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消失的訂單:前日催貨 後一日就取消訂單

2020-12-14 網易財經

(原標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那些消失的訂單)

截至昨日22點,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突破68萬例,其中海外確診病例已近60萬例。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對中國部分比較依賴歐美市場出口的外貿企業和相關行業產生了明顯衝擊。

這個時候

就不要想著賺錢了!

「我都降價了,你居然還漲價?你知不知道西班牙疫情有多嚴重?你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這個單我是沒打算賺錢的!」聽著電話那頭貿易公司老闆的發問,李女士也忍不住了,「那你知不知道節後紙箱價格漲了多少?你知不知道電子料漲了多少?」

李女士和先生在深圳市寶安區從事外貿音箱業務多年,擁有一個百來人的小工廠,產品銷往全球各地,「目前沒有客戶取消訂單,開工後很忙,主要是處理節前累積的訂單,這些單大概可以做到4月中旬。還沒有4月後的新訂單來。」

貿易公司的訂單,是一個西班牙客戶的「翻單」,即老客戶訂貨,「近期很多原材料都漲價了,比如紙箱,節前就漲了,節後又漲了30%,把這些漲價因素加進去,報價每臺漲了兩塊錢,我的利潤沒有變。」但貿易公司老闆不同意:「這個時候你就不要想著賺多少錢了,有單做就不錯了。」李女士苦笑,目前最大的希望,是來自美國的一個大單,前期已經寄了幾十臺樣品給對方,口頭約定今年7月交貨。「如果全球疫情能在4月份得到控制,7月份交貨還是很有希望的。」

真正的危機4月才會顯現

東莞的張先生主要經營拉伸膜加工,「節後開工後一直都很忙,主要是節前積壓的單在趕貨。」還有一個忙的原因,是鑑於當前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他不敢招人,「現在是忙,如果招了人4月份以後卻沒有新訂單,那該怎麼辦呢?」

從客戶訂單來看,當前下的新單,與節前相比,明顯謹慎。「有個客戶,節前下單都是1000卷,但這周他剛給我下的單,只有300卷。」張先生說。這一點,在有外貿業務的客戶當中尤其明顯,外貿長途運輸,包裝是重要的一環,要用到大量的拉伸膜,尤其是海運裝箱時,要用拉伸膜包裹很多層,防潮防水防撞碰,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外貿受到很大影響,也間接影響到了他的拉伸膜業務。

張先生表示,他所在的工業園區,幾個工廠準備4月份開始陸續放假,因為後面沒有訂單了,「真正的危機4月份才會顯現,2、3月份大家都有事做。」相對來說,他的情況還算樂觀,因為最大的客戶是一國內快遞巨頭,這部分業務正常,可以保障他的工廠日常運營,而且工人少,「能扛幾個月。我現在的打算是穩一點,一些付款周期長的客戶,就不接了,寧願休息,留一點『子彈』。」

前一日催貨

後一日就取消訂單

服裝外貿行業亦是此番疫情衝擊下的重災區之一。歐美地區雲集了ZARA、H&M等多個知名快銷服裝品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述企業在全球採取大範圍閉店等措施,銷售受到影響。

廣東某外貿企業是多個歐美服裝品牌部分款式產品的合作商之一。據記者了解,2月份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但該企業來自歐美的客戶訂單基本正常,而復工才是當時最大的困難,但這些都熬了過來。

不過,3月中旬開始,歐美新增確診病例開始爆發式增長,上述企業經營形勢急轉直下,一方面,歐美客戶開始集中大量取消訂單,甚至有的客戶前一日還在催貨,後一日就突然取消訂單。另一方面,未取消訂單部分的付款周期顯著延長,部分貨品的付款周期直接從數十天延長至近百天,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現金流負擔。

作為應對措施,上述企業停止了所有上遊物料的訂購和提取,並採取停止報關等措施,但由於之前已訂購大量物料,仍將產生不小的損失。更為擔心的是需求不知何時能夠恢復,不少原本十分忙碌的員工在公司已變得無事可做,企業已勸一些無業務在手的員工暫時休假。

