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文街道「城市書房」一角。記者 羅芸 攝\視覺重慶
12月18日上午,窗外寒風凜冽,沙坪垻區豐文街道的「城市書房」內卻溫暖如春。
「書房」裡,一排排書架直抵天花板,碼放著各類圖書。讀者們有的佇立在書架邊細細挑選,有的坐在桌邊慢慢品讀,兩位阿姨在閱覽室一角低聲討論讀書心得。
「兩位阿姨,你們上次要借的那本書,我已經申請了,過幾天就能送來。」管理員陳博告訴老讀者羅明英和朱雨萍,她們驚喜地笑了起來。
「這裡是全市最大的『城市書房』。」陳博自豪地說,「圖書館進社區,對我們這些『書蟲』來說真是福音!」
陳博自小就愛讀書,中學時,同學訂閱的雜誌總會被她借來看一遍。2004年,陳博隨丈夫到沙坪垻西部的鳳凰鎮落戶。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後,書籍遠離了她一段時間。「當娃兩三歲大時,我開始帶著他們讀書,像每天吃飯一樣,讓他們養成了每天定時讀書的習慣。」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離家半小時的鳳凰鎮圖書室所藏的童書,已滿足不了孩子閱讀的「胃口」,陳博買的書也堆滿了一面牆。2015年夏天,陳博決定到東部老城區的重慶圖書館辦借閱卡,方便周末時帶小朋友看書、借書。
從沙坪垻最西北的鳳凰鎮出發,倒了兩次車,花了近兩個小時,當陳博終於站到圖書館門口時,她已疲憊不堪。她走進圖書館轉了一圈,感受了一下這裡的濃濃書香,就離開了。
「太遠、太費周折了,帶孩子來不現實。」陳博解釋了當時為什麼要放棄辦理自己和兒子心心念念的借閱卡。
去年初,陳博搬到豐文街道的學府悅園公租房小區。小區所屬的清悅社區,有一個五六十平方米的圖書室,讓陳博高興了一陣。雖然裡面的書也迅速被她「刷」完,但在這裡,她認識了好幾個熱愛讀書、家裡也有「小書蟲」的鄰居。
「我在小區群裡諮詢有沒有想『漂書』的鄰居,很快有好幾個人響應。」在大半年時間裡,她和鄰居們將書「漂」了一遍,過足了書癮。
「如果我們這裡能像沙坪垻圖書館旁邊那樣,也有一個『城市書房』就好了。」在一次交換書時,鄰居武曉琴滿懷憧憬地說。
武曉琴說的「城市書房」,首個於2017年7月在沙坪垻區圖書館旁建成。後來區裡又陸續在三峽廣場商圈,以及山洞、新橋等東部和中部街鎮新建了4個,為讀者提供365天、24小時服務。「城市書房」裡的書,由區圖書館定期輪換。
今年4月,陳博來到豐文街道工作。「7月份聽說街道馬上也要建城市書房,我高興壞了,還給同事說能去當管理員就好了。」陳博笑道。不僅陳博,一些路過的群眾看到街道辦事大廳旁立的「城市書房」標誌,也紛紛打聽。當時,街道辦事處大廳的保安每天都要回復多個期盼城市書房早日開放的市民。
10月中旬,豐文街道的「城市書房」正式開放,面積近500平方米,藏書1.4萬冊,有近百個閱讀座位,是全市最大的城市書房。平均每天到這裡來的讀者有30多人。有的讀者除了吃飯,在這裡一泡就是一整天。
陳博也如願當上了書房管理員。「從家到城市書房,不到十分鐘。」陳博說,「圖書館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記者 羅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