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相處,在很多方面都有可能產生問題,尤其是在金錢方面。錢是萬惡之源,很多家庭矛盾,都與金錢脫不開干係。
單是金錢方面的問題,也還有解決的辦法,若是既有利益的牽扯,又有厚此薄彼的不公,那家庭矛盾要解決起來,就沒那麼簡單輕鬆了。
獨生子女家庭,倒也沒有厚此薄彼的情況出現,也就在多子女家庭才會如此。就算只有兩個子女,也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
父母總是要更顧及年齡偏小的那個,嘴裡永遠都說著那句「他小,就得讓著他」。小不是無限溺愛的理由,大也不是必須要忍耐的原因,都是一家人,不論大小都該公平對待。
父母不公平,不只是親子關係會受到影響,兄弟姐妹之間也會出現問題。總被忽視的那個,心裡多少都會對另一個產生隔閡。隔閡多了,關係就很難維繫了。
不管是年幼時期,還是已經長大成家,做父母的都不會厚此薄彼,做到一視同仁,家人關係才會更加穩固。父母太偏頗,再好的家人關係也會出現裂痕,而且還極容易引發婆媳矛盾。
做兒子的沒辦法頂著不孝的壓力指責父母不公平,但是作為外來人的兒媳可以。倘若兒媳的利益也因為父母偏頗受到影響,她就更不會容忍了。
讀者鄒女士告訴我,她之所以會和婆婆鬧翻,就是因為婆婆始終偏向小叔子。沒損害她的利益,她也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次婆婆非要讓她拿錢給小叔子買車,她就忍不了了。
鄒女士在和丈夫談戀愛之時,並不知道婆婆是個極度偏心的人。鄒女士那個年代的人,幾乎都不是獨生子女,所以她也沒覺得有個小叔子有什麼問題。直到結婚以後她才明白,有一個偏心的婆婆,是件特別煎熬的事情。
鄒女士結婚那會兒,婆家條件很不好,別說彩禮了,連個像樣的婚禮都沒有。鄒女士有怨言,婆婆就的一再寬她的心,說以後不會虧待她,讓她別埋怨。
那時候婆婆態度非常好,鄒女士信了她的話,也就安安心心過日子了。但是沒過兩年,到小叔子結婚的時候,婆婆一下就拿出了五萬塊錢置辦婚禮。
五萬塊在當時來說已經很多了,若不是積攢了好多年,根本拿不出來。這下鄒女士也明白了,結婚時婆婆說沒錢,就是在騙她,為的就是把錢省下來,讓小叔子風風光光結婚。
看著小叔子買家具辦酒席,鄒女士心裡難受極了,可婆婆還指責她擺臉色。丈夫是個指望不上的人,鄒女士只能把委屈往肚子裡咽。
雖然都結婚了,可大家還是同住在一個院子裡,婆婆對小叔子一家的偏心,鄒女士全都看在眼裡。
日子一天天在過,家裡的條件也一年年在變。鄒女士和朋友合夥做生意掙了一些錢,家裡條件就越來越好。但是小叔子一家不同,他好吃懶做光貪耍,掙多少花多少,條件非但沒好,還越來越差。
婆婆看到鄒女士有錢了,就開始打主意,想讓她也拉小叔子一把,幫著一起致富。鄒女士幫了,可小叔子自己不珍惜,白白丟掉了機會,鄒女士也就不想再幫了。
鄒女士撒手不管後,婆婆對她的意見特別大,但還是要厚著臉皮伸手要錢。再怎麼說也是自家婆婆,鄒女士沒有不給的道理,可她前腳剛把錢給婆婆,後腳就進了小叔子的口袋,這讓她很是不滿。
不過鄒女士還是忍了,沒和婆婆計較,可婆婆非但不知足,還變得更囂張,竟命令鄒女士給小叔子買車。
鄒女士已經明確拒絕過婆婆了,但是婆婆像是沒聽見一樣,依然承諾小叔子,還讓小叔子先把車看好。
小叔子把車一看好,婆婆就又來要錢了:「兒媳,趕緊把錢交出來,你小叔子等著買車!你掙那麼多錢,再怎麼也得讓家人沾沾光!」
鄒女士一聽,頓時就不高興了,要說沾光,他們已經從鄒女士那裡拿過很多錢了,不感激也就算了,還來命令她,她自然不樂意。
看著婆婆趾高氣昂的樣子,鄒女士沒忍住怒火,直接說道:「做夢!我又不是他媽,憑什麼給他買車,別找我!」
婆婆被鄒女士一吼,一時語塞不知道說啥。趁著這功夫的時間,鄒女士趕緊離開了家。要是繼續待著,她真不知道婆媳兩人還會鬧成什麼樣子。
小菁情感解讀:
做父母的偏愛小一點的孩子可以,但卻不能損害其他子女的利益。真正的愛,不是縱容和無限滿足,而是督促他變得更好。
鄒女士的小叔子之所以會一事無成,就是因為婆婆的縱容和溺愛。如果她從小就能一碗水端平,小叔子也不至於落得一個越混越差的下場。
一家人之間相互扶持是應該的,可扶持也得心甘情願,強迫大一點的子女為其他子女付出,不是好父母該有的作為。
家人相處,就得平等平衡一些,對待每個子女都一視同仁,才不會讓子女間出現太明顯的差距,也才不會影響家庭的和諧。
家裡的每個人都要明白,家之所以為家,是因為一家人都整整齊齊和和睦睦,如果家人關係不和,家就不是家,也就不會帶來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