越熟悉,對家鄉的記憶卻淺淡了。能勾起內心深處的,也許是母親常做的飯菜,父親常喝的茶,以及過年時親朋好友往來時不可缺少的菸酒糖罷了。

昨天下班後,想出去走一走,偶然間路過一家泉城泰山名飲超市,忽然想起小時候和父親經常去的一家超市,也是叫這個名字的。

在印象中,父親愛喝茶,爺爺愛品酒,每次誰都不能說服誰。父親總說飲酒傷身,爺爺卻覺得喝茶沒有喝酒「帶勁兒」。這麼一來二去,幾十年就過去了。

03.

想起有次和父親通電話時,說起自己工作不順,想要參加各種考試,提升自己。

父親只是笑笑,然後說了四個字:盡力而為。

那時候是有一瞬間愣神的。以前父親總是要求把每件事都做好,現在卻把口頭禪,從「怎麼就做不好」換成了「盡力而為」,還有一句:好好照顧自己,多回家看看。

也許,是我們都在經歷成長吧。

也許,多年以後,我們對自己孩子的心態,也會從「別人家孩子都能做好,就你做不好」,慢慢轉變為「沒關係,盡力而為,別讓自己太累了」。

其實把這三次成長換種說法,不過就是:願意承認自己所有一切的普通。

大多數人都沒有顯赫的家庭,沒有異於常人的能力,也不一定能培養出天才。

有時候承認自己的普通,很難,但卻是成長過程中不得不經歷的。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選擇了漂泊,就別怕前路漫漫。

