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長城之外有白鬼@bigfun社區
因為疫情緣故,電影院有半年時間被迫停業。而在大部分地區的電影院都重新開業的今天,一大批經典影視作品也將再次登上螢屏,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在影史留下巨大影響力的《哈利波特》系列。
作為總票房近百億的系列電影,又怎麼不會有遊戲作品誕生呢?華納早早就將遊戲版權賣給了EA,而EA也讓每一部電影都不會有遊戲缺席。和《魔戒》《冰與火之歌》不一樣的是,《哈利波特》遊戲緊緊依託電影設計的場景和劇情,其製作方主要為華納和美國藝電。其中華納主要是做樂高,風格卡通,劇情偏惡搞。所以較為正統的《哈利波特》遊戲就由EA接手製作。每一部電影都有相對應的遊戲。在下邊的內容裡,筆者將會給大家介紹美國藝電製作的《哈利波特》系列遊戲。
華納版本的《哈利波特學年1-4》
早期三部曲階段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密室》《阿茲卡班的囚徒》三部作品被不少粉絲稱為三部曲。因為這三部遊戲在劇情上承上啟下,在製作上越發精緻,在玩法上越發豐富。在沒有脫離第一部的框架下進行製作。
《魔法石》作為系列開山,並不算驚豔之作。遊戲講述的是哈利來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第一年的故事,情節和電影發展基本相同。哈利通過魔法課程,吃全口味豆和巧克力蛙,還有一些卡片供收集。玩家只可以扮演哈利波特,遊戲以哈利波特的視角展開的,在這個過程中,哈利的好友,比如羅恩和赫敏,一直在幫助他。由於歷史悠久,2001年的畫面並不算優秀,但是遊戲動作系統做的奇差無比,哈利跳躍攀爬動作一樣,由於技術原因人物也不能開口說話,但魁地奇比賽和哈利的金字招牌讓遊戲算是強差人意。
《密室》是三部曲裡做的最好的一部,遊戲發售於2002年。首先是空間擴大,霍格沃茲大廳和室外許多場景也都可以探索。採用了新的DirectX 8.0技術和新的引擎開發,遊戲畫面升級不少。動作系統升級,跳躍不再像前作那麼僵硬。這些進步加之原本精彩的電影劇情引入遊戲中去讓這部作品大獲好評。
緊接著的《阿茲卡班的囚徒》在前作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不僅遊戲畫面進步,這部遊戲裡你可以操作哈利、羅恩、赫敏三個人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劇情線。遊戲場景設計宏大,畫面在2004年算頂尖製作,儘管取消了魁地奇系統,但多條故事線可算是滿足了不同哈迷對其喜好人物的願望。這部作品對咒語控制要求很高,最終boss戰難度較大,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咒語,那麼卡在最後就在所難免了。《阿茲卡班的囚徒》作為早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畫面一流,遊戲性不錯,給這個階段畫上了一個還不錯的句號。
緊張刺激的魁地奇也是這一時期遊戲的特色
RPG三部曲階段
這一時期的哈利波特有兩部,《火焰杯》和《鳳凰社》。《火焰杯》採用了第三人稱俯瞰,不再是線性設計,本作改為收集霍格沃茲勳章,在收集到一定數目之後就可以解鎖下一個章節。章節都是可以反覆遊玩的。遊戲設計了許多新的法術,最終boss更是大戰伏地魔,讓人過足眼癮。《火焰杯》小說細節豐富故事線龐大,這一點在改編電影的時候被刪改許多,跟隨電影製作改編的遊戲也不例外,這下就導致粉絲緣很差勁。而且本作畫面較差,製作也沒有那麼用心,導致這作風評不佳。
模糊的畫面和奇怪的視角是阻止玩家通關的最大阻力
《鳳凰社》則不然,這部作品被不少人譽為系列巔峰,場景設計極為宏大,製作組將整個霍格沃茲都放到了遊戲中去。無UI 的設計更是錦上添花,使沉浸感增強了不少。遊戲創新了施法模式,改為了使用滑鼠抖動模擬魔杖抖動施法,非常有創意。再加上開放世界設計下,支線任務就豐富了許多,主線支線搭配著進行,穿梭在霍格沃茲裡組建「DA」,聽著電影配樂,無疑是一種享受。(雖然是人物是一如既往的面癱臉)
兩部作品的區別幾乎只有畫面和劇情
《混血王子》延續了《鳳凰社》的特點,換湯不換藥的製作,就像《刺客信條起源》和《刺客信條奧德賽》一樣,甚至在畫面上都找不出太多的區別。在有些場景的表演中,2007年發售的《鳳凰社》甚至不如2005年的《混血王子》。
這兩部作品都是角色扮演遊戲,並且都產生了不錯的口碑和銷量。乘著RPG 遊戲吃香大火的東風,《哈利波特》成功走出了《火焰杯》失敗的陰影。就在人們以為下來的遊戲依然會延續這種製作方式的時候,接下來的兩部作品再一次改變了遊戲玩法。
射手哈利
TPMS,是筆者自造詞彙,又名「第三人稱魔法射擊遊戲」(滑稽臉),完美契合了這一時期最後兩部哈利波特的遊戲題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射擊遊戲都是槍的天下,無論是爆能槍還是現代槍械,無論是雷射束還是7.62,離開槍的射擊遊戲是不可想像的。但在《死亡聖器》則不同,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射擊遊戲製作方法。既然魔法可以發射,那就這樣做好嘍。
這個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將射擊動作冒險為主打本來就該是《哈利波特》遊戲的製作方法,像前作採用的學習咒語修復凳子等等生活式的玩法,並沒有那麼適合《哈利波特》的遊戲。《死亡聖器》的玩法,緊張刺激,在尋找死亡聖器中戰鬥冒險,不更加能激發玩家的興趣麼。但無奈的是,電影只有八部,要接著做就不能用哈利作為主角了,畢竟哈利粉狂熱的過分,做不好粉絲真會生吃了EA的。
和《火焰杯》一樣,發售於2009年的《死亡聖器上》的轉型是失敗的,這款遊戲評價相當糟糕。建模一般,操控一般,情節一般,除了戰鬥就是戰鬥。取消了之前的霍格沃茨的龐大場景,任務基本上是線性發展的。6個G的遊戲裡4個G 的過場動畫,這分明是在看電影嘛!
大戰伏地魔
到了《死亡聖器下》改良了畫質和糟糕的手感,作為收官之作做的不算差。緊隨電影劇情的腳步在收集死亡聖器之後,會迎來最終的boss戰——對抗伏地魔。三個階段的大戰酣暢淋漓,只此一輪戰鬥就值回票價了。
小結
EA根據電影改編的《哈利波特》系列到此就結束了,剩下就只有一部外傳性質的魁地奇遊戲。EA的遊戲版權到此也就終結了,專門負責製作《哈利》的遊戲工作室也被解散。由於版權被收回和其他多方面因素,我們在EA的橘子平臺已經買不到遊戲了,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去淘一臺PS3,PS2,回憶童年的經典。
年紀稍大的玩家或許能回憶起這段遊戲時光,可惜由於畫面原因,年輕玩家已經不太能忍受這些古老而繁雜的設定和畫面。回顧《哈利》遊戲走過的風風雨雨,期待在未來能有新的《哈利》給我們驚喜。
願魔法與我們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