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盆地數量很多。其中,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被譽為中國的四大盆地,特色各異。 2、傳統認識上,中國四大盆地為新疆南部的塔裡木盆地(約40萬平方千米)、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約30萬平方千米)、四川東部,重慶西部的四川盆地(約26萬平方千米)和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約25萬平方千米)。
塔裡木盆地 塔裡木盆地位於中國新疆南部,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處於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400千米,面積約40多萬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800到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 塔裡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地質構造上是周圍被許多深大斷裂所限制的穩定地塊,盆地地勢西高東低,微向北傾,舊羅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點。塔裡木河位置偏於盆地北緣,水向東流。[
塔裡木盆地地貌呈環狀分布,邊緣是與山地連接的礫石戈壁,中心是遼闊沙漠,邊緣和沙漠間是衝積扇和衝積平原,並有綠洲分布。塔裡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沙漠,為居世界第2位的流動沙漠。塔裡木盆地屬於暖溫帶氣候,年均溫9~11℃,無霜期超過200天。自然災害主要是風沙和乾熱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為主,盆地邊緣沙丘南移現象嚴重。 盆地水分主要來自西風氣流,盆地降水稀少,盆地本身無法形成徑流。
塔裡木胡楊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胡楊林保護區,而且它也是面積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胡楊的生命力很頑強,它耐旱耐鹽鹼,而且不怕低溫和風沙的侵襲。作為唯一能在沙漠中生長的喬木,它的價值很高,被稱為沙漠英雄樹。而且它還可以吸收鹽分,改善土壤。
準噶爾盆地 準噶爾盆地,位於中國新疆的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準噶爾盆地位於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側為準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規則三角形,地勢向西傾斜,北部略高於南部,北部的烏倫古湖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瑪納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點。盆地西側有幾處缺口,如額爾齊斯河谷、額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風氣流由缺口進入,為盆地及周圍山地帶來降水。
準噶爾盆地位於西北為準噶爾界山,東北為阿爾泰山,南部為北天山,是一個略呈三角形的封閉式內陸盆地,東西長700千米,南北寬370千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盆地腹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佔盆地總面積的36.9%。中國第二大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及西部諸山間,呈不等邊三角形。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
盆地西部有高達2000米的山嶺,多缺口,西北風吹入盆地,冬季氣候寒冷,雨雪豐富。盆地邊緣為山麓綠洲,部分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蓋,主要為南北走向的壟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緣為蜂窩狀沙丘。盆地南緣衝積扇平原廣闊,是新墾農業區。發源於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補給,水量變化穩定,農業用水保證率高。除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瑪納斯、烏倫古等內陸河多流注盆地,瀦為湖泊。北部的阿爾泰山區盛產黃金。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1]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北北抵阿爾金山脈;西南至崑崙山脈;東北有祁連山脈,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2]。內陸盛產鐵礦、銅礦、錫礦、鹽礦等多種礦物,故被稱作「聚寶盆」。腹地的柴達木沙漠在中國八大沙漠裡居第五。
柴達木盆地為高原型盆地,地處青海省西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個被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等山脈環抱的封閉盆地,介於90°16′E-99°16′E、35°00′N-39°20′N之間。盆地略呈三角形,東西長約800千米,南北寬約300千米,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為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地勢最高的盆地。柴達木不僅是鹽的世界(東南部多鹽湖沼澤)[5],而且還有豐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種金屬礦藏,如冷湖的石油、魚卡的煤、錫鐵山的鉛鋅礦等都很有名。所以柴達木盆地有「聚寶盆」的美稱。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內紫色盆地,總面積約26萬多平方千米,位於亞洲大陸中南部,中國西南部、囊括四川省中東部,由青藏高原、大巴山、華瑩山、雲貴高原環繞而成,周圍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間,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中間盆底地勢低矮,海拔250米~750米,面積約為16萬平方千米,因此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底部兩大部分。邊緣山地區從下而上一般具有2~5個垂直自然帶。西北邊緣是很長的龍門山脈。
四川盆地底自西向東分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 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紅層盆地。地表巖石主要為紫紅色砂巖和頁巖,這兩種巖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中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盆地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氣溫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邊緣低,等溫線分布呈現同心圓狀。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但冬幹、春旱、夏澇、秋綿雨,70~75%的雨量集中於夏季
四川盆地聚居著川渝絕大部分人口、居民主要為漢族蜀民系。是中國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中國著名紅層盆地,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四川盆地的面積約26萬平方千米,佔四川省面積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與漢中盆地相望,這裡的巖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巖和頁巖組成。這兩種巖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
四川盆地內還蘊藏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以及鹽、磷灰石、硫磺等礦產,其中天然氣、芒硝為中國之冠,並有中國重要的鍶礦。邊緣山地是四川多種經濟林木和用材林基地,盆地底部耕地連片,是中國最大的水稻、油菜籽產區。 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按其地理差異,自西向東又可分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三部分。成都平原西方是龍門山脈,東方是龍泉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