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導師介紹【含聯繫方式】

2021-02-24 繪四方景觀園林

設計手繪 | 考研快題 | 設計軟體 | 考研理論 | 出國留學

建築 | 規劃 | 園林 | 室內 | 工業 | 視傳 | 服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研準備期間啦

在讀研期間

老師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若選擇得當

既能符合你想要的研究方向

又能給你極大的幫助

提前聯繫老師時

可以先準備好作品集

展示自己的實力

發到老師的郵箱

給老師一個良好的印象

四方小編在這裡整理並推送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導師的相關信息

祝大家順順利利~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職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歷史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與文化傳承領域的教學、科研與實踐

主要成就:

重要學術組織任職

國際古蹟與遺址歷史會(ICOMOS)歷史村鎮委員會(CIVVIH)副主席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歷史村鎮科學委員會亞太分委會主席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歷史村鎮專業委員會主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城鄉建成遺產學術委員會理事會副理事長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重要科技獲獎情況

2017年,景德鎮陶瓷工業博物館獲得「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創新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5年,三坊七巷(保護與整治規劃設計)獲得「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09年,三坊七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及數位技術應用獲得「第三屆文化部創新獎」(文化部)

2015年,濟南大明湖風景名勝區擴建改造工程設計獲得「二〇一五年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園林景觀一等獎」(中國勘察設計協會)

2011年,濟南大明湖風景名勝區擴建改造工程設計獲得「第一屆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獎一等獎」(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2015年,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得「2015年度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城市規劃類)一等獎」(中國城市規劃協會)

2016年,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得「二〇一六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2017年,濟南老商埠一期獲得「2017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優秀建築工程設計獎二等獎」(中國勘察設計協會)

2019年,節能城市與住區形態研究與工程應用獲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2019年,景德鎮陶溪川國際陶瓷文化產業園示範區實施規劃設計(景德鎮陶瓷文化科技產業園概念性規劃)獲得「教育部2019年度優秀勘察設計獎(一等)」(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高等院校勘察設計分會)

2019年,景德鎮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系列規劃與實施(排名第一)獲得「北京市優秀城鄉規劃獎(一等)」(北京城市規劃學會)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和貢獻

作為負責人完成多項重要國家研究課題,包括:

(1)「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關鍵技術研究》(2008.01-2011.06);(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喀什文化區聚落遺產保護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2010-13);(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歷史景觀的歷史街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2013-17)。

在中國傳統城邑、聚落空間文化領域取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在以《中國古代空間文化溯源》專著為代表的一系列基礎性研究中,對中國古代建築與城市提出了全新的視角與方法和突破性的見解。

對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遺產保護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廣州、昆明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相關工作中,較早地提出了將地域山水特色、聚落遺產網絡等納入名城保護體系的概念與方法,為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保護歷史名城的管理提供了具有法律地位的指導性技術文件。

在我國歷史文化街區、城市有機更新領域做出突出貢獻。較早提出了城市歷史街區小規模漸進式的更新模式,並在一系列研究性規劃設計中,將保護與利用相結合,成功為多個城市塑造了金名片,取得巨大的社會、文化與經濟效益。

探索我國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有效途徑。帶領團隊長期跟蹤、負責完成的景德鎮陶溪川工業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園以及景德鎮城市修補系列工程,對保護景德鎮完整的陶瓷產業遺產、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地方產業轉型、提升文化自信,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職稱:副教授

職位:

北京建工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

學歷: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碩士學位

最後畢業院校:北京建築大學

主要成就:

獲獎:2017「河南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一等獎

2018「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城市規劃三等獎

2019「北京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公共建築綜合獎三等獎

論文:《對旅遊遊樂建築的一些認識》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第10卷第3期

《北京前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發展規劃》

《北京規劃建設》2005年第4期

作品:前門地區保護整治復興

河南安陽古城保護規劃

北京雍貴中心

中國外文大廈

北京海上海五星酒店

北京建築大學體育館

北京中醫醫院

江蘇省鹽城城南新區醫院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職位:後勤產業處基建處副處長、建築節能與應用技術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第三屆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近現代建築史 建築遺產保護

主要成就:

主要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持過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參與遺產保護工程50餘項

主要主持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西方建築修復技術在中國近代建築保護中適用性研究」

中國博士後特別資助「西方經驗借鑑下的中國近代磚木建築修復技術策略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近代德國城市運行機制和工程技術對中國城市化影響之研究」

北京市教委課題「北京地區歷史建築保護修繕預判階段操作模式研究」

主要專著:

楔入與涵化——德租時期青島城市建築,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9

歐洲歷史建築材料及修復,東南大學出版社,2017 9,

代表性論文:

陳靂 蘇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港工業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工業建築,2019 5

陳靂 倪博研,德國殖民時期青島地區的早期工業化及建築遺產,工業建築,2019 1

陳靂 黃煌,歐洲歷史建築之石材修復技術概要,古建園林技術,2018 4

陳靂,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大典——北京卷,天津大學出版社,2018 11

陳靂 張紀平,科學保護理念下的藏傳寺廟修復技術概要——以江孜白居寺為例,新建築,2018 10

陳靂,田瑨,倪博研,文化擔當與綜合整治:以柳林明清街為例談歷史街區保護的原則和策略,建築創作,No.201  2018.02

陳靂,鄭利鵬,歷史性建築玻璃之保護修復概要,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 3

陳靂,吳少敏,基於價值闡釋和技術應對的土遺址保護——以麟州故城為例,新建築,2017 10

陳靂,楊昌鳴,新羅馬風.羅克格.涵化,建築學報 學術專刊,2012 10

陳靂,淺談語言與建築之意向對應,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

陳靂,蘭志玟,木構樹輪定年法及中國古建築應用展望,建築學報 學術專刊2010 1

陳靂 張松,近代單威廉土地政策述評,德國研究,2009 3

陳靂 張松, 單威廉的土地政策與近代青島城市發展, 建築學報 學術專刊 2009 2

陳靂 曹治政,強勢楔入和漸進逾越——淺析德租時期青島建築形態之演變,建築學報,2007/8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職位:教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鄉村聚落與鄉土建築

建築教育

主要成就:

著作/論文:

編著:《雲南鄉土建築文化》(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論文:「利物浦的雙線體系與我們的彈性模式」(《世界建築》,2007,03);

論文:建築學特色專業建設中建築設計課程特色建設的策略(《建築學報》,2010,10);

論文:歷史街區保護更新中異質建築在思考(《建築學報》,2014,06)。

科研項目:

「農村住房使用與建設情況調研」(住建部,2015,04——2016,04);

「『十三五』農村危房改造信息數據核查調研」(住建部,2016,03——2016,05);

獲獎:

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政府,2009)

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政府,2013)

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育部,2014)

承擔課程教學:

「建築設計及原理一、二」(本科);

「建築概論」(本科)

「人文地理學概論」(研究生)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歷 : 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 :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體育建築、交通建築、各類綜合體建築為代表的大空間公共建築設計

 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

城市更新與設計

國家及行業標準規範及圖集編制

主要成就:

主要科研

1. 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項目,UDC2018010411,未來「城市-建築」設計理論與探索實踐研究,2018-01至2020-12,在研,主持

2. 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項目,W2018132-3,基於站城融合的大型公建共享設施協同設計研究,2019-07至2020-12,在研,主持

3. 四川省蒼溪縣住建局項目,四川省蒼溪縣綜合體車庫改建設計及研究,2018-08-至2020-08,40萬,在研,主持。

4. 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城市建築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低碳導向的山西綜改示範區晉中起步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研究與編制技術援助項目,2018-2020,30萬,在研,參加

5.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範》GB50067-2014修編,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項目,2020.

6. 《中等職業學校項目規範》研編,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項目,2020.

7. 《城市機動車停放維修服務設施規範》研編,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項目,2020.

8. 《特殊設施建設規範》研編,參編,2017.

9. 《車庫建築設計規範圖示》主編單位,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聯合主編 ,2017.02.

10. 《車庫建築設計規範》JGJ100-2015修編,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項目, 2015.

11. 《建築設計資料集修編-交通建築-停車場庫部分》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項目, 2015.

12. 《司法行政系統業務基礎設施建設標準》 參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項目,2010.

13. 《體育場地與設施(一)》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08J933-1 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項目,2008.

14. 《基於我國大中城市交通模式下的停車場庫規劃與建築設計研究》 人才強教深化計劃—中青年骨幹人才培養計劃,2011.

15. 《娛樂體育設施的設計思維與對策》 北京市教委項目 2007

部分工程

1. 本溪工業遺產群-本鋼一鐵廠舊址煉焦爐搶險加固和1號高爐展示利用工程設計

2. 本溪湖工業遺產群文物保護規劃

3. 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山城遺址保護性設施改造

4. 世界文化遺產五女山山城文物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

5. 援加彭共和國國家體育場方案設計

6. 援加納國家體育場方案設計

7. 新建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瀋陽站改擴建方案設計

8. 北京電力醫院改擴建工程方案設計

9. 佳木斯中心醫院改擴建設計

10. 廣東東莞市長安鎮體育館設計

11. 黑龍江省會展體育中心方案設計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 : 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 :碩士學位

電子郵箱:ouyangwen@bucea.edu.cn

主要從事工作:居住區規劃與住宅建築設計,公共建築設計,傳統建築及環境的保護與再利用

主要成就:

主持和參與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傳統聚落空間的理論框架與時間研究》,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村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化研究》,「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專題《居住區管理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綠色建築全生命周期設計關鍵技術研究》中《城市中小套型住宅居住實態調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北方寒冷地區村鎮住宅節能技術》,「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城市舊住宅區宜居更新技術研究》中子課題《既有居住區公共空間與綠地改造研究》。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庫區生態村綜合建設模式與示範」的專題一「生態村規劃與設計研究」,建設部科技促進中心項目《成都市成華區實施農村新居工程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規劃委員會項目《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調查》,北京市教委項目《特色教育資源庫建設—建築與城市規劃專題》中子資源包《北京古村落》,以及「中央國家機關政策性住房供應和管理配套政策研究」,「發展中國家城鎮住房政策研究」,「中央國家機關低標準住宅改造與再居住的技術與政策研究」和 「北京舊城精華地區胡同分類保護模式研究」;「舊城人口疏解的綜合配套實施政策專題研究」;「北京西四歷史文化保護區四合院更新模式及其公共參與研究」等。

在研的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和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加「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3項。

發表學術論文論著:

·論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紀的住宅設計》;·譯著包括:《人性化的城市》、《城市空間設計》、《藏酷空間——LOFT》、《國外家居設計精選——小空間》等。

·代表性論文:1)中小套型住宅適應性評價體系《新建築》201112; 2)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間淺析《華中建築》201106; 3)以人口疏解為前提的北京四合院更新改造初探《北京規劃建設》201212;4)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農村住宅設計初探《建築與文化》201007; 5)北京地區中小套型住宅居住需求及對策研究《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6)生態文明理念下的村莊規劃設計初探《城市發展研究》200910; 7)北京地區低標準住宅現狀調查《建築學報》200809; 8)Preliminary Study on Low-carbon Buildings in the Future New Village 《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201111; 9)既有住宅區外部空間改造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既有建築綜合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論文集》,201006

獲獎情況: 2011年: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獲得精瑞科學技術獎建築文化金獎(一等獎),獲得精瑞科學技術獎住區規劃優秀獎(二等獎);2007年獲「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CADG杯」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園林與傳統設計語言的現代轉譯

當代建築師及作品研究

複雜城市系統及其活力研究

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

金秋野 著,《花園裡的花園》,同濟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

金秋野 著,《異物感》,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

金秋野 著,《生活的外殼》,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年2月

金秋野,王欣 編. 《烏有園1-繪畫與園林》.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王欣,金秋野 編. 《烏有園2-夢幻與真實》.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年2月

金秋野,王欣 編. 《烏有園3-觀想與興造》.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年11月

金秋野,王博 編 《中國建築與城市評論讀本01 新集體與日常》.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金秋野,王又佳 譯. 《透明性》.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年1月

金秋野,王又佳 譯. 《光輝城市》.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年5月

金秋野 譯. 《本雅明的建築哲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7年6月

社會任職:

中國建築學會第十三屆理事會理事

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設計分委員會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傳媒學術分委員會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文化學術分委員會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前策劃後評估分委員會委員

《建築學報》特約學術主持人

《城市設計》編委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城市與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和小城鎮規劃設計研究等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作為課題負責人共完成國外科研項目包括《日本狹山市公園綠地系統規劃研究》,《日本宮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研究》等10餘項;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國內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六部委科研項目《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研究》,建設部科技司項目《城市總體規劃實施保障機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項目《北京市淺山區生態村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吉林省城市經濟發展環境及對策研究等近30餘項。主持起草《青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國家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規程》等多項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等文件。

發表論文:

在《城市規劃》、《城市問題》、《國際城市規劃》、《城市發展研究》等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

專著:

《城市成長管理的空間策略》、《城市總體規劃制度機制困惑與改革探索》、《城鄉規劃編制與實施管理策略》和教材《區域經濟與規劃概論》分別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和兵器工業出版社已經出版。

榮譽與獲獎:

2005年獲得山東省城市規劃設計二等獎,2006年指導研究生獲得全國民族建築景觀規劃設計競賽銅獎並獲得最佳指導獎,2007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2008年指導本科生獲得全國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設計競賽二等獎,2010年獲得廣東省優秀規劃設計成果二等獎,2010年獲得全國優秀學術著作出版二等獎,2011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學成果三等獎,2012年獲得中國環境設計學年獎優秀指導教師獎,2011年2012年2013年獲得全國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優秀論文獎。

承擔教學課程:

城市規劃概論;專業設計方向選題(一);畢業設計方向選題(一)專用周;畢業設計。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傳統民居、地區建築學、城鄉規劃、城市設計與歷史街區保護等。

主要成就:

專著/合著:

《新疆古建築》(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傳統村落空間類型及承載力研究》

主要論文:

在國內核心刊物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地區建築研究和民居建築研究等方面的文章50餘篇,參編學術刊物2部。在《古建園林技術》雜誌開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專欄。

主持或參與的研究實踐項目: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社會結構變遷的鄉村整合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主持科技部「十二五」支撐項目子課題《高原室內外環境設計研究》、《傳統村落空間類型及承載力研究》。

主持完成《北京對口支援和田「一市三縣」富民安居工程和城鎮保障性住房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疆農村安居工程規劃基礎研究》、《前門東側路以東地區保護整治規劃》、《浙江省淳安縣姜家鎮創意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產業發展規劃》等各級科研項目20餘項。規劃設計並建成《紹興魯迅故裡保護規劃》、《浙江省淳安縣獅城博物館》、《河北蔚縣暖泉鎮玻璃塔與樹花劇場》和《安徽省舒城萬佛湖鳳凰島度假村》等近20餘項實踐工程。

榮譽獲獎:

獲北京市援建工作貢獻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三等獎、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先進個人等各級獎勵14項。指導學生競賽獲獎18項。

承擔課程教學:

曾講授本科生課程;城市規劃原理、中外城市建設史、城市地理學、城市規劃設計專題、城市規劃快題;研究生課程:城市史專題、城市設計導論。

現講授本科生課程:城市規劃概論、建築設計及原理;研究生課程:中國傳統聚落環境與民居。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zhangdy@bucea.edu.cn

研究方向:

建築遺產保護理論

建築遺產保護規劃與設計

長期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村鎮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教學及理論研究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

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出版專著:

專著(譯著)4部

主持參與的科研及工程項目:

