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區這群老師自己動手,把身邊的紅色故事拍成微電影

2020-12-11 騰訊網

圖說:老師們在拍攝過程中 黃浦區教育局供圖(下同)

這是一次時光之旅。

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大禮堂內,畢業剛兩年的青年語文教師陳長,乍一看就像孩子們的大姐姐。

屏幕上的她,帶著孩子們走進了老漁陽裡2 號,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進門就是客堂間,也是陳獨秀的會客室。瞧!堂間最顯眼的位置,掛著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會客談話以十五分鐘為限』。看到這兒,你會不會好奇為什麼要在黑板上寫這樣一段話呢……原來,當時的陳獨秀簡直就是思想界的明星,可受歡迎了!拜訪者絡繹不絕,以至於他不得不在黑板上寫上這樣行字。」

有趣的講述視角,讓孩子們為身邊的歷史著迷。記者從黃浦區教育局獲悉,2018年,在中共黃浦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黃浦區文明辦、區教育局與大同中學聯合開發了首批區級德育特色共享課程「顧老師講紅色故事」,由大同中學歷史老師顧博凱主講。2020年暑假,「顧老師講紅色故事」迎來了第二季「初燃星火照童心」的拍攝製作,主講陣容則擴大至顧老師和他的3位夥伴。

本周,第二季微課即將上線。

圖說:「顧老師講紅色故事」第一季

每天2萬步 從127處紅色遺蹟中找故事

李彬是黃浦區教育局德體衛藝科科副科長,也是兩季微課的主創人員之一。他笑言,當初,要從全區老師中海選出一個會講故事、能吸引孩子的老師時,標準是「年輕,帥氣,但是不能太帥,專業知識深厚。」

最終,憑藉紮實的人文功底和在學生中的人氣,大同中學80後歷史教師顧博凱接到了任務。

黃浦區內有127處紅色遺蹟。究竟哪些點、哪些故事,才能讓如今的青少年產生共鳴?2018年夏天,好幾個雙休日,李彬和顧博凱,兩個大男人總是相約「兜馬路」。外灘、南京路、新天地、淮海路、雁蕩路……今天的時尚地標一個個逛過來,故事脈絡也一點點理清楚了。另一方面,也尋找讓孩子們興奮的故事線索——比如,《新青年》為何從第8卷第1號起啟用了嶄新的封面,正中一個地球,從東西半球分別伸出兩隻手,緊緊的握在一起?

「外灘,上海的地標,然而170多年前,這裡僅僅是黃浦江邊的一片泥灘……」鏡頭前,首次「觸電」的顧老師絲毫不見緊張,在路人時不時的打量中,邊走邊說。《得天獨厚》《前世今生》《璀璨繁星》《他山之石》《不速之客》《開天闢地》,第一季6集圍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展開,全部亮相後,迅速成為各校「活」教材。疫情期間,該課程還登錄了區級在線學習平臺「黃浦E課堂」,豐富了廣大黃浦學子的宅家生活。

講著「紅色」故事的顧老師也成了「紅」人,帶領師生一起行走。

圖說:陳長老師在給盧灣一中心小學孩子們講小黑板的故事

成立宣講團 老師變身「講解員」

初戰告捷。李彬說,大家尋思著,如何把一個人的電影,變成一群人的參演,讓故事的覆蓋面更廣,影響力更大。

2019年底,由20餘名中小學教師組成的黃浦區教育系統理論宣講團成立了,團隊取名「師說」。

今年7月。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試運營開放,宣講團成員成了首批義務講解員。當「顧老師講紅色故事」第二季《星火初燃照童心》籌拍時,除了顧博凱外的另3名老師,自然而然就從他們中產生。第二季的故事,聚焦中國共產黨成立前,《新青年》編輯部和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故事,完整勾勒出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夕的時代背景與諸多準備工作。

圖說:老師們在拍攝過程中

學校「DIY」定製校園版微課

在盧灣一中心小學,視頻微課結束,孩子們在陳長引導下,七嘴八舌說出內心感受。各班代表也輪流把自己搜集的紅色小故事,和夥伴們分享。

對於身邊的歷史,孩子們並不陌生。過去15年,盧灣一中心小學已經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培養了近千名小小講解員,自編了兒童版解說詞、滬語版解說詞和英語版解說詞。在蓬萊路第二小學,全體黨團員教師以線上、線下兩種途徑,以兒童樂於接受的方式宣傳紅色故事,鼓勵學生通過聽一聽、看一看、寫一寫、畫一畫、演一演等學習方式走進歷史。

「師說」團隊則為全區青少年設計了通用學習單——小學:通過網絡了解第一講中提到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建築,製作專題小報,並在十分鐘隊會上進行交流;初中:自行設計線路,開展一次「紅色人文行走」活動,並形成微報告;高中:從上海近代歷史出發,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並形成報告。