出路在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外貿受到衝擊,與日韓等亞洲國家相比,我國前2個月出口受到的衝擊更為明顯。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貿易逆差425.9億元,去年同期為順差2934.8億元。

華金證券的研究指出,從中國對美歐出口商品結構來看,排名前十的大類商品出口金額佔比接近70%,預計受疫情衝擊出口放緩或更為明顯,主要包括機電產品、機械產品、紡織及服裝、家具用品、工業金屬、塑料橡膠、玩具等。

針對出口行業面臨的困難局面,各級政府已採取一定的措施。此前,為穩外貿穩外資,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廣東、浙江等外貿大省也出臺一些措施,力圖穩定外貿形勢。保市場、保訂單、保份額,最大化防訂單流失成當務之急。

外向型企業也加大開拓內需市場力度,拓展新型消費成為普遍的選擇。甚至還有副市長帶頭直播,幫助外貿企業擴大內需市場。3月25日,寧波市政府主動牽頭與拼多多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外向型產能轉內需市場,並出臺一攬子行動方案。

此外,商務部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引導企業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工具,積極向銀行提供客戶貿易背景和違約相關信息,提高銀行擴大保單融資的積極性,推廣「信保貸」等銀保合作模式,緩解外貿企業資金壓力。

據悉,出口信用保險是為企業在經營出口業務過程中因進口商的商業、政治等風險遭受損失而承保的一種信用保險,是一項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險業務。就在上個月,深圳一家知名手機出口企業獲得了一筆來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深圳分公司高達748.51萬美元的賠付金額,原因是該公司在出口產品時,海外買家發生了拖欠行為。

中金公司的研究觀點認為,海外疫情目前處在上升階段,外需可能受到進一步拖累,穩增長將主要依靠穩內需政策。只要疫情得到控制,外需穩定,穩外貿就可見到實效。

【推薦】重磅報告!百位經濟學家預判2020經濟和投資趨勢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陳合群_NB12679

