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受股市行情影響,越來越多的股民開始關注私募產品,什麼樣的私募基金適合購買?如何挑靠譜的私募基金經理仍是很多投資者的困惑。近日,百創資本陳子儀做客雪球直播間,與投資者分享其投資經歷及投資理念,並對在線粉絲進行一對一問題解答,以下為內容直播內容實錄:
我現在主要講兩個問題,首先給大家推薦這篇文章《從計算機博士到私募大佬,他說投資一定要記住這20字箴言》;其次我想跟大家講一個問題,個人投資者首先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這個是我用自己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如果你做得好的話這是有可能的。
我個人投資經歷是這樣的,我是1999年正式知道有股市這個事情,因為1999年我是從武漢大學碩士畢業,分配在深圳,在特發黎明集團信息技術中心當軟體工程師。1999年有著名5·19行情,當時股市暴漲,我們辦公室所有的人都在炒股,只是我們幾個新來的沒有錢,看著,知道有股市這回事。我實際上1999年開始知道股市。然後我2001年開始工作有一點小基礎,逐漸把錢投入到股市開始炒股的。
所以我個人投資2001年開始,2001年到2008年我是做A股、B股,我投資分為幾個階段。然後2009年到2016年我是做港股和美股,2009年我把錢從國內轉到香港。2001年到2008年我投資第一桶金來自於我賣共享軟體帶來的收益,前面講到2001年開始寫共享軟體,建立一個英文網站,然後在谷歌上打廣告吸引流量,然後把這個軟體賣到歐美一些國家去,比如義大利、英國、法國這些國家都有,我從2001年賣到2008年,總共賣了8年,估計賺了大幾十萬,具體數字沒有統計。
從2001年開始賣軟體所得的收入基本逐漸投入到股市裡面去,我最早開始資金具體數額記不太清楚了。我記得到2007年我大概賺了400萬。2008年是大熊市我虧了大概25%左右,400萬又變成300萬,到2009年初我就把大概250、260萬轉到香港,然後我開始做港股和美股。一直做到2016年,到2016年時我大概賺了5000多萬,我在香港帳戶資金增值人民幣已經超過5000萬了。這是我做個人投資的一個經歷。
從這個大家可以看出來,個人投資採用適當方法還是可以實現財務自由,50萬對很多人也算可以基本實現財務自由了。另外你能夠賺5000萬,說明後面你賺一個億、賺兩個億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我用自己親身經歷證明個人投資能夠實現財務自由的,當然這裡有一些條件,對大多數人可能難以實現。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說個人投資實際上是可以實現財務自由的。
第二個問題,既然個人投資能夠實現財務自由能賺很多錢,為什麼你還要出來做私募基金,這是很多球友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個人炒股,實際上我是2003年到2006年讀博士,武漢大學計算機軟體的博士。2006年我畢業分在中國地質大學當老師,我一邊當老師一邊炒股。如果有炒股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其實你是比較孤單的,因為你關在家裡在電腦前面要分析財務數據,見很多交易跟社會是比較脫節的。如果你一直這樣炒股的話,可能財富上比如我到5000萬了,將來到一個億不是特別難的事情。我那時基本兩年到三年時間一般翻一倍這樣一個速度。
我從2016年到5000多萬,後來這個錢投在我們基金裡面現在也翻了,最早基金翻了兩倍,我在股市投資資產已經超過一個億了。基本三年就會翻一倍,這樣下去5000萬到一個億,一個億到兩個億,其實都是比較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你一直在家裡這樣炒股有一個問題,第一個是比較孤單,第二個沒有社會認同感。你可能賺了很多錢,但是也沒人知道,然後你的想法、你的這種行為在社會上也沒有什麼影響。
