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由嗶哩嗶哩出品、貓耳FM聯合出品的首檔聲音演員競技節目《我是特優聲》,終於開播了。
和《說唱新時代》類似,這檔欄目的定位同樣聚焦於專業圈層領域。
在節目過程中,選手將經歷5個賽段的「聲音舞臺競演」,最終將決勝出代表新時代風貌的五名SSV特優聲,與嗶哩嗶哩共創聲音宇宙。
33位男性「聲音演員」集體亮相,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自配音工作室,其餘是青年演員以及配音愛好者。
作為固定評委的鑑聲員有邊江、吳磊、李成儒,類似於流動嘉賓,擔任第一期「飛行鑑聲員」的是於正和徐嬌。
根據以上所述,這一檔節目看上去將會比《聲臨其境》「專業」很多。
誠然,這樣一個舞臺,會更像是一個屬於「好聲音演員」的舞臺;這樣一個機會,會更像一個讓幕後工作者走到臺前的機會。
第一期節目總時長約167分鐘,上半期92分鐘主要內容包含盲聽試音環節,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聲音舞臺公演;下半期為其餘三組聲音公演舞臺表演及幕後排練趣聞合集。
筆者並沒有在節目開播時準時觀看,而是在播出當天的23點才開始觀看,當時的站內評分是6.8分,昨天已降至5.2分,今天評分略有回升至5.4分。
這檔被多人期待,播出後又慘遭低分的節目,還值不值得繼續看下去呢?
首先,從個人的角度來總結一下看點——
第一,晉級規則具有挑戰性甚至被吐槽「不科學」。
我們來看看已知的節目規則:第一輪,盲聽試音環節。
此環節共開放八部試音作品,二十四個試配音角色,每個角色僅有一句試音臺詞。
所有選手每人擁有三次試音的機會,選擇同一角色試音的聲音演員們將共同進入試音間。
試音區相對獨立,試音區外的鑑聲員們看不見選手,他們將通過盲聽選擇最終理想的配音進入聲音公演環節。
聲音公演前只有一天的時間可以進行排練。
而在這一輪沒被選上,三次試音機會全部耗盡的選手將進入作品未知、無老師指導、不露臉演出、晉級前無法同觀眾見面、導師未知選手所配音角色的「五盲」挑戰。
平時,配音演員在錄音棚裡工作,正式配音前,會對所配人物以及作品故事有所了解,影視劇對著樣片配,動畫片對著分鏡配,每句臺詞也有足夠的揣摩空間。
這樣比較「即性」的試音對於選手也是新鮮的,甚至是高壓、高精度的。
這意味著每一組首個試音的選手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同時他的發揮會不會對後面的選手造成影響,也取決於每一位試音者對於角色的理解和快速分析能力。
馬正陽老師二度失利,趙乾景老師進入盲選,這樣戲劇化的實力派失利情節,出乎意料。
這裡不禁提一提直接保送的呂書君同學。他選了一個沒有其他選手與其競爭的角色,直接進入聲音公演環節。
第二,呂豔婷老師的專業指導和排練環節,專業知識與趣味幕後共存。
呂豔婷老師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小哪吒的配音演員,央視動畫《山海界》的主要配音演員,於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擔任播音主持系教師。
在專業指導過程中,選手們的共同問題在於基本功不紮實。
由於各大配音工作室教學思路不同,來自邊江工作室的選手們更看重人物情感的體驗以及表達,而呂老師認為「咬字」、「腰部發力」是他們將要克服的難題,有了紮實的基本功才能讓觀眾聽清臺詞,從而更有利於他們理解臺詞的意義。
選手與導師在對於角色的理解以及配音處理的方面意見產生了分歧,這是需要取捨與磨合的地方。
有道理的執著不可稱之為莽撞,大家都在為詮釋更立體的角色貢獻力量。
