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項目導師制驅動 構建生態型培養體系———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打造行政管理國家一流專業側記
為了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各地政府部門都在積極制定相關發展規劃,推動數字政府建設。浙江作為全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窗口,數字政府建設自然走在全國前列,而數字政府建設必須以相應的卓越公務人才培養為支撐。作為主要服務於地方的高校,浙江財經大學的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是本省同類專業中僅有的「十二五」「十三五」特色專業,也是首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以培養卓越公務人才為目標。近年來,行政管理專業以數字政府為引領,以項目導師制為驅動,進行了新時代卓越公務人才培養的改革探索,在國家一流專業的建設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革舉措
1.以政府部門數位化轉型為引領,重新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為了適應政府部門數位化轉型對卓越公務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行政管理專業立足原有的「厚基礎+跨學科+重應用」的培養模式和「行管本色+財經特色」專業建設優勢,進一步把培養具備網際網路思維、大數據知識結構和「雙創」素養的公務人才作為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了使新的專業定位更加精準,體現數位化培養的方向,行政管理專業對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即能力達成進行了分解。
(1)政治能力
網際網路時代各種數據信息複雜多元,更需要新時代數位化公務人才具備較強的政治能力,即: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堅定地追隨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與基本政策;善於通過網際網路觀察國情民意,養成為人民服務的公共價值倫理。
(2)複合型理論知識
新時代數位化公務人才除了需要掌握紮實的政治學和行政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通過網際網路掌握其他人文社科甚至是自然科學的專業知識。數位化公務人才面對的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大數據時代,因此,想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敏銳的判斷力和堅強的領導力,就不得不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掌握複合多元的專業理論知識,既要做專才又要做通才。
(3)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問題和傳統社會問題具有很大的不同,區別在於各種社會問題通過網際網路發酵往往會演變成不可控制的網絡輿情,小問題會變成大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更大的社會矛盾,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還會嚴重影響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因此,新時代公務人才必須具備網際網路思維,掌握網際網路輿情引導、公共危機公關處理等應對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4)大數據處理能力
新時代卓越公務人才應具備大數據處理能力,能運用相關工具和技術獲取、甄別和加工信息,能夠使用基本辦公軟體、專業軟體和網上辦公系統開展工作。
(5)創新能力
新時代卓越公務人才應具備強大的批判式思維和創新能力。網際網路時代,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公務人才首先必須要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接受新事物、新信息,保持大腦實時更新;其次要有獨立的判斷和邏輯能力,能夠開展社會調查,能夠對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形成個人見解,具有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2.以項目導師制為驅動,形成卓越公務人才培養的新機制
培養適應數位化政府轉型需求的新時代卓越公務人才,必須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精準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行政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創造性地嵌入了「項目引導式」培養理念,探索了基於「項目」的綜合導師制,即:通過具體學業項目、科研項目、競賽項目、實踐項目、創業項目等作為載體和抓手,構建了「項目驅動、倒逼創新、可進可出、複合培養」的促進教師創新性教育與學生研究型學習耦合的項目導師制。具體作法如下:
(1)通過項目驅動,明確師生指導關係的載體,創建教師創新性教學和學生研究型學習的發生機制。導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申報各級各類教學項目、科研項目、競賽項目、實踐項目,形成師生指導關係的項目庫;對項目進行分類,學生根據興趣、志向選擇項目和導師,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愛好與特長等選定學生,以項目為基礎,確定指導關係。
(2)通過動態調整,增加教師創新性教學與研究型學習的壓力,形成教師創新性教學與研究型學習耦合的倒逼機制。導師以項目為驅動,學生以項目為基礎,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以參與不同導師的項目,增加學生得到複合培養的機會。