另外,你如果投資的話花了很多時間,投資是比較成功的,但對你職業生涯本職工作是有影響的。我當大學老師如果想評教授要寫論文、評職稱,把很多精力投入到炒股中去很難把本職工作做得非常好。你是分裂的,你可能在財富上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你在本職工作不那麼成功。與其這樣我還不如把本職工作辭掉,專門把我的愛好變成我的職業,這樣的話我既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也可以在我的職業上得到尊重、得到認可。這也就是我從個人投資者後來實現財富自由之後還出來做私募基金的想法。
當然,私募基金我做了3年半了,從2016年10月份到現在已經有3年半。個人投資和專業投資有什麼區別呢?說老實話做專業投資比個人投資辛苦太多、壓力大多了。個人投資只對自己帳戶負責任沒有太大的壓力,像我前面那麼多年做得比較成功,家裡對你比較信任,家裡經濟條件也比較好,你沒有什麼壓力。但你如果創辦私募基金,當私募基金經理之後管很多人的錢,很多人的期待都在你身上,如果你做得不好對別人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的。最早我們基金成立時都是同學、朋友的資金,如果這部分錢管不好,出現虧損的話你的壓力是很大的。所以做私募基金比做個人投資要辛苦很多,如果有球友想從個人投資將來轉變為專業投資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
所以我就首先講這個問題,做個人投資是可以賺大錢的。
第二個,從個人投資到專業投資的區別。下面講我自己做投資的投資策略,中間插一句,如果大家對我們有興趣的話,充分讀一下《從計算機博士到私募基金經理——一個草根私募人的探索之路》,你讀完這篇文章提問更有針對性。
簡單講一下我的投資思路,我們怎麼投資的。我這麼多年從個人投資、專業投資怎麼做投資的、我的投資策略是怎樣的。我將我的投資策略總結成20個字:消費醫藥,好股平價,組合投資,忽略大勢,長期持有。
這20個字我簡單解釋一下,首先我們重點投消費醫藥,為什麼要選擇重點投消費醫藥呢?其實主要大家可以看看,我投資過國內A股、B股,也投過港股、美股,我對海外股市和國內股市都很熟悉,海內外股市歷史都證明了,有些行業天生適合產生大牛股,比如消費醫藥這兩個行業就是牛股輩出,不管美股、港股都是如此。在A股裡面也有很熟悉的一些股票都是大牛股都來自消費醫藥,比如貴州茅臺、比如海天味業這都是消費,比如像恆瑞醫藥、愛爾眼科,這些屬於醫藥,可以看到A股最有名的大牛股都來自消費醫藥,所以我們重點投資這兩個行業。
好股平價,我們要以公平的價格買一個公司,以公平的價格買優秀的公司,公平價格是說在普通公司估值上可以加上溢價。好東西要有好價格來匹配,這個其實很合理。
然後是組合投資,每個市場,每個行業,每個公司都可能出現黑天鵝,所以我們選擇市場的分散,行業的分散,個股的分散。我們不會過分重倉於某個子行業和公司;通常:一個相關性較強的子行業的總倉位不會超過30%,單個股票的最大倉位是20%,目前公司產品平均持股15-20隻。
忽略大勢,長期持有。忽略大勢是說你不要預測股市的牛熊,要根據自己研究行業公司來看,如果這些公司有好的增長前景,不管大勢怎樣這些公司都有可能上漲。這個從我做個人投資經歷也可以看出來,比如說我是2001年入市的,當時上證指數大概2200點左右,近20年過去了,現在上證指數才3300點。也就是說20年過去了指數上漲50%。像我個人從幾十萬已經漲到一個多億了,這種差距是很大的,這是我們的投資策略。當然這個投資策略不是我從一開始投資就是這樣做的,我們通過多年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
