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上海市徐匯中學學生以民樂合奏與舞蹈的形式演繹新江南絲竹《蘇堤漫步》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2月29日報導:「小是江南絲竹,多種樂器的組合,大是民族樂器的融合,更高來說是美育教育。」上海市徐匯中學校長曾憲一說。今天下午,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成立,26家學校成為首批聯盟成員。各盟校將在已組建的江南絲竹樂隊基礎上,增強師資、提供有效的人、財、物保障,切實提高學生的非遺傳承自覺性和樂器演奏能力,每年將有一至兩次長三角大型江南絲竹中小學生活動等。
江南絲竹是產生、流行、發展於江、浙、滬地區的優秀地方民族器樂形式,是中國民族音樂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歷經百年的風雨磨練,江南絲竹已成為長三角地區人民喜聞樂見的著名樂種。2006年,江南絲竹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代表性國家級非遺項目。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作為該項目的保護責任主體單位,積極會同相關部門聯手合作,在組織管理、機構設置、規劃綱要制訂、經費保障等各個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立體式的搶救、挖掘、傳承、創新等工作。自三年前上海市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成立以來,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融入教材,積累了江南絲竹進校園的實踐經驗。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的成立和運作,將為上海江南絲竹保護工作在長三角中小學校中的推進,起到重要作用。
圖為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授牌儀式
據悉,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由上海市徐匯中學牽頭,首批加盟學校共有26家學校。活動現場,徐匯中學學生以民樂合奏與舞蹈的形式演繹新江南絲竹《蘇堤漫步》。徐匯中學是上海市「一校一品」民樂特色學校、上海音樂家協會民族管弦樂專業委員會團體會員A級單位、上海市非遺進校園(江南絲竹)優秀傳習基地、上海市民樂聯盟單位。民族器樂和江南絲竹的傳承發展,歷來是學校高度重視的藝術課程。該校已成立了由正高級、特級教師史莉莉領銜的名師工作室,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學生樂團。學校希望通過加入長三角江南絲竹校園聯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與平臺。
聯盟成立後,徐匯中學將在徐匯區教育局和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的指導下,負責聯盟的日常工作,包括協調聯盟學校相關工作,組織聯盟學校教師交流及師資培訓,組織聯盟學校學生教學互動活動,組織江南絲竹公開課觀摩與交流活動,每年組織一至兩次長三角大型江南絲竹中小學生活動等。
業內人士表示,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的搭建,將進一步解決江南絲竹非遺項目後繼乏人這一突出問題,不僅可以為絲竹傳承輸送更多更好的民樂人才,而且對於進一步推進長三角江南絲竹項目保護傳承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