(3)通過立體管理,明確師生之間在項目導師制下的權利和義務,構建教師創新性教學與研究型學習相耦合的行動機制。設置項目導師制的管理機構,制定包括運行辦法、職責劃分、權利義務、獎懲考核等相應規章制度,規定項目指導關係中師生的工作內容、過程和考核細則;建立項目導師庫、項目組,根據項目管理要求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制定項目進度計劃,確定關鍵節點;學院、系對項目導師制進行領導與組織、規劃與協調,學院、系和項目組對項目實施、驗收與評估等進行管理。
(4)通過多維評價,完善教師創新性教學與研究型學習相耦合的激勵機制。以項目完成的質量為核心,在學生方面,採用平時考核與最終考核相結合、自我考核與導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在導師方面,採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學生評價與院系評價相結合、項目績效考核與學生培養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指導工作進行全面評價。
項目導師制是浙江財經大學本科綜合導師制的2.0版,有效解決了綜合導師制人才培養的不精準問題:一是綜合指導關係內容實化,明確師生以各類項目推進為依託,教師指導活動內容和學生學習內容廣度耦合,在項目導師制下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清單化,有效改變了以往綜合導師制缺乏抓手、內容空虛、過程虛化問題;二是綜合指導關係過程實化,從導師資格、項目庫確立、師生雙向選擇、動態調整和激勵評價各個指導環節都建立了管理監督機制,形成師生相互監督、導師組監督、院系監督三級核查管理體系,使師生指導關係的過程不流於形式;三是綜合指導關係評價實化,通過對指導資格—指導過程—指導成果逐層標準化管理,形成了項目組多維評價體系,強化對師生雙方的激勵與約束。根據評價結果限制導師資格、減少導師指導學生名額,延長學生學制、推遲學生答辯時間,使教師創新性教學與研究型學習相耦合有明確的努力方向。總之,項目導師制的精準和明確是公務人才培養數位化轉型的重要舉措和保障機制。
3.在項目導師制的驅動下,構建了卓越公務人才生態型培養體系
行政管理專業在項目導師制的驅動下形成了多層人才培養平臺:學生組建各類項目小組,形成了學生的自主管理平臺;教師為指導學生的項目組建了各類項目指導團隊,形成教師指導平臺;項目研究必須要與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基層社會組織進行合作,形成了多元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平臺。項目導師制實現了學生、教師、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跨界合作,形成了「學生自主+教師引領+社會參與」的生態型公務人才培養體系。這種生態型公務人才培養體系既是一個完整的閉環,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整合了內外部的資源,同時又促進了所有參與主體的發展。這種平行集聚、垂直整合的生態型培養平臺體系,正是網際網路時代組織發展的方向,因而也順應了數位化政府轉型的人才培養要求。
一流專業建設成效
1.提升了新時代公務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近3年來,行政管理專業基於政府部門數位化轉型的需要,在人才培養的機制和體系上所做的改革探索,極大地提升了公務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明顯提高。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科技競賽以及創新創業競賽中榮獲20多項獎項,其中省部級以上10多項,「挑戰杯」「國創計劃」等國家級別競賽成績突出,在省內行政管理類專業中名列前茅。行政管理專業連續3年考研出國率平均達到23%,考入北大、人大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波士頓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研究生數量逐年上升。畢業就業率也穩步提升,幾乎達到全部就業。
2.推動了教學科研和學科專業平臺的發展
專業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在教學方面,1人被評為省優秀教師,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有10多人次獲得省、校教學改革課題立項。在科研方面,專業近3年來有20餘項各級各類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立項,2020年有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其中重點課題1項;發表各類科研成果論文近50篇,有4名教師成長為省級人才。所依託的公共管理是省一流學科、博士項目支撐學科,全國排名前18%;人才培養團隊、創新團隊均成為省級團隊;專業排名持續上升,現在是浙江省同類專業中僅有的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3.擴大了社會影響力,提升了專業的社會認同度
近年來,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成效得到了很多主流媒體的關注。主流媒體大篇幅報導了行政管理專業卓越公務人才培養成效,《中國建設報》深度報導了專業探索校政合作人才培養、為G20峰會保駕護航的成功經驗,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法制網、中國教育在線、青年時報、浙江在線等也進行了大量相關報導。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參與的百人廉政調研團,連續出版5本《浙江省縣級政府反腐敗公民感知評價報告》,先後得到兩任省紀檢部門領導的批示,多家媒體進行了專門報導。學院基於項目的綜合導師制發展及其成效亦被大篇幅報導。(郭劍鳴)(郭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