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滿月,稱為新生兒期。這個時期,兒童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適應新生活而展開。
1適應新生活
人的生命在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小生命從胎內到出生於人世,是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質變。因為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胎外環境和胎內環境相比,危險了太多。
在胎內,胎兒生活在母體裡,通過胎盤得到養料,呼吸和排洩都由母親代替。周圍的環境是羊水,保持暖和而恆定的溫度,讓胎兒很少受到外界刺激的直接影響。生活環境是非常安全和舒適的。
出生以後,環境驟然發生了質的變化。新生兒必須獨立地進行維持生命的活動。
首先,新生兒需要獨立進行呼吸。
然後,必須自己吃奶,而吃奶對新生兒來說是要用很大的力氣,許多孩子因為疲勞還沒吃飽就睡著了,接著睡醒後又繼續吃。所以新手媽媽這時餵奶,不要按照固定的時間去喂,而是按需餵奶。其次,吃完奶孩子必須自己去消化和排洩。
還有新生兒必須自己去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環境中的光和聲音刺激不斷地襲來,以及時時變化的溫度,都要求孩子作出適當的反應。總之,新生兒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適應新生活,為維持生命而鬥爭。新手媽媽也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光線柔和的環境,隨時關注孩子的體溫變化,及時添加或減少衣物。
2新生兒如何在新環境中生活
新生兒首先依靠各種各樣的無條件反射,然後在無條件的反射基礎上形成條件反射,用以應答外界環境的刺激。
兒童天生就帶來了應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各種各樣的無條件反射。根據研究,無條件反射有十多種,比如:
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在長大到幾個月時會相繼消失。
3兒童出生後就開始認識世界,也開始和別人交往
(1)認識世界的開始
兒童最初對外界的認知活動,主要靠感覺的發生和視覺、聽覺的集中上。
兒童出生後就有感覺,比如東西碰到嘴唇會引起觸覺。隨著感覺的逐漸發展,然後會和動作聯繫起來,例如出生後2~3天的孩子會把頭轉向發出聲音的來源處。
明顯的視覺和聽覺集中出現在出生後的2~3周。這時,有東西出現在孩子面前,孩子會注視片刻。再大一點的孩子,會用眼睛跟隨移動的東西。同樣,孩子在2~3周時,聽到拖長的聲響時會停止一切運動,安靜下來直到聲音響完為止。到第4周,大人對孩子說話,也會引起同樣反應。
(2)人際交往的開端
兒童從一出生開始就表現出和別人交往的需要。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內,孩子逐漸出現和母親的「眼睛對話」,在吃奶時眼睛不時地看著母親。快滿月的孩子,無論是吃飽睡足時還是在睏倦或飢餓而情緒不安時,看見人臉都會發出積極愉快的情緒反應。
初生的孩子雖然非常嫩弱,但是在適應新生活、維持生命的鬥爭中,他發展非常迅速。新生兒具有很大的潛能,這是他未來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