這裡講一講很多朋友比較關心的問題,個人怎麼做投資?我原來是這樣做,會從各個行業找優質公司,一個一個行業看下去,到最後對很多行業有一定了解。我經過很多比較逐漸發現,其實個人投資投資最好的行業也是消費醫藥,另外加上自己很熟悉的這種行業。比如說你的工作行業是5G,你可以研究消費、醫藥再加上5G,自己非常熟悉的行業。消費醫藥對個人投資有什麼好處呢?因為它是一個非周期性行業,周期性比較弱,這兩個行業你的投資有複利,研究有複利。比如研究一個醫藥公司,大家看得比較清楚,今年能在它身上賺錢,明年、後年也可以從它身上賺錢,把這個公司研究得越來越深,你可以持續運用它,這就是研究的複利。
所以對個人投資者建議研究非周期的行業為主要投資方向,這樣對你的投資非常有好處。我的分享大致是這樣的,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在這裡可以回答大家的問題,可以互相交流討論。
我相信很多球友都看了我們那篇文章,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在這裡好跟大家交流一下。另外有朋友問到這個問題,我當警察的經歷,這個我回答一下。
大家看我的長相是不是看起來比較年輕,其實我已經不年輕了。我1991年高中畢業,高中畢業當時有一個事情,我高中的成績是比較好的,我數學非常突出,在我們全校都非常突出。但是我高考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我高考那幾天生病了,當時就得了感冒,然後發燒,所以每天頭暈腦脹的,所以那兩天的考試就考得不好,尤其數學考得不好。所以我當時只上了中專線,上中專線我考上了湖南省人民警察學校,它是一個兩年制的中專,考上刑事偵查專業。我當時想復讀要交100塊錢,覺得考不好心裡已經很對不起父母了,讀警校畢業以後分在派出所不是挺好的嗎,所以我當時心裡灰溜溜的,但還是去讀了警校的。
開始幾個月覺得不怎麼開心,跟自己的人生理想相距太遠,我當時理想當數學家。所以我高考從大專、本科、重本,所有志願學校裡第一志願我全部填的數學系,我高考報的最想去武漢大學的中法數學實驗班,但是命運開了一個玩笑,考上中專。在中專的時候,我前面大概兩三個月在彷徨,不知道自己以後做什麼。我不是說警察不好,但是我的理想的確不是當一個警察,當時我一邊在上課一邊在想以後怎麼辦。
一個偶然的機會知道可以參加自學考試,所以我就開始報名了數學專業的自學考試,大專的自學考試。開始參加自學考試之後我就發現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沒有讀大學,但是我可以自學讀大學。然後我一邊上課一邊晚上自學數學,所以那兩年我學到中專畢業的時候,我數學專業的大專文憑差不多考完了,我記得當時還有一門沒有考完。所以當我畢業之後一年之內就把數學專業大專文憑拿到手了。畢業之後我分到湘潭大學公安處,我在青山派出所當警察負責刑偵。在派出所當警察其實挺辛苦的,尤其我們剛畢業,你幾乎天天加班,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去巡邏,然後還值班。值班回去已經比較晚了,還要讀書。
那時我為什麼想要讀書?到了湘潭大學我知道我們可以考研究生,有大專學歷可以考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我又開始新一段的自學,除了上班剩下的時間就是自學。自學計算機、自學英語。因為我們在學校學的英語很少,大學英語一年級、二年級這種水平,後面英語大學三、大學四就不學了,後面英語都是靠自己自學。後來到96年的時候,我開始報考碩士研究生。當時在湘潭大學圖書館的一本書上面,研究生招生目錄上面找到武漢大學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招生老師的目錄,直接找到他們實驗室主任康教授,看他可以招研究生。並且他招的研究生考的科目都是數學,因為數學是我的強項,所以我就決定報考康教授的研究生。