累了就回家,那裡有愛,還有一直等你的人。

相關焦點

  • 在外漂泊了十年,我想回家了
    從小我就有一個夢想,可以快點長大然後離開家。初中的時候,在臨市上學,高中的時候,在臨市上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面,只有周六周天才回家住一晚。然而我還不滿足,填報志願的時候直把省內的學校全都斃掉,只要能去外地,離家遠一點就好。
  • 今日小年|@漂泊的你,是否已踏上回家的旅程
    ——(清)王貞儀《念奴嬌·祀灶》節選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為生活奔波忙碌了一整年的你是否已踏上回家的旅途等待與親人團聚北方的臘月二十三——(元)範梈《小年日,仍宿北山》節選你多久沒有回家了?年少時你背井離鄉成為異鄉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漂泊在外心中的苦悶委屈無人訴說時常想念遠方的親人到失眠父母的身體可還安好?
  • 在外漂泊的人兒,今年回家過年不
    來到黑龍江已經快7年,這7年,每次回家,都是爸爸來接我,每次離開,都是媽媽看著我,一點一點的,遠去。每次從外面回家,媽媽都會煮好飯等著我,爸爸也會提前一個星期就催著媽媽,把我的床收拾出來,開開窗,透透氣,回到家,他們也不會一大早把我叫起來,地裡的活也不會讓我去做,他們對別人說,我讀書太累了,回家來要好好地睡睡覺,說我們食堂的飯菜沒有營養,回家就熬豬油給我做菜吃,我想這輩子,不會再有人在意我是不是吃得有營養,睡得是否充足,我想這輩子,不會有人在乎的。
  • 在外漂泊想家了怎麼辦(遊子的感觸)
    有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自己獨在異鄉,可能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想念父母,思念家鄉,當我們在外面想家了,怎麼緩解這種思鄉之情呢?現在在外面漂泊的人,年紀都不小了,想一想父母的年紀,你還一年回一次家,見父母的次數可能就只有幾十次了,你應該嗎?
  • 如果你發現你在外漂泊久了,想要回家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回應你
    如果某一天你發現你在外漂泊久了,想要回家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回應你,就連那曾經住過的屋子也已經破爛不堪,這個時候你該有多心酸。《到阜陽六百裡》是一部2011年臺灣導演鄧勇星執導的電影。是導演鄧勇星在上海拍攝記錄片的親身體驗,用半紀實的方式敘述了一群上海「阿姨」的故事。
  • 距離你下一次回家,還有多久?
    是明燈,可以照亮夜行人晚歸的路程;讓我們在黑暗裡不在害怕;是陽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溫暖我們整個寒冬;是港灣,可以遮擋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風風雨雨;在累了的時候給我們最溫馨的陪伴;家是一座充滿愛的房子:裡面有我們成長的回憶,有香噴噴的飯菜,有溫暖的熱水,有爸爸的呵斥聲,也有媽媽的嘮叨聲,有時候吵吵鬧鬧,有時候歡聲笑語。
  • 春節回家嗎?親情計算器算你還能陪父母多久
    今年,你陪父母過年嗎熱話題:親情計算器算你還能陪父母多久這道題你算過沒有: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減去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大概只有約這樣的答案讓人感覺殘酷,在此呼籲大家今年早點回家陪陪父母吧!你做得到嗎?調查加載... 網友「Mr_禎樁」說:一年四季,不知多少遊子漂泊在外。每一個出門在外的人,總和遠方的家裡有一根扯不斷的線,那根線就是父母的牽掛。牽掛,變成電話裡愛的嘮叨。不要抱怨,更不要在意話費,被嘮叨是一種幸福。呼籲大家今年早點回家多陪陪父母。
  • 在外漂泊的我想起了你,而你卻
    小時候,我們總是想要離開家,上大學了就想去遠的地方寄宿就讀,離家之後,才知道親人有多重要,現如今已成年,需要工作,在外漂泊,離家時越來越遠了,距離心理的那個她可能更加遠了,想起當初剛出門的時候,對家人的不舍,對你的念想,至今想念揮之不去!
  • 你有多久沒在傍晚回家的時候,聞到飯菜香了?
    聞這香味,米粒肯定又軟又糯,紅燒魚肯定有又香又嫩,定是個做菜好手。深深吸口氣後,小M掏出鑰匙打開對面冷冷清清的出租小屋,果不其然黑漆漆一片。摸黑按開公用走道的燈,一股難以描述的廁所臭味撲面而來,只能憋氣快速走到走廊盡頭的房間,開鎖關門上鎖一氣呵成。啊,終於是清甜的香薰味道了。放下電腦包,癱在沙發上,小M盤算著今晚該吃些什麼?
  • 公安滴阿兒們,你們有多久沒回家見你父母了?
    智慧孱陵QQ:8088417  小編微信:gongan434300 (備註:公安)所有的數學題都有精準的答案只有這個是沒有答案的從兒時的「1+1=2」開始,我們一生都在做著無數的算術題。可你最終有沒有算過,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
  • Qing聽|一小學老師投資被騙 在外漂泊十年不肯回家
    而在派出所的另一間辦公室裡,李明的妹夫和二叔早已等在這裡,準備給不知情的李明一個有儀式感的「認親團圓」。 「出來這麼多年了,你沒想過回家嗎?」面對傅曉飛的詢問,李明馬上扭過頭去,瞬間眼淚就奪眶而出:「我覺得沒臉面回去,因為自己當年借錢投資被騙……」 這些年,李明經歷了一連串尷尬的「沒想到」:借錢投資被騙;一路南下尋找「騙」錢者阿強無果再度被騙;家人尋親杳無音信後,在老家為他申請註銷死亡;後他又在杭州民警的仔細排查中「死而復生」,經民警勸說重回老家與家人團聚。
  • 你有多久沒陪家人吃飯了……
    「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了。」還記得2009年夏天,這句被網民瘋狂追捧的神句嗎?短短一句話,因為承載著無數人共同的情感記憶,成為當年的流行熱詞。「回家吃飯」,看似平常,卻撥動了渴望團圓的柔軟心弦,喚起了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更激蕩起對遠方親人的無限思念。你有多久沒陪家人一起吃晚飯了?
  • 20歲小夥在外漂泊10年:我不敢回家,從小被打怕了,我不想挨打
    一位在外漂泊十年的男子,好不容易回到家裡,卻被父母給攆了出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朋友仗義相助,他為何有家難回?十年後母子相見,老人為何要趕走兒子?一家人如此態度他究竟做了什麼?百姓調解正在為你講述「十年後的歸途」。
  • 漂泊他鄉20載,衡陽愛心人士助七旬老人踏上回家路
    11月27日,衡山縣救助站接到群眾反映,稱在轄區內發現一位漂泊在外20年的七旬老人病重在家。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在得知老人有重回家鄉的想法後,經多方接力,最終將老人送回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 在外漂泊多年的你,累嗎???
    在外漂泊多年,一直在各個城市流轉,從南到北,有時一覺醒來會無比的陌生,眼看身邊又是一群新面孔,原來自己又換了一個地方。如果可以,我不願奔波,有時感覺自己像個沒有家的孩子,一直在流浪,儘管有時奔波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更好的家,讓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有個歸屬地,若能安穩,誰又願意顛沛流離呢?
  • 在外打拼的農村人,過年卻不想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臨近春節,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定居於大城市的人們,都會回到農村老家,和家人一起過年。以前,到了冬至,在外漂泊的人就會回家等著過年。然而現在,春節假期較短,人們都是在年跟前兒匆忙的趕回家,在有限的時間裡和家人朋友團聚。每年春運都十分繁忙,但仍有一部分人不想回家過年,這是什麼原因呢?人們經常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是很多人沒賺到錢,真的不想回家過年。
  • 《全唐詩》裡很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身邊無依無靠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獨自在外漂泊的那種艱辛,那都是最令人傷感,沒有朋友,也沒有親人,可以說是無依無靠,往往在這個時候最容易思念故鄉,畢竟只有想到故鄉的時候內心才會有升騰起一絲溫暖。所以很多的詩人,他們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作品,那都是非常的傷感,寫盡了內心的孤獨。
  • 在外漂泊一年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回家過年
    伴隨著社會人發展,思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回家過年,對於家族的感情和認同感也不是那麼深。對他們來說,過年回家面對親友開心的是他們,而自己卻不開心。 那麼都是什麼原因造成自己不開心的呢?一、怕回家七大姑、八大姨、三叔二嬸四大爺、左鄰右舍、周圍發小問工資,問房子,問對象,問東問西的,最扎心的是還有一大推人用他的長處來和你的短處做比較。二、在外打拼一年,最後還是兩手空空,沒有賺到錢,更慘的是還沒有對象,不敢回家,更是沒有顏面對江東父老啊!
  • 在外漂泊的新疆兒子娃娃,為了夢想他們付出了……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小編先在這裡祝大家元宵節快樂今天也是個舉家團圓的日子小編已經計劃好晚上跟家人團聚了但對於很多漂泊在外的兒子娃娃們早在大年初七甚至更早的時候>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在外漂泊的新疆兒子娃娃們,看看他們的經歷,是否會讓獨自在外的你感同身受。
  • 漂泊他鄉20載,75歲老人回家了……
    近日,縣救助站接到群眾反映,稱在轄區內有一位漂泊在外20年的七旬老人病重在家。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在得知老人有重回家鄉的想法後,經多方接力,12月9日,最終將老人送回了闊別已久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