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舊社會的存在的陋習,「衝喜」總有一方受到傷害

2020-12-25 鄉下小土著

經常能聽到「衝喜」的說法,這是舊時的一種陋習。曾經流傳非常廣泛,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大抵也都消失了。所謂的「衝喜」源於迷信,是指當家裡有人病重的時候辦場喜事,希望藉助「喜氣」來去除不好的運氣。雖然是莫須有的事情,但在舊時卻非常的流行,尤其是一些大戶人家。

關於「衝喜」聽說過三種。一般分為定親未娶,男方生病久治不愈,在病中大辦喜事,借喜衝憂。二來是公婆病重,思念兒媳,對方親家體諒,讓雙方結婚使得公婆開心,這也是衝喜的一種。另外有一種在南方比較常見,生的孩子多病,攀上門合婚也叫衝喜。

之所以說衝喜是陋習,因為其往往會造成更糟糕的後果。雙方定親之後,男方突患重病,男方就會去女方商定提前迎娶。或者男孩沒有定親也會立馬定上一家女孩結婚,直接省去了定親的過程。拜堂等各種禮儀依舊,新郎病重不起,就由其妹代替拜堂。這樣的婚配往往導致女方終身守寡,放到如今沒人能接受。

這樣的「衝喜」主要有這兩點原因,首先來說希望藉助「喜氣」祛除那些不好的運氣。但男子本來就病種,根本受不了這種大操大辦麻煩,甚至反而加重了病情。其根本是男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光棍」的方式去世。在某些地區的民俗裡曾經有這樣的習俗,「光棍」去世後是不能入祖墳。舊時來說入祖墳是一種時代的烙印,都以能入祖墳為榮。

公婆病重思念兒媳,這樣的衝喜比較常見,小時候在村裡還曾經歷過。雙方已經定親,但公婆一方突然抱病,唯恐看不到自己兒子取妻生子的場面。為此男女雙方商定提前結婚,其實為了卻老人的一樁心事。許多地方有這樣的風俗,老人去世後三年內不能舉行婚禮,隔得時間太長,不能讓去世的人耽誤了新人。長輩就會藉助「衝喜」的由頭給其舉辦婚禮,也省得被外人指責不孝。

至於孩子經常生病合婚「衝喜」,則完全是一種封建迷信了。所謂的「合婚」就是男女雙方定親前看的生辰八字,相互匹配才能結婚。對於孩童來說完全不懂結婚的意義,全屏大人進行操辦,盤上一門上合親,等以後再結婚。有條件家庭的姑娘肯定不會同意此類的事情,通常找的都是清貧的家庭,用的方式也可想而知了。

「衝喜」作為一種舊俗,早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價值觀,也已經消失在了現在生活中。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祛病祛災,往往會適得其反。