「哪吒組」面臨原配老師的指導,初排練選手暴露問題,臺詞情緒把握出現偏差,氣息下沉不夠。
以少年音為大眾所熟知的李蘭陵需要通過聲音演繹成年哪吒和孩童哪吒的兩個階段。
因為小男孩一般由女性配音演員配音,男生的聲線在這方面會天生受到一些局限,很難「貼臉」。
討論之下,最終決定以表現情感張力為主,以情動人。
除了專業指導,選手們的互動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不同組串門友好交流、遭受排練打擊之後的「頹喪葛優躺」組員……
雖然呈現內容有限,但這一段讓我們看到選手們不完美、個性、生活化的一面,也正是活生生的人才能配出那些有血有肉的角色。
第三,「聲音公演」,全程高能。
節目播出後站內也提供了「純享版cut」,值得一看。
當常居幕後的他們換上新裝站在臺前,有觀眾、有掌聲、有精緻的舞美。
告別先前的「不識廬山真面目」,他們的神情、狀態、動作都能夠被看到。
常說「錄音棚裡歡樂多」,可這時更多的其實是感動,可以和評委邊江老師一起深情落淚,應該也是難得的經歷了。
綜上所述,《我是特優聲》是一檔能看不少乾貨的綜藝。
圈內老師的點評環節也貨真價實,李成儒結合演員經歷談及的觀點中肯。
主持人齊思鈞帥氣養眼、情商還高,圓場滿分,贏得了彈幕一致好評。
那麼,是什麼讓評分暴跌,讓粉絲、觀眾憤憤不平呢?
節目播出之後「於正我從來不用流量」、「於正道歉」、「配音演員吳磊」這些熱搜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
觀眾最集中的發洩點在於節目中《烈火英雄》組:馬正陽、高其昌、孫郎朗表演結束後,吳磊評論時於正插入的一段言論:「是不是我們今天的評判標準還帶著他們過去的故事?以及你們,對他們同事的一種認同性?如果這樣,我覺得對於你們不認識的其他選手是不公平的。」
吳磊回應,表示自己的打分是公平的。
於正接著問:「你們感動了嗎?流淚了嗎?」
接著剪輯了一段第二現場的鏡頭表示「感動了,落淚了」。
吳磊表示自己給出的是一個基準分左右的分,是自己深思熟慮後的結果,邊江接上,進行了一些補充。
這段評分結束後,選手高其昌講述了自己對於自己現場演繹的評價與感想,引出李成儒對於這一片段公演的中肯總結,終於告一段落。
因此,第一期《我是特優聲》的掉粉根本原因在這裡:飛行鑑聲員「雲」評論,沒有顯示出對於行業的足夠尊重。
但是反過來想一想,在真正投入工作的時候,所有的甲方會保持足夠的尊重嗎?甲方真正了解這個行業嗎?從藝術和商業效應來看,他們會做出怎樣的權衡?
並不是指流動嘉賓在這裡直接代表甲方和市場,而是帶有一定的此類屬性。
十足認真的一檔綜藝節目是不會具有太多觀眾的,也不會達到所謂「破圈」的效果。
飛行鑑聲員起到的就是一個讓節目熱度上升的效果。
其實不光是《我是特優聲》,最近播出的《我就是演員》由於具有兩位相同的評委,也有相關熱搜,所以此處可以進行類比。
將「於正」的名字輸入進微博搜索欄,便會出現如下情況:
綜藝「有劇本」,「熱搜能炒能買」在今天已經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不論是一部作品、一個藝人,或是一檔節目都有對應的營銷需要和輔助手段,去幫助它儘量靠近預期效果和突破預期效果。
可能有的時候,製作方想要的就是觀眾出現爭議、熱度擴散,這不是作為普通觀眾的你我就能左右的事情。
作為評審本身就居於一個可以主導綜藝競技走向的一部分,但是無論是「節目需要」還是「個人真言」,欲揚先抑等等,這種熱度都應該有個底線——尊重。
「雲談」尚且可以劃歸為「不專業」,但打斷專業評委發言,在節目已經過去一半走入第二個環節應當品評作品時再度質疑評委的公平性,這可能不僅僅是「不專業」的問題了
輿論、熱度是一時,快錢也有可能能掙夠,但如果長期以往帶來的是什麼?
