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審|樂一
自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給各個國家和地區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世界經濟也因疫情遭受重創。現在抗擊疫情工作已經開展了將近半年,很多國家、地區都開始採取措施恢復當地經濟,除了適當的開放公共場所之外,很多地區政府都實行相關政策幫助民眾度過難關。
臺灣地區的經濟在疫情期間也遭受重創,現如今民進黨正採取措施來振興受損嚴重的經濟。
三倍券成本高達22.5億新臺幣
據媒體報導,民進黨決定推出「三倍券」來恢復受損的經濟,「三倍券」實際上就是民眾可以用1000新臺幣購買價值3000的券,然後用來購物消費。這個政策看似很不錯,其實在實行起來有著很多繁瑣麻煩的流程,而且在消費的時候也不是可以任意購買,該券有著不少的限制。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實行「三倍券」的行政成本為22.5億新臺幣,實際上早在一個多月之前,民進黨蘇貞昌表示實行「三倍券」只需九億新臺幣,預算突然高出這麼多,讓很多臺灣民眾對此議論不斷。
在這個數字被報導出來之後,臺灣國民黨民意代表稱在此前馬英九執政時期所用的成本都沒有這麼高,現如今這麼高的成本到底是在幫助民眾,還是在坑害民眾呢?
民進黨又一次「打臉」
對於此事資深媒體人黃偉翰表示,在此前蘇貞昌作為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信誓旦旦的承諾行政成本是九億新臺幣,現在突然增到22.5億新臺幣,這裡面究竟是怎麼回事?九億這個數字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據悉,在臺灣決定振興經濟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呼籲民進黨可以採取直接發放現金的方式,但是民進黨堅持推出「三倍券」而拒絕了發放現金。
好不容易要推出「三倍券」了,民進黨卻又開始和馬英九執政時期的行政成本作比較,還勵志要把行政成本降到比馬英九時期還要低的程度。
結果卻是民進黨自己「打臉」,不但行政成本不比馬英九時期的低,還高出2.9億新臺幣,這就是民進黨算帳的能力嗎?
自從民進黨決定推出「三倍券」可謂是一路火花帶閃電,結果到頭來還沒開始實行就出現了問題,民進黨的辦事效率還能讓臺灣民眾對他們產生什麼經濟期待嗎?
免責聲明:本文由《中國軍魂》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