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基氮化鎵晶圓搭配半導體技術,ALLOS掀起Micro LED產業革命

2020-12-20 騰訊網

圖片來源:拍信圖庫

能達到高解析度、高對比度、高亮度顯示效果的Micro LED顯示器,早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初代樣品,但受限於超高難度的製造過程,至今仍被業界視為「夢幻級產品」。近年來,在大廠領軍推動下,雖然已經有愈來愈多的樣品持續現蹤,不過要真正進入到市場消費端,根據業內人士推估,還要至少3年以上的時間。

為突破Micro LED顯示技術發展,勢必得解決巨量轉移製程這個大難關。目前已經有許多技術單位開發出不同取向的轉移方式,包括轉印、流體組裝、噴墨列印等等,但這些方法在後續的Micro LED晶片處理過程中,始終受限於低良率,難以達到量產需求。

不過,德國的磊晶技術公司ALLOS跳出既有框架,指出其GaN-on-Si矽基氮化鎵LED的技術,將成為解決上述各種Micro LED挑戰的關鍵,能夠突破現存的良率限制,迎矢量產目標。

ALLOS技術長Atsushi Nishikawa博士接受LEDinside專訪,說明他們力推的GaN-on-Si矽基氮化鎵技術如何徹底顛覆現今Micro LED製程技術的發展路徑,並開創全新的產業生態系。

ALLOS技術長 Atsushi Nishikawa博士

拋開藍寶石基板,用GaN-on-Si晶圓跳出當前Micro LED製程限制

ALLOS目前正積極推動在Micro LED顯示技術上導入GaN-on-Si矽基氮化鎵晶圓應用,走出另一條與既有的藍寶石基板LED晶圓技術完全不同的道路。Nishikawa認為,採用矽基晶圓將是Micro LED技術推進的關鍵解方。

「以矽基板來取代藍寶石製造Micro LED晶片,能夠大幅增加良率跟成本優勢」Nishikawa指出,以矽基版製作的LED晶片,在Micro LED顯示製程上具備三大優勢。

首先,若採用矽基晶圓,LED晶片廠商便能與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合作,使用已經成熟的半導體設備來處理微小的Micro LED晶片,毋須另外投資新設備且能達到更高精度。此外,處理AR應用的單片晶圓微顯示器時,更大尺寸的矽基板LED晶圓能夠直接結合CMOS驅動背板,不需再經過多次轉移步驟。最後,在轉移完成時,移除矽基板的技術也比分離藍寶石基板更為成熟,省去弱化結構以及雷射分離等可能影響LED晶片發光效率的方法。

ALLOS說明矽晶圓LED能達成更有效率的Micro LED製程

換言之,目前Micro LED顯示技術所面對的主要難題,包括巨量轉移、晶片檢測以及驅動整合等,大多能通過整合矽基晶圓LED,以及半導體設備技術來改善。

不過,一旦將目標放在使用大尺寸矽基LED並採用半導體製程技術來直接整合驅動背板時,晶圓本身的均勻性就更加重要,而這也是ALLOS的技術核心。

獨家技術實現高均勻性200 mm矽基晶圓,攜手KAUST研發紅光LED

「ALLOS的200mm(8吋)GaN-on-Si晶圓已經可以達成量產標準!」Nishikawa強調,ALLOS的技術能夠重複生產波長一致性非常高的200 mm晶圓,波長標準差皆低於 1 nm。

Nishikawa說明,大尺寸的矽晶圓LED挑戰非常高,因為發光波長的差異非常容易受到多量子井的溫度變異影響。即便溫度只有些微改變,晶圓的均勻度跟波長一致性就會改變。更麻煩的是,晶圓在冷卻的過程中,形狀也會變化且很容易因此碎裂。而ALLOS則通過獨家應變工程技術,來補強晶片在冷卻中改變形狀的問題。

ALLOS的應變工程技術能嚴格地控制溫度,並設計出完美的弧度,讓晶片在經過冷卻過程後,能達到完全平坦。

目前ALLOS已經能夠產出波長一致性低於0.6 nm的200 mm Micro LED晶圓,且完全沒有裂紋。而其反覆產出波長均一性低於1 nm的晶圓,也證實了其技術的量產能力。現階段ALLOS正試圖讓已經實現的300 mm(12吋)晶圓的均勻度跟量產性也能達到同一等級。

ALLOS打造的300mm/12吋矽基Micro LED晶圓

除了繼續投入300 mm晶圓研發,ALLOS近來也宣布跟阿布都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合作,將共同開發矽基板的紅光Micro LED。

KAUST團隊在今年稍早宣布開發出一種晶體生長系統,能夠產出高效率的InGaN紅光Micro LED,而接下來則將與ALLOS合作,把此方法應用在矽基晶圓上,加速實現全彩Micro LED顯示製造技術。