科研及工程項目30餘項:其中包括:「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村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化研究》;「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城市舊住宅區宜居更新技術研究》;「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傳統民居聚落基礎設施完善與使用功能拓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地區古村落空間解析》;建設部項目《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宜賓市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新疆農村安居工程建設規劃基礎研究》;「十五」北京社科基金項目《北京私家園林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護對策研究》;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閒產業開發與關鍵技術研究》與《密雲庫區生態村綜合建設模式與示範》等。

承擔課程教學:

風景園林學概論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職業經歷:

2003年至今北京建築大學

曾在日本京都大學、立命館大學訪問學習。現任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鄉村規劃與建設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鄉村建築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市城市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住建部《小城鎮建設》雜誌編委,《人居環境》雜誌評論特約評論人。

發表論文:

發表專業重要學術期刊論文20多篇。

主持科研項目:

近年來主持包括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課題「傳統民居聚落安全與防災系統技術研究」、國家重大水專項研究子課題「基於雨水低影響開發的城市開放空間規劃設計研究」、住建部課題「全國村莊數量變遷研究」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多項20餘項。

專著:

出版專著3部。

榮譽與獎勵:

曾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北京市優秀村鎮規劃設計獎5項;指導學生獲IFLA(國際風景園林師聯盟)學生設計競賽第4名、全國建築院校境外交流作業優秀作業獎等。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職位:現代剪紙藝術研究院院長

學歷: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傳統手工藝創新設計、文化創意設計、新剪紙文化等

職稱:教授,研究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從事繪畫創作與藝術理論、書畫鑑定研究數十載。師承中央美術學院薛永年、尹吉男、王鏞教授。擅長寫意人物、花鳥,兼及山水。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藝術展並獲獎。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數次。國畫《荷花四屏》、《垂釣圖》、《仕女圖》、《高仕圖》等系列作品曾在北京嘉德、保利、榮寶、華辰、瀚海、等大型拍賣公司展出拍賣。數十幅作品被首都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等收藏機構收藏。出版學術專著五部:《中國畫全集古代卷—王翬》,《王石谷藝術風格與真偽鑑定》、《國畫名師指導—譚述樂寫意人物技法》、《國畫名師指導—譚述樂寫意花卉技法》、《國畫名師指導—譚述樂寫意荷花技法》。藝術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宣讀論文。博士論文《王石谷藝術風格與真偽鑑定》、博士後出站報告《傳統繪畫的再認識》作為優秀博士論文收錄在清華大學《中國優秀博士論文全文資料庫》。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 : 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 : 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archixu@vip.163.com

研究方向:

大型公共建築設計,城市綜合體建築 大城市聚居形態演變居住建築設計 城市設計與街區規劃 文化遺產與歷史建築保護,傳統建築經驗現代應用 城市運營,建築策劃,設計管理研究 建築評論 建築教育及創新思維培養

主要成就:

學術成就:國家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的年度「中國房地產十佳建築影響力青年設計師」稱號;獲年度「中國十大建築推動力人物」稱號;傳統建築文化保護示範工程獎及傳統建築文化保護功勳人物稱號;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現教育部)優秀建築設計獎;國家建設部(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優秀設計獎;獲中國民族建築事業優秀人物獎及中國民族建築事業傑出貢獻獎;北京市建國45周年群眾喜愛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優秀建築設計獎;廣東省城鄉規劃優秀論文獎;廣州市委決策諮詢研究優秀成果獎(1999和2000年度);廣州市城鄉規劃優秀成果獎;參與編輯和撰寫商務印書館《新華詞典》、《中國藝術百科辭典?建築園林藝術卷》及多部建築與城市及園林專業詞典;出版譯著《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以及《天工築韻嶺南風-廣州傳統民居建築裝飾與構件圖集》;撰寫發表相關研究方向專業論文及報告百餘篇,其中核心期刊二十餘篇;完成百餘萬平米實際工程的建築策劃與設計管理工作。所培養的研究生歷獲國家獎學金、全國性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等表彰;註冊國際房地產高級管理師,Autodesk認證建築工程師;所輔導的學生歷獲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優秀作業獎。部分在研項目: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科技司軟科學研究相關項目2010-R5-1主持人;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標準《綠色住區建設標準》專家;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香港、澳門、臺灣傳統建築風格和元素初步研究,主持人;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中國傳統穿鬥式、井幹式結構民居建造技術研究,主持人;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科技司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計劃相關項目分項目2010-R4-7負責人;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廣東省傳統建築風格和元素研究,專家組成員、技術協調人;北京市委優秀人才資助相關項目E類6197主持人;北京建築大學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項目K2013005負責人;北京建築大學博士科研項目Z08027主持人;北京建築大學實踐教學研究項目Z10021主持人;相關企事業部門及科研機構等委託的橫向科研及工程設計項目等。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城市規劃與設計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社區人居環境整治、城鄉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等

主要成就:

主持美國能源基金項目「(中國)新時期城市設計實務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流動人口聚居區人居環境改善模式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著有《中國城中村現狀及其人居環境整治》、《社區參與整治——北京流動人口聚居區人居環境整治之道》、《社區參與整治——北京歷史街區社區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影響因素研究》、《走向開放社區》、《亞?非都市社區》等多部專著。公開發表中、日、英文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參與的城鄉規劃工程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城鄉規劃設計獎。學術論文多次獲得日本規划行政學會學術論文優秀賞、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學科指導委員會教師優秀論文獎等獎項。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中小型公共建築、綠色建築、生土建築、傳統民居,以及村鎮建設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建築設計方法、理論、政策、建造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電子郵箱:

landscapeplanning@163.com

研究方向: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文化遺產保護,園林與建築歷史, 園林生態與技術

主要成就:

主持和參與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

碧雲寺文化藝術價值挖掘與應用研究,主持,2014-2016

靜宜園(香山)宗鏡大昭之廟陳設陳展裝飾技術研究,主持,2012-2015

碧雲寺文化藝術價值評估,主持,2011-2013碧雲寺文化藝術價值資料研究,主持,2011-2012

香山公園雨洪利用研究,主持,2015

香山公園古樹保護規劃,參與,2013

香山近代建築研究,參與,2014-2015

香山靜宜園遺址遺蹟調查研究,主持,2010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老年住宅與養老設施,城市宜居環境,無障礙設計

主要成就:

主要科研項目: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健康促進視角下的老年人宜居社區構建研究,2020.01-2022.12,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養老服務設施的體系構建、規劃策略及建築設計研究, 2015.01-2018.12,主持

昌平區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2018-2019,項目技術負責人

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既有公共建築適老化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8.07-2021.07,子課題負責人

北京市科技劃重大項目,失智老人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一期)失智老人照護空間建築環境及智能化設施研究,2017.10-2020.10,參加單位負責人

北京市屬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項目,老年人居住設施體系研究,2013.01-2015.12,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為城市老年人構築可持續居住環境的研究,2011.01-2013.12,主持

第一作者學術論文:

林文潔,付北平.養老機構康復健身空間利用實態及空間設計研究,建築技藝(老年人健康環境營造專刊),2019,(12):12-16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jianzu50@163.com

研究方向:

中國現代城市規劃歷史與理論,北京城市規劃史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電子郵箱:

chenjingyong@bucea.edu.cn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在建築學、建築遺產保護、設計學、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學位)等學科,以及環境設計、工業設計等專業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等

主要成就:

主持科研項目:

負責和參加了如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項目、建設部研究開發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學科群建設項目、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北京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建設項目、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培養基金項目等科研、教研課題研究等;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城市色彩管理策略研究;負責北京地區高等學校學科群建設項目: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北京2049)子課題——北京舊城城市色彩研究;主編《北京舊城城市色彩研究報告》第一卷:歷史文化保護區色彩、第二卷:歷史建築色彩、第三卷:近現代建築色彩;主編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聯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室內細部設計資料集》——《公共建築導識系統》分冊等科研項目;主持開展傳統家具技藝(構法)數位化保護研究;主持教育部歐特克公司專業綜合改革項目——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學專業綜合改革等。

發表論文:

50餘篇。

獲得主要獎勵、榮譽和成果:

1989年,獲得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 ;1995年,獲得「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稱號;2004年,獲得「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築師」稱號;2005年,獲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稱號;2005年,獲得「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2005年,獲得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2005年,評為2005年度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十五」科技先進個人;2007年,獲得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8年,所負責的「建築與環境模擬(設計)實驗中心」成為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被授予「首都勞動獎章」(編號:09259);2009年,獲得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2009年,所負責的「建築與環境模擬(設計)實驗中心教學團隊」成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009年,獲得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CIID)成立二十周年「傑出設計師」稱號;2009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十一五」科技先進個人;2010年,所負責的「空間環境產品設計及原理」課程成為校級精品課程;

出版專著:

2012年,主編《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與環境設計專業教師美術作品集》、《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與環境設計專業教師美術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3年,主編《CIID「室內設計6+1」2013(首屆)校企聯合畢業設計:賽後商機卷——國家體育場改造室內設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4年,主編《CIID「室內設計6+1」2014(第二屆)校企聯合畢業設計:城軌新境卷——上海地鐵改造環境設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5年,執行主編《中華傳統技藝3. 2014小暑卷:明式家具傳統製作技藝學術研討會暨明式十六品高仿作品展特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5年,主編《CIID「室內設計6+1」2015(第三屆)校企聯合畢業設計:兵工遺產卷——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環境設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職稱: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

1.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54042,基於參數化方法的建築表皮氣候適應性設計與研究,2015/01-2016/12,8萬元,在研,參與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600837,《防控突發性傳染病的醫療建築網絡體系構建》,20010-2013年,參與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778047,《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研究》、2007-2010年,參與人

4.《建築設計資料集》(第三版)參編——「交通建築」專題「停車場庫」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2011-10-09 10 參與人

5.綠色醫院建築的康復環境設計研究院, 校博士基金,主持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學術獎勵:

第一作者論文

[1]晁軍,劉德明. 醫院建築的生長與再生[J]. 華中建築,2008,06:72-75.

[2]晁軍,謝輝. 英國醫院建築的循證設計初探[J]. 城市建築,2008,07:31-32.

[3]晁軍,劉德明. 走向生態自然觀的醫院建築康復環境[J]. 華中建築,2008,05:80-83.

[4]晁軍,劉德明. 趨近自然的醫院建築康復環境設計[J]. 建築學報,2008,05:83-85.

[5]晁軍,劉德明. 醫院建築靈活性和適應性設計方法[J]. 低溫建築技術,2008,02:21-22.

[6]晁軍,於奕欣. 哈工大園丁小區建築與環境設計[J]. 工業建築,2007,05:34-36+40.

[7]晁軍,餘一松. 信息化時代的人居環境[J]. 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01,03:15-17.

通訊作者論文:

[1] 徐松月,亓琳,晁軍,孫宗列. 基於風環境的參數化建築表皮設計方法——以哈爾濱E-14地塊項目概念設計方案為例[J]. 建築技藝,2015,02:125-127.

[2] 臧奧奇,亓琳,晁軍,徐松月. 抗震加固改造工程的實施與研究——以西城區榆樹館社區改造為例[J]. 建築技藝,2015,05:112-115.

[3] 亓琳,劉宇光,晁軍. 地下商業建築的自然採光——以北京CBD核心區為例[J]. 建築技藝,2015,05:119-121.

[4] 徐松月,晁軍. 城市設計中的記憶追尋——2014鄭州濱水新區國際聯合設計工作營後的思考[J]. 北京建築大學學報,2015,03:1-7.

[5] 史蒂芬·魏德勃,本·瑞夫卓,晁軍. 21世紀的臨終關懷醫院[J]. 城市建築,2008,07:28-30.

[6]田琦,晁軍. 控制論與生態化建築設計[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3,07:141.

既非第一作者又非通訊作者論文(僅不列此項時可刪除該標題,序號按實際情況編排)

[1]馬英,郭晉生,晁軍,彭慶. 北京電力醫院改擴建設計[J]. 建築技藝,2011,Z3:202-204.

[2]孫偉,劉亞剛,晁軍. 鐵路交通與城市交通銜接模式的分析[J]. 低溫建築技術,2004,04:18-19

[3]李冬梅,晁軍,劉建軍. 以行為學的觀點探究人對環境空間的選擇[J]. 中國科技信息,2005,04:120.

[4]衛大可,劉德明,晁軍. 建築形態的結構邏輯[J]. 華中建築,2006,01:58-61.

會議論文(僅不列此項時可刪除該標題,標題序號按實際情況編排)

1. 第一作者論文(僅不列此項時可刪除該標題)

[1]Chaojun, Sustainable and Therapeutic Environment Design for Hospital Architecture in China,7th UK CAR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UK Chinese Associ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7

[2]晁軍,第三屆全國博士生論壇,東南大學,《醫院建築的可拓展設計與應變模式》2005

[3]晁軍,劉志剛. 自然密碼——當代先鋒建築的湧現設計與應用[A]. 全國高等院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建築數位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數位技術與建築——2014年全國建築院系建築數位技術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00].全國高等院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建築數位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2014:3.

2. 通訊作者論文(勿與第一作者論文重複)(僅不列此項時可刪除該標題,序號按實際情況編排)

Luming, Chaojun, Study of Urban Color System Plan in Harbin, Civil Engineering (IACE KSUT)2002

職稱: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醫療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可持續建築設計;普適性建築改造設計

主要成就:

專著/合著

[英]塞爾溫·戈德史密斯 著,董 強,郝曉賽譯,《普遍適用性設計》,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年1月

郝曉賽,《醫院病了:一個醫療建築師的研習筆記》,北京:建築工業出版社,計劃2016年中出版,已籤訂合同。

[美]斯圖爾特·布蘭德 著,郝曉賽 譯,《建築養成記》, 北京:建築工業出版社,計劃2016年中出版,已籤訂合同。

發表論文:期刊論文

郝曉賽,董強,基於中外比較的中國綠色醫院建築發展需求與困境分析: 以英國、荷蘭與德國為例,城市住宅,2015,243(5):51~58

郝曉賽,董強,設計醫患安全的堡壘: 基於中國調研的英國防禦犯罪的醫院建築設計介紹,城市建築, 2015,180(7):15~19

郝曉賽,從「Best Buy」到「Nucleus」醫院模式——英國經濟型醫院建築設計演進與啟示,城市建築, 2014,150(9):11~15

郝曉賽,秦佑國,中國早期醫院的建築風格形式:1835-1928,建築學報, 2014,554(11):36~42

郝曉賽,觀察法在英國醫療建築設計研究與教學中的應用,城市建築,2013,113(5):29~32

郝曉賽,構築建築與社會需求的橋梁——英國現代醫院建築設計研究回顧(一),世界建築,2012,259(01):114~118

郝曉賽,構築建築與社會需求的橋梁——英國現代醫院建築設計研究回顧(二),世界建築,2012,260( 02):108~113

郝曉賽,荷蘭醫療建築觀察解讀,建築學報,2012, 522(02):68~73

郝曉賽,朱顯澤,張丹彤,新城區全新建醫院規劃難點與對策分析——以阿康物流園綜合醫院為例,新建築,2012,(02):106~109

郝曉賽,淺談社區老年醫院康復環境設計,中國醫院建築與裝備,2007,(7):8~15

孫軼男,郝曉賽*,解讀雪梨歌劇院結構與中國傳統建築淵源,建築與文化, 2016,(04)

黃錫璆,郝曉賽*,應對變化的醫院規劃設計:蘇北人民醫院設計十年,中國衛生工程,2014,(3):14~21

會議特邀學術報告:

郝曉賽,防犯罪設計:醫院規劃設計戰略方法,全國綠色醫院建設大會,北京:稻香湖景酒店,2015.12.18-12.21

郝曉賽,中外比較視野下的當代醫院建築綠色改造設計解析,2015年醫院建築綠色化改造國際研討會,北京: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2015.11.03

郝曉賽,基於中外比較的中國綠色醫院建築發展需求與困境分析,2015亞洲醫院建設新格局高峰論壇-中國站,北京:北京建築大學,2015.4.1-4.2

Hao Xiaosai. Contemporary Needs and Structural Dilemmas for Developing Sustainable Hospital Buildings in China Sino-foreign comparison,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practice. The Symposium on Healthcare Architecture in Asia 2013,  Korea, 31 October 31-2 November,2013. pp86-92.

