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蓮花湖畔,展演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藝術

2020-12-19 本溪網

仲夏舞荷風,共續民族情。由鐵嶺市委統戰部主辦,各縣(市、區)委統戰部承辦的鐵嶺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藝術推廣展演活動將於7月24日在鐵嶺蓮花湖溼地公園盛大開幕。本次活動按區域劃分為民族展區、文化展區和美食展位等三大板塊。

據介紹,屆時,在蓮花湖美景的映襯下,本次活動以鐵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線,通過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展現形式,將全市各族人民團結融合、生活幸福美滿的和諧畫面貫穿整個活動現場。

第一板塊為少數民族特色食品和民族服飾展區。身著朝鮮族、回族服裝的美食家們將現場製作朝鮮族系列食品和回族美食,還原少數民族辛勤勞動、幸福生活的主題場景。

第二板塊主要為少數民族文化及傳統文化展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和銀州區文化產業特色產品展示及鐵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手指畫,篆刻家、書畫家現場創作展示。

第三板塊為少數民族舞蹈和民俗活動展演。其中朝鮮族農樂舞、秋夕節、盤索裡等非遺項目的演出生動歡快,最具亮點。

藝術節組委會為了增加三個板塊的互動,刻意安排民族展區的文藝節目和文化展區的書畫創作同時進行,用載歌載舞與揮毫創作交相呼應的展現形式將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藝術節活動推向高潮。此間,觀眾還可以免費參與朝鮮族拔草龍、坐婚禮花轎、篝火晚會等互動環節。

炎炎夏日,請來鐵嶺分享這道民族文化大餐吧!

