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纜是送電設備與受電設備之間聯繫的介質,電纜質量的好壞及電纜連接的可靠性直接影響了電力的傳送及送配電設備的安全。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電力電纜敷設的質量控制也是監理工作中控制的一個重點。
一、電纜支架、橋架進場的質量控制
為了確保電纜支架、橋架質量的可靠性,監理工程師應重點檢查以下兩點:
1.電纜支架、橋架及附件的規格、型號、承載力、材質、耐腐蝕性符合設計要求;
2.電纜支架、橋架支持裝置、橋架的表面光滑無毛刺、耐久穩固、外觀平齊、無鏽蝕。
二、電纜支架、橋架安裝時的質量控制
1.兩個電纜支架之間允許的最大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
2.電纜支架應安裝牢固,橫平豎直;託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各支架的同層橫檔應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小於5mm。託架支吊架沿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應大於10mm。在有坡度的電纜溝內或建築物上安裝的電纜支架,應有與電纜溝或建築物相同的坡度。電纜支架最上層及最下層至溝頂、樓板、或溝底、地面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
3.組裝後的鋼結構件,其垂直偏差應小於長度的2/1000;支架橫撐的水平誤差應小於其寬度的2/1000;對角線的偏差應小於其對角線長度的5/1000。
4.梯架(託盤)在每個支吊架上的固定應牢固;梯架(託盤)連接板的螺栓應緊固,螺母應位於梯架(託盤)外側。鋁合金梯架在鋼製支吊架上固定時,應有防電化學腐蝕的措施。
5.電纜橋架轉彎處的轉彎半徑,應大於該橋架上的電纜最小允許變曲半徑的最大者。
6.電纜支架安裝完成後,確保貫穿接地,並測試接地電阻小於國家標準、規範的要求。
三、電力電纜進場質量的控制
監理首先對電纜採購過程進行質量控制,確保用於工程中的電力電纜的規格型號與設計圖紙相符,電纜外觀應無損傷,絕緣良好,當對電纜的密封有懷疑時,應進行潮溼判斷,並且要「三證」齊全。
四、電力電纜敷設時的質量控制
1.電纜通道暢通、排水良好。金屬部分的防腐層完整。
2.電纜放線架應放置穩妥,鋼軸的強度和長度應與電纜盤重量和寬度相配合。
3.敷設前應按設計和實際路程計算每根電纜的長度,合理安排每排電纜接頭。
4.在帶電區域內敷設電纜,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5.電纜接續製作的質量控制
(1)整個接續過程應嚴格按照要求製作。
(2)中間接頭附近留有備用長度,為故障時的檢修提供方便。中間接頭兩端保持1m
水平段,兩端應固定牢靠。
(3)中間接頭的兩端愷裝鋼甲,用軟銅線連接,用直徑為2~3mm銅線綁在鋼甲上
並焊牢。
(4)中間接頭預留長度應彎曲自然,不得小於電纜的彎圖5-3-2隧道內
曲半徑,彎曲部分不小於2卡固定。
6.電纜接頭布置的質量控制:
(1)並列敷設的電纜,其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電纜溝及機房
(2)託架上的電纜接頭,應用絕緣託板託置固定,託板伸出電
7.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將電纜敷設在相應的支架層上,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察拖拉。電纜上擰、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每隔一定的距離,必須在電纜上
8.機械敷設電纜的速度不宜超過15m/min。
9.電纜進入電纜溝、隧道、豎井、建築物、盤(櫃)以及穿入管子時,出10.電纜與熱力管道、熱力設備之間的淨距,平行時應不小於1受條件限制時,應採取隔熱保護措施。
11.在電纜進入建築物、隧道、穿過樓板、牆外及其他可能受到機械損傷的地方應加裝有一定機械強度的保護管或加裝保護罩。
12.管道內部應無積水,且無雜物堵塞。穿電纜時,不得損傷護層,可採用無腐蝕性的潤滑劑(粉);電纜排管在敷設電纜前,應進行疏通,清除雜物;穿入管中電纜的截面應符合設計要求。13.在彎曲處,一定要確保彎曲半徑符合有關的要求。
14.電纜敷設完畢後,應及時清除雜物,蓋好蓋板。必要時,應將蓋板縫隙密封。
15.電纜固定點位置的質量控制:
(1)垂直敷設或超過45°傾斜敷設的電纜,支架或橋架間隔小於2m;
(2)水平敷設的電纜,其首末兩端、轉彎及電纜接頭的兩端應設有支架或橋架;
(3)沿隧道頂板敷設的電纜,應用剛性卡固定牢固,其間距不得大於1m。
五、電力電纜的試驗
在電力電纜敷設完成後,為了確保送電安全,施工承包商須按照國家、行業標準及規範等要求進行絕緣電阻測量、直流耐壓試驗、洩漏電流測量以及檢查電纜線路的相位及接線,監理工程師要現場監督整個測試過程及審批測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