郝曉賽,中國綠色醫院建築的當代需求與困境:中外比較、社會調研與設計實踐,2013綠色醫院解決方案國際研討會,蘇州:蘇州國際博覽中心,2013.7.26-7.28

郝曉賽,醫院建築的綠色環境設計——內涵與表象,醫院建築設計及裝備國際研討會暨展示會宣講及論文集收錄論文,北京:北京國際會議中心,2010.10.21-11.23:63-68

Hao Xiaosai,Ways to Improve Healing Environments in the Community Hospital for the Aged Patients, Symposium on Healthcare Architecture in Asia 2007, Korea, April 2007: 113

會議論文:

郝曉賽,孫軼男,淺析北京市協和醫院急診樓的普適性設計, 2015綠色醫院建築與後勤管理國際研討會暨博覽會,2015.11.26-11.28:110-117

郝曉賽,聶鑫,BIM技術對醫院建築的影響,2014綠色醫院建設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暨博覽會, 2014.11.21-11.22:177-182

郝曉賽,德國當代綠色醫院建築觀察解讀,2014綠色醫院建設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暨博覽會,2014.11.21-11.22:535-546

郝曉賽,醫院總體規劃的適應性設計,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建築學)學術委員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編,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建築學)論文集,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10.15-10.18:125-129

職稱: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教育,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歷史城市與建築遺產保護,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城市設計

主要成就:

近年教學獲獎:

2015.07月指導學生孟慶瑋、於超等參加中國木結構建築設計競賽作品「自由的架構」獲得「建築創意獎」,國家級競賽獲獎。

2013.12在中國當代大學生藝術作品年鑑學生作業評選中獲得「中國當代大學生藝術作品年鑑最佳指導老師」;

2013.08指導葛潔麒學生作業「一院舊房」獲得「第七屆創意中國設計大獎優秀指導教師獎」;

2013.06北京清代王府建築與文化(二期)資源包北京市教委2012年度高等學校特色教育資源庫建設項目優秀資源包;

2011.9獲全國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石膏造宅」優秀教案獎;   

2011.9主持指導「圍宅雕園」獲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獎;

2011.9主持指導「半穴崖」獲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獎;

2011.9 參加「建築學院低年級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體系建設」項目獲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1.9 參加指導「形式結構憑藉訓練」教案被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評為「優秀教案獎」;

2011.9參加指導「四屆之層—仙閣」獲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獎;

2011.9參加指導「四界空間」獲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獎;

2011.9參加指導「行走在半牆之間」獲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獎;

2011.8參加指導「慢軌」獲「海峽兩岸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推薦獎(第三名);

2011.8參加指導「都市底下生活」獲「海峽兩岸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優選獎;

2011.8參加指導「PORTABLE WALL HOUSE」獲「海峽兩岸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優選獎;

2011.8參加指導「拉拉屋」獲得「海峽兩岸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優選獎;

2010.9指導「路徑-空間-遊樂園」獲Revit杯全國大學生優秀作業獎;

2010.10參加指導「九宮格-雕-圍」獲得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獎;

科研獲獎:

201212 獲科技部頒發的精瑞科學技術獎建築文化獎優秀獎(湖南第一師範保護規劃)證書,排名5;

201112獲科技部頒發的精瑞科學技術獎建築文化獎金獎(北京川底下古村建築文化研究與保護工程)證書編號JR2011-05-001-02,排名2;

201112獲科技部頒發的精瑞科學技術獎住區規劃獎優秀獎(北京焦莊戶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與建築設計)證書編號JR2011-03-001-03  國家級,排名3;

201108北京順義焦莊戶古村落歷史文化保護與整治規劃被評為2011年北京市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排名3;

201004主持的北京市教委主題資源包建設——北京清代王府建築與文化,被評為優秀項目;

200410《北京建築工程學院「中德聯合教學試點班」成功赴德交流報告》獲中華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近年來主要科研項目;

201509-201606橫向項目啊:河北遵化馬蘭峪鎮清代王爺府建築與園林復原設計研究」研究項目;

201506-201512住建部縱向科研項目: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技術指南與案例剖析.

201501-201504,北京市高校特色資源庫建設項目,景路史哲錄,主持,北京市教委;

201403-201412,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等地區傳統民居譜系調查研究,主持,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201302-201512,北京清代王府建築遺產保護與再利用體系化技術方法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類研究項目中國明清王府文化研究;

北京市教委北京既有四合院建築再利用技術及應用研究;

北京市教委教育資源庫建設清代北京王府建築與文化;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博士基金—中國傳統園林景路設計理法研究;

北京川底下村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

北京前門東區項目B區四合院更新設計/三裡河景觀設計研究;

無錫市702所船舶研究設計園概念規劃設計;

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賒店鎮城市中心廣場景觀規劃設計;

門頭溝區108、109國道沿線村莊民居改造項目;

河南溫縣世界水景風情度假園項目規劃方案設計前期策劃研究;

大柵欄地區四合院更新方案設計競標;

網吧建築設計初探。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城市設計管理與治理、城市更新制度與政策、城市治理理論

主要成就:

主要發表論文:

1. 祝賀, 楊東. 亞洲視野下城市更新制度建設的四地比較研究[100].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年會,2019.

2. 祝賀, 唐燕. 英國城市設計運作的半正式機構介入:基於CABE的設計治理實證研究[J]. 國際城市規劃,2019,34(04):120-126.

3. 唐燕, 祝賀(通訊作者). 英國城市設計程序管控及其啟示[J]. 規劃師,2018,34(07):26-32.

4. 祝賀, 唐燕. 評《設計治理:CABE的實驗》[J].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8,10(03):247-249.

5. 祝賀, 唐燕. 新制度環境下對接精細化管理的重點地區城市設計——以北京中關村大街地區城市設計為例[J]. 規劃師, 2017(10): 17-23.

6. 唐燕、陳凱、楊東、祝賀. Regional Governance under a Highly Centralized Political Systeme// Steering the Metropolis :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M].UN Habit,2017.

7. 祝賀,唐燕.動態與人本視角下的城市空間塑造:「藝術流」的力量[J].規劃師,2016,32(08):5-11.

出版著作/譯作:

1. 馬修·卡莫納 著. 唐燕, 祝賀, 蔡智 譯. 城市設計治理: 英國建築與建成環境委員會的實驗[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20.

2. 唐燕, 楊東, 祝賀. 城市更新制度建設: 廣州、深圳、上海的比較[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9.

3. 萊昂納德·申克 著. 唐燕, 祝賀, 陳光潔 譯. 設計城市: 基礎-原則-實踐[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9.

4. 克勞斯·昆茲曼, 唐燕. 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更新[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6.

5. 戴維·格雷厄姆·沙恩 著, 邊蘭春, 唐燕 等 譯. 1945年以來的世界城市設計[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7.

科研課題:

1. 倫敦大學學院訪問研究項目,The Role of Design Governance in Urban Regeneration: China's discovery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多源數據融合的城市高溫脆弱性空間識別與城市設計策略應對

3. 住房城鄉建設部重大科技攻關與能力建設項目,城市體檢關鍵技術

4.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首都城市更新制度建設與治理策略研究

5.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課題採用,北京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管理

項目實踐:

1. 朝陽區街區設計導則及實踐應用研究(北京市優秀城鄉規劃二等獎)

2. 朝陽區小關街道一街兩區整治規劃設計

3. 天津市北辰區京津大道沿線城市設計

4. 天津市北辰產城融合示範區城市設計

5. 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特色小鎮規劃

6. 中關村大街概念規劃設計

7. 崑山市鑫源電廠周邊地區城市設計

8. 崑山市前進西路地區城市設計

9. 福建省古田縣新型城鎮化規劃

10. 增城市中新鎮總體規劃

11. 長春大學校園規劃設計

12. 東莞市長龍社區規劃研究

13. 樂山市蘇稽區總體城市設計

14. 莊河市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專項規劃

15. 四川省江油市江東新區城市設計研究

職稱:講師,註冊城市規劃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區域規劃、旅遊規劃、土地利用、旅遊地理學

主要成就:

發 表 論 文 :

1. Ting Wang, Pu Wu, Quansheng Ge, Zhizhong Ning#. Ticket Prices and Revenue Level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China: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refectural Units. Tourism Management, 2020-08-30已錄用,待刊.(SSCI,Q1,影響因子7.432)

2. Ting Wang, Lu Wang, Zhizhong Ning#.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19 Jul 2018. 2020, 65(2): 327-344. (SCI,Q3,影響因子1.405)

3. 寧志中, 王婷#, 楊雪春. 2001年以來中國旅遊景區時空格局演變與景區群形成. 地理研究, 39(7): 1654-1666. (CSSCI、CSCD)

4. 王婷, 姚旻, 張琦, 寧志中#. 高質量發展視角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與對策.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03-16已錄用,待刊. (CSSCI、CSCD)

5. 寧志中, 王婷#, 崔明川. 中國旅遊景區功能演變與用地分類構想. 中國土地科學, 2020, 34(3): 58-66. (CSSCI)

6. 姚旻, 王婷, 寧志中. 貴州省黔東南州民族村寨旅遊集聚空間演變特徵與驅動機制.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 42(3): 136-143. (CSSCI)

7. 王婷, 胡新均, 邱於皙, 寧志中#. 梯田旅遊景區規劃思路與實踐——以雲和梯田景區為例. 規劃師, 2019(15): 46-52.  (北大核心)

8. 寧志中, 王婷, 王露, 邱於皙. 鄉村綠道休閒產業系統規劃實踐——以浙江仙居永安溪綠道為例. 規劃師, 2016(3): 89-95. (北大核心)

9. 曹琦, 師滿江, 周亮, 王婷, 彭黎君, 鄭仕雷. 山地城市裸地時空變化的熱環境響應特徵研究. 國土資源遙感, 2019, 31(4): 190-198. (CSCD)

10. 王婷,曾堅#.高密度環境下城市色彩節能效用分析.城市問題,2015(3):47-53. (CSSCI)

11. 王婷,曾堅#.東方高密度都市邏輯.現代城市研究,2015(11):85-89. (CSSCI-EX)

12. 王婷,曾堅#,蔣明卓.法團主義視域下城鎮群綜合防災協同規劃構想.現代城市研究,2015(10):7-11. (CSSCI-EX)

13. 王婷,曾堅#.基於太陽輻射的城市色彩節能路徑探析.城市空間設計,2015(4):134-138.

參 編 報 告 :

1. 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2016、2017、2018);

2. 文化和旅遊部《旅遊生態文明研究報告》、《旅遊規劃融入「多規合一」體系的路徑和機制優化研究》、《旅遊景區四十年發展回顧與展望》、《旅遊景區用地分類研究》、《旅遊景區高質量發展投資支持建議報告》和《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政策研究》;

3. 貴州省桐梓縣《鄉村住宿業發展與回顧》、《鄉村住宿業分類與評價研究》、《鄉村住宿業用地改革研究》和《鄉村住宿業管理研究》。

參 與 課 題 :

1. 貴州省地方標準制定,《國際山地休閒度假目的地創建規範》和《山地旅遊目的地城市旅遊公共服務指南》,主持;

2. 原國家旅遊局專項課題,《旅遊生態文明研究》,副組長;

3. 原國家旅遊局專項課題,《旅遊規劃融入「多規合一」體系的路徑和機制優化研究》,副組長;

4. 原國家旅遊局專項課題,《旅遊景區四十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副組長;

5. 文化和旅遊部專項課題,《旅遊景區用地分類研究》,副組長;

6. 文化和旅遊部專項課題,《旅遊景區高質量發展建議》,副組長;

7. 文化和旅遊部專項課題,《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政策研究》,副組長;

8. 全國社科重大項目《基於智慧技術的濱海大城市安全策略與綜合防災措施研究》,參加;

9. 全國社科重點項目《基於智慧技術的濱海大城市安全戰略選擇與綜合防災布局措施研究》參加;

10.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城鎮群高密度空間效能優化關鍵技術研究》參加。

獲 獎 項 目 :

1. 「旅遊景區管理系列研究成果」獲得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第六屆管理科學獎專項獎;

2. 《鄉村綠道休閒產業系統規劃實踐——以浙江仙居永安溪綠道為例》獲原國家旅遊局2017年全國旅遊優秀論文獎

其 他 項 目 :

1. 《黃河幾字灣文化旅遊風情帶旅遊發展規劃(2020-2030)》,項目副組長;

2. 《內蒙古自治區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2020-2050)》,項目副組長;

3. 《岡底斯國際旅遊區建設總體規劃(2017-2030)》,項目副組長;

4. 《張家界三條產業帶綠色發展規劃(2017-2030)》,項目副組長;

5. 《浦江仙華山峰林景區旅遊總體規劃(2016-2030)》,主創方案設計;

6. 《廣西北海潿洲島藍橋景區旅遊策劃(2016-2030)》,主創策劃;

7. 《海南省海洋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方案設計;

8. 《山東博興縣城市色彩規劃(2014-2020)》,主創方案設計;

9. 《內蒙古察哈爾工業園總體規劃(2013-2030)》,方案設計;

10. 《天津市津南區小站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1-2030)》,方案設計;

11. 《遼寧省調兵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方案設計。

職稱:講師工程師

學歷: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數位化設計、GIS、遺產保護勘察、虛擬實境

主要成就:

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

1、「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6BAJ15B01-03,城市空間與保護規劃新型遙感技術應用示範工程

2、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專向項目,011000603,北京先農壇太歲殿古建築精細測繪

3、「十三五」期間農村危房改造對象經濟狀況信息核查調研,ZF16113,住建部

4、「十三五」農村危房改造信息調查,ZF16100,住建部

5、城市空間信息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課題,2017208,BIM-GIS三維數據融合可視化技術研究

主持或參與實踐項目:

永樂大鐘鍾架病害調查及數位化

雲岡石窟2窟病害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北京舊城模型數位化項目

府學胡同模型數位化項目

雲岡石窟石質文物風化速度定量測定研究項目

北京建築大學地下管網信息管理系統項目

湖南省博物館近現代保護建築精細測繪和建築信息管理系統項目

發表論文:

三維建築信息管理系統構建,北京測繪,2014(3)

基於VRGIS的校園地下管網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北京測繪 2016(1)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園林史與理論、景觀設計、生態美學與文化景觀遺產保護

電子郵箱:la2020lyn@163.com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第一作者論文):

1. Zhang, L. and So, H. S. (2017). Interpretation of Landscape Based on the Pavilion’s Hanging Couplets of the Ongnyucheon Region in the Changdeokgung Palace’s Rear Garden. Journal of Kore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35(3): 1-12.(說明:第一作者, 韓國核心期刊KCI論文).

2. Zhang, L., Jung, W. J. and Sung, J. S. (2018). A Study on Gardening Theories of Li, Yu in 『Xian Qing Ou Ji』. Journal of Kore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36(3): 137-148.(說明:第一作者, 韓國核心期刊KCI論文).

3. Zhang, L., Yang, Y. S. and Son, Y. H. (2019). A Study on the Landscape Perception of the Chinese Visitors Through the Boards and Couplets of Changdeokgung Palace’s Rear Garden. Journalof Kore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37(1): 23-32.(說明:第一作者, 韓國核心期刊KCI論文).

