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藥師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藥師寺建於天武天皇9年(680年),天武天皇為了祈求皇后(即後來的持統天皇)病體早日康復,在藤原京建造了以藥師如來為本尊的寺院。但是,寺院尚未完成,天武天皇卻不幸去世,繼位的持統天皇、文武天皇繼續建造寺院,大約於698年建造完成。其後由於都城遷至平城京,寺院於718年遷至現在的地點。當時的伽藍,富麗堂皇。南大門內是中門,迴廊則將中門和講堂連接在一起,內側兼有金堂和東西兩塔,迴廊外講堂以北是食堂,其兩側則是僧坊,僧坊和講堂之間左右兩邊為鐘樓和經樓。整體規劃調和而又富有美感,曾有著「堪比水底的龍宮」的美譽。
973年(天延元年)食殿引發的大火,將金堂,東西兩塔以外的堂舍悉數燒毀。1971年(昭和46年),藥師寺的復原工作展開,顏色鮮亮的金堂、西塔、中門、迴廊現已完成,講堂仍在重建中。與這些嶄新的建築相比,保存至今東塔古色蒼然,巍然矗立在原地,東塔雖為三重結構,但各層皆附有「 裳層」,故狀似六層塔,美感十足。塔頂相輪上部的水煙由四片銅板拼合而成,上面鏤刻著在天空中飛舞的天女和童子,是不可多得的傑作。
日本奈良藥師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興樂門內,首先看到的是大講堂。講堂長41米,寬20米,高17米,堂內供奉著本尊藥師佛,是藥師寺最大的建築。平安時代,藥師寺的大講堂還是南京三大會之一的最勝會的道場。講堂比金堂大殿更大,南都時很多僧徒便在此求經。重建的大講堂內,誦經聲響起,仿佛回到了白鳳時代。
日本奈良藥師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東塔和西塔相比,卻是白鳳時代的建築,也是日本國寶。東西塔看上去像六重塔,其實卻是座三重塔,只是每層間多了個小平臺。據說東塔頂部飾有鏤金的相輪,相輪最上部則飾有水煙和二十四飛天吹笛撒花的鏤空雕,要看到東塔原貌,還得等到2019年修繕完畢。
日本奈良藥師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出了興樂門,來到藥師寺東北角的玄奘三藏院。由於藥師寺與玄奘法緣深厚,昭和56年(1981年)從日本佛教會請得分骨並在藥師寺的東北建造了玄奘三藏院。進入禮門,首先看到二層的玄奘塔,請來的玄奘頂骨舍利珍藏於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