大尺寸矽晶圓降低成本,結合半導體技術翻轉Micro LED生態系

談及對於Micro LED技術的展望,Nishikawa強調:「採用大尺寸矽基晶圓跟結合半導體技術設備,將是加速Micro LED顯示技術進入市場的關鍵。」

ALLOS也通過技術證明,200 mm的高均勻性且無裂痕的Micro LED矽晶圓已經可以量產,且同樣的技術亦適用於更大尺寸的300 mm。Nishikawa指出,大尺寸矽晶圓不僅能降低單位面積的成本,還能導入更精細的半導體CMOS產線,無論在良率或成本上,都完勝傳統LED的生產模式。因此,他認為結合半導體技術將是Micro LED量產的契機。

事實上,將半導體設備導入Micro LED製程也是當前許多廠商看好的方向。近來傳出夏普開發的Micro LED顯示器,即是採用鴻海集團內部的半導體技術打造而成。而TrendForce分析師儲於超也曾指出,蘋果可能會借用臺積電的半導體設備來開發新的Micro LED轉移技術。

而ALLOS的矽晶圓技術,將加快驅動Micro LED與半導體技術的整合,也有望替為Micro LED異質界面增添更多解決方案。目前ALLOS正攜手產業鏈合作夥伴,繼續推進大尺寸晶圓開發,進一步降低Micro LED顯示器的製造成本,並期盼延伸更多合作機會,將Micro LED矽晶圓技術發揚光大。