在考試之前我還特意跑到武漢,我特意跑到武漢,跑到武漢問康老師,我這種情況,如果我上線了會不會錄取我。康老師很肯定地告訴我,只要你上線了肯定錄取你。我當時非常感動,我知道像現在很多如果出身學校不太好,去考名牌大學研究生有些老師是不收你的。尤其像我這種情況,連大專都沒上過都是自學的,本科也沒有上過,要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生,我當時非常心裡彷徨不安,康老師打消了我的顧慮。我回去好好複習,報考了康老師的研究生。很幸運的是我一次考上了公費的研究生,1996年我去了武漢大學,離開了湘潭大學去武漢大學念碩士研究生了,這是我求學的經歷。
這個跟大家分享也說明一個事情,高考雖然對人一生很重要,但是它也不是決定性的,後面還有很多次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只要你堅持不懈努力還是有很多選擇的機會的。這是我求學的經歷,因為我看有一些朋友比較感興趣,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裡我看到有一些朋友已經提了一些問題,我就穿插回答一些問題吧。
問答環節:
Q1.當前消費醫藥等行業龍頭估值都不便宜,中長期持有的話可能面臨收益率的下降,請問怎麼保持目前這麼高的投資收益?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在任何時刻,其實你都能找到投資機會,關鍵是你能不能發現它。我今天在雪球上發了一個帖子,當前很多人認為消費醫藥是估值比較高了,但是我們今天的淨值創歷史新高,我們手上持幾隻股票都創歷史新高,並且我們認為它的估值還是比較合理的。這說明什麼?說明當前消費醫藥等行業龍頭估值都不便宜,但是在消費醫藥行業裡面還是能找到不少估值比較合理、甚至比較便宜的公司。這就是要做深入研究,所以我們不能籠統地說消費醫藥都不便宜,那就沒有投資機會了,還是有投資機會的。
另外他問怎麼保證目前這麼高的投資收益率?我回答,現在還有很多投資機會在裡面。如果消費醫藥估值都不便宜,你放心市場本身會做出調整。如果它不便宜、如果它不能持續下去自己會做出調整,比如它要下跌來完成估值的調整。等它下跌到一定幅度的話,它又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一個回答。
Q2.球友提問:大家都在講長期價值投資,你怎麼看待價值投資?是不是長時間拿著不動就是價值投資?
我認為不是這樣的。所謂價值投資就是你做一個投資,這個投資比如你買一個公司,你認為從長期來看未來價值遠遠高於它現在的價值才叫價值投資。如果說你長期拿著不動的話,如果這個公司沒有繼續成長,那麼它未來價值會比現在價值高嗎?沒有,也不是價值投資。所以真正的價值投資,你要評估這個公司未來會不會持續的成長,然後它未來估值是不是比現在要高得比較多,你才具有長期投資的價值。
Q3.球友提問:消費醫藥持有過程中會做波段嗎?
我們不會做波段,但是會有一個主要消費醫藥公司的股票池,我們自己會編寫策略軟體,會定期的對我們的池子進行復盤,也就是說對它的估值進行一個排序。如果說我們的持倉裡面某個品種它的性價比跟我們備選股票池持倉性價比相差比較遠,會把我們持的倉位換成備選股票池的倉位,換一部分或完全換掉,取決於差異性的程度。不做波段,但根據性價比做調倉。
Q4.球友提問:賺錢過程中有沒有融資?
沒有融資。我個人投資那篇文章裡寫我做過期權,但做期權賺的錢在我總資產中佔的比重很低。我當時做期權主要想嘗試期權,而不是說想用期權賺槓桿的錢。上面寫到我是買了蘋果的期權,當時蘋果的股價大概200美金,漲到400美金時我把它賣掉了,期權漲了3倍多。後來在那一段又漲到600美金,如果繼續持有下去會賺得更多。但是你持有期權你的心理壓力很大,你會每天看盤,因為它的這個期權比如我開始買10萬美金,漲到20多萬美金,那時再買進,那時候1美金相當於8人民幣的樣子,我都忘記匯率怎樣,相當於超過100多萬,20萬美金100多萬人民幣,每天波動很大,所以你的心理壓力很大。你做股票的時候會心裡壓力小一些股票放在那裡不動,沒有時間方面的限制,期權都是跟時間有關係的。如果你在某一段時間它的表現不如你的預料,你可能會虧很多錢,我賺錢基本不融資也不做槓桿,期權主要是一個嘗試。
Q5.球友提問:投研都是自己做嗎還是配有研究員?