4. Zhang, L., Yang, Y. S. and Sung, J. S. (2019). A Study on Symbolism and Appreciation of Plants Through 『Xianqingouji Zhongzhibu』. Journal of Kore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Architecture. 37(2): 30-39.(說明:第一作者, 韓國核心期刊KCI論文).

會議論文(第一作者論文):

1. Zhang, L., et, al. (2017). Reinterpreting the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 through One-Person Household’s Lifestyles: A Case Study based on Job Seekersin Inheondong Gwanak-gu Seou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7 on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 Seoul, Korea.

2. Zhang, L. and Sung, J. S. (2018). A Study on Symbolism and Appreciation of Plants in 『Xianqingouji Zhongzhibu』. Annual Meeting of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Landscape Plants and Ancientand Famous Trees of Chinese Socie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and 4th Forum on 『Landscape Garden Plant and Huma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eijing, China.

3. Zhang, L., Sung, J. S. and Quan J. G. (2019). Literature Review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patial Sequence Movement in Traditional Gardens in China, Korea and Japan.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sian Planning Schools Association. Seoul, Korea.

4. Zhang, L., Sung, J. S., Park J. E. and Jin H. Y. (2019). A Study on the Proposal of Inherent Culture of Forest Garden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ountain Appreciation Culture Between Korean Confucians and Modern People. Journal of Social of People, Plant, and Environment. Jeju, Korea.

參與項目:

1.2016.12-2017.02, 慶尚北道教育廳舍景觀改善基本構想方案.

2. 2017.12-2018.02, 北京城建集團城鄉規劃及建築創作中心, 安徽石牌鎮戲曲特色小鎮總體規劃.

3. 2018.08-2019.06, 首爾市立大學與首爾國立大學共同主辦, 首爾市民庭園教育.

4. 2019.07-2019.12, 韓國森林服務局(Korea Forest Service), 庭園街圖旅遊總體規劃.

5.2019.07-2019.10, 韓國森林服務局(Korea Forest Service), 『韓國森林園林(Korea Forest Garden)』本土文化景觀研究.

獲獎情況:

Zhang, L. (2015).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ndscape Based on Building's Hanging Boards and Couplets of Changdeokgung Palace's Rear Garden (優秀論文發表獎, 韓國傳統造景學會).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406625699@qq.com

研究方向:

城鄉規劃設計

住房與社區建設規劃

居住問題研究

主要成就:

一.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情況:

1.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eCognition影像解譯技術下的名山寺庵景觀特徵量化研究,2018.11-2020.11

2.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高壓人群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綠色空間體系研究,2020.1-2023.12

3.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身心健康效益的智能化養老設施植物空間設計基礎性研究,2016.1-2019.12

4.參加:中國風景園林學會、雄安新區管委會縱向項目,「雄安新區街道樹種選擇與種植設計導則」專題研究,2018.5-2019.1

二.代表性研究成果

1.期刊論文

[1] XueLing Zhang. Practice Teaching of Landscape Survey Course Based on eCogni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J]. Educational Sciences-theory & Practice. 2018. Vol 18, No 5. 1411-1423.(SSCI)

[2] XueLing Zhang, et al.. Marine Environment Distinctions and Change Law Based on eCogniti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19. Special Issue No.94. 107-111.(SCI)

[3] XueLing Zhang, et al.. Landscape Pattern and Design for the Ecosystem in Constructed Wetland[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20. 19(9): 1459-1465. (SCI)

[4] XueLing Zh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Elements in Landscape Design of Public Gardens[J]. Revista Argentina de Clínica Psicológica, 2020. 29(2): 142–149.(SCI)

[5]XueLing Zhang,et al..A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Veget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 in Chinese Buddhist Mountain Environment Based on eCognition Image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Jizu Mountain, Yunnan Province[J].Landscape Research Record. 2019. No.8. 313-324.(國際期刊)

[6] 張學玲. 基於eCognition影像解譯技術的風景環境植被景觀遙感量化研究——以雲南雞足山為例[J].中國園林,2020,36(10):81-85.

[7]張學玲,李雪飛.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健康思想研究——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例[J].中國園林,2019,35(06):28-33.

[8]張學玲,閆榮,趙鳴.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景感生態學思想芻議[J].生態學報,2017,37(6):2140-2146.

[9]張學玲,趙鳴. 一城八寺,三界三境——明末清初雞足山寺庵總體布局意匠探析[J].古建園林技術,2018(03):70-76.

[10]張學玲. 雲南芒市避災綠地植物配置與規劃[J].中國城市林業,2013,11(2):43-45.

[11]張學玲,閆榮. 基於景觀和生態理念的國家生態公園營建芻議[J].建築與文化,2016 (11):197-198.

[12]張學玲,趙鳴. 中國名山寺庵園林景觀特徵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以雲南雞足山為例[J].建築與文化,2018(08):122-123.

2.會議論文

[1]張學玲,李樹華.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健康思想研究——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例[A].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編.第八屆城市與景觀「U+L新思維」國際研討會——健康中國視野下的風景園林[100].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619-627.(論文被推優至《中國園林》期刊發表)

[2]XueLing Zhang,Shuhua Li.A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Veget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 in Chinese Buddhist Mountain Environment Based on eCognition Image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Jizu Mountain, Yunnan Province[A].The 2019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uncil of Educator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CELA 2019) [100].US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2019:449-461.(論文被推優至《Landscape Research Record》期刊發表)

[3]張學玲,李樹華. 基於eCognition高分遙感技術的景觀資源數位化分類提取方法研究[A]. 成玉寧,楊銳編. 數字景觀——中國第四屆數字景觀國際論壇[100].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9:273-278.

[4]張學玲,李樹華.基於精神生態學視野看清代避暑山莊的點景題名[A].風景園林與美麗中國[100]. 上海: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9.(摘要錄用)

3.會議報告

[1]張學玲.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健康思想研究——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例,第八屆城市與景觀「U+L新思維」國際學術研討會——健康中國視野下的風景園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11.

[2]XueLing Zhang.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Veget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 in Chinese Buddhist Mountain Environment Based on eCognition Image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Jizu Mountain, Yunnan Province, The 2019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uncil of Educator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CELA 2019), USA: Sacramento,2019.03.

[3]張學玲. 基於eCognition高分遙感技術的景觀資源數位化分類提取方法研究,2019數字景觀—中國第四屆數字景觀國際論壇,南京:東南大學,2019.10.

三.獲得個人獎勵

1.海澱區清河敬老院「園藝療法」養老服務體系示範研究,榮獲2020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4

四.指導學生獲獎

1.2019第二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三等獎. 北京林業大學、國際竹藤組織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 2019.10.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

sunyanchen8910@gmail.com

研究方向:

近代建築史,建築遺產保護

主要成就:

【科研情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天津近代建築行業歷史檔案綜合研究》,2016-2019,參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近代建築材料的運用及對城市風貌的影響機制研究——以天津近代租界區為例》,2017-2019,參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於匠作視野下天津近代建築營造工法的整體研究》,2017-2019,參與

天津市教委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天津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模式的近代轉型研究》,2014-2016,參與

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天津近代城市建設模式的轉型研究》,參與

【論文情況】

譯著:

阿爾多·羅西(著),孫豔晨 杜婭薇(譯)宋昆(審校). 城市建築學[M].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12.

期刊論文:

Yanchen Sun, Carola Hein, Kun Song. Planning of public housing in modern Tianjin (1928–1945) [J]. Planning Perspectives. 2019(3):439-462.(SSCI檢索,A&HCI檢索)

Yanchen Sun, Gabriel Schwake, Penglin Zhu, Kaiyi Zhu. Report from the 18th International Planning History Society conference: 15–19 July 2018, Yokohama, Japan [J]. Planning Perspectives. 2018(4): 657-663.(SSCI檢索,A&HCI檢索)

宋昆,孫豔晨,馮琳. 近代天津九國租界邊界考 [J].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19(2).(CSSCI檢索)

會議論文:

Yanchen Sun, Carola Hein, Kun Song. Public Housing Of Early Modern Tianjin (1928-1937) [A]. History Urbanism Resilience (Volume 01) [100]. Netherlands: TU Delft, 2016: 95-106.

孫豔晨,宋昆,馮琳. 近代天津南市地區城市建設溯源[A]. 第16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會刊[100]. 西安: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018: 143-150.

孫豔晨,宋昆. 1939年天津水災後的公共住房建設[A]. 第四屆「建築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天津」國際會議論文集[100]. 天津:城市空間設計雜誌社,2016: 4-12.

Yanchen Sun, Kun Song. Research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Nanshi Area In Modern Tianjin [A]. Proceedings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100].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 2018.

Yanchen Sun, Carola Hein, Kun Song. Planning modern cities in China: Regulations of Concessions in Tianjin [A]. International Planning History Society Proceedings [100], S.l., v.18, n.1, 2018: 1048-1059. ISSN 2468-6956.

宋昆,孫豔晨. 亨利•查理、麥可•康沃西和沙得利工程司[A]. 張複合, 劉亦師. 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十)[100].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6: 510-516.

趙怡麗,孫豔晨. 近代天津公共運輸演進的歷史分析(1902-1949)[A]. 第五屆「建築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天津」國際會議論文集[100]. 天津:城市空間設計雜誌社,2018: 574.

圖書章節:

第一篇第二章 近代天津各租界歷史地圖及租界邊界考//地圖中的近代天津城市[M].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9: 46-69.

【競賽獎項】

2010年第二屆中聯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方案競賽二等獎

2013年博地杯國際綠色建築設計大賽佳作獎

2013年中日韓國際建築師工作營競賽三等獎

2014年UPDISCC「9×9×9」設計大賽特等獎

2014年第30屆釜山國際建築競賽優秀獎

2014年UIA-霍普杯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優秀獎

2015年威海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方案競賽優秀獎

2018年趣城秦皇島國際大學生設計競賽二等獎

2018年中安創谷創業者之橋設計競賽二等獎

【社會兼職】

2018-至今 Planning Perspectives IPHS版助理編輯

2017-至今 European Journal of Creative Practices in Cities and Landscapes編輯人員

職稱:高級建築師,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

lix@buea.edu.cn

研究方向:

人工智慧鄉村規劃

建築設計與創作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

傳統鄉村聚落的人工智慧生成模擬研究—以湖南通道侗族聚落為例

李欣 博士論文,2019.06

湖南通道侗族聚落的空間基因圖譜研究

李欣,易靈潔 《南方建築》,2019.5 ( 已接收)

新舊融合、重塑形態——太原市圖書館改擴建設計

李欣,許鐵鋮 《新建築》,2018.5

傳統山地聚落的量化分析及模擬——以湖南通道芋頭村古侗寨為例

李欣,易靈潔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2018.10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 to Plan and Design Traditional Dong Towns & Villages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Tongdao, Hunan, China

李欣 54th ISOCARP Congress, Bodo, 2018.10

湖南通道侗寨的計算機選址及擴張模擬

李欣,易靈潔 《建築學報》,2018.06

《塑形為光——金貝爾美術館的擺線拱頂和光的設計》

易靈潔,李欣 《建築師 》,2017.06

《螺旋線法生成建築空間的探討——以烏蘭察布科技館設計為例》

李欣 《建築技藝》,2017.01

「大同mall」設計

沙松傑,李欣 《建築技藝》,2012.03

數位技術在自助建築體系中的應用

李欣 碩士論文,2010.06

都市綠島——一種城市有機共生模式暢想

李欣 《中外建築》,2010.05

Agri-Architecture

李欣 《Self-Fab House: 2nd Advanced Architecture contest》

Barcelona: Actar, 2010.01

代表作品:

太原市圖書館改擴建工程   2013-2016,建成

本人作為方案主創和工種負責人參與了方案到施工全過程。獲「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施工圖設計(公建類)三等獎」

天津大學新建津南校區綜合實驗樓組團   2011-2012,建成

本人作為工種負責人完成物理實驗樓施工圖設計。獲得「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三等獎。「北京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綜合獎(公建類)二等獎。

烏蘭察布科技館   2012,方案

本人作為方案主創參與方案設計,獲得投標第一名

華北星城幼兒園   2011,建成

本人作為方案主創和工種負責人全程參與了項目方程到施工全過程。獲得「BIM 創新杯」項目參與獎。

主要獎項:

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三等獎  工種負責人

2016, 天津天津大學新建新南校區綜合教學實驗樓組團

北京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綜合獎(公建類)二等獎  工種負責人

2016, 天津天津大學新建新南校區綜合教學實驗樓組團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方案設計(公建類)二等獎  主創建築師

2016,太原市雙創基地二期工程項目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青年崗位能手

2015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2015 優秀員工

2015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方案設計(公建類)一等獎  主創建築師

2015,喇家遺址博物館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施工圖設計(公建類)三等獎  工種負責人

2015, 太原市圖書館改擴建項目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施工圖設計(公建類)一等獎  工種負責人

2014, 天津大學新建新南校區綜合教學實驗樓組團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優秀設計表彰  工種負責人

2014, 天津大學新建新南校區綜合教學實驗樓組團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綜合獎(公建類)三等獎  工種負責人

2014, 天津大學新建新南校區綜合教學實驗樓組團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方案設計二等獎  建築師

2014,北京(延慶)、張家口(崇禮)雪山競技項目場地及配套設施規劃設計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方案設計三等獎  主創建築師

2012,烏蘭察布科技館

「BIM 創新杯」項目參與獎  主創建築師

2011,華北新城幼兒園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方案設計(公建類)三等獎  主創建築師

2010,大同Mall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專著及論文:

潘劍彬,董麗,2017.02,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綠地微環境生態效益[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2-20034-4.

潘劍彬,象偉寧,2018,美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典型範例研究——奧姆斯特德及其比特摩爾莊園作品[J].中國園林, 已接收.

潘劍彬,李樹華,丁奇. 2015. 城市綠地區域潛在多發自然災害對防災規劃的影響[J].中國園林, 33(01):89-91.

潘劍彬,李樹華.2015. 北京城市公園綠地負氧離子效益空間格局特徵研究[J].中國園林, 31(06)100-104.

潘劍彬,李樹華.2015. 北京城市公園綠地熱舒適度空間格局特徵研究 [J].中國園林, 31(10)91-95.

潘劍彬,李樹華.2013. 基於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適地適樹理論[J].中國園林, 29(4):121-123.

潘劍彬, 劉俊. 2012. 基於地震災害發生過程分析的城市防救災空間系統規劃[J].現代園林,98(4):11-13.

潘劍彬,董麗,廖聖曉,喬磊,晏海. 2011. 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空氣負離子濃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33(02): 61-66.

潘劍彬, 董麗. 2010. 城市綠地空氣負離子評價方法---以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為例[J]. 生態學雜誌, 29(9): 1881-1886.

