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幕,我們今天繼續聊日本的話題。
從上一期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排名前十的城市完全是與交通網絡的發達程度成正比的,無論是東京都城市圈還是阪神城市圈,又或是名古屋、福岡、廣島、札幌這些地區,無不是當地的交通要道和樞紐城市,這些也是我國人民赴日旅遊或是工作生活的重要因素。
當我五年前第一次以自由行遊客的身份踏上日本(以前都是跟團),離境前的城市我都會選擇東京、大阪和名古屋,這主要是因為交通方便來決定的。
和大阪還有名古屋不同,我在東京只住在一個酒店,港區的芝公園酒店。之所以選擇這個酒店並不是這個酒店有多豪華或者性價比多高,而是他的交通非常便利。成田機場、羽田機場一趟直達,淺草寺、東京站、銀座、新宿、表參道、上野公園、築地市場、臺場、六本木都是非常便捷,從酒店走路到東京塔也就是二十分鐘,周圍便利店和餐飲也是非常豐富,但我並不只單單為了說這個。其實這個酒店周圍並沒有什麼很重要的景點和商業街,而是一塊工作區域,
每天你都能看到大批的形形色色的日本上班族,早上從地鐵出來衝到麥當勞或者便利店買份早點,中午吉野家或者松屋來份牛肉飯,晚上居酒屋同事們聚聚餐。路口把腳的地方有一家燒鳥串兒店,這是我每次東京必打卡的居酒屋,也是每天晚上當地上班族的聚集地,從下午五點營業到夜裡十二點,老闆在東京有十幾家分店。我第一次去的時候,直到晚上十點才吃上飯,沒有中文菜單,沒有會中文的服務員,大家只能連說帶比劃的把菜點完,周圍的顧客全都是當地人,那時候我有一種局外人的感覺,這種感覺很不好,雖然我同樣不喜歡銀座奢侈品店裡的那些中國遊客叫喊聲。
2019年7月份的時候,當我再次踏進這家店,中文菜單、中文的服務員,三分之一的中國顧客,讓我再次不適應起來,因為大部分國人都不是遊客的那種。坐在我旁邊的那個小夥子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公司的員工,他對面也是一個中國人,他是在日企工作,這次是特別招待對面的合作夥伴,商討如何把雙方的業務做的更好,小夥子也在諮詢對方,如何把一些業務和人員帶到日本來,他想在東京生活和發展。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以前大多國人赴日生活居住工作,一般都以基礎行業為主,收破爛、旅遊、餐飲、體力勞動亦或是搬死屍,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商業合作拉近了兩國的距離,也帶動了兩國人民流動的頻繁性。就拿我所住的酒店在東京的港區來說,這個地區是除了中央區、千代田區、新宿區以外最重要的區域(中央區和千代田區是東京兩個最古老的地區,皇室和老貴族們還有銀座、東京站、上野、築地市場、秋葉原這些耳熟能詳的地名都集中在這裡,而新宿區大家都知道的吧)。
東京大地震以後,日本把大部分的震後垃圾進行填海,形成了現在的一部分港區和大部分的江東區(江東區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臺場大家都應該知道的),所以港區和江東區的建築相對於其他區域來說要新一些,城市的配套要更先進一些,尤其是大部分房屋均來自震後,這些建築的抗震性能會更好,自然房價對比其他區域也就更高了一些,尤其是港區,大部分的優質物業都被中國人購買了,在這裡生活幾乎沒有什麼違和感,各行業都有國人存在。另外港區的那邊就是東京的另一個富人區品川區,這裡大多住的都是日本的貴族和生意人,律師醫生也很多,不過近幾年這些高品質房產也開始易主,買家大多是中國人。品川再往南就是神奈川縣的川崎市和橫濱市了,由於往返東京非常方便,這裡的中國留學生和打工族居多,後面我們會慢慢的聊到這些地方。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明東京不僅僅是一個國際的大都市,一個我國人民赴日旅遊的一個城市。從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上來看,未來的東京一定是一個與我國發展密不可分的戰略型城市,也是我國人民全球資產化的一個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