專業被壓制,「大佬真就用來祭天」,娛樂至上,文化和道德導向會不會出現偏差,後來的從業人員對於自己的定位和職業規劃將會如何選擇?
作為一檔綜藝,可能上一段聯想到的內容有些小題大做、過於沉重了。
畢竟綜藝只是綜藝,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娛樂性質的節目,其中部分節目旨在宣傳某個固定領域:舞蹈、音樂、配音等等。
它們本質上並非嚴謹的事物,作為普通觀眾確實也可以不用那麼認真地去看它。
節目播出後觀眾的反響自然會反應到參與節目的選手那裡。
有選手表示:節目有一定的宣傳作用,但它終究也就是一檔節目,這段經歷是他們人生中的三個月時間中的所見、所聞、所學。
配音這個領域中有很多優秀的人,作為選手本身也並不能代表整個領域或是整個新生代配音演員,他們能代表的只有他們自己。
這次經歷其實是讓自己跳脫出來,看一看不一樣的世界,認識外界對於界內的看法。
無論後續淘汰與不淘汰,離開的並不是舞臺,而是回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錄音棚。
對於配音演員來說,錄音棚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好作品是真正能拿的出手的證明。
當局者如是說,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應該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戴上粉絲濾鏡,我會說「換評委」、「多一些配音片段吧」,作為普通觀眾,我會覺得這是一檔我願意繼續看下去的綜藝,專業點、槽點、熱點都具備,它著實具備了一檔合格綜藝的特徵。
近些年,嗶哩嗶哩沒有停止對於綜藝領域的探索,這些節目主要可以分為三類:與地方衛視聯合打造出品的節目,例如《花樣練習生》;由站內知名up主作為主演的真人秀節目例如《歡天喜地好哥們》;還有一類就是《說唱新世代》、《我是特優聲》這樣具有明確領域指向的競技類綜藝。
以年輕力量為主打,二次元文化為特色的嗶哩嗶哩,一直在嘗試「破圈」。
它有這樣的潛質,資金回饋目前來看也仍算可觀,但融合的矛盾與阻力不可避免,下一張牌是否能打得漂亮?
它擁有比任何一個平臺收看群體都更具熱情的觀眾基礎,他們可能更多元化,更包容;也可能抱著更高的期望,更容易失望和迷惑。
作為製作和出品平臺,它會繼續保持或是積極進步,成為視頻平臺中的「特優生」嗎?
《我是特優聲》將是這種轉型與考量中的一部分。
節目尚且播出一期,目前還更新了大會員可以觀看的選手幕後團建視頻。
這33分鐘裡有對於盲選試音環節的內容補充,還有選手的小任務執行vlog。
本期主要聚焦於729聲工場配音演員歪歪,他的神秘任務是什麼?他將如何完成任務?別的選手又會做出怎樣理想或是令人迷惑的回應?還需去節目中一探究竟。
《為你讀書》本期由音熊聯萌風袖和小炘為觀眾帶來《我開動物園那些年》選段。
這兩期附屬節目的額外更新讓站內評分有所回升,「特優聲」究竟會「欲揚先抑」還是淪為b站綜藝「特困生」?
最後來談談個人的態度與期望:我依然願意觀看這個節目,畢竟節目裡有我願意了解的人、仍然好奇的知識、還有精彩的舞臺公演。不看節目,純享版和幕後應該也是我不願錯過的一部分。
願所有的聲音演員,少一些對於自我能力以及熱情的懷疑,多一份對於角色的追問以及思考;少一份年輕的浮躁和迷惘,多一份前進的幹勁和穩重。
每個獨一無二的你們,用聲音成就每個獨一無二的靈魂,喜歡你們的聲音,永遠期待你們更多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由洛語樹電影原創,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