縱向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641801,基於負氧舒適度的建築室外綠地參數化景觀設計基礎研究,主持,已結題。

2、「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BAJ02B04,建築室外環境改善技術集成示範與評價,2013-2016年,主體已完成,子課題主要參加人。

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4年科學技術項目,2014-K1-021,基於熱舒適度的建築外環境綠化景觀設計基礎研究,主持,已結題。

4、北京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SQKM201710016012,建築室外綠地參數化景觀設計基礎研究,主持,進行中。

橫向科研項目:

1、呼和浩特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研究文本,已完成;

2、長沙高領國際商貿城A1-2、A4-1地塊景觀工程,方案及施工圖,已完成;

3、諸暨市東白湖望回山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方案及施工圖,已報批;

4、珠海橫琴新區富華紫檀(南地塊)景觀工程,方案及施工圖,已報批;

5、北京中國佛學院景觀設計,方案,進行中。

職稱: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

主要成就:

獲獎:曾獲校級教學優秀三等獎,中國建築史、建築構造專題(歷史建築),陰影透視等多門課程為校優秀課,部分課程進行了網課建設。輔導學生在晶藝杯大學生優秀作業、BIM大學生汶川地震紀念館設計、首屆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競賽科研中多次獲得一、二、三等獎屆及優秀獎。並收入多家出版物及《建築學報》等期刊。輔導學生電子有聲動畫作品「明寶蟾寺鬥栱」亦為北京古建博物館收藏。

教學及科研成果、參編出版物、水彩渲染等先後獲國家新聞署「古籍圖書二等獎」、「北京市社科圖書三等獎」等,或為古代建築博物館收藏,並為國內外多家媒體、出版物刊載引用。

著述及參編書籍、譯著:《歷史建築測繪》、《東華圖志》、《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東城印跡》、《中國園林藝術》等及註冊建築師教材等;工程實踐、專業作品成果參加國家博物館「三峽文物存等真」、2014年大柵欄北京文化周「東城區有價值歷史建築」等展覽展示;參加工程主要有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北京東城區片、東四南保護區升級規劃歷史建築分級評估(市規劃局城市設計所「保密協議」項目)、三峽淹沒區文物建築整體保護、北京孔廟修繕、恭王府府邸及花園測繪修繕、秭歸屈原祠大殿單體仿古設計、盧溝橋橋頭保護規劃、舊比利時使館修繕復原、老北京縮微景園、日本奈良中華園侗族民居、房山石花洞混凝土牌樓設計、梁林故居測繪、十三陵定陵配殿及文物庫房設計、別墅住宅等現代建築餘百多項。

論文發表:2014年於《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受訪,在《北京建築大學學報》、《圓明園》學刊、CCTV央視網·教育頻道、建築暢言網等期刊與網絡流媒體,發表專欄及論文20餘篇。

2014年受邀為美國歷史文化商務機構、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建築系師生開設全英文講座」圓明園」THE GARDEN OF THE GARDENS、「亞太建築海洋文脈探源」NAUTICA CONTEXT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OF ASIA & PACIFIC等,並獲贈禮品及歐洲出版物撰寫約請等。

職稱: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

zuowangtsh@hotmail.com

研究方向:

可持續發展城市設計,綠色城市與建築節能利用,城市改造與實踐,城市公共外部空間規劃設計,城市空間節能與規劃,地域性建築理論與實踐

主要成就:

實踐項目:

實踐項目主要集中於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公共建築設計與景觀設計,多項工程獲獎,國際競賽與建設部及建築學會組織的國際國內競賽多次獲獎。多次參加美國綠色建築與節能、綠色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國際會議,獲得美國綠色建築節能中、高級培訓資格,美國綠色建築評估與檢驗培訓資格。參與美國城市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評價標準與綠色城市規劃研究,美國退伍軍人醫院系統醫療中心綠色建築節能優化研究,以及美國TAMU大學校園建築綠色節能優化研究工作。

承擔主要科研項目 :

結合城市設計理論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先後承擔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研"適應氣候的可持續城市設計研究","超大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與理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歷史保護區保護與整治的動態控制體系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外部空間設計研究」;國家發改委、中國節能協會「利用建築設計進行節能對策研究」;清華大學985項目「開放空間規劃設計概論」和「二十一世紀城市與建築設計與實踐」研究;國防科工委科研基金「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總部辦公功能與平面設計研究」;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深圳龍崗區旅遊局「深圳LNG冷能綜合利用項目建議研究」;北京市路政局科研基金「北京西二環立交橋下空間環境整治與規範研究」;北京輕軌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科研基金「北京地鐵十號線出入口建築及環境設計研究」;光彩集團科研基金「北京朝陽公園東南部地區發展研究」等。

專著:

1、《城市公共空間環境整治》—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和機械工業出版社

2、《國外當代旅館建築設計精品集》等專著;

發表論文:

在《建築學報》《規劃師》《建築師》《城市規劃彙刊》、《新建築》和《華中建築》等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包括「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的活力復興及對我國的啟示」、「歐洲城市開放空間的地域性研究」、「國外公共空間環境整治理論與方法研究」、「城市公共空間環境整治與經濟的相關性研究」,以及城市發展與規劃國際論論文「城市歷史文化空間的活力再生」和「創造富有活力的創意園區規劃設計思考。

並參加哈佛大學「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與綠色城市規劃國際會議」、美國能源工程師協會「國際綠色建築節能會議」、美國AEE工程師協會主辦「美國綠色建築節能認證會議與培訓」,美國綠色節能協會「美國政府節能優化會議」等國際會議。

獲獎:

參加國際國內設計競賽,多次獲獎;指導學生參加UIA,國際、建設部、建築學會、北京市建築與規劃設計競賽多次獲獎。獲得清華教學一等獎,二等獎,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主要學術成果】

俞天琦,當代建築表皮信息傳播研究(專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6

俞天琦,建築產業化——鋼結構鑲嵌ASA板裝配式節能建築設計與應用,工業建築,2016

俞天琦,生態建築的表皮軟化研究,工業建築,2010(10)

俞天琦,當代建築表皮自治研究,華中建築,2010(04)

俞天琦,走向表層的建築——不同時期建築表皮的特性解析,城市建築,2010(03)

俞天琦,建築師職業需求與建築學專業教育——建築學本科高年級教學思考,2016建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6(09)

俞天琦,郭晉升,數位技術應用於編織類建築表皮設計研究,數位技術與建築,2014(06)

Yu Tianqi, Yue Mengdi,「Research on Natural Ventilation of The Envelope of Green Building」,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 (09)

Zhao Wei, Yu Tianqi,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Design」,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ublished by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2015

Yu Tianqi, Wu Yijin,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ght Steel Structure Of  ASA Series Plate In Architecture Design」, Architectur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4

Yu Tianqi, Ma Ying, 「The Form Design of Large Space Design Architecture Following Ecology」, Sustainable Building Industry Of The Future, 2012

Yu Tianqi, Wang Guan, 「Energy Saving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of Rural House in Beijing District」,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2011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

jiangfang@bucea.edu.cn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及其原理

主要成就:

主要成果:前門商業中心、北京順義焦莊戶文化保護與建築設計、青海省建築技術學校新校區、首都師範大學通州校區等多項公共建築方案策劃及設計;《多層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安全設計》(國家863重大項目)、《中國建築大辭典》 、《兒童福利院標準設計樣圖》、《市屬高校基礎設施改造分類及實施細則》、《豐臺區中小學裝修標準樣圖》、《療養院建築設計規範》及《北京市公交場站首末站建設標準》等多項科研項目。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碩士學位

主要成就:

輔導學生多次獲獎。在學術刊物及國內外學術會議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建築實踐

同時有十多年建築設計實踐經驗

前門大街保護工程主創設計師。

北京焦莊戶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與建築設計

承擔課程教學:

二年級:建築設計及原理(一)(二)、三年級:建築設計及原理(三)(四)、室內設計原理、建築學畢業設計、建築快題設計

職稱: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

dingguanghui@bucea.edu.cn;     

tin_tin0504@hotmail.com

主要成就:

學術專著

1)Guanghui Ding, Embodiment and Emancipation: Architecture, Experiment and Politics in Southern China (正在撰寫中)

2)Charlie Xue andGuanghui Ding, A History of Design Institutes in China: From Mao to Market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8).

3)Guanghui Ding, Constructing a Place of Critical Architecture in China:Intermediate Criticality in the Journal Time + Architecture(Farnham, England; Burlington, VT: Ashgate, 2015/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4)中文版:丁光輝,《建築批評的一朵浪花:實驗性建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

參編著作

1)Guanghui Ding, 「Building a Gated Public Space: The Interplay of Politics and Experimentation in the Guangzhou Opera House」, inCharlie Xue (ed.) Grand Theater Urbanism: Chinese Cities in the Twenty FirstCentury (Singapore: Springer, forthcoming).

2)WenjunZhi and Guanghui Ding, 「Cultivating a Critical Culture: The Interplay of Time + Architec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Sony Devabhaktuni, Xiaoxuan Lu, NasrineSeraji, (eds.) From Crisis to Crisis: Debates on Why Architecture Criticism Matters Today (Actar Publishers, 2018), pp. 123-137.

3)Charlie Q.L. Xue and Guanghui Ding,「From Mao to Market: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State-owned Design Institutes,」 in Jianfei Zhu, Chen Wei and Li Hua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orthcoming).

4)丁光輝、賈敏,喚醒場地、激活歷史: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和南越王宮博物館中的身體體驗,李磷、薛求理主編,《當代中國的都市主義》,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7年,第78-91頁.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

Large Parks as a Concept for Contemporary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Theoriesand Practices of Large-scale Parks in North America, Germany, and China, 論文由慕尼黑工業大學發表,2017.9.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Urban Landscapes in Critical Rationalism Methods,國際風景園林教育會議論文摘要,2017.3.

活力與寧靜的空間-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景觀設計解析,《中國藝術》,2018, (5),pp.84-89.

概念現象詮釋凱文·林奇《城市意象》中的思維與概念,《風景園林》,2011, (2),pp.116-118.

景觀形式研究,《山西建築》,2010, 36 (23),pp.14-15.

參與的研究實踐項目:

2018 延慶冬奧森林公園項目

2017 河南鞏義伊洛河溼地公園生態綜合整治項目景觀設計

2016 莘縣植物園景觀設計

2015 德國杜伊斯堡城市建設與綠色開放空間規劃設計

2015 德國波鴻魯爾公園商業區設計項目

2014 挪威文化景觀考察項目

2012 德國舊露天採礦工業區Lausitz區域景觀考察項目

2011 慕尼黑工業大學「城市景觀研究」項目

2010 河北省河間市系列公園景觀設計項目

2010 山西晉商公園景觀設計項目

2009 北京市國慶重點花壇設計競賽項目

2007 山東省大學城東風湖濱水景觀設計項目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

xuzheng@bucea.edu.cn

主要成就:

2014年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北京塔林的歷史文化與保護利用研究」,2015年5月,應澳門理工學院邀請,作為室內展示專業畢業設計校外評審專家;2013年應臺灣金門大學邀請,參加金門申報世界遺產的系列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和論文「金門古城的價值和意義」;2012年,主持北京市教委特色資源庫建設「中國古塔(二期)」,榮獲得優秀資源包。參與臺灣和大陸合作編寫《兩岸科技常用詞典》,主持土木建築卷的編寫工作,辭典將於2015年由商務出版社出版。2011年,主持設計廣東省雷州市項目「廣東省雷州市杜陵村文筆塔、葫蘆塔」設計工程;出版專著《澳門宗教建築》,發表論文十多篇,其中「近代中國的第一座巴洛克建築——澳門聖保祿教堂」,獲得中國建築史學會全國青年學者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職稱:講師,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建築遺產保護,歷史街區與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再利用

主要成就:

論文:

義大利安科納市歷史建築適宜性再利用模式研究,建築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論文集,2013.11;

義大利安科納市歷史中心的城市保護,北京規劃建設,2013.7

The Application of KT-Unit in Beijing Courtyard-House Renewal, The 9th China Urban Housing Conference, Hong Kong, China. 2011.07

縱向課題:北京市教委科技項目——基於精細測繪的北京東溝長城保護研究;

橫向課題:河北省遵化清王爺府修繕與保護;山東省即墨市城隍廟、真武廟、戲臺傳統建築施工圖設計;

2015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建築系-北京建築大學建築學院、遺產研究院聯合工作營組織人;

職稱: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專著論文

學術專著《文物建築遷移保護研究》(2017);

完成《都江堰二王廟災後搶險修繕工程勘察報告》(2012),《文化遺產保護100》(2011)。

代表性論文:

2004年,《張飛廟文物搬遷保護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碩士論文;

2010年,《都江堰伏龍觀古建築群災後重建》,建築學報2010.09;

2010年,《文物建築工程災後緊急響應工作初探——以5.12地震二王廟災後搶險清理工程為例》,古建園林技術2010.4;

2013年,《遇真宮山門及東西宮門頂升保護工程介紹》. 古建園林技術,2013(4):11.(中文核心期刊);

2014年,《從遺產地精神看拉卜楞寺的遺產保護》,中華文化遺產.2014(1) ;

2014年,《部落歷史視角下的成吉思汗陵保護》,《住區》2014.06;

2014年,《文物歷史研究對保護的意義——以青島山炮臺遺址修繕工程為例》, 古建園林技術,2014(2):11.(中文核心期刊);

2014年. 《遇真宮明代建築基礎構造調查研究》. (清華建築學院《建築史》).

主持或參與研究實踐項目:

2001-2003,完成三峽工程中最大的文物搬遷工程——張飛廟文物搬遷保護工程, 專業負責人。

2001-2004,參與西藏文物保護三大工程之一布達拉宮雪城建築修繕工程;

2002年,故宮大修工程-太和門區域修繕測繪工程。

2005年,主持完成《成吉思汗陵文物保護總體規劃》,獲2006國家文物局「十佳」優秀工程設計獎;

2007年,主持完成《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文物保護規劃》,獲2007教育部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

2008年,完成《五臺山佛光寺文物保護規劃》,獲2009教育部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

2009年,主持完成《甘肅拉卜楞寺文物保護規劃》,獲住建部2009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二等獎。

2008-2010年,主持完成《汶川5.12災後重建項目——世界遺產都江堰伏龍觀古建築群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獲得201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

2008-2011年,參與完成《汶川5.12災後重建項目——世界遺產都江堰二王廟古建築群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專業負責人,獲得國家文物局優秀文物保護工程特別獎。

2012年,主持完成《青島市地鐵工程文物保護專項諮詢報告》,獲得北京市工程諮詢二等獎。

2013年,主持完成《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文物保護規劃》,獲得北京市首規委優秀城鄉規劃一等獎。

2015年,主持完成《內蒙古匯宗寺文物保護總體規劃》,獲得北京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三等獎。

2007-2017年,歷時十年,完成國家南水北調最大的搬遷項目——世界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明代遇真宮整體原址頂升保護工程。完成博士論文出版《文物建築遷移保護研究》。

職稱: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專著論文

專著《中國近代建築遺產的保護和利用》(2018);

譯著《論現代建築》(2017),《圖解室內設計教科書》(2015),《新版簡明無障礙建築設計資料集成》(2006)。

代表性論文:

<遺產保護視角下的歷史建築整體位移探討>,工業建築,2018.12;

<陽穀坡裡教堂的建築歷史與保護策略研究>,北京建築大學學報,2017.2;

<中國近代的建築保護與再利用>,建築學報,2012.10;

<中國近代建築保護與再利用近 20 年之狀況>,《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2012.8;

<中國近現代建築的折衷主義思潮—「中國式」建築之我見>,《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七)》,2010.8;

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歷史研究與價值分析,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2;

古城牆與現代城市發展關係——以荊州古城牆為例,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8;

<「香廠新市區」歷史研究與價值分析>,建築與文化,2017.4;

古遺址周邊環境風貌整治研究—以馬壩人—石峽遺址為例,建築與環境,2015.5.

主持或參與研究實踐項目:

科研課題:

1)中國近代建築保護與再利用狀況的研究與分析,教育部基金項目,主持,2011-2015;

2)近代建築的價值評價體系研究,北京建築大學校級課題,主持,2013-2014;

3)北京現代建築遺產及其保護與再利用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計劃一般項目,主持,2016-2018.

