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紅的王鑫。
「乙亥年八月十八,初秋。日毒甚,且敖廣司雨吝,炎。夫所授業初至,雖聞天知,而不聞甚者苦。子瞻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又聞:「苦苦苦無限,不苦苦無窮;苦盡甘來日,方知苦是功。」吾等非鼠輩,與友人皆次當行,半月為兵,獲甚。「………眼下,各高校正開展的大一新生軍訓正接近尾聲,一篇由貴州師範學院商學院公關關係專業大一新生王鑫所寫的文言文軍訓小文在同學中被廣為流傳。
今日,都市新聞記者來到貴州師範學院找到了作者王鑫。
軍訓照。
喜歡讀《史記》 從小就愛用文言文寫作
瘦高個、單眼皮,略害羞,見到王鑫時,他剛剛結束上午的軍訓訓練,因為這篇用文言文寫作的軍訓小文,最近他成了大一新生中的「網紅」。
軍訓照。
「我從小就很喜歡文言文,特別喜歡看《史記》和百家講壇,還有一些古詩詞,經常會用文言文來記錄內心的所見所聞。這次也是為了參加學校裡組織的軍訓徵文,所以寫了這篇小文章,的確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當都市新聞記者問到最初的寫作初衷時,靦腆的王鑫有些不好意思。
據了解,王鑫是凱裡市從江縣人,父母是普通的生意人,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很有意識培養他對中國國學文化的認知和了解。
留言截圖。
「我從初中開始讀《史記》,特別喜歡,直到現在都還在讀,讀書讓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的思維是可以很浩瀚廣大,我特別喜歡文言文的短小精煉,言簡意駭,每一個字都不多餘。」王鑫對都市新聞記者說道。
在這篇名為《沙場秋點兵》的小文中,王鑫用文言文記錄了軍訓期間的心境和點滴生活。據他介紹,文章僅有8段,但並不是一氣呵成的,是他每天寫一段的節奏進行寫作。
「剛開始軍訓時,體悟並不會太深,所以寫不出來,只有帶著一顆赤子之心全情去體悟軍訓生活,才能有感而發。」王鑫說道。
留言截圖。
採訪中王鑫告訴記者,自己特別崇拜王陽明先生,他在龍場悟道、傳道與貴州文化的勃興具有緊密的聯繫,而龍場悟道的實質是確立了「心即理」的基本觀點,創立了「知行合一」的學說,陽明心學的大旗就這樣最早高舉在雲貴高原上。
「國慶假期我準備要去王陽明先生當年悟道的地方走走看看,這個打算已經計劃很久了,想想都覺得很激動。」王鑫說道。
文言文軍訓文獲點讚無數
當這篇文章被貴州師範學院的微信公號推出後,一時間獲不少網友紛紛點讚留言。
網友「楓林偶遇」說:「此篇文章寫得很好,開篇以古風的形式闡述了該生在校期間的一些心得感受,很勵志也頗具家國情懷。作為一名學生能有這樣的一種認知非常好,希望再接再厲,學成歸來。」
留言截圖。
網友「龔經國」則表示:熱血青年,身穿軍裝,踏步向前,威武雄壯。文言解說,古文紮實,言簡意駭軍訓場所,美麗大方,祝福學子,心想事成,天天開心。用火紅的青春去譜寫祖國的壯麗詩篇。」
……面對眾多網友們的讚譽,王鑫直言「沒想到」:「一開始只是想單純地記錄軍訓生活,沒想到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認可,感覺很開心,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可以多讀經典的史書,感悟國學之美。」
附王鑫軍訓全文:
《秋沙場點兵》
乙亥年八月十八,初秋。日毒甚,且敖廣司雨吝,炎。
夫所授業初至,雖聞天知,而不聞甚者苦。子瞻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又聞:「苦苦苦無限,不苦苦無窮;苦盡甘來日,方知苦是功。」吾等非鼠輩,與友人皆次當行,半月為兵,獲甚。
兵者,國之爪也,亦大事也;固池圓家,安民利業。院複習之命,開新青年之治,弘吾輩陽剛於今朝。前五四風雷揚愛國,後吳牛喘月立國立,兵心也。披綠染,列橫縱,行軍姿,作肅狀。初,滿地披汗溼,無不強掩顏色討言歡,悅虎符令聲。逾數日,卻有歷兵秣馬、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之勢;朝聞雞起舞,夕枕戈待旦。不求言歡,但求一日之所獲。
我部一營,為信,為交,為濟,三術合歸,商務也。從如二教。教頭楊氏,以鬼怪自號,吾等皆畏。黝黑有力,聲如洪鐘。或其叱咄,色恭,禮至,以求緩。或其得樂,嬉之,歌之,休飲兮。教頭謝氏,善儒道,近仁義,好嚴整。十有三四堅部為齊,無奈且無休。一紅見,一白變,一白呼,一紅嗟,紅白萬千,吾等籲嘆。當日暮,教任《打靶歸來》,習以歌之。歌曰我部打把歸,潤之贊我於京師。我軍盈而志氣旺,歌而滿座俱歡顏,部中務繁不亂規,心無旁騖眼無他。部中李氏,名豪,次位旁,不羈與世,善始善終,謝賞而贊之,賜標。夫今世之大,誠文豪尚武應謂尋常,然為賢者萬裡挑一,靈均更是莫得,豪當佩之,贊。
乙亥年九月初三,賀國之誕,是日輝煌。院操百萬雄師路承天,寓以承天啟運,受命於天。我營為標,居門前行分列之事,擔慶宴之先鋒。舉金樽,喝紅星,浮雲旗,慶古稀。夫枉血影男兒,為惜世間太平,華夏之子孫兒,豈壯哉否。待有畫字為方,男女舞術,衛國盾勇。霎時,見風起而雲湧,揚風塵於綠茵,此沙場秋點兵,夫大國之勢也。
為兵半月,一心從一,侍以紅星,奉於我師,何為?吾乃侍奉無上自尊人。引我伯安,誦我唐寅,習習之道,拓萬裡路。知良行善,去惡格物,心體意動為良知,香草美人在知行。可古往今來,輝煌歲月,何以佐證血淚之往昔?汝可識,見共和之發展,望長城之萬裡,居世間之蒼穹,清草野之所惱。又感先聖開國門,習習都督得民心。先鋒當道,吾輩癲狂,拜。
今當歸,二教離,念此黃時雨;狂心旺,怎敵他,只管送歸船。軍甲榮白日,化淚溼血痕,待到大點兵,歸來仍為戟。吾家風好古,書生意氣盈滿堂,好學陳年曆事,結好友於曆書。賞鵬舉滿江紅,樂宋瑞照汗青,拜伯安為父人,仰唐寅桃換錢。治新為青年,舞象而立,弘我華夏當今為,褪甲從書勿忘枉。
少年在,則國在,不懼學識尚淺,不用萬貫銅錢,不枉年華虛度,華夏之復興,天理也。吾將窮畢生之力,與天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