相關焦點

  • 疫情衝擊波丨國外客戶前一天還在催貨 後一天就取消訂單……
    李女士和先生在深圳市寶安區從事外貿音箱業務多年,目前有一個百來人的小工廠,產品銷往全球各地,「目前沒有取消訂單的,開工後工廠還是很忙的,主要是處理年前累積的訂單,這些單大概可以做到4月中旬。4月後的單,都還沒有訂下來。」
  • 國外客戶前一天還在催貨,後一天就取消訂單...
    (張先生所在工業園區各企業負責人群聊顯示,多位負責人打算4月開始陸續放假)前一天催貨,後一天就取消訂單服裝外貿行業亦是此番疫情衝擊下的重災區之一。不過,3月中旬開始,歐美新增確診病例開始爆發式增長,上述企業經營形勢開始急轉直下,一方面,歐美客戶開始集中大量取消訂單,甚至有的客戶前一天還在催貨,後一天就突然取消訂單。另一方面,未取消訂單部分的付款周期顯著延長,部分貨品的付款周期直接從數十天延長至近百天,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現金流負擔。
  • 從「瘋狂催單」到「瘋狂取消訂單」,這些人要哭慘了…
    2月份,海外瘋狂催訂單;3月份,外貿企業為客戶是否會取消訂單擔驚受怕。面對困難,有人甚至認為,80%的外貿企業都在等死,活下來成為最大目標。不可否認,疫情對出海企業造成的巨大衝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總會有解決之道。01、訂單大量取消,新單驟減出口商倒苦水:沒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這個時候就不要想著賺多少錢?
  • 客戶狂催之後卻陸續取消訂單,發生了什麼?
    圖由受訪者提供以家用紡織品來說,最近工廠接到的訂單大多是去年年末、今年春節前下的。3月,本來應該是出貨比較忙的一個月份。因為中國傳統春節,工人從除夕前就開始放假,一直到元宵節結束才能回到工廠。在這一段時間裡,工廠都是停工狀態,所以春節前後要趕很多貨物出去。
  • 訂單源源不斷 客戶排隊催貨——江西這些企業逆勢增長的「門道」
    訂單源源不斷 客戶排隊催貨——江西這些企業逆勢增長的「門道」 2020-10-10 23:13:09   來源:新華網
  • 疫情衝擊!訂單近掛零 臺灣訂房網站求救
    「AsiaYo」及「旅遊咖」都表示受疫情衝擊,訂單近乎掛零,臺交通部門編列的紓困預算只限團客,盼民進黨當局重視。    堪稱「臺灣版booking.com」的AsiaYo訂房平臺,原本訂單逐年成長,未料1月武漢封城,瞬間急轉直下,訂單驟減。
  • 當訂單消失以後:兩個時空裡的義烏生意
    鄔元璋,是一家風鈴工藝企業的總經理,企業的創始人是一個臺灣人,因為市場集中程度高,他們如今在風鈴出口上可以做到亞洲第二大水平,主要針對美國大型超市,例如Costco的批發出口,疫情發生後,他們的訂單量減少了40%左右。儘管6月中旬開始有所好轉,但與往年相比訂單量少了很多,如鄔元璋所說,往年一款產品大概是2000-3000的訂單量,現在大概是240-360的量。
  • 從「等訂單」到「創訂單」寧波華茂直播「出海」雲端帶貨
    不久前,一場面向海外客商的專場直播在寧波華茂集團產品展廳開播。通過在海外直播平臺上為直營產品帶貨,華茂走出了一條「直播出海」的道路。業界專家認為,這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情況下外貿企業從「等訂單」到「創訂單」的有益探索。受全球疫情影響,外貿企業普遍遭遇困境。
  • 國外需求萎縮衝擊外貿中企 服飾企業:訂單懸在空中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國外需求萎縮衝擊外貿中企 浙江一家服飾公司的CEO:我們的訂單很多都懸在空中本報記者 趙覺珵新冠肺炎疫情讓歐美國家經濟陷入停滯,這給走向復工復產的中國企業帶來新的打擊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柯橋的紡織企業開始陸續復工復產,但由於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擴散,依賴出口的紡織企業又遇到新的難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柯橋區外貿出口15.18億美元,同比下降20.63%。
  • 大批訂單被取消或推遲!這些建議請外貿人查收
    就在一個月前,Primark還在擔心中國的疫情會影響他們的供應鏈,盤算著去孟加拉、柬埔寨、越南、土耳其及東歐找替代供應商。 運動巨頭Nike於3月15日宣布關閉美國所有線下零售門店,計劃恢復日期為3月27日。Nike在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零售門店從當地時間3月16日開始關閉,至少持續至3月27日。 3月17日,阿迪達斯宣布,將暫時關閉歐洲和北美的阿迪達斯及銳步門店,以遏制新冠病毒傳播。
  • 汽車供應鏈再遇衝擊:外貿訂單暴跌 部分工廠再度停產