科研實踐項目:

1. 文物保護規劃:

2018年,恩江古城址保護規劃

2017-2018年,古城漢墓保護規劃

2017年,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海昏侯國城址與海昏侯墓)保護規劃

2016-2018年,華林造紙作坊保護規劃

2016-2017年,吳平墓群保護規劃

2015-2016年,鎮江鐵甕城遺址保護規劃

2015-2016年,邵陽寶慶府古城牆保護規劃

2015-2017年,兗州天主教堂保護規劃

2015-2016年,西吳寺遺址保護規劃

2014-2015年,邵陽北塔保護規劃

2013-2014年,望京樓夏商城址保護規劃

2013-2014年,新密李家溝遺址保護規劃

2. 文物保護工程:

2015年,陽穀坡裡教堂修繕方案設計

2015-2016年,馬壩人-石峽遺址環境整治方案設計

3. 《城牆保護工程導則》編制,國家文物局,2017-2019.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

zouyue@bucea.edu.cn

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工作:建築物理環境 , 建築節能與生態技術 , 建築技術與設計 , 數位化設計

建築構造和建築物理

建築數位技術(CAD和BIM)

2014年獲全國標準圖設計二等獎

職稱: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建築技術 建築評論

主要成就:

出版教材:

1、室內設計,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建築裝飾專業教材,中國勞動社會保障社,2002.7

2、室內專題設計案例分析,中國勞動社會保障社,2004.6

3、房屋建築構造學,副主編,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9.7

4、房屋建築構造學課程設計指導與習題集,第二作者,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9.8

5、建築概論,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9

專著:

1、鄉村別墅,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2.10

2、極少主義——極多主義,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4.5

3、建築的策劃,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5.3

主要論文:

1、馮萍,劉棟棟,城市地下道路標誌標線及安全疏散的調查與研究,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4.08

2、馮萍,黃莉,在傳統建築文化中徜徉,綠色科技,2014.12

3、馮萍,王眾,淺談BIM在國內發展的誤區及若干應用問題,《數位技術與建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06

4、馮萍,尋求城市綠色空間的途徑,建築技術,2010.11

5、馮萍,觀念的再認識,工業建築,2010.7

6、馮萍,竹材的新空間,工業建築,2009.8

7、馮萍,從世博會展館建築的發展看當今建築趨勢,建築技術,2007.11

8、馮萍,由「福祿壽」天子大酒店想到的,建築文化與藝術系列叢書《建築意》第五輯,2006.1

9、馮萍,塞維亞日本館的啟示,建築文化與藝術系列叢書《建築意》第二輯,2003.10

10、馮萍,由陌生變為親近的旅程,建築文化與藝術系列叢書《建築意》第一輯,2003.9

主持項目: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臺專項基金項目——深入地下資源庫建設,2016.4——2017.5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臺專項基金項目——風採中國資源庫建設,2014.4——2015.5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臺專項基金項目——頂盛中國資源庫建設,2012.4——2013.5

城市立體綠化的技術措施研究——以北京為例,2011.7——2013.6

清水混凝土在建築與裝飾工程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2008.7——2009.7

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房屋建築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2009.5——2010.9

參與項目:

城市地下道路建造與運營安全關鍵技術研究——地下道路交通標誌及出入口關鍵指標研究,2013.12——2014.12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臺專項基金項目——中國傳統住宅建築的綠色啟示,2011.5——2012.5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臺專項基金項目——首都北京橋梁建築與結構特色資源包建設,2008.5——2009.5

北京市教委教改研究項目,土木類專業力學基本概念貫穿式教育與訓練的模式研究,2005——2009

校級教研項目——建築概論精品課程建設,2007.06——2008.12

863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子課題,提高結構體系綠色性能的技術研究,2004.1~2006.6

獲獎情況:

2005.12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土木系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二等獎

2009.04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第七屆校級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優秀教案獎

2009.12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校級優秀班級導師

2011.07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校級優秀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獎

2012.06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學優秀獎二等獎

承擔課程教學:

房屋建築學;建築概論;建築構造;建築結構;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

職稱:副教授

研究方向:

生態安全理論下的城鄉規劃與建築設計研究;城鄉遺產保護研究;綠色城市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宜居住區規劃設計理論及應用研究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曾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生態宜居理念的保障房住區規劃設計與評價方法研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軟科學研究項目《基於生態理念的城市住區規劃研究》和《生態宜居理念導向下城市老城區人居環境整治及歷史文化傳承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北京老城區歷史文化傳承與文化空間重構研究》、《存量開發導向下老舊城區生態安全規劃與標準研究》等科研課題20餘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社會結構變遷的鄉村整合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部傳統地域建築綠色性能總結及科學評價》、科技部《傳統民居聚落基礎設施完善與使用功能拓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研究中心課題《創新驅動下的未來城鄉空間形態及其城鄉規劃理論和方法研究》等課題研究10餘項;發表《汶川地震災後永久性農村住宅設計思考》、《北京傳統居住空間文化的承繼研究》、《基於生態安全約束的再生利用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決策》等論文30餘篇;參與制訂《舊工業建築再生利用系列技術標準》3部。

主持完成雲南871工業園區規劃設計、調兵山市通用理想城規劃設計、西北大學宿舍樓改造設計、山西太鋼舊工業建築改造更新設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規劃設計、 唐山鳳凰新城D1/D2/D3地塊規劃設計、秦皇島三裡莊一期規劃設計、 石家莊棉四生活區改造規劃、陝西省渭南市許村的城中村改造規劃項目、 西安風雷儀表廠改造更新規劃設計、昆明八七一創意工場規劃設計等多個項目。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專著論文:

1 可持續性計量法 (譯著)

2 2014一級註冊建築師考試教材第三分冊建築物理與建築設備( 編著 )

3 2014一級註冊建築師試題集第三分冊建築物理與建築設備 (編著)

4 2015年一級註冊建築師考試歷年真題與解析 第三分冊 建築物理與建築設備(第十版) (編著)

5 2015年一級註冊建築師考試教材 第三分冊 建築物理與建築設備 (編著)

6 頤和園古典園林夜景照明技術研究 (學術專著)

7 高等教育軌道交通「十二五」規劃教材——房屋建築學 (國家級規劃教材)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1 城市地鐵站空間緊急逃生視覺環境研究(校級)

2 高層建築室外風致氣動噪聲特性及影響因子研究(市級)

3 高層建築室外環境氣動噪聲影響及對策研究 (國家青年自然科學基金)

4 公共機構綠色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十二五課題子課題)

橫向設計項目:

1 北京騰達大廈綠色建築星級達標項目諮詢

2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研樓綜合會議室廳堂音質設計諮詢

3 濟南空軍後勤接待樓夜景照明設計

4 北京華能集團小湯山培訓中心A座建築照明設計

5 南戴河戴河大街夜景規劃設計

榮譽獲獎:

1 中國照明學會照明設計二等獎

2 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北京優秀獎

3 第十四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微課組優秀獎

4 首屆全國建築類微課比賽社科類作品三等獎

承擔課程教學:

二年級 建築構造一,建築構造實習一,建築構造二,建築構造實習二,建築概論(環能學院)(2010年起)

三年級 建築物理光環境 建築構造三 建築構造實習三(2010年起)

四年級 大型公建設計(2015年)

五年級 畢業設計(2015年)

職稱:講師,國家註冊規劃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城市歷史保護;城市更新;城市設計;城鄉規劃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

《碎化與重整:社會-空間視角的北京歷史文化街區研究》博士論文

北京老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中的問題辨析與思考[J].北京規劃建設,2019(S2):34-41.

微觀居住密度視角的北京傳統院落改善研究[J].北京規劃建設,2019(03):69-74.

北京舊城歷史文化街區更新中資金優先使用方向研究[J].北京規劃建設,2018(02):66-70.

社會--空間視角下北京歷史街區整體保護思考[J].上海城市規劃,2017(06):1-7.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 Area with Social Orienta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ree Historic Areas in Beijing[J]. Irspsd International, 2016, 4.

基於「生態優先和文化制勝」開發理念的龍象谷國際生態文化旅遊區規劃[J].小城鎮建設,2014(05):76-82.

主持或參與研究課題:

基於政策-空間-治理融合視角的北京老城整體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在研,主持人

基於遺產價值評價的北京舊城歷史文化街區可持續保護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6-2019)

北京城市空間與建築品質提升系統性理論和方法研究及應用,北京市科技計劃(2018-2019)

北京市東城區2019年開展街區更新-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調研課題,主持人

北京城市體檢評估-老城整體保護專項評估(2018年度)

北京市東城區2018年完善規劃體系-打造歷史文化金名片調研課題

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實踐評估(2017年度)

北京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實施評估(2014年度)

北京舊城人口疏解與文化重建問題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優秀成果

北京舊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公眾參與方式研究

北京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土地利用與產業發展研究

清華-MIT清潔能源城市研究

傳統村落現狀與分類研究

農村社區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運行機制研究(2019年度)

村鎮住區綠化與開放空間規劃設計技術研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身體與建築、中西方建築文化比較、城市設計

主要成就:

主要論文    

(1)顧月明. 矛盾與融合——大眾文化與建築. 世界建築, 2012(5):131-135.    

(2)顧月明,身體的城市空間——從施密茨的新現象學出發解讀紐約高線公園,建築技藝,2016(3):14-19.     

(3)顧月明, 身體感、衛生和建築——西方近現代清潔和骯髒觀念轉變對建築的影響,建築師,2016(5):97-104.    

(4)顧月明,身體與自然:西方古代醫學理論對建築環境觀念的影響,建築與文化,2017(3):57-59.

(5)顧月明,中國傳統儀式中的身體規範與空間秩序, 2019中國建築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9:222-229.

參與實踐    

2008:寧波雲龍鎮文化中心(已建成)    

2008:寧波雲龍鎮雲龍鎮商業綜合街區(方案創作)    

2008:天津圖書館方案投標(方案創作)    

2009-2010:四川聚源新城設計(方案創作)    

2011:武漢會所設計(方案創作)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一、以中國城鎮規劃建設為研究方向。具體研究內容涉及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詳細規劃和景觀綠地系統規劃、城鎮居民點更新改造等;

二、以西方現代景觀規劃理論與實踐為研究方向。重點關注美國景觀設計的發展和新趨勢,同時與中國當代景觀設計實踐和理論做比較研究。

主要成就:

近幾年獲獎:

2018年城鄉規劃學會「綠點」規劃設計競賽二等獎指導教師

2015年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優秀班主任

2014年 教研論文獲2014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優秀教學論文獎,

出版物:

2005年專著:《傳承、整合與嬗變——美國景觀設計發展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南京,2005

2013年教材合編《城市規劃專業英語閱讀》,趙紀軍、陳曉彤合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武漢2013.3

學術論文Research Articles

學術論文發表30餘篇,近幾年發表論文:

2020年5月 陳曉彤等著:《鄉村振興中鄉村規劃的改進:基於行動者網絡的分析》北京建築大學學報,2020(05)

2020年3月 陳曉彤等著,《加強空間治理: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思路》,學習時報,2020(03)

2019年5月陳曉彤等著,《社區微更新研究的進展與展望》,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9(05)

2019年2月 陳曉彤等著,《旅遊視角下工業遺產再生設計研究——以江州》,遺產研究與保護,2019(02)

2016年10月陳曉彤等,《新型城鎮化與城鄉治理現代化》,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10)

2014年3月 陳曉彤等,《女性與美國早期風景園林學發展》,中國園林,2014(03)

2014年9月陳曉彤等著,《以「專題研究」為導向的畢業設計教學方法探索》,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09

職稱:副教授 

電子郵箱:

liujianfeng@tsinghua.org.cn

研究方向:

城市規劃與設計

區域規劃與城市發展研究

城市比較與評價 

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   

城市管理與政策

主要成就:

參加學術團體、社會職務:

2009年~今,參加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人居環境專業委員會,先後任委員,副秘書長。

2011年~今,參加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為會員。

2011年~2013年,受聘重慶市規劃局與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擔任重慶市區縣首席規劃師職務。

2013年~今,受聘貴州省安順市顧問專家。

規劃研究實踐經歷:

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區域規劃(2006,專題研究)

貴州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專題負責)

廣州蘿崗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研究(2006,專題負責)

三亞城鄉統籌概念規劃(2008,項目負責)

成都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2010,專題負責)

重慶市萬州空間發展戰略研究(2010,項目負責)

貴州省盤縣城鄉空間發展戰略研究(2012,項目負責)

重慶市域城鎮空間發展戰略研究(2012,項目負責)

黔北城市群(遵義都市圈)規劃(2015,技術負責)

貴州省空間發展戰略規劃(2015,技術負責)

浙江省仙居縣城城市總體規劃(2001,技術負責)

雲南省宣威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項目負責)

蘇州太湖科技產業園總體規劃(2008,項目負責)

陝西省渭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專題負責)

黑龍江省伊春市中心城總體規劃(2009,項目負責)

重慶市萬州城市總體規劃(2011,項目負責)

貴州省盤縣縣城總體規劃(2012,項目負責)

四川省屏山縣縣城總體規劃(2012,項目負責)

貴州貴安新區總體規劃(2013,項目負責

大興新城公共設施規劃專題研究(2006,項目負責)

北京市大興區衛生事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項目負責)

重慶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規劃諮詢研究(2010,項目負責)

綿陽市涪城區城鄉統籌規劃(2010,專題負責)

河北省永清縣公共設施綜合布局規劃(2015,項目負責)

貴州省安順市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5,項目負責)

貴州省羅甸縣空間發展戰略規劃(2016,項目負責)

職稱:副教授,註冊城市規劃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

1、校研究基金項目,00331615002,2015/7-2017/6,進行中,獨立主持

發表論文:

1. 第一作者論文

(1) 桑秋,張平宇,羅永峰,高曉娜,瀋撫同城化的生成機制和對策研究,人文地理, 2009,(03):32-36。

(2) 桑秋,張平宇,高曉娜,辛馨,遼中城市群縣域綜合發展水平差異的時空特徵分析,地理科學,2008,(02):150-155。

(3) 桑秋,張平宇,蘇飛,辛新,20世紀90年代以來瀋陽市人口、經濟、空間與環境的協調度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02):115-119。

(4) 桑秋; 張平宇; 韓鳳. 遼西地區相對資源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1, 21(12): 21-26.

會議論文:

1. 第一作者論文

(1) 桑秋. 跨界區域工業量化重構及對居住空間影響研究[J]. 2012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

2. 既非第一作者又非通訊作者論文

(1) 汪淳; 桑秋; 齊元靜; 盧慶強. 生態型能源化工產業園區規劃研究——以陝西省榆林市榆橫煤化工產業區為例[J]. 2010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城鄉規劃與設計、城市規劃與交通規劃協調、韌性城市、可持續城市

主要成就:

出版專著:

1、 高鐵客運樞紐接駁規劃與設計[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6,

2、 城市與交通一體化規劃:新加坡經驗與珠海規劃實踐[M],中國建工出版社,2019

參編著作:

1、 中國特色城鎮化發展戰略研究第二卷:城鎮化進程中的綜合交通運輸問題[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3.12

2、 生態城市與綠色交通國際經驗[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3.12

3、 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12

4、 Eco-Cities and Green Transport[M],Elsevier,2020

代表性論文:

1、無車區發展模式及規劃策略探索,綜合運輸,2019.01

2、城市客運交通樞紐與周邊用地一體化建設研究,城市交通,2015.10

3、基於「綠色換乘」的高鐵樞紐接駁體系建構,城市規劃,2014.12

4、高鐵客運樞紐周邊快速集散系統規劃組織模式與要點探討,綜合運輸,2015.07

5、高鐵客站與城市公交的一體化銜接模式,城市規劃學刊,2010.6

6、可持續性「纖維」綠廊在緊湊城區規劃中的應用,城市規劃學刊,2009.6

7、基於地域性理念的當代鐵路客站形態創作研究,城市空間設計,2009.12

8、密斯流動空間量化分析研究,建築師,2009.10

9、大型體育場館的生態節能設計分析,建築師,2008.06

10、信息社會建築設計的「複雜性」理念及其表現,華中建築,2007.06

11、濱海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與碳排放關係研究——以大連市為例,天津大學學報,2014.03

12、城市群結構及其交通需求特性研究,綜合運輸,2014.10

13、基於綠色交通理念的交通供求關係導向策略研究,綜合運輸,2013.12

14、鐵路貨櫃物流園區規劃設計分析,城市空間設計,2011.12

主持科研課題:

1、 大都市區綜合客運樞紐與城市空間的耦合機理及開發模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2015-2017

2、 北京遠郊軌道交通樞紐與周邊土地一體化開發機制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2014-2016

3、 高鐵客運樞紐交通接駁規劃與設計研究,建設部科技項目,項目負責人,2014-2015

4、基於綠色換乘的高鐵客運樞紐接駁規劃理論研究,中國博士後面上基金,項目負責人,2012-2013.