相關焦點

  • 我市2020年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藝術推廣展演暨「全市民族團結進步...
    (鐵嶺日報記者/張政) 7月24日,我市2020年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藝術推廣展演暨「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舉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士偉,省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高煒,
  • 【甘肅文化】非遺展演:盡顯隴原民俗風情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   原標題:非遺展演:盡顯隴原民俗風情  記者 李滿福  前一段時間,全省各地陸續舉辦了多種多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場展演活動,將非遺宣傳展示與年俗慶祝活動巧妙結合,充分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神奇魅力。
  • 「嘉華旅遊杯」濟南市第十一屆春節民族文化藝術展演開幕
    2月9日,「嘉華旅遊杯」濟南市第十一屆春節民族文化藝術展演在張莊路老屯茶城開幕。嘉華旅遊作為冠名贊助商參加了開幕式。   本次活動由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文明辦、濟南市文廣新局、濟南廣播電視臺、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山東天地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山東嘉華文化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協辦。展演邀請了來自山東、遼寧、山西、河南、河北五省市民間團體隊伍,現場鑼鼓喧天,彩旗招展,山西高空舞獅、河南開封磐鼓、河北滄州舞獅隊、濟南旱船表演、濟南高蹺表演等各種民俗表演精彩紛呈。
  • 合肥市大圩鎮舉辦民間民俗文化展演大賽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12月11日上午,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在金葡萄文化廣場舉辦「弘揚傳統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首屆民間民俗文化展演大賽。多支隊伍在舞臺上「一決高下」,精彩又接地氣的民俗文化表演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歡迎。
  • 保山市昌寧縣舉辦民俗文化和非遺宣傳展演活動
    保山市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打平村民族文化活動廣場歌聲悠揚、熱鬧非凡,一場以「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助推昌寧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民俗文化和非遺宣傳展演活動精彩上演。活動當天,來自耈街鄉100多名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共同展示苗族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 閬中民俗文化展演走進渝北區
    為保護和弘揚具有巴渝特色的民俗民間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旅遊文化內涵。近日,四川閬中民俗文化演出分別走進渝北大盛廖家灣、龍興古鎮和兩江國際影視城,為市民遊客奉上精彩的民俗文化展演。走在龍興古鎮的街上,展演隊伍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隊伍裡的展演藝人用方言演唱,說唱結合,語言通俗,詼諧風趣,配合著獨特的曲調,優美動聽。還有變臉吐火等戲劇表演輪番上陣,表演者頭戴方冠、身披鬥篷,身形的疾速轉動,其臉上的色彩也不斷變幻,臉譜在他臉上層出不窮,精湛嫻熟的變臉和噴火技術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 走進「哏兒都」天津,了解「老三絕」民俗文化藝術
    此外,天津是我國北方的曲藝之鄉,各類表演藝術齊全,著名的民俗文化藝術有泥人張、楊柳青年畫、魏記風箏被譽為「天津老三絕」。此外,還有蛋殼雕、剪紙、葫蘆烙畫、糖畫等民間文化造型藝術形式以及相聲、快板、大鼓等民間語言藝術形式。作為一個來津工作多年的外地人,我在不同程度上也感受著天津的文化民俗藝術,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哏兒都」天津,了解天津的「老三絕」民俗文化藝術。
  • 「三下鄉」暨「我們的節日春節」系列民俗展演活動舉行
    「三下鄉」暨「我們的節日·春節」系列民俗展演活動現場。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世木致辭。區領導為文明家庭頒獎。精彩民俗節目展演。群眾觀看展演節目書法家現場義務寫春聯。現場向群眾宣傳鄉村振興等政策。盛世歡歌春意濃,兩岸勁吹文明風。
  • 手繪民俗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12月27日,在優美與靜謐的三裡河街道樂中民宿裡,迎來了黃淮學院的17名師生,他們運用他們自身專業,發揮自己藝術特長,對牆面進行了整體繪畫裝飾,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繪到其中,扮靚了新農村,也留住了美麗的鄉愁。
  • 關於印發《2018年玉泉區民俗文化旅遊節
    民俗文化旅遊節將通過民俗體驗、文藝展演、景區互動等多項活動,來豐富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提高景區服務內容,展現玉泉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展現首府在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幸福生活中呈現的日新月異變化,匯聚起廣大幹部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的精神力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讓校園文化魅力在藝術靈光中綻放—嵐山區舉行校園文化藝術展演
    為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藝術教育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拓寬校園文化建設路徑,1月8日,嵐山區校園文化藝術展演活動在區文化服務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展演活動分學前組、小學組、中學組三個組別進行,共有來自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的45個節目參加展演。
  • 蓮花水景、盆栽、藝術創作,古代「中國蓮」有著怎樣的精神含義?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在中國的蓮文化當中呈現出怎樣的發展狀況,又怎樣成為我國花卉觀賞文化中的獨特瑰寶?一、蓮花在多種場景中都成為古時期人們可以欣賞的絕佳之處,同時在藝術創作中也是一道絢麗的風採1.在我國園林藝術當中,雖然這些景色都是人工去創造的,但都取自於山水之間所最為真實的一面,經過藝術的加工,在將山水花草樹木與樓閣臺亭相結合,構成了一幅幅詩情畫意的美麗景觀。
  • 老家河南——特色民俗文化之羅山皮影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國家,在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民族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它往往與本民族本 地區的歷史文化、宗法、觀念緊密相連,是民族文化 的集中反映。皮影戲主要使用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來表演不同故事, 是傀儡戲的一種,在過去的歷史中,皮影文化藝術以其獨特 的藝術特徵和表演形式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風貌,是民間文化 的重要載體,與人民生活相融合,經過歷代的傳承與發展,逐 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色彩,是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民俗藝術。
  • 廣州番禺舉行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節
    「我們的節日·中秋——番禺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節」隆重舉行,由村民自發組成的民間藝術巡遊隊伍陣容壯觀,來自番禺各地民間藝術,為節日中的群眾獻上一場精彩的文化大餐。  本屆文化節是配合廣州市民間民俗活動一區(縣級市)一品牌開展的主題活動,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作指導單位,番禺區委宣傳部、南村鎮委、鎮政府、番禺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
  • 2011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展演活動臺北開幕(組圖)
    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少年演員們聯袂為現場的觀眾奉上了一場集舞蹈、歌曲、器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精彩演出。這場演出也意味著「2011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展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深圳市青少年芭蕾舞團、廣州鳳凰藝術培訓中心、深圳市吉思文化藝術中心、臺北文化舞蹈團、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等多家院校及社會舞蹈團體的青少年演員們同臺競技,交流和分享彼此對藝術的感悟和理解。
  • 少數民族背帶的傳統文化意義:輩輩相傳
    「背」著的傳統文化  「你知道背帶最直接的含義嗎?背帶,背帶,就是『輩輩相傳』。過去,繡花背帶是家中婦女幾人坐在一起手工製作而成,由外婆傳給媽媽,媽媽又留給女兒,女兒再用它來背自己的孩子……」南寧市民楊龍君對背帶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
  • 2021音樂大師課全國少兒藝術展演花城「奏響」
    啟動發布會以「給孩子一個更大的舞臺」為主題,圍繞傳承經典文化、弘揚時代精神,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攜一眾知名藝人紛紛送來了暖心祝福。 全國少兒藝術展演作為《音樂大師課》的線下活動,展演項目涵蓋聲樂、器樂、舞蹈、口才四大類,面向6-16 歲熱愛音樂的少年兒童,是目前國內覆蓋範圍最廣、專業水平最高的少年兒童藝術活動,也是熱愛藝術的少年兒童最嚮往的音樂嘉年華。
  • ​所城中心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 旱龍民俗展魅力
    >「2019年饒平縣學校體育藝術系列活動」為期四天的工作坊展演活動於12月17日在縣體育館圓滿落幕。所城中心小學「大城所旱龍工作坊」參與了此次展演,是此次參與展演中唯一有著省級非遺身份展演的單位,在整個展演期間受到一致好評,全縣中小學生代表及老師家長對所城旱龍工作坊很感興趣,通過此次展演,使觀眾更深入了解大城所旱龍傳統文化,在此期間,好多參觀者更親身參與到旱龍的製作和學習中......
  • 桐鄉舉行第五屆「我們的節日·中秋」非遺民俗展示展演活動
    浙江在線10月4日訊(通訊員 錢伊)在中秋和國慶雙節同輝之際,桐鄉市第五屆「我們的節日·中秋」非遺民俗展示展演活動暨開發區(高橋街道)第二屆中秋鄉村民俗節活動於10月1日在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合悅·江南舉行。
  • 賞民間民俗藝術 享傳統文化盛宴 2020年方巖廟會熱鬧開場
    方巖廟會起源於胡公祭祀活動,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方巖廟會持續提檔升級,已經成為薈萃民間表演藝術、交流民間民俗文化、展示民間手工技藝、融商貿旅遊為一體的民間傳統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