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讀完書、聽完課,抄寫完筆記之後,就會發現,讀也讀了,筆記也抄了,結果什麼都沒記住,也沒有發揮什麼作用。這其實就是不會記筆記的表現,下面就來說說學霸們是如何做筆記的。首先要明白一點,真正的筆記,絕不是單純複製書中的重點內容,而是必須有自己的理解。
筆記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很多人剛開學時想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前期一定會記滿滿幾頁重點、看著超有成就感。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又累又費時,而且筆記沒有突出重點,只是單純抄知識點,最後導致自己都記不住,記了也沒用。所以記筆記一定要列出步驟、突出重點、明確邏輯線、可以比較輕鬆地理解閱讀。因此,首先明白筆記的意義,學會挑重點,不是複製他人的筆記,而是重組一切信息,為自己所用,帶有自己的特色。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上課只知道麻木抄老師板書,或者試卷答案時,老師一定會說,不要埋頭苦幹只知道抄答案,要跟上我的思路,你們不懂解題思路,答案抄一百遍都沒用。確實如此,如果不思考,記再多筆記,作用也微乎其微,手忙個不停,知識卻從沒進過腦子,下次看到原題還是不會。不要做文字的搬運工,去加入目的性思考,去想明白記筆記的原因。還有就是記筆記不要只記錄你看到的,要記錄你想到的,如果筆記只接受不思考,筆記只會變成負擔。
三步記筆記法則
第一步要做出筆記的框架。就用上課記筆記來舉個列子,首先確定上這門課想要學習到什麼,其次把課上的重點和老師的解題方法記錄下來,最後寫下你自己歸納的知識體系以及你的理解。不要再做形式主義,用最簡單的方式追求速度和質量,而不是美觀和數量,效率最重要。
第二步要去搜索、整理好筆記、列出大綱,同時寫出個人見解。記錄個人思考的見解筆記,思考最重要。如看書寫觀後感,是為了現在就積累思想深度;做課堂筆記,是為了後期能得高分等等。所以當筆記完成時,一定要能有完整的改變步驟,實現筆記有效化。比如做讀書筆記,重點不會是複述故事情節。而是思考這些故事給我什麼啟示,讀完這本書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應該列出哪些重點才能方便自己採取行動去改變。而你要做的就是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
第三步就是完善筆記,做到體系化。做筆記最重要的不是筆記框架,而是筆記一定一定要加入個人思考,內化為個人知識,並能有確實的改變步驟,讓自己動起來。就用課堂筆記來舉個例子,筆記最後的作用是服務於期末考試,那麼你就要將知識點隨時整理,最好梳理成知識樹或思維導圖,做到體系化。
最後,筆記不是為他人而記,而是為自己而寫。所以自己的筆記一定不是他人筆記的複製品,而是帶有自己思考的資料,他人的筆記是他人的思考,不是你自己的思考,筆記最重要的也就是自己的思考。大家一定要學會記一份屬於自己的筆記。如果你有好的方法,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