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一直說看,斷斷續續的終於看完了。看完這本書最大的顛覆性的觀點是人類文明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強大的虛構能力。
人類所有的一切概念,諸如法律、文化、道德、公司全部都是虛構的。其目的是為了讓人類能夠大規模的合作。人類的合作天生帶有局限性,這不僅是人類,超過150人的規模,人就沒法熟知所有人了,就沒法合作了,所以產生了虛構的故事,這些虛構的故事讓互不相識的人也能合作。
而人類跟其他動物沒有什麼特別,一個毫不起眼,身體也沒什麼力量的人,為什麼能夠登上生物鏈的頂端?為什麼智人沒有什麼特別的,卻能夠徵服地球,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人類的虛構能力。
剛看到這個認知點的時候,我非常震驚以及耳目一新,原來這樣的解釋也可以。原來是這樣。人類可真神奇。
整本書的最重要的點就是講的這個。
這本書的年代表,也就是人類歷史的年代表以及這本書講的內容:6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最後的共同的祖先。250萬年前,非洲人屬開始演化,出現最早的石器。5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在歐洲和中東演化。30萬年前開始日常用火。20萬年前智人在東非演化。7萬年前,認知革命,出現能夠描述虛擬故事的語言,歷史學開始,智人傳播至非洲以外。4.5萬年前智人抵達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巨型動物絕種。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絕種。隨後的幾萬年,智人到達哪裡,哪裡的土著及動物都開始絕種。1.2萬年前農業革命。隨後的幾年前開始出現帝國和金錢。500年前出現科學革命,科學革命最重要的點是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隨後歐洲開始徵服各地。200年前工業革命,長達幾十萬年的家庭和社群被國家和市場取代,動植物都大規模的絕種。現在人類的發展已經脫離了地球,核武器威脅人類的生存,因此大規模的戰爭基本不再可能發生,而最後作者的憂慮未來智人是否會被超人類取代,智人滅掉了其他的動物,是不是終究會輪到自己身上?
人類發展的三大脈絡: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以及科技革命。
認知革命,也就是虛構的故事,讓人類能夠通力合作。
農業革命可能是一場騙局,整個人類發展更好了,但是個體的幸福感卻可能並不如採集社會的時候,農業革命產生了剩餘的糧食,能夠養活其他諸如牧師、宗教軍隊等人,所以出現了這些社會團體,農民比採集社會更加辛苦的勞作,反而得到的更少,換句話說就是出現了剝削和壓迫。剝削大部分人去形成階層、特權階級等。所以整體人類的發展並不一定能讓個體更幸福,如果跟你說,你付出一生,只是為了讓人類未來更好,可能沒有人願意。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而最後的科技革命可能能夠讓人成神,科技革命可能會讓人產生顛覆性的改變。這一切可能就發生在不久後的未來。
原文摘錄:
人類的基因裡並沒有大規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網絡是人類創造出了由想像建構的秩序,發明了文字,以這兩者補足我們基因中的不足。
演化本來就沒有唯一的目的。
農業革命以來,大多數人類社會都屬於重男輕女的父權社會,真實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還說不太清楚。父權制度其實並沒有生物學上的基礎,而只是基於毫無根據的虛構概念。但這麼一來,又該怎麼解釋它為何如此普遍,而且穩固得難以撼動?
認知失調,同時擁有互相牴觸的信念和價值觀
世界上沒有什麼社會性動物會在意所屬物種的整體利益。
歷史就是沒有正義。
佛陀:一切苦難並非來自噩運、社會不公或是神祗的任性,而且出於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佛陀的教誨:痛苦來自欲望,要從痛苦中解脫,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須訓練心智,體驗事物的本質。無欲則無苦。
決定人類行為的不是什麼自由意志,而是荷爾蒙、基因和神經突觸
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一級混沌系統指的是不會因為預測而改變。如天氣預報
二級混沌系統指的是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因此就永遠無法準確預測。
歷史的演進並不在意生物個體是否幸福
科學革命-發現並承認自己的無知
吉爾伽美什計劃:戰勝死亡,永生
科學能夠從思想上讓帝國合理化
正是帝國創造了我們所認識的世界,而且,其中還包含我們用以判斷世界的意識形態
靠信用,相信未來,使得我們使用未來的收入來投資當下
資本主義的地獄:奴隸貿易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無法抱著你利潤會以公平的方式取得或是以公平的方式分配。人類有追求利潤和經濟成長的渴望,就會決定盲目掃除一切可能的阻擾,不受其他道德倫理考慮的制衡,就很容易衍生成一場災難。
工業革命的核心,其實就是能源轉換的革命。
演化心理學的基本道理:過去在野外形成的種種需求,就算現在已經不是生存和繁殖所必要,仍然會持續造成主觀的感受
消費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結合:有錢人的最高指導原則-投資。而我們這些其他人的最好指導準則是-購買。大富豪管理資產和投資非常謹慎,反而是沒那麼有錢的人,買起沒那麼需要的汽車和電視機卻毫不手軟。
我們比較容易體會個人的辛酸,而不是人類整體的苦難。
快樂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而期望又總是會變的。
有沒有可能,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會對生活不滿,不只是因為貧窮,疾病,腐敗和政治壓迫,也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第一世界國家的生活標準?
我們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實是由經過數百萬年演化的生化機制所形塑。
人類演化的結果就是不會太快樂,也不會太痛苦,我們會短暫感受到快感,但不會永遠持續。
演化就是把快感當成獎賞。
有人認為,人類的生化機制就像是個恆溫空調系統。人類的快樂空調系統也是人人設定有所不同,有的人的生化機制天生開朗,有的人卻是天生陰鬱。
快樂是一種主觀感受(無論是感官的快感還是生命的意義)。但是這種主觀感受並不一定就是真的,你可能並不知道真實的自我,也因此很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快樂。
比如,大多數人都多多少少沉溺在類似海洛因成癮中,如果發現吸毒的時候最快樂,是不是想要快樂就應該去吸毒?
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苦真正的根源就在於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麼,都會讓人陷入持續的緊張,困惑和不滿之中。
歷史對於這一切究竟怎麼為個人帶來快樂或痛苦,卻是隻字未提,這是我們對於歷史理解的最大空白之處。
科學家不僅能夠改造身體,也能改造心靈。
一次又一次,雖然整體人類的能力大幅提升,但卻不一定能改善個別人類的福祉,而且常常還讓其他動物深受其害。
作者可能信佛,書中兩個比較重要觀點都明顯的站在佛教的一方。人生的沒有意義的,佛教是人類唯一的出路。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顛覆認知,學到新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