    疫情之下海外訂單驟減,部分中小型外貿零部件供應商受到二次衝擊,被迫再次停產。地震中,縱波比橫波更先造成破壞,但後者殺傷力數倍於前者。由COVID-19引發的「疫情地震」橫波,正在襲擊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包括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西班牙等在內的歐美工廠都直接取消了4月起的訂單,預計海外業務量將大幅下降。」
  • 疫情當前,外貿工廠遭遇「訂單荒」!接不到訂單要如何活下去?
    疫情當前,專注做外貿的企業都遭遇了大寒冬。鍾嘉良是一個廠二代,他與父親一起在廣東經營一家刀剪廠,只做貼牌生意。刀剪廠80%的訂單來自海外,因為國外疫情肆虐的緣故,現在刀剪廠已經接不到訂單了。在這家外貿工廠30多年來的歷史中,是第一次遭遇如此可怕的「訂單荒」。
  • 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受重創 事關 2 億人就業
    她不得不逐個給客戶發郵件,說服對方把訂單推遲到 3 月交貨,同時擔心破壞長期維護的客戶關係。進入 3 月,國內疫情緩和,大部分工人回到了工廠。情況卻出現反轉,此時,疫情 " 震中 " 從中國轉移到歐美。3 月 20 日起,原本催單的客戶主動給鄧虹發了郵件,稱疫情下當地門店關停,訂單繼續推遲,時間待定。
  • 日本樂天rakuten怎麼取消訂單?日本樂天訂單取消操作
    日本樂天取消訂單,一般過程就是: 1、要是東西還沒有寄出的話呢,可以發郵件過去直接與這家店鋪聯繫。一般店家很快就會給我們辦理的,日本人也不會問這問那的,不讓取消訂單什麼的。 2、店鋪商家處理完取消之後,系統也是會有一封自動的確認郵件發過來給你的。 3、信用卡的消費也會一起被取消掉的,這點不用擔心。 4、但如果你購買的東西已經發出了之後,取消訂單的話可能要把產品發回去才能操作,並且有些東西有它的特殊性,要在不開封的前提下才能辦理等等,並且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要自己承擔運費什麼的,貨寄回到店鋪商家手中才會處理的哦。
  • 從「等訂單」到「創訂單」 寧波華茂國際貿易公司直播「出海」雲端...
    4月9日,一場面向海外客商的專場直播在寧波華茂集團產品展廳進行,通過在海外直播平臺(Facebook、YouTube)上為直營產品帶貨,華茂努力走出一條「直播出海」道路,這是全球疫情下外貿企業危中尋機、從「等訂單」到「創訂單」的一場主動求變。受全球疫情影響,外貿業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倒春寒」。
  • 雙語:Airbnb積極應對疫情,現在可以免費取消訂單
    現在大多數在這家公司下訂單的旅行者預訂後都可以全額退款,數千名旅行者取消了訂單,選擇留在家中。   愛彼迎的訂單中包含房東定的6條取消條件中的一條,這些取消條件有的靈活,有的超級嚴格,都是房東定的。
  • 一家企業面對310億元取消訂單怎麼辦?疫情下的企業如何「危」中尋...
    當疫情襲來,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受到衝擊,一些企業遭受重創艱難自救,一些企業「危」中尋「機」迎難而上……打通斷點堵點,大力減稅降費,行業抱團取暖……面對困難,政府與企業攜手同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經濟復甦的腳步正在加快。這個春天,疫情下不同行業企業的心聲,匯成當下中國經濟的生動寫照。
  • 疫情下有人網購訂單暴漲100% 大批實體店主直播賣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下的「買買買」:有人網購訂單暴漲100%,大批實體店主直播賣貨進入3月份,面對2月份的購物帳單時,黃琳(化名)突然感覺有點「麻爪」。整個2月份,僅僅在淘寶上,她就下單了23次,這一數量比前一年的12月份的12次(1月份過年不算在內),上漲了接近100%。「我還有京東的大批訂單,算了一下,整個2月份購物超過5000元。」黃琳說,「明明是疫情期間,為啥我網購量大幅上升?」黃琳並非是「獨一份」。程君(化名)最近也頻繁開始逛淘寶。
  • 一個外貿燈具廠老闆的焦慮:正想大幹一場,訂單卻懸了
    每經記者:宗旭 每經編輯:張海妮進入三月後,全國各地氣溫漸漸轉暖,北方杏花已開。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復工復產有序進行。但是正當國內疫情逐漸平復、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國外疫情卻開始蔓延,東南亞、歐洲許多國家宣布「封國」。
  • 疫情夾擊下的外貿業樣本:訂單持續銳減 開源節流謀轉型
    張棟的公司在深圳,主要從事溫度計儀器的出口貿易業務,前幾年好不容易熬到行業靠前的地位,然而在這次全球性疫情當中卻受到較大的衝擊,客戶訂單量銳減。受影響的遠不止張棟所在的這一家公司。據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目前國內部分從事化妝品、溫度計儀器等常規性產品出口的外貿企業,目前正在遭遇史無前例的「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