「通過微課裡一個個小故事,我們希望用先行者們的可貴品質激勵如今的青年學子,像90多年前的『他們』一樣,懷著熾熱的愛國之心,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之中。」顧博凱說。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陸梓華

相關焦點

  • 「一字馬」女生的故事被同學拍成微電影
    【「一字馬」女生的故事被同學拍成微電影】八月已過半,即將迎來九月的開學季。不少高三應屆畢業生都想在暑期用自己的方式給母校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長沙市一中的賴俊吟就是其中的一員。大學專業選擇了編導專業的他,決定和同學一起將今年高考一跳而紅「一字馬」女生——羅子欣的故事拍成微電影,作為特殊的開學禮禮物分享給學弟學妹們……
  • 「一字馬女孩」故事被拍成微電影
    8月16日,由羅子欣本人以及她在學校健美操隊的隊友們共同出鏡的微電影正式殺青,微電影三位拍攝者賴俊吟、向雪兒和顧聖堂均是長沙市一中今年的高三畢業生。其中,賴俊吟將在大學就讀編導系。他說,這是自己人生中第一部短片,希望用這部微電影作為送給未來的學弟學妹們的一份禮物,讓他們看到一中人身上流淌的血性,一躍而上的勇氣。
  • 老北京民謠被拍成微電影 這群00後小學生是如何做到的
    從2014年至今,北京鼓樓一帶活躍著一支名叫「鼓樓人藝」的微電影團隊。一臺攝像機、一個話筒,一群00後北京小姑娘、小小子拉著胡同裡的大爺大媽和外國留學生們,拍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京味兒微電影,擁有了自己的粉絲群。
  • 長沙一中的一字馬同學的事跡拍成微電影了。
    高考一字馬羅子欣同學的故事被拍成微電影即將跨入大學編導系的賴俊吟同學說,這是他們的第一部作品,他們想把羅子欣這位同學的勵志故事分享給學弟學妹們,作為一個特殊的開學禮物。
  • 聊城東阿退休幹警陳金良 50年如一日做好人好事事跡被拍成微電影
    聊城東阿退休幹警陳金良 50年如一日做好人好事事跡將被拍成微電影在聊城東阿有個小有名氣的好人,他的名字叫陳金良,是東阿公安局退休民警,從1963年起,他一手拿著小喇叭,一手拿著快板,以自己創作的快板書向旅客宣傳安全知識:「打竹板,笑開顏,旅客同志聽我談
  • 這群高中生自編自導自演微電影 優秀作品還將參加國內外大賽
    就像不完整的稻米,本來或許會被剔除,卻因為秦老師的堅持,而成為了被保護好的碎米……30日,在渝北一電影院舉行了一場高中生微電影的頒獎典禮,十部由高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進行了展播,最終微電影《碎米老師》獲得了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團隊合作。
  • 煙大學生拍攝紅色微電影《守望》
    近日,煙臺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實踐團隊針對「紅色微電影創作與拍攝」課題以重走革命線路、創作紅色革命題材劇本,自導自演微電影進行了膠東實踐調研活動,並以一部名為《守望》的微電影作為實踐成果。   7月29日,由煙臺大學人文學院拍攝的名為《守望》的微電影正式殺青。電影講述了膠東地區青梅竹馬的張遠和小惠的故事,張遠響應革命號召到崑嵛山參加抗日鬥爭,小惠為了找張遠,也投身革命,還用張遠送給她的鋼筆一直給他寫信,兩人一直未見。抗日戰爭結束後,小惠得知張遠犧牲的消息,非常悲痛。最終,小惠堅守著對張遠的愛堅強活著,手裡經常拿著一堆寄不出的信。   目前,這部微電影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 「民星」微電影濃縮上海正能量
    上海《文匯報》26日報導,今天上午,見證中國電影史的大光明電影院將鋪上紅毯,迎接一位位特別的「民星」:「中國夢•申城美——追夢人的故事」微電影主人公梁慧麗、陳維、馮紅梅、謝小雙、陳德驊、吳永祥、黃吉人、嚴正……平凡質樸的他們,來自申城各個行業,他們用雙手捧起夢想,是這座城市最可敬的「追夢人」。
  • 鄭州一特警自編自導自演微電影 笑稱為自己代言
    這是「鄭州陽光警察韓冰」10月18日在微博中給自己拍攝的微電影的預告帖。  這部由特警拍攝的表現鄭州特警生活的微電影在網上一經曝光,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捧。昨日,在鄭州公安局特警支隊,記者見到了這部微電影的男主角,他講述了拍攝這部微電影背後的故事(如圖)。
  • 在少年郵局,聽郵票背後的紅色故事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8月6日,「紅色印跡」之郵票黨課(少年版)主題研學活動在位於上海市陝西南路的「紅色少年主題郵局」正式啟動。採訪對象供圖  在紅色少年主題郵局裡,來自楊浦區黃興學校、浦東新區周浦鎮第三小學、黃浦區盧灣第三中心小學的同學開展了「紅色印跡」明信片和信封的義賣活動。
  • 微博微信微電影提升核心價值觀感召力 新媒體助力精神文明建設
    微博微信微電影提升核心價值觀感召力 新媒體助力精神文明建設 2014-06-10 08:40:00 導讀:黃浦區順應潮流,努力探索運用移動網際網路新技術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 安徽再次推介紅色微電影