我們目前有4個研究員,但我個人做投資時都是自己研究、自己投資,都是一個人。所以這也是我提到的草根私募跟學院派私募的差別。草根私募通常在個人做投資時很長的時間裡面,既要做研究又要做投資,一條龍都要做得比較好,否則你的投資很難成功的。在我們個人做投資是沒有研究員,你既是研究員又是基金經理。
Q6.球友提問:你的投資策略是不擇時長期持有,那麼賣出的標準是什麼?
賣出對價值投資者有通用的標準,對我們來說第一是公司認為偏貴會把它賣掉。第二個,它不如我們預期,比如我預期這個公司它今年明年會增長多少,最後發現它出來年報、季報比我們預期差比較多,或者說明它這個行業或公司發生變化我們可能會賣掉。還有一種情況,這個公司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估值也不算很貴,但它的性價比比我們備選股票池裡某一隻股票性價比要低得比較多,我們也可能把它賣掉,買另外一個性價比更高的。
Q7.球友提問:在雪球上小豐、青喬他們是專門做醫藥投資的,他們的業績也不錯。跟他們相比我們醫藥投資競爭力是什麼?
首先我在前面的《計算機博士到私募基金經理—一個草根私募的探索之路》文章裡也分析了,不是醫藥專業出來能不能做醫藥方面的投資?這裡我回答一下,我覺得醫藥行業有它的特殊性,它比其他行業需要更多的專業背景。但是它這裡面的投資其實跟其他行業投資本質上是比較類似的,我做醫藥行業的投資跟其他人不一樣。首先我認為醫藥行業,大行業是一個很好的黃金賽道,所以我把它當做重點的投資對象。
另外,我們在做私募基金以來組織研究員,我們研究員有南京大學醫藥化學畢業的,我們團隊有兩個看醫藥的研究員,我自己看醫藥也看了很多年,我們組織研究員對醫藥行業所有細分行業進行比較系統的覆蓋。比如把醫藥行業分幾個子行業,比如把醫藥行業分為幾個子行業比如化學藥、生物藥、疫苗、CRO、醫店、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然後分析每個子行業的特點,看行業的增速、看它受集採降價影響大小,確定重點的子行業,然後我們在這些子行業中找龍頭公司分析競爭優勢、估值,最後確定投資標的。醫藥行業出很多大牛股,理解投資邏輯並不難。
說醫藥行業的投資裡面的優秀公司它的本質特徵跟其他行業優勢公司本質特徵其實是類似的。所以對醫藥行業的投資來說,醫藥行業有它的特殊性,但是它又跟其他行業有它的共通性。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你對投資的理解,而不是說你對醫藥本身的研究程度有多深。
因為坦率地講我是計算機的博士,我是搞優化計算的,我對優化計算這個領域很清楚。計算機有很多細分的領域,我換一個領域比如說雲計算,我對這個領域對我來說也是不熟悉的,我也不是專家。
對我們來說也是這樣的,我們首先基於投資的這種本質特徵,很多是類似的。至於具體某一個藥,這個藥它有哪些競爭對手?它將來跟其他藥有什麼區別?它的峰值銷售是怎樣的?我們完全可以從賣方的研究、從第三方的研究得到一些意見。這些意見我不相信你自己看醫藥,你自己的研究就能夠比這些專家,專門研究這些領域的專家意見更專業。
所以我覺得我們在醫藥方面的投資過去幾年大家也可以看到其實還是很成功的,這是回答大家我們在醫藥投資的競爭力。也就是說醫藥背景不是最主要的,還是你對投資的理解本身更重要。
Q8.球友問:做個人投資時,是不是重倉1-2隻個股為主?