相關焦點

  • 農村婚禮陋習惹人厭,哪種最讓你反感?
    農村人結婚十分講究婚禮禮儀,而且全國各地各不相同,一樣的都是場面大。從古至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婚禮禮儀也在逐步改善,越來越健康、文明,緊跟時代的步伐。但是,目前看來,仍有部分農村地區,婚禮儀式還存在陋習,婚禮陋習惹人討厭,哪種最讓你反感呢?
  • 夫妻一方因身體受到意外傷害,獲得的補償,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 第二條規定:「夫妻一方的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本條款是關於夫妻一方身體受到傷害而獲得的醫療費法律之所以規定是為了保護公民身體健康權,一旦公民身體健康權受到侵害,受害人本人有權要求侵權行為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依法獲得相應的醫療費、殘疾人補貼費等費用,由於這類費用是公民因個人身體健康受到傷害所依法獲得的補償,理所應當歸受到傷害的公民個人所享有;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身體健康受到傷害,依法所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貼費等費用
  • 在農村吃「大席」,以前搶光吃光的陋習還多嗎?看看我們這文明嗎
    最近的這次「大席」可能是我長大了的緣故,總感覺有點格格不入的樣子,不知道您有沒有類似的體會呢?農村吃大席農村的「大席」雖然很豐盛,但是也有很多陋習,我說說我們這裡「大席」的陋習吧。如果一桌子上人有相互不認識的,陋習會更嚴重,因為彼此都不講究了,也就沒有顧慮,上了菜就像搶一樣。坐著我們隔壁的一桌子,上面全是帶著孩子的奶奶們,像我的年紀叫奶奶有點早,算是替孩子們叫的吧。奶奶們帶著孩子,看到上菜就是恨不得要用手去搶了,用筷子飛快的夾住菜就往自己的盤子裡放,三下五除二一盤熱乎乎的菜就搶光了。
  • 重讀魯迅的《祝福》,舊社會女性是怎麼樣的?解讀祥林嫂
    舊社會一年的末尾也是年末的,城市裡發生的事情不用多說,它們好比是天空中那顯眼的烏雲,像是新的一年要到來的氣象來。下面我們來說一下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她代表中國舊社會勞動婦女的形象。她祥林嫂很純樸,善良憨厚老實,任勞任怨。反應了當時勞動婦女的形象,也反應了她們地位低下的表現。又從側面突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舊社會底層人民的無奈,他們頑強抵抗,但在強大的封建理念下不得不得低頭,封建禮教已經根深蒂固。
  • 結婚衝喜,迎娶新娘時要注意什麼?喜衝喜、喪衝喜有什麼講究?
    結婚衝喜很多人都聽過,但對結婚喜衝喜、喪衝喜,應該很多新人都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寓意講究,那麼結婚衝喜,喜衝喜,喪衝喜有什麼講究?衝喜迎娶新娘時要注意什麼?一起來看看▼▼▼▼
  • 別讓陋習堵心
    ,卻因「除夕不能回娘家」的陋習,離婚的她帶著孩子在賓館過了一個除夕。據悉,山西等地在除夕有燃放旺火的習慣,祈福家人在新的一年興旺紅火。然而,當地人認為出嫁的女兒看到娘家的旺火會把「旺氣」帶走。所以,一些比較傳統的老人堅決不讓女兒在家過年。這是一種古老的猜想,也是一種自私的猜想。筆者以為,假若出嫁的女兒看到旺火可以沾些「旺氣」,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為何不準女兒沾「旺氣」呢?說白了這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在作怪。當然,幸虧所謂的「旺火」不過是迷信,當不得真。
  • 農村的這些風俗陋習,你還在墨守成規?專家:早該破除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許多過去流傳下的不良風俗禁忌都被破除,但是也有很多風俗怪相一直保留了下來, 雖然很多都沒有科學依據,堪稱陋習,但是在農村,你不遵守還不行。特別是家有長輩的,你不遵循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是要受到指責的,甚至還要被人家笑話。
  • 農村老人最迷信的8種忌諱,觸犯過3條以上的,都是嚇大的
    中國人的講究和忌諱有很多,就是要圖個吉利,就算打碎個碗都要說碎碎平安,久而久之也就願意配合了。2、吃飯時不要將筷子插在碗裡。其實這種說法我們在電視劇裡已經看過很多。3、正月裡不要理髮。農村有句非常虐的俗話:「正月剃頭死舅舅」。先不說這句俗話的由來,就看這農村家家戶戶親戚那麼多,看在誰的份兒上也不敢正月裡剃頭啊。
  • #經驗榜#不要用這些風俗陋習傷害娃!娃娃傷不起!
    萌媽巧應對萌寶剛出生第二天,我就要給寶寶剪指甲,婆婆知道啦,立刻就說寶寶月子裡不能剪指甲的,會有「剪刀風」!因為我從不喜歡傳統思想,就說沒關係的,根本不存在什麼「剪刀風」啦,因為又怕婆婆不高興,就停止啦,不過寶爸看到了主動就說要剪,因為怕寶寶抓破小臉!所以第一次指甲就是寶爸剪的,婆婆看到了也沒說什麼!
