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工耿」登上《華盛頓郵報》
一位挪威的「外國手工耿」也爆紅ins
他發明百種「兇器「
只為幹一件不正經的事
60萬粉絲卻看了大呼過癮
大家對手工耿可能不會陌生,這位「發明界的泥石流」,因為製造了大量腦洞大開的「無用良品」在網上一炮走紅。
靠著防地震泡麵碗、腦瓜嘣輔助器、童年三大件等發明,他不僅收穫了百萬粉絲,還上了央視,衝出亞洲,被國外《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接連報導。
雖然,不少人吐槽手哥這些東西沒用,但和最近,一位在ins上爆火的挪威大叔相比,手哥絕對算得上發明界良心了。
這位名叫Jan Hakon Erichsen的光頭大叔,他製作出了上百種「兇器」,每一件看起來厲害得不行。
但它們只被用來幹一件「不正經」的事,那就是用來虐氣球、意面、薯片等等,反正一副沒用的樣子。
比如,他會精心製作一個插滿刀的架子,為的是乾脆利落地把地上所有的氣球扎破。
又或者,頭戴「雙刀帽」,直接將氣球咔嚓咔嚓。
要不就,一臉艱難,在牆上拴個繩背個插滿尖刀的板子。
在幹嘛,哦,還是在扎氣球……
在大部分的片段中,Jan都是頂著一張生無可戀的臉,用刀子、斧子和鋸子乃至自己的大腦門子,將一些東西毀滅掉。
這樣看起來貌似無聊的發明,到目前為止,Jan在 Instagram已經發布700多個,吸引了60多萬的粉絲在線圍觀。
許多網友看了直大呼過癮,減壓,甚至還@好友「天吶,好奇怪,看了Jan的毀滅視頻有一種滿足感!。」
01
一位沒感情的「毀滅機器」
在所有道具中,Jan跟它最過不去的可能就是氣球了,對於如何破壞氣球,Jan使出的是千奇百怪的方式。
他最經常的是精心設計一個個複雜的「毀滅機器」來摧毀氣球,讓氣球齊刷刷被瞬間集體擊爆。
像是製作一個風車旋轉機,用來扎氣球。
或者做一件插滿刀子面具和盔甲。
更厲害的,就連暗器「吹箭」都能想得到。
有時候道具很簡單,同時也很匪夷所思,像電風扇、仙人掌、香蕉都是他扎破氣球的武器。
時不時還帶上自己的好基友,一起來彈奏一曲氣球「啪啪」……
在大部分視頻中,Jan真的是用在生命做破壞,各種尖銳、沉重的物體危險地飛向他的頭部和身體。
這過程中,Jan的安全措施也做得十分到位,除了要戴護耳罩,動作也是特別小心翼翼的。
當然,他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巨型毀滅武器(只希望別人開Patry可千萬別請他)。
除了氣球,Jan也沒放過其他的東西,他會用他的頭的力量擊毀意面或者薯片等硬物。
雖然是在破壞,但Jan 在視頻中卻表現得異常平靜,幾乎像是沒感情的機械人一樣。
原本應該狂躁的破壞視頻,搭配Jan冷漠的光頭造型,硬生生有了一絲荒誕和滑稽的既視感。
雖然這一類的視頻讓網友們看得很爽,但Jan卻有更深的想法。
在他的眼中,這些被摧毀的物品就好像一個個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人們日復一日地重複昨天做過的事,在不知不覺中就建立一臺隱形「毀滅機器」,毀掉了很多東西。
02
充滿「北歐愁思「的無用主義者
其實,Jan的本職工作並非什麼視頻搞笑博主,按他的話來說他是一位「視覺藝術家和氣球破壞者」。
2004年他從奧斯陸的挪威國家藝術學院畢業,創作的藝術作品曾在挪威40多個個展和雙人展中展出,視頻也出現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
但直到他最近的病毒視頻在ins上爆火,別人才發現了他這麼個「寶藏大叔」。
作為一個氣球破壞者,Jan的視頻好像看似很簡單,但其實這背後準備工作少不了,光是氣球道具就要進行批發,「一次買100個裝的大包,每個月大概會用掉一到兩大包吧」。
而那些腦洞奇大的的破壞道具,據Jan的描述一開始可能只是個模糊的想法,但實施起來卻很困難,必須要經過持續的構思和多次實驗後才可能成功。
比如踢瓶蓋的裝置,想要順利完成,是需要費好幾次功夫的。
失敗
成功
作為一名全職藝術家,在沒開始扎氣球前,他的一些創意可能帶有更多藝術反思含義,比如用一張真皮沙發模仿狩獵。
整個過程,Jan用倒回的手法,將真皮沙發當作動物還原成最初的捕殺過程,在開膛破肚的殘忍行徑裡,啟示人們善待動物。
還有他的粉塵機,透露著一種人類文明進程中,自我「毀滅」的反思意味。
這些融入了最日常的創作道具的視頻系列,Jan為它們起名為「DestructionDiaries 毀滅日記」。
在今年早些時候接受《political》雜誌採訪時,Jan講述了他的藝術背後的靈感。
「因為早期受到視頻藝術家克裡斯冒著生命危險做視頻的影響,我認識破壞的反面就是創造力,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就像朋克搖滾或恐怖電影」。
Jan的家鄉北歐,暗自流行著一種心態和處事方式,在斯堪地那維亞語中稱為:「Nordisk tungsinn」,翻譯過來就是「北歐愁思」,意思是說要時刻惦記著生活中的沉重和掙扎。
這也是為什麼Jan所有的視頻裡,似乎都沒有情緒,但總透露著一絲憂鬱。
當然,Jan也面臨了爭議。人們每次看到他身邊危險、尖銳的機器和刀子,常常要緊皺眉頭,倒吸一口涼氣。
今年一次採訪中,他告訴Vice,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他從來沒有受到嚴重傷害,只有一些擦傷和瘀傷。
ins上唯一po出的受傷是因為滑冰摔的
在保護自身安全上,他有著自己的一套辦法: 「我儘量不倉促行事,總是在拍攝前徹底測試那些更危險的裝置。」
相比較別人擔心他,這位大叔更害怕別人在模仿他時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