個人投資早期買一隻、買兩隻股票,超過1000萬時更分散一點,買四隻、五隻,但通常一般是五隻以內的股票。我的資金規模逐漸擴大,比如我到五千萬時更分散一點,比如六隻、七隻,但一般不會超過十隻股票,做個人投資者。
Q9.球友提問:談談兩個未來十年的好行業?除了消費醫藥。
坦率講如果讓我談未來十年最好的行業還是消費醫藥,我選不出比它更好的行業,科技行業也能找出很多牛股,但整體行業還是比不上消費醫藥。
Q10.這裡我再插一個問題,有朋友提到:什麼人適合做基金經理?
我估計雪球很多朋友自己做投資覺得做得比較好,然後他就想做基金經理。基金經理據我的觀察,我在前面文章也講到。
第一,你對投資要有熱情,要極度的熱情不是簡單的熱情,非常喜歡它。投資是一個長跑,如果沒有熱情很難堅持下去,你要每天研究財務報表、要做交易、要跟蹤公司的發展,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是比較枯燥的,如果沒有熱情很難堅持下去。
第二要有比較寬廣的知識結構,各行各業都要了解得比較深入,逐漸找到自己的能力圈,逐漸聚焦相對比較窄一點領域,但首先要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才能比較哪些行業,或者這些行業的公司值得投資。
還有一點我在文章裡說的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你要有人文方面的背景,對文學、對人文、對美有認知和感受這點很重要。說穿了你最好有文藝青年的特質,比較好的基金經理既要有理工男的特質又要有文藝青年的特質,這兩者是比較矛盾的,但對基金經理都是需要的。
第三,要有開放的心態,不能太固執,別人的意見聽不進去,你的認知有可能是錯的,市場告訴你錯了,你要認錯調整自己的策略。
第四,樂觀主義者,這點很重要,悲觀主義者很難取得成功。因為投資過程通常是跌宕起伏的,外部環境動蕩不安。比如過去,我們看到宏觀調控來了、貿易戰來了、行業又發生重大政策負面影響,你如果不是樂觀投資者你對未來很悲觀,即使選了一個好公司可能也拿不住。
第五,你要有健康的身體。基金經理壓力非常大,沒有健康的身體很難取得優秀的業績。
Q11.球友提問:消費醫藥治理賽道覆蓋的專業機構很多,感覺我們這種小白沒優勢。
這個問題我前面回答了,消費醫藥最主要的你要有正確的投資理念,你怎麼去評價一個行業和一個公司的好壞,你知道怎麼估值,這個投資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我們說有很多公募基金、很多私募,過去這麼多年它們有很專業的研究員,有很專業的平臺,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還做不好呢?我們看到雪球上很多個人投資者,看到他們分享投資組合,很多人都做得非常好。所以不要認為我們小、個人投資者沒有優勢,只要你做對事情,你一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我不也是很好的例子嗎?就是做個人投資者的。
Q12.球友提問:個股持有周期,你一般做波段一到三個月、中長期六到十二個月這個沒有限制?
比如持一個股票一個月漲到很多,漲到你認為不便宜了,可能你一個月就把它賣了。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持股周期沒有具體限制。我們只是評價在此時此刻這個股票它的性價比如何。如果它的性價比比較高會繼續持有,哪怕已經持有了一年。如果它已經性價比比較低了,那我們可能只持有一個月也可能把它賣掉。
Q13球友提問:美股的醫藥股你們有覆蓋嗎?
美股的醫藥股我們基本沒有覆蓋,A股、港股已經有這麼多醫藥股,為什麼還去覆蓋美股的醫藥股呢?你覺得國內的人覆蓋美股醫藥股有優勢嗎?既然沒有優勢,我覺得把A股、港股醫藥股做好已經足夠了。
Q14.球友提問:草根私募跟學院派私募相比你們到底有什麼優點?