    本報訊 (記者劉蓓蓓)10月26日—27日,第二屆紅色微電影盛典推優展映典禮在安徽金寨舉行。    典禮由安徽省廣播電視局、六安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主要包括優秀作品展映、主題論壇、打卡紅色金寨以及推優晚會四大板塊。
  • 海南周刊|黨研室的年輕人自拍微電影 展現紅色故事
    「對,要下意識回頭,這時要做出胸有成竹鎮定的表情……」這是紅色微電影《秋菊》(暫定名)的拍攝現場,導演錢堃喊下暫停,為女主角「秋菊」細緻地講起戲來。一臺大大的攝像機後,出謀劃策的人並非專業影視團隊,而是30餘名從未接觸過電影拍攝的年輕人志願組成的業餘劇組。近期,他們利用周末在澄邁縣老城鎮羅繹村委會,用熱情與誠懇拍出一部獨一無二的紅色故事短片。導演錢堃在樹上拍攝。
  • 展現八百壯士故事 微電影《孤島離歌》首映
    中新網武漢8月14日電 (記者 曹旭峰)8月14日,微電影《孤島離歌》在湖北鹹寧和上海首映。   在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262旅524團1營的「八百壯士」,在謝晉元的率領下,於1937年10月26日深夜進入四行倉庫堅守。「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日本侵略軍,激戰4晝夜,最後退入租界孤軍營。
  • 微電影《老兵軍禮》原型主人公講述他們的故事的點滴
    他們的故事歷經滄桑,平凡而偉大。他是我們身邊一位熟悉的長者,是我們故事中的主人公。微電影《老兵軍禮》系列片根據盂縣老兵們戰爭年代經歷改編而成。微電影原型主人公講述他們的故事的點滴……微小中有偉大,平凡中有感動。在直接面對老兵、傾聽老兵心聲的過程中,也收穫了感動、創作激情和成就感。
  • 黃浦區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大會順利召開
    大會上,「師說紅課」、「紅色行走」、「紅色校史」、「紅色經典」四個板塊的現場主題展示,真實、生動地呈現黃浦區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思考、實踐和經驗。 「師說紅課」承基因 首批入選市級「中國系列」課程之一的《顧老師講紅色故事》又推出了第二季的課程。活動中,黃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餘海虹啟動了《顧老師講紅色故事》第二季「初燃星火照童心」的正式上線。
  • 邂逅「浪漫郭坑」 上演唯美青春微電影(圖)
    ­  當這一切美景,與青春來一場美麗的邂逅,會演繹出一段怎樣的浪漫故事呢?江燕說,她們設想的主題是將要離家的孩子,想再次重遊下自己的家鄉。家鄉見證了自己的成長,對她有不凡的意義,離家的不舍,旅行的意義,把沿途的風景用相機記錄下來,而且在重遊旅行的過程中,也可宣傳郭坑的美景與人情,因此,她們決定改編《旅行的意義》這首歌,一是宣傳郭坑的風土人情、浪漫美景,二是表達對郭坑的深深眷戀與不舍。­  不過,浪漫郭坑,當然少不了浪漫愛情故事。
  • 邢臺這群小學生5年自編自導自演8部「微電影」
    2014年9月,第一部「微電影」《萌動的未來》誕生,五年來,邢臺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的師生自編自導自演了8部反映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微電影」。一部部利用課餘時間拍攝的影片,從不同角度講述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校園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記錄著他們逐步走向自信自立、樂觀向上的成長曆程。
  • 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學員攝製的微電影榮獲國際獎
    今年寒假,記者走近《陪伴》的主創人員,了解新聞背後的故事,感悟新時代「軍校拍客」的心靈世界。    ——編者    「學員屈凱明、李旭陽拍攝製作的微電影作品《陪伴》榮獲國際大獎了!」隨著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南京校區校園網上一條獲獎消息的發布,很快就成了「爆炸性新聞」,大家紛紛為這兩個校園拍客點讚。
  • 大學畢業生11分鐘微電影喊價3000元
    畢業季大學生微電影致青春  「將在校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成劇本,把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多有意思!」會計專業的孫瑤瑤告訴記者,寫畢業紀念冊、拍畢業照,現在都已經out啦!畢業季,製作一部當下流行的紀念短片成了很多畢業班的選擇。與孫瑤瑤一樣,現在,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用視頻影音,拍攝微電影等方式紀念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