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7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解放路的春光商店是一家經營棉紡製品的老店,過去,很多人買棉花做棉被要到這家店裡來,如今,這裡已經很難看到熱鬧的銷售場面了。
店裡的李大姐說,「現在來買棉花做被子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輕人都去那些專賣床上用品的店裡,挑選那些帶孔的被子或是雲絲被、羊毛被之類的新式被子了,他們是不會光顧這裡的。」
老棉被已漸漸被各種新式的被子擠到了市場的角落裡。被子市場湧現出了各種新鮮名詞,如「中空棉」、「七孔棉」、「九孔棉」、「蠶絲被」、「羊毛被」,甚至羽絨、駝絨等,都加入了「被子」行列裡,讓老百姓眼花繚亂。
現在的棉被市場,炒得最熱、銷售數量最多的,是各種帶孔的棉被。中空棉被、四孔棉被、七孔棉被、九孔棉被、十孔棉被……令人眼暈。各種孔被品種繁多,價格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6月2日,記者從省質監局纖維檢驗局了解到,這些滿身帶孔的棉被,其實都與棉沒有關係。
採訪中記者發現,一些商家本身對各種帶「孔」的棉被內膽不了解,在給消費者介紹時不僅鬧笑話,而且也誤導了消費者。在太原柳巷某大型商場的地下床品銷售店裡,一家床上用品店的導購告訴記者「七孔棉就是加工棉花時打了孔,所以很蓬鬆。」
省纖維檢驗局的李科長告訴記者:「其實帶孔的棉被內膽都不是棉,而是化纖產品。它的原理是紡織噴絲過程中,在一根化學纖維上均勻地打上孔,使之富含空氣,達到保溫效果。打孔後的化學纖維顯得十分鬆軟,形狀易於恢復,蓋得時間久了,也不會像棉花被那樣被壓緊壓實變硬,只要經常拍打一下,就能恢復原來的形狀,被子可以一直保持蓬鬆狀。國家目前對孔被並沒有強制標準,對多孔纖維的含量也沒有具體要求,實際含量10%到100%都可稱為七孔或九孔被,這就是同樣孔數被子價格卻迥異的原因。
李科長表示,消費者在購買這些「孔」被時,無法通過肉眼來判斷商品是否能達到所謂的「七孔」、「九孔」。李科長介紹,目前「孔」被市場存在嚴重的概念性錯誤,誤導了消費者。商家在推銷商品時,都自稱「七孔棉」、「九孔棉」,其實這些產品都應當稱為「七孔滌綸纖維」或「九孔滌綸纖維」,和「棉」根本不沾邊。本報記者李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