比如說很多公募基金出來的基金經理,為什麼我們不去買他們的基金要買你們草根私募的基金?這裡我給大家總結一下,草根私募的一些優點。草根私募通常做私募之前他已經在股市中賺了很多錢,具有持續賺錢的能力。我前面說過我做私募之前我已經在這個市場賺了超過五千萬,這五千萬是實實在在從市場上賺的,要做多少投資決策、要尋找多少機會,這個過程是大量投資實踐鍛鍊出來的。
草根私募市場適應能力比較強,通常我們有比較長的投資經歷比如20年,你什麼樣的市場都碰到過的。碰到市場不好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可能也會表現不好,但是你會能夠儘快地調整自己的策略,使它適應這個市場的發展,然後把自己的投資業績再提高。比如你可以看到我們過去三年半的投資曲線,我們也會有回撤,但是我們回撤時間一般不長,一般兩三個月會回升,並過一段時間又出現新高。
草根私募研究也做、投資也做,研究能力、投資能力都比較強,團隊成員變動對他影響比較少。做私募投資團隊變動比較頻繁,比如研究員離職了招新的研究員,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如果很依賴研究員的研究,投資會出現波動。草根私募這種情況比較少,我們看到很多公募基金經理公募做得好,離開公募這個平臺做不好,說明他原來投資時比較依賴公募基金平臺上研究員的研究成果,他自身本身並沒有深入的研究能力。
Q15.球友提問:你花在研究上的時間有多久?這麼多年了不會膩嗎?
我每天花在研究上的時間很長,我每天4點到4點半起床,晚上一般11點左右睡。早上到8點半上班,早上4點多到8點多除了吃早餐我們都在看研報、都在看財報。這麼多年不會膩嗎?我前面說過如果你想做基金經理對這一行要極端熱情,如果沒有熱情肯定會膩、肯定會堅持不下去。
Q16.球友提問:你們基金的換手率大概是多少?
這個我們沒有計算過,但我們的換手率比一般的買入持有型基金會高一些。為什麼呢?我們有一個特點,比如最近很多醫藥行業龍頭漲得比較高了,有一些可能認為它長期的這種競爭力還在,所以選擇不動。如果我們能找到我們認為性價比更高的公司,我們就會把這些龍頭公司的倉位換成另外一些備選股票的倉位,這使我們投資組合的估值總是處於我們認為比較合理的水平。這樣的策略在有些情況下表現比較好,有些情況下不一定比買入持有更好一些,但這個我們現在也在探索。總體來說我們認為我們的系統也有它的優勢,所以我們這種交易會比買入持有型的基金換手會高一些。
Q17.球友提問:你們總是根據性價比來調倉,可是不同行業的公司怎麼直接對比呢?
這個對比它是這樣的,它要有同行業之間有對比,兩個不同行業之間也要有對比。我們是用年化回報進行對比,你是一個醫藥公司,另外是一個消費公司。不管它有什麼區別,最終表現我們預測未來三年,比如說你的年化可以做到10%,或者你另外一個年化15%,我們認為年化15%的性價比比年化10%的性價比高一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降低年化10%的倉位來提高年化15%的這種倉位,這大概就是我們調倉的邏輯。
我們沒有止損策略,如果公司表現不如我們的預期的話,我們會仔細分析,比如我買了一個公司它開始下跌,我們會分析比如它跌10%,我們會分析什麼原因下跌。如果我們認為這是市場的誤解我們可能會加倉。如果我們認為它原來有一些情況可能跟我們原來預期的不太一樣,或者它的行業和公司的增長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們認為未來可能確定性不那麼高,未來增長,我們可能把它減倉或者清倉,我們不是根據它跌了多少就去止損,不是這種策略。
陳子儀,百創資本基金經理,私募基金長牛分析1號主理人。據WIND的數據,長牛分析1號在過去三年半之中,在所有的股票型私募基金裡,業績排名在前1%之列。
百創資本所獲榮譽(節選):
私募排排網2019年10月「三年期股票策略穩健基金經理排行榜」第五名
東方財富私募風雲榜2019年度「新銳私募基金公司」
證券時報2019年度第五屆「金長江獎年度新銳私募基金經理」
2019年度Wind最強私募基金(宏觀策略)「長牛分析全球一號」
2020年金斧子價值投資之星獎「金斧獎」
如果你對私募產品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