文稿來源:LEDinside

相關焦點

  • Veeco和ALLOS展開技術合作,加速200毫米矽基氮化鎵Micro-LED的應用
    每個晶圓的整套規格都必須具備最高的良率和可重複性,」Veeco化合物半導體業務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Peo Hansson博士說道,「這次合作的成功再次證明了將Veeco在MOCVD領域的專業知識與ALLOS的矽基氮化鎵外延片技術相結合所帶來的巨大潛力。它為Micro-LED技術在客戶端的儘快採用提供了一種新穎的,經過驗證且可靠的方法。」
  • 三代半導體——氮化鎵
    其中藍寶石基氮化鎵外延片只能用來做LED;矽基氮化鎵可以做功率器件和小功率的射頻;碳化矽基本氮化鎵可以製造大功率LED、功率器件和大功率射頻晶片。本次小米發售的快充頭,就是矽基氮化鎵做的功率器件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為什麼同是外延片,應用差異這麼大?
  • 2021年有望掀起氮化鎵快充熱潮
    因此掀起的蝴蝶效應是,由昂貴且稀有的半導體材料製成的充電器將會加速普及。 「蘋果帶頭,三星跟進,它們不送,大家只好到店內買,就會買比較貴的,可以快充(的充電器),而且體積更小,放包包剛好」,一名美系券商分析師說。 耗損低、體積小的氮化鎵充電器,將加速普及
  • 歐司朗:首批矽上LED晶片有望在兩年內投放市場
    歐司朗光電半導體的研發人員成功地製造出高性能藍白光LED 原型,當中的氮化鎵發光層生長於直徑為150 毫米的矽晶圓上。這晶圓以矽代替了目前常用的藍寶石(sapphire),同樣獲得相等的優異質量。
  • 北大青鳥年產10萬片氮化鎵晶圓片項目主體加速建設
    日前,銅陵經開區北大青鳥年產10萬片氮化鎵晶圓片項目建設現場一片忙碌,廠房上瓦工、木工、鋼筋工等工種有條不紊地配合著施工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而臺灣Play Nitride公布的同樣以氮化鎵為基礎的PixeLEDTM display技術,公司目前透過移轉技術轉移至面板,轉移良率可達99%!   由此可見,Micro LED技術已經有很多企業在跟進,發展速度也在加快。但就蘋果本身來看,該技術屬蘋果實驗室階段技術,且蘋果本身也押寶了許多新興產業,故未來是否導入量產仍有待觀察。
  • 第三代半導體:精選股,坐著火箭一樣上衝!
    半導體產業發展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以矽為代表;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砷化鎵也已經廣泛應用;而以氮化鎵和碳化矽、氧化鋅、氧化鋁、金剛石等寬禁帶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相較前兩代產品性能優勢顯著。第三代半導體晶圓製造為「卡脖子」環節,考慮核心高端晶片自主可控戰略價值,氮化鎵業務的稀缺性,建議關注;
  • 臺灣中興大學選用愛思強 CCS MOCVD系統用於矽基氮化鎵研發
    國立中興大學將利用CCS系統進行在矽晶片上異質外延生長氮化鎵(「矽基氮化鎵」)技術的研發。愛思強的一支當地服務支持團隊已在國立中興大學位於臺中市的專用潔淨間中,對新反應器進行安裝及調試。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武教授評論說:「愛思強的近耦合噴淋頭®系統是研究矽基氮化鎵的完美選擇。
  • 2020半導體行業8大關鍵詞:寬禁帶半導體、8英寸晶圓等
    三、寬禁帶半導體寬禁帶半導體即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包括碳化矽(SiC)、氮化鎵(GaN)、氧化鋅(ZnO)、金剛石(C)、氮化鋁(AlN)等新興材料,最初其研究與開發主要用於滿足軍事和國防需求。寬禁帶半導體的帶隙大於矽半導體的 2.2e,能夠有效減小電子跨越的鴻溝,減少能源損耗,因此多應有於節能領域,主要是功率器件。今年年初小米推出氮化鎵快充就是寬禁帶半導體的典型用例。
  •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砷化鎵、氮化鎵、碳化矽(附個股名單)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主要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形成的,主要有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碳化矽(SiC)等。此類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優點有高電子遷移率、高頻率、寬幅頻寬、高線性度、高功率、材料多元性以及抗輻射等。
  • 第三代半導體漸入佳境
    格局呈美歐日三足鼎立態勢由於基於矽材料的功率半導體器件的性能已接近物理極限,以氮化鎵(GaN)、碳化矽(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憑藉其優異的材料物理特性,在提升電力電子器件性能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潛力。特性優越、應用廣泛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吸引了國內外企業紛紛對其加碼搶灘,而碳化矽和氮化鎵無疑是第三代半導體發展的核心方向。
  • 半導體行業:從晶圓應用看自主可控
    從半導體晶圓材料說起:矽與化合物半導體晶圓(wafer)是製造半導體器件的基礎性原材料。極高純度的半導體經過拉晶、切片等工序製備成為晶圓,晶圓經過一系列半導體製造工藝形成極微小的電路結構,再經切割、封裝、測試成為晶片,廣泛應用到各類電子設備當中。
  • 綜述:氮化鎵基Micro-LED顯示技術研究進展
    在目前眾多顯示技術中,Micro-LED 顯示技術被認為是具有顛覆性的次世代顯示技術,並得到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具有對比度高、響應快、色域寬、功耗低及壽命長等優點,可以滿足高級顯示應用的個性化需求。
  • 第三代半導體專題報告:蓬勃發展,大有可為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應用可以分為微電子以及光電子領域,具體可以細分為 電力電子器件、微波射頻、可見光通信、太陽能、半導體照明、紫外光存儲、 雷射顯示以及紫外探測器等領域,有望突破傳統半導體技術的瓶頸,與第一代、 第二代半導體技術互補,對節能減排、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將發揮重要作用。
  • 【產業年終盤點】2019中國63座晶圓製造廠最新情況跟蹤
    長鑫存儲DRAM技術來源於奇夢達,持續投入研發超過25億美元,並不斷完善自身研發技術;長鑫存儲完成了第一座12英寸DRAM存儲器晶圓廠建設,技術和產品研發有序開展,已持續投入晶圓超15000片。2、產能爬坡篇英諾賽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英諾賽科珠海,8英寸,氮化鎵)2019年8英寸矽基氮化鎵生產線產能進一步提升,公司現有三臺世界領先的針對8英寸矽基氮化鎵外延的產業化設備G5+ MOCVD機臺。2017年11月9日,英諾賽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8英寸矽基氮化鎵生產線通線投產。
  • 第三代半導體板塊再現市場活躍 晶片、氮化鎵等概念股受追捧
    第三代半導體板塊再現市場活躍 晶片、氮化鎵等概念股受追捧! 今日盤中第三代半導體板塊再現市場活躍,盤中氮化鎵、晶片、光刻膠等概念股受到市場熱炒呈現逆勢走強,盤中北方華創、華峰測控、澳洋順昌、聞泰科技、賽微電子、楊傑科技、捷捷微電、長川科技、華微電子、全志科技、斯達半導、中芯國際等概念股呈現逆勢走強,盤中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受到市場熱炒呈現逆勢走強。
  • 晶圓廠在國內成功建立,中芯企業與世界越來越近,未來半導體會怎麼...
    單晶矽棒拉制技術有待提升 根據新聞或消息報導,電子化學品中技術壁壘很高的材料和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產製造的核心材料是光刻膠。中國晶圓製造材料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其技術與應用發展都很急迫。 在中美的摩擦下中國加速了半導體國產的替代步伐中芯國際等聯袂走高。 由此可見,本土晶圓製造企業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 到目前,晶圓廠是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產業的領導者。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迎爆發!碳化矽氮化鎵站上最強風口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以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氧化鋅(ZnO)等寬禁帶為代表,跟前兩代相比,第三代半導體具有更寬的禁帶寬度、更高的擊穿電場、更高的熱導率、更高的電子飽和速率及更高的抗輻射能力,更適合於製作高溫、高頻、抗輻射及大功率器件。
  • 氮化鎵快充研發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全國產
    一、氮化鎵快充市場規模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是下一代半導體材料,其運行速度比舊式傳統矽(Si)技術加快了二十倍,並且能夠實現高出三倍的功率,用於尖端快速充電器產品時,可以實現遠遠超過現有產品的性能,在尺寸相同的情況下,輸出功率提高了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