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版權蜀錦被釣魚臺國賓館永久珍藏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3日訊(記者 蔣亮) 與雲錦、壯錦和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的蜀錦有了自己最高工藝的代表作:8月23日記者獲悉,在第三屆成都非遺節上廣受好評的蜀錦《明皇幸蜀圖》屏風日前已被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收藏,並將在賓館展示接受往來各國政要名人的鑑賞。據該蜀錦開發者四川蜀菁館負責人鍾明介紹,蜀錦《明皇幸蜀圖》作品的整個設計與製作總耗時超過兩年,目前該作品已獲得國家版權認證。
據專家介紹,絹本設色的《明皇幸蜀圖》原畫作者李昭道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李思訓之子,李昭道善工著色山水且與其父同享盛名,畫史上稱小李將軍。史料記載,李昭道能變父之勢,妙又過之,其代表畫作《明皇幸蜀圖》體現的是唐明皇李隆基為避安史之亂入蜀的歷史。資料顯示,目前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作品可能為宋代摹本,但比較接近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畫風,是反映唐代山水畫面貌的中國傳世山水名作。其中宋代蘇軾對此圖的藝術手法曾有過一段描寫,稱從馬的特徵就能認出騎馬者是唐明皇李隆基。
這一幅中國傳世山水名作在用蜀錦工藝表現出來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困難和曲折?鍾明介紹說,難就難在設計部份上,「國畫特別是李昭道的著色山水色彩豐富,而蜀錦只能用七種顏色的絲織,因此要求作品既只能用七種顏色歸類,又不能過於平直呆板。」鍾明透露說,之前蜀錦織工曾先後創作了兩稿,但都因只懂工藝不懂國畫被否決了,「後來我們請了大風堂弟子來先畫出畫味,再讓蜀錦工藝大師與其共同努力,通過兩者的結合才最終完成了設計。」設計完成後,蜀錦《明皇幸蜀圖》又由數十名織工製作。最終歷時兩年後,號稱蜀錦工藝最複雜也是最高水平的《明皇幸蜀圖》宣告製作完成。
鍾明透露說,蜀錦《明皇幸蜀圖》一種只製作了兩百件,其中收藏證書編號為100的蜀錦《明皇幸蜀圖》屏風日前正式被釣魚臺國賓館收藏,將在賓館展示接受往來各國政要名人的品評鑑賞。而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經過藝術再創作過程的蜀錦《明皇幸蜀圖》作品也專門申請了版權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