5、北京市古建築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社會文化價值評估策略研究,項目負責人,2015-2017.

主持或參與工程項目:

1、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面臨的問題及對策,2018-2020

2、北京城市副中心機動車靜態交通規劃設計導則,2017-2020

3、北京城市副中心街道設計導則,2017-2020

4、長城文化帶保護與發展5年行動規劃,2017

5、通州南大街歷史街區更新與保護,2017

6、京濱、京唐城際鐵路沿線土地開發機會研究,2015

7、交通樞紐與周邊用地一體化規劃設計方法2014

8、浙江省樂清市綠色生態新城綠色交通專題研究,2013

9、北京市中心商業區綜合性排堵保暢對策與政策研究,北京市交通委,2013

10、汶川縣漁子溪村震後重建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築設計, 2009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建成環境的使用分析與評價、室內設計及環境色彩研究分析

主要成就:

承擔課程教學:

設計初步、室內設計及原理、人機工程學、環境心理學、建築設計及原理(一)

職稱:講師

研究方向:

數位化設計、建築文化、歷史建築保護

主要成就:

相關成果:

發表論文兩篇。已結題縱向科研項目一個,在研教研項目一個。

主持設計住宅、酒店、及相關公共建築項目20餘項。

承擔課程:

建築學院數位化設計系列課程中的平面設計、三維設計、工程設計、協同設計等課程。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

主要成就:

科研、教研項目:

1、項目主持,風景園林場地設計的智能化管控及其應用研究,項目編號5140802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2015.1.1- 2017.12.31;

2、項目主持,2018年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實培計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8.10.30-2019.12.31;

3、項目主持,基於多目標優化的鄉村景觀智能化設計方法及其教學實踐,北京建築大學特別委託項目(自由申報),2016.7.1- 2017.12.31;

4、項目主持,北京風土景觀演進及其遺產價值研究——以京郊11處風景區為例,北京建築大學(校博士基金),2014.7.1- 2016.3.31;

5、項目主持,以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13-25(校本科生教研課題),北京建築大學,2014.1.1- 2014.12.31;

6、項目主持,「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項目編號Y15-10(校研究生教研課題),北京建築大學,2015.1.1- 2016.12.31;

7、項目主持,基於風景園林教學實踐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建設,校黨建思政課題,北京建築大學,2014.5.1- 2015.4.30;

職稱: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碩士)畢業
學位: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設計學科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及原理/建築學科室內設計及原理,主要從事建築、環境、室內、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設計研究與實踐

主要成就:

承擔教學:環境設計及原理、非遺保護理論與實踐等課程

科研項目:主持國家藝術基金、北京市社會科學、住建部、文旅部、北京市等項目

發表論文:「清王府建築營造技藝傳承探索」「蘇作傳統家具製作技藝傳承譜系初探」等

出版著作:《衛浴設計》《BIM技術室內設計》等

獲獎:建築初步課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錦州建國酒店獲精瑞科學技術獎室內設計金獎等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綠色建築、健康建築、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綠色生態規劃、建築低碳發展

主要成就:

參與的科研課題:

國家發改委課題《中國建築低碳發展戰略研究》中的子課題《中國2020年建築領域低碳發展戰略目標與路線圖研究》及國務院《中國低碳發展戰略研究總報告》政策建議稿的相關內容;美國EF基金會-可持續能源項目《建築拆除管理政策研究》中的「國外建築拆除管理調研」和「建築拆除審批程序和建築過程監管」的子課題研究;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醫院建築綠色化改造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的典型案例分析;武漢發改委課題《武漢市建築行業碳減排潛力成本分析及政策研究》;南京南部新城管委會、江蘇省住建廳科技處課題《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區)「綠色建築+」發展規劃》等。

參與的主要工程類、諮詢類項目:

中德·海門低碳生態新城專項規劃及管理體系(中德合作低碳生態城建設);商丘南部新城綠色生態新區生態規劃指標體系研究;京杭運河樞紐港擴容提升工程(宿遷洋河物流樞紐)1號樓、2號樓(德國DGNB白金、中國綠色建築三星級設計標識);海門市龍信廣場 1-14 號樓(綠色建築三星級標識);啟東皇冠假日酒店(綠色建築三星級設計標識)、盱眙國聯龍信辦公樓項目(綠色建築三星級設計標識)等。

參編書籍、標準及代表性論文:

《醫院建築綠色改造技術指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5.12)、《醫院建築綠色改造工程案例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5.11)、《既有公共建築機電系統能效提升技術指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9.12)、《醫院建築綠色改造技術規程》T/CECS 609-2019、《城市舊居住區綜合改造技術標準》T/CSUS 04-2019、《既有社區綠色化改造技術標準》JGJ/T 425-2017、社區醫院建築適老化設計優化方法淺析 ,建築科學2016(vol.32 sup)、醫院建築改擴建的建築模塊擴展,建築科學2014(vol.30 sup.)等。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電子郵箱:bianqian@bucea.edu.cn

研究方向:

景觀規劃與設計;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思想與技術

主要成就:

參與課題:

1.蘇州園林傳承與創新及香山幫研究

2.基於圖像學的明代私家園林實景繪畫的圖像生成機制及其應用研究

3.明代私家園林與繪畫的互動演進機制研究

參與實踐:

1.晉中百草坡森林植物園規劃設計

2.河南省南陽紫山植物園規劃設計

3.湖北省英山四季花海·旅居新鎮總體規劃

4.渤海新區中捷大學科技園建築外壞境方案設計

5.遷安市濱湖東路集雨型綠地示範項目

6.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探險島(Adventure Isle)片區場地開發(Area Development)駐場

7.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園冶園(瓊華仙璣)方案設計

8.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設計師園(幾園)方案設計

9.(北京)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景觀概念方案設計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城市設計 

地下建築學

主要成就:

專著論文

商謙. 淺談地下建築的公共入口. 城市設計. 2018(1):74-83.

商謙. 校園地下空間形態模式初探. 城市設計. 2017(5):78-85.

Sun Shimeng, Shang Qian. An observation on urban regeneration in Beijing Old City during 2004-2016. Proceedings of UIA 2017 Seoul World Architects Congress. Seoul, 2017.9.

商謙. 蘇西·坦尼鮑姆的紐約地鐵音樂研究及其對北京的啟示. 城市設計. 2017(1):92-101.

朱文一, 商謙. 城市翻修設計課程教學系列報告(30):「北京規矩」城市設計導則. 城市設計. 2017(6):96-112.

Shang Qian. Underground space: A view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Beijing old city. Proceedings of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Centers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Saint Petersburg, 2016.9.

商謙, 朱文一. 北京「鼠居」居室記錄. 城市設計. 2015(1):102-107.

朱文一, 商謙. Beijing as an Underground Metropolis in the future / 探索北京地下建築的未來. 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文集. 2013.11: 156-165, 439-448.

Shang Qian, Zhu Wenyi. A study on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in Beijing.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Centers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Singapore, 2012.11.

商謙, 朱文一. 大型地下公共空間與當代北京城. 建築創作, 2012(7):190-196.

朱文一, 劉健, 商謙. 「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14): 紫禁城外筒子河周邊地區改造設計. 世界建築, 2012(5):136-143.

朱文一, 範路, 商謙. 「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1): 大沽船塢工業遺址改造設計. 世界建築, 2011(4):116-127.

朱文一, 商謙, 李煜. 廣州井: 廣州白雲文化中心城市設計構想.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職稱: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公共藝術設計、繪畫創作與教學

主要成就:

曾參與設計《焦莊戶地道戰展館浮雕》等公共藝術作品。

主持、參與教、科研項目:北京社科基金《城鎮化背景下北京鄉村社區公共藝術研究》、《北京老舊社區人文景觀環境建設研究》、《北京高校藝術教育與人文素質提升研究》。北京市教委項目《京郊環境建設中鄉土藝術的應用研究》、《北京市居住小區公共藝術功能性研究》。北京建築大學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項目《現代藝術評析教學》,北京建築大學教研項目《設計類跨專業美術課基礎教學研究》、《藝術設計專業藝術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等。

作品參展:藝術創作曾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美展》、《全國首屆小幅水彩畫展》、《亞洲水彩畫大展》、《中韓美術作品交流展》、《上海水彩畫雙年展》、中國美術館《為師為藝為學》等國內、外多項展覽。

論文發表:《中國油畫》《中國美術報》《美苑》《美術大觀》《中外文化交流》《中國教育報》《中華建築報》《中國建築教育》等多家刊物發表作品及論文。

職稱:副教授

研究方向:

設計學,當代公共藝術與視覺傳達研究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1.《推進文化建設背景下的中國當代地鐵公共藝術文化系統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013,1-2016,12;

2.《建設世界城市背景下的北京地鐵公共藝術系統研究》,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2011,1-2013,12;

獲獎:

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建築與環境設計學生美術作品展優秀輔導教師獎(高教研),2015-9

第二屆全國高等院校建築與環境設計學生美術作品優秀指導教師獎(高教研),2013年-5;

作品:《莫蘭雪》,首屆上海朱家角國際水彩雙年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國際展覽),獲優秀獎(最高獎);

論文:《公共藝術的發展與大眾文化》,青年學術論文獎,建設部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職稱:碩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及理論 / 城市更新、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方向

主要成就:

科研課題:

2019.1-今  基於「臨時性使用」模式的工業建築遺存開發與再利用策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主持人

2018.8-今  騰退疏解背景下北京工業建築遺存綜合性再利用與管控導則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主持人

2018.6-今  市場化語境下工業建築遺存空間轉型策略與功能提升, 北京市屬高校基本科研項目,課題主持人

2017.9-今  中國傳統村落歷史價值研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課題,課題參與人

2016.12-今  既有工業建築非工業化改造專項研究.科技部重大課題支撐計劃,課題參與人

2017.2-2017.9  國內外老工業區經驗與啟示,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委託課題,課題參與人

2013.9-2015.9  既有工業建築的生態化改造與關鍵技術提升研究 科技部重要課題支撐計劃,課題參與人

2008.8-2009.8  沁河中遊傳統民居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參與人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地域建築的理論與實踐,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十三五重點課題「基於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綠色建築模式與技術體系」(項目號SQ2017YFSF050098),主研人員,在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族聚居地建築地區性和民族性的關聯性研究」(項目號50978152),主研人員,結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建築地區性的環境適應性設計模式和策略研究」(項目號51378272),主研人員,結題

職稱: 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鄉村人居環境

主要成就:

主持及參與項目:

1. 《鄉土建築營建範式與技術改良策略研究》,北京建築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主持

2.《農村住房建設和使用情況調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研究項目,參加

3. 《北京傳統村落風貌特色的傳承與創新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參加

4.《傳統古建聚落適應性保護及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參加

職稱: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環境藝術設計從事室內設計、陳設設計、展示設計和景觀設計的研究及設計實踐工作

主要成就:

專著:出版專著《室內設計可持續發展策略》,並參與《設計藝術的環境生態學——21世紀中國藝術設計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和《室內設計資料集2·裝飾與陳設編》的編著工作。

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有《當代中國藝術設計產品消費研究》、《藝術化的景觀環境設計》、《規劃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基於環境觀念的室內設計》、《論可持續室內設計的創新》、《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北京城市環境設施探析》、《On Innovation of Sustainable Interior Design》等。

主持和參與實踐項目:國家級、省部級研究實踐項目10餘項,

獎勵:曾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學校教學優秀獎。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專著論文:

Shanshan LI. 「A View of Flexible Housing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al, Educational, Economic andManagement Engineering (2014), 8(4), 949-953.

Shanshan LI. 「User Participation – an Essential and Practical way to Flexible Housing」. Architecture Anthology I: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5), 139-152.

李珊珊. 「彈性住宅必要性研究」.《 住宅產業 》. 2015(09). 50-52.

LI Shanshan. 「Post-occupancy Investigation of Two Open Building Projects」.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2015(04).

職稱:講師,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綠色建築與生態城市研究,關注都市農業、生產性景觀、垂直農場和建築與農業種植一體化

主要成就:

科研課題

[1]. 2017-2019,建築與農業種植一體化研究——以京津地區城市住宅為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已完成,主持

[2]. 2018-2020,基於生產性城市景觀的北京中心城區既有社區有機更新研究北京市,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在研,主持

[3]. 2017-2018,瀕危傳統村落標準調查研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項目,已完成,主持

[4]. 2019-至今,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項目,在研,參與

[5]. 2015-2017,北京地區城市建築與農業種植一體化的生態策略研究,北京建築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已完成,主持

[6]. 2016-2019,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城市設計理論方法體系研究,已完成,參與

[7]. 2013-2015,基於低影響策略的合作型城市農業住區系統構築及評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已完成,參與

教學課題及獲獎

[1]. 從既有體驗到專業認知——建築學低年級設計教學的專項研究與連貫思維訓練,中國建設教育協會,2019-2021,在研,主持

[2].「培育精神」與 「培養技能」——自主學習動力與能力的培養模式研究,北京建築大學,2017-2019,在研,主持

[3]. 優秀教案,基於行為尺度的日常生活場所空間重建訓練——生活立方空間家居設計, 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2019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城市設計、健康城市、健康建築學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 、城市設計、公共健身空間、健康城市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1)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研究

(2)世界遺產管理規劃研究

(3)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研究

(4)文物保護與展示工程研究

(5)文化遺產價值闡釋與展示研究

主要成就:

1-主要研究項目

(1)2017-2019住房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計劃與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開放課題資助項目(省部級重點項目):《北京長城國家公園資源價值整合及保護利用模式研究》(主持人)

(2)2015-2016國家文物局課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要求》修編(專項負責人)

(3)2012-2013國家文物局課題《超大型文化線路「絲綢之路」遺產的保護與研究》(專項負責人,獲2014年度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2015年度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4)2004-2007國家文物局課題《「十一五」國家重要大遺址保護規劃綱要(第一批)》(主要參加人)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

1,眾妙之「門」,[J] 古建園林技術,2010,12

2,紅磚美術館庭園三識, [J] 建築學報,2013,02

3,從闌檻鉤窗到美人靠, [J] 醒獅國學,2013,08

4,水平與垂直:木構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空間表現性, [J] 時代建築,2014,05

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
學位: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老年居住建築 / 居住環境與景觀

主要成就:

學術論文:

1.李路陽、遠藤秀平:竹原義二の獨立住宅作品に見るアプローチ空間の設計手法に関する研究(日語),日本建築學會計畫系論文集744,2018.02

2.李路陽、沈悅、山本聰、遠藤秀平:現代獨立住宅作品における庭の形態及び構成の特徴に関する研究(日語),ランドスケープ研究78(5),2015.03

3.李路陽、沈悅:日本建築家石井修的景觀融合型獨棟住宅布局手法研究,中國園林2018年4月刊

4.李路陽、遠藤秀平:竹原義二の獨立住宅作品における屋內外空間の関係について(日語),神戸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紀要9,2017.12