  • 破解農村「娶不起」、「死不起」陋習,中央農辦出手了!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陳潔 廣州報導編   輯丨周上祺「近年以來,各地在革除農村陋習,樹文明新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天價彩禮『娶不起』、豪華喪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還不起』以及孝道式微、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等問題還大量的存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在10月29日國新辦就《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表示。而提振鄉村風氣,需要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
  • 燃放煙花為衝喜,不料卻把房子給燒了,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燃放煙花為衝喜,不料卻把房子給燒了,這幾點一定要注意近些年來,因為燃放煙花爆竹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無論是否過年,也都不允許燃放煙花了,當然,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山村地區,這種情況同樣也是存在的,只不過相對於城市來說,農村土地比較開闊
  • 為什麼城市裡到處可見的單親媽媽,在農村卻很少見?
    城市裡面的更多女性對於愛情和家庭的態度也不同於農村的女性。首先,城市裡的女性相對比較開放,畢竟受到資本主義的薰陶會比較多,對於男女之事也相對看得比較開,在金錢與愛情面前,更多人懂得如何去權衡利弊,在家庭與幸福面前也毫不含糊。
  • 民間故事:媽,我爺爺剛走,我不嫁,奶奶:嫁了吧,衝喜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陋習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她不敢想像今後的生活會有多糟。命運真的是不公平,菲菲有的了選擇嗎?爺爺在世的時候或許會有,現如今,恐怕她除了認命,也別無他法。可沒想到的是,菲菲的擔心,竟然來得這麼快。「菲菲快起床,菲菲快收拾收拾。」沒錯,這幾天母親見到她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些,然後木訥的如同木偶般,接見一個又一個陌生男孩。
  • 「陰婚」陋習之下,BBC等媒體報導:中國農村女性有多難?
    就在這條微博的評論中,還有不少人質疑陰婚的可能性,但現實總能給這些人一個大耳光。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報導出來的,早已不是第一例。2015年,據報導,山西省的一個村莊有14具女性屍體被盜。村民們說,盜墓者偷了屍體來賺錢。
  • 中國古代民間的舊俗衝喜真的有用嗎?
    在我國封建時期,有很多迷信說法,就像是今天我們說的「衝喜」,這個詞我們在電視劇裡經常能看到,但是我們一般都會把他看作封建迷信,就像是在古代的時候有錢人家的公子生了大病,這時候家裡的人就想給他娶一門親事來衝衝喜,所以在當時以及現在說起衝喜這個詞並沒有什麼好印象,因為這件事完全沒有考慮到女方的感受。
  • 割禮,一種殘酷的民族陋習,毀掉了多少女性的幸福人生
    這是根據世界名模華莉絲·迪裡的同名自傳所改編的電影——《沙漠之花》中的臺詞,這句話,深刻地表明了割禮這種陋習的無知、愚昧,這種陋習對女性是極其不公平的,殘酷的,很多女性因此早夭,她們甚至沒有機會迎接正常死亡的來臨,就要在這種非人的折磨中斷送自己可能本應漫長的一生。
  • 在社會生活中,總存在著無形的鄙視鏈。農村的鄙視鏈有哪些
    不管承認不承認,鄙視鏈這個無形的東西,卻一直存在著,而且存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北上廣看不上別的省會城市。省會城市看不上地方城市。地方城市看不上小縣城。小縣城看不上農村人。那麼在農村,人們是不是處在低層,就不鄙視了呢?如果你細心,就會發現,在農村,也會無形的存在著一條鄙視鏈。
  • 親友常見的這種逗孩子陋習,無聊至極還傷害孩子。你遇到過嗎?
    1、常見的「中國式逗孩子陋習」百度搜索「逗孩子常見陋習」,主要有這些:3、該陋習對孩子的潛在傷害另外,這樣跟孩子開玩笑,就真的只是一個玩笑而已,對孩子的心理完全沒有傷害嗎?其實是有的,其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面:1)孩子會覺得很困惑。為什麼你明明讓我去跟爸媽要錢,完了又不要。那到底是要還是不要呢?成人的世界為什麼這麼複雜?那以後大人說的話是要當真還是不要當真?
  • 謹防脫貧成果被鄉村陋習「吞噬」
    對那些有可能吞噬脫貧成果問題,一定要高度警惕,未雨綢繆,標本兼治。而有可能吞噬脫貧成果的各種因素中,農村的陳規陋習,可謂是首當其衝。有媒體報導稱,在不少農村,有的惡習、陋俗不但沒有因為人富了、日子好了就自然消失,而是變本加厲。
  • 山東農村結婚禮儀「上拜」,是封建陋習還是民俗傳承,你怎看呢?
    在山東的一些農村地區,結婚有一個很重要的儀式「上拜」,又叫「磕頭禮」或者「跪拜禮」。婚禮中新郎新娘向長輩行磕頭禮很多人對於婚禮跪拜難以接受,認為跪拜是有屈服的意味,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跪拜禮屬於封建陋習,應該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