5.李路陽、沈悅等:中國における企業保養所の設計について(日語),景観園芸研究16,2014.11

6.李路陽、沈悅、山本聰:1970年代以後の近畿地方における獨立住宅の庭と住宅空間との関係性について(日語),日本造園學會関西支部大會研究?事例発表要旨集,2014.09

7.李路陽、沈悅:獨立住宅の屋內外空間における視覚的つながりに関する研究(日語),日本造園學會関西支部大會研究?事例発表要旨集,2016.09

8.李路陽、沈悅:竹原義二の獨立住宅作品に見る內外空間の境域形態について(日語),日本造園學會関西支部大會研究?事例発表要旨集,2017.09

職稱:講師

研究方向:

性能導向的建築設計、健康建築、綠色建築

主要成就:

獲獎:

2017 白塔寺街區開間更新項目(Maximize the Minimum in China Baitasi urban regeneration),第五屆全球拉法基豪瑞可持續建築大獎賽,亞太賽區提名獎(Lafarge Holcim Awards Acknowledgement prize 2017 Asia Pacific),獲獎人排序第二

2016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優秀博士論文

職稱: 講師

研究方向:

 色彩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展示設計研究及設計實踐工作。

主要成就:

主持和參與實踐項目:國家級、省部級研究實踐項目10餘項,其中獨立主持並完成了北京教委項目「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站臺環境設施系統研究」,參與了2019年北京醫管局組織的《市屬醫院基本建設標準》的「人文視覺環境」部分的標準制定工作。設計實踐項目包括:社區地下空間改造、老廠房空間改造、民宿設計、展陳設計、企業VI設計等等。

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近年撰寫的著作:

2008年,參與寫作「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中國建築藝術」子項。

2013年,《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3,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年,《閩南民居傳統營造技藝》(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3,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年,《歐式建築細部設計法則》,3/3,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6年,《中國傳統營造技藝多媒體資源庫-香山幫傳統營造技藝》(「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1/3,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職稱:講師 

主要成就:

主持和參與的研究項目:

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空港都市區空間成長機制與調控策略,2011-2015年,新聞出版總署,項目主持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東北振興」背景下的中心城市發展戰略及其空間績效評價,2014-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主要研究人.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嚴寒地區綠色村鎮體系構建及其關鍵技術研究,2013-2015年,科技部,項目參加人.

國家博士點基金項目:寒地城市居住區日照設計技術研究,2011-2014年,教育部,項目主要研究人.

黑龍江省建設廳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城市居住區日照標準與用地規劃研究,2012-2015年,黑龍江省建設廳,項目主要研究人.

近期規劃設計項目:

哈爾濱出城口及學府路城市設計,2010.03-2010.12,項目負責人.

哈爾濱城市設計導則,2011.09-2011.12,項目負責人.

松花江農場總體規劃及總體城市設計,2011.3-2011.12,項目負責人.

哈爾濱避暑城生態低碳規劃,2013.07-2014.04,項目負責人.

職稱:講師,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城市設計(城市規劃、建築學)

社區規劃與房地產研究

主要成就:

榮譽和獲獎:

2015首屆「青樂杯」香港青年微電影大賽一等獎(編劇)

2015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城市設計佳作獎(1)

2015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城市設計佳作獎(2)

2014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優秀教學論文獎

2014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城市設計課程作業評優佳作獎

2013第十一屆中國環境設計學年獎城市設計獎

2011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發言論文證書

職稱:講師,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建築遺產保護,建築歷史與理論

主要成就:

實踐工程:

1 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北地區街區整理與復興城市設計,2018

2 北京城市副中心南大街歷史片區城市詳細設計,2018

3 山西省臨汾市天馬曲沃考古遺址公園,2017

4 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考古遺址公園,2016

5 重慶天生城遺址保護規劃,2016

6 明中都西城牆外環境整治及展示利用設計方案,2015

7 湖北省盤龍城考古遺址公園,2015

8 安徽省壽縣壽春城考古遺址公園,2015

9 山東省曲阜市南東門考古遺址保護設施方案設計,2013

10 湖北省通山縣王明璠府第修繕工程,2014

11 長春市吉長道尹公署舊址(道臺衙門)保護修繕工程設計,2014

12 武漢大學半山廬保護修繕工程設計,2014

13 武漢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新四軍軍部舊址保護修繕工程設計,2014

職稱:國家註冊城鄉規劃師

研究方向:

城市與區域規劃,城市設計,社區更新

主要成就:

主持或參與過的主要實踐項目:

1.我國城市風貌特色調查研究:專題二「城市特色風貌區遴選的評價標準研究」、專題四「城市特色風貌區治理體系研究」(主要參與人)

2.山東省曲阜國學小鎮及儒學文化體驗園規劃設計(項目負責人)

3.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洺州新城詳細城市設計(項目負責人)

4.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總體規劃(項目負責人)

5.重慶市北碚區溫泉城二期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負責人)

6.重慶市渝北區興隆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總體城市設計(項目負責人)

7.重慶市人民村舊住宅綜合整治項目——全國舊住宅更新項目重點示範基地(研究骨幹)

8.重慶市彭水縣總體城市設計及濱水重點片區詳細城市設計(項目負責人)

9.浙江省諸暨市老城核心區城市風貌設計

10.重慶市開縣漢豐湖濱水區總體城市設計

11.重慶市園林苗木種植基地核心示範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職稱: 講師

研究方向:

韌性城市理論與規劃方法;生態城鎮政策與規劃設計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

《基於CAS視角的韌性城市系統理論研究及對我國城市規劃的啟示》博士論文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綠色生態城市發展.城市發展研究,2015(2).

低碳生態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指標體系構建與分析.城市發展研究,2014(1).

中國城市低碳生態化水平評估——低碳生態度的構建與應用.建設科技 2012(6).

推廣綠色建築,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城市發展研究 2012.

讓街道承載更多的社會功能. 科學新聞,2011.

濟南市防洪排澇系統規劃建設反思與應對.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08.

香港新市鎮:新世紀的再審視.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2008.

職稱:講師、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職稱: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

◆風景園林法律與政策

◆景觀規劃與景觀資源保護

◆景觀社會學

◆景觀經濟理論

◆風景園林科學哲學

主要成就:

【獲獎】

◆2013年,上海辰山植物園核心區景觀設計獲美國(ASLA)國家景觀獎(10/13)

◆2013年,上海辰山植物園核心區景觀設計獲全國優秀勘察設計園林景觀一等獎(10/13)

◆2013年,上海辰山植物園核心區景觀設計獲北京市第十七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10/13)

◆2011年,青海原子城紀念園景觀設計獲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獎一等獎(8/15)

◆2010年,青海原子城紀念園景觀設計獲英國(BALI)國家景觀獎(8/15)

◆2009年,全國建築學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1/1)

◆2008年,國際風景師聯合會(IFLA)學生競賽評委會獎(2/2)

◆2008—2009年,清華大學綜合二等獎金、優秀社會工作獎

◆2006—2007年,清華大學綜合三等獎學金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醫療建築理論系統及設計方法研究

醫療建築三架馬車:前期策劃、醫療工藝、使用後評價

社區醫養康復模式研究

主要成就:

榮譽獲獎:

朝陽醫院:「北京朝陽醫院門診流程的再造」 榮獲一等獎;

青島膠州醫院「醫院建築規劃設計的原則」 榮獲一等獎;

承擔課程:

理論課:

碩士《醫療健康及產業專題》

相關焦點

  • 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導師介紹【含聯繫方式】
    聯繫導師一定要注意禮貌提前準備好作品集建議發到導師郵箱若有條件可以讓學姐學長幫忙引薦四方本期為大家整理並推送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導師介紹含聯繫方式主要任職: 建築與藝術學院副院長導師類型:博士生導師 碩士生導師
  • 【複試導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導師介紹(含聯繫方式)
    傳真:86-10-62773130E-mail:lufx@tsinghua.edu.cn研究和教學方向西方前衛建築理論與實踐現代醫療設施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新型建造技術與建築材料單軍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單位: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電話: 86-10-62794170傳真:
  • 清華大學教授張杰任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4月30日下午,北京建築大學黨委召開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幹部任免大會,宣布建築學院領導幹部任免決定,黨委書記姜澤廷、校長張愛林出席會議並作講話。任命會議現場黨委副書記張啟鴻宣布學校黨委任命決定:為加強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領導班子建設,學校商請清華大學並經清華大學黨委研究同意,學校4月28日黨委常委會研究決定,聘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杰教授為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導師介紹【含聯繫方式】
    聯繫導師一定要注意禮貌提前準備好作品集建議發到導師郵箱若有條件可以讓學姐學長幫忙引薦四方本期為大家整理並推送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導師介紹職稱:教授,碩導職務: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此外,張愛莉長期從事室內設計和建築設計工程實踐,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智化寺、北京正陽門、白鶴梁題刻、屈子祠等保護規劃項目,參與什邡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什邡市紅白鎮災後重建規劃、青海玉樹災後重建規劃、21 支渠及周邊城市地段景觀工程可行性研究、北京市新農村建設等項目, 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研究方向是環境藝術(建築遺產室內歷史環境的保護與更新)、建築設計、建築遺產與近現代建築保護與修復技術等
  •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學院導師介紹【含聯繫方式】
    但是總會有印象分聯繫導師一定要注意禮貌提前準備好作品集建議發到導師郵箱若有條件可以讓學姐學長幫忙引薦四方本期為大家整理並推送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學院導師介紹職稱:教授導師資格::建築設計 城市設計 室內設計 建築設計規範 等研究方向:從事的專業教學有電腦平面設計,二維、三維動畫設計、影視編輯與合成、 主要研究成果有「染織CAD、服裝CAD及三維模擬在企業生產系統中的應用」等郵箱:xuyafei@dhu.edu.cn聯繫電話:13012888159  榮譽及獲獎情況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設計及理論】研究生導師大全(上)
    複試將至,有些同學已被告知「複試過了就要"而有些同學也許已被告知」名額已滿「只能換別的導師,有些同學可能當時導師隨便報的現在想換導師~有些同學正在面臨調劑打算調劑到建大,完全不了解建大導師。除了」複試過了就要「的同學以外,大家需要看看這篇建築專業研究生導師大全來了解一下哦。  版權歸涵姐所有,可以轉載但需全文轉載不得任意刪改刪除所留聯繫方式(涵姐微信號Gold_in_them_hills)。
  •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導師介紹【含聯繫方式】
    設計手繪 | 考研快題 | 設計軟體 | 考研理論 | 出國留學建築 | 規劃 | 園林 | 室內 | 工業 | 視傳考研期要到了我們聯繫導師的時間也要到了一般可以提前去聯繫老師雖說這個時期不會有明確的答覆但是總會有印象分聯繫導師一定要注意禮貌
  •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建築構造、建築物理、建築設計原理等內容。 610:中國城市建設史、外國城市建設史、城市規劃原理等內容。085300城市規劃 01區域發展與規劃 02城鄉規劃與設計 03住房與社區建設規劃 04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
  • 三石科普 | 2020浙江大學建築學研究生導師介紹(建築設計方向)
    還有十多天就可以查詢考研成績了在這之前各位小夥伴是不是想要了解一下浙大建築系各位可愛的導師呢本期我們帶來建築設計方向研究生導師介紹浙大研究生導師之間會有彼此合作,但同時也相對獨立。所以小編特地向各位老師的學生了解信息,精心整理編輯後帶給大家這篇《2020浙江大學建築學研究生導師介紹(建築設計方向)》。
  • 沉痛哀悼|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原副理事長、資深顧問,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來增祥
    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創始人之一、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原副理事長、資深顧問,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來增祥教授,因病醫治無效
  • 長安大學建築學院簡介及專業介紹
    建築學院簡介及專業介紹  CollegeofArchitecture  學院簡介  建築學院前身是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成立於1979年12月。2000年由原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與原公路交通大學建工學院(部分)合併組建成立長安大學建築學院。
  •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專業方向考研與導師—弘時央美考研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始終倡導密切聯繫藝術界和建築界,建立集高水平教學、設計和藝術實踐及理論研究為一體的教育平臺,努力實現教學、科研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建築科學、建築藝術以及建築文化並重,致力於培養具有藝術家素質的建築師與設計師。建築專業是一個十分嚴謹的專業,一分一毫的誤差都不能有。建築學院下設專碩與學碩。
  • 香港大學各學院介紹:建築學院
    不記得是哪位建築學家,曾經這樣形象地描述: 「萬國建築是香港立體的歷史,流暢的空間是香港城市的品質」。 這樣的優美的城市輪廓線下也應運而生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建築學院和建築人才。
  • 李翔寧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2020年11月30日上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舉行學院行政換屆幹部任免會議。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同濟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黃翔峰出席會議。理論聯繫實際,國際國內合作」的學院文化,作出世界級的貢獻!
  • 香港大學各學院介紹:建築學院(下篇)
    在上一篇我們介紹了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建築系」和「房地產與建築系」,今天我們將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建築學院的另外兩個學系:「城市規劃與設計系」和「景觀建築學部」。03城市規劃和設計系2008年7月1日,建築學院成立了城市規劃與設計系,學系下設一個本科專業(城市研究文學學士學位)以及四個碩士專業(城市分析理學碩士、城市規劃理學碩士、城市設計碩士和房屋管理碩士)。
  • 2019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英文期刊《GUI HUA》編輯部...
    ,由同濟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吳志強院士任該期刊主編,期刊編輯部設立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內。因工作需要,現公開招聘編輯部助理編輯1名,具體事宜如下:一、崗位介紹:1、全職工作於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2、負責處理作者投稿;3、負責與作者及審稿專家的聯絡;4、協助開展與期刊相關的學術拓展活動(如學術會議、講座等);5、負責處理編輯部的日常工作。
  • 招生季•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 建築學院
    師資力量院長趙紅紅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得我國建築教育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獎——「中國建築設計獎·建築教育獎」,曾任兩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常務副院長。(含建築聲學、光學、熱工學、光與空間實驗室4個子實驗室)和 200平方米的評圖廳。
  • 招生季 | 學院介紹 | 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
    >二 院長、學術帶頭人、專業負責人介紹三 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各招生專業介紹四 招生諮詢電話及學院網址學院概況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創建於2006年,目前有建築學、風景園林、環境設計高祥生,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全國有成就資深室內建築師、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委副主任、江蘇省室內裝飾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專家、南京市室內設計學會會長、江蘇省室內設計學會副會長、江蘇省雕塑協會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室內分會專家評委。
  • 南佛羅裡達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學院(SACD)
    、特殊情況下留學生權益安全須知、從中學到學院到高等教育全年齡段留學院校招生信息、背景提升等留學產品詳解、王牌優勢高薪專業解析、留學費用節省妙招、職業發展和就業規劃、實習就業移民講座等; 南佛羅裡達大學中國地區(包括香港,澳門)的學校代表Jeff Ge是我們本次美國第一場直播講座「美國學生是如何選校的」的主講人,JeffGe 2015年畢業於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美國保險商實驗室公司
  • 香港大學各學院介紹:建築學院(上篇)
    不記得是哪位建築學家,曾經這樣形象地描述:「萬國建築是香港立體的歷史,流暢的空間是香港城市的品質」。這樣的優美的城市輪廓線下也應運而生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建築學院和建築人才。建築學院作為香港大學的十大學院之一,下設建築學系、房地產及建設系、城市規劃及設計系三個學系,以及園林建築一個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