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它是我國傳統祭祖節日

2020-12-24 今日臨沂

  大家都清楚,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也就是民間所稱呼的鬼節,在這個節日期間有很多傳統活動大家要記住。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因此鬼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佛教中,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

 

  民間傳說中元節這一天,鬼門關大開,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很多地方七月十五這一天和每年的清明節有些相似,家人是要去上墳掃墓,祭拜祖先的。

 

  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但是七月十四是最兇的,七月十五到了晚上鬼門就要關,農曆七月是鬼月,有的地方七月初一到十五都可燒紙,但七月十五是正日子。

 

  小孩七月十四晚上不要外出,有事出去的也都儘量早回,而真正的燒紙祭拜是在七月十五。

 

  鬼節習俗介紹:

 

  送羊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相關焦點

  • 清明節又被稱之為「鬼節」,我國的3大鬼節,都是哪些節日?
    清明節又被大家稱之為「鬼節」,其實在我國有3大鬼節,大家知道這3大鬼節都是哪些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簡單聊聊有關於「鬼節」的那些事兒。其一,清明節。清明節是3大「鬼節」之一,也是國人最為注重的「鬼節」,在這一天人們會為已經故去親人掃墓,祭奠故去的人。
  • 別把外國節日記得那麼清楚,中國的三大「鬼節」你確定都知道嗎?
    雖然「鬼節」看起來不切實際,虛無縹緲,但是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這三大鬼節。一、祭祖踏青—清明節基本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有這麼個節日,這一天幾乎家家都要祭祖,現在已經成為法定節假日了。經過歷史的不斷發展演變,清明節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別稱,那麼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農曆的七月十五「鬼節」
    幾千年來,按照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是民間的俗稱「鬼節」。這個多年習俗傳統的節日,只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間斷了有些年,近幾十年又恢復了。在這一天,要去長輩、先人的墓地去祭祀、去掃墓。去紀念他們、懷念他們。
  •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七月半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有稱亡人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農村的這些節日你們都知道嗎?這些節日很流行,是傳統節日
    要知道,一年中我們會歷經很多個節日,比如:教師節,兒童節,國慶節。在農村有一些節日被人們看作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不知道你聽說過沒?在農村有被人們過的、人節和神節,並且這些節日很流行,你知道這些節日嗎?每當這些節日來臨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因此我們會有很多節日,雖然有的一些可能名不見經傳,但是我們還是知道的。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春節:Spring Festival(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節日。中國民間認為,龍在中國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在二月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敬龍祈雨,保佑豐收。 陽曆4月 清明節:Tomb Sweeping Day(農曆三月十二日) 也稱踏青節,是中國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中國傳統節日一個都不能少——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鬼節、地官節,日期為夏曆七月十五(北方七月十五日,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日)。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你不知道的那些傳統節日
    相比西方節日的追捧程度,中國的不少傳統節日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那些已經快要被我們遺忘的傳統節日。一:正月十五 上元節吳蘸江頭揮墨寶,君邀瀚海領清源。添詩共賀新年好,做賦溫馨度上元。上元節即現在的元宵節,又稱作小正日,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 清明節裡談傳統節日——傳統節日的凋零與西方節日的盛行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了,又到了中國人集體祭祖的季節!然而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很多人放棄了祭祖,使得祭祖的氛圍可能更加冷清!如今像春節這種中國傳統節日日漸凋零,越來越沒有節日的氛圍,除了多了幾天假期,再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1、介紹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七月半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的四大鬼節之一
    中元節,最早沒有現在這麼濃厚的詭譎氣氛,只是一個表示豐收和懷緬的節日,在上古時期,人們在七月半這天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 傳統的清明節祭祖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節即使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 重陽節與萬聖節相遇:西方鬼節熱鬧 傳統節日冷清
    11月1日(閏九月初九)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第二個重陽節,記者調查——  □本報記者 蔣建波  今年很特別,陽曆的節日總能與陰曆的節日相遇。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記者採訪發現,網友和市民對待這兩個節日的態度迥然不同,兩個節日當天的氣氛也千差萬別。  萬聖節:網上網下比熱鬧  不知從何時起,網絡上鋪天蓋地地為萬聖節造勢,很多電商藉此機會對自己的商品進行促銷。很多網站以萬聖節為題材,打開任何一個頁面都會看到很多骷髏頭。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神節 三大人節 三大鬼節分別是什麼?
    中國傳統中的三大神節,三大人節,三大鬼節介紹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有著非常豐富的節日傳統,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很多傳統節日在城市中已經消失不見,不過在農村大部分卻還保留著,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神節、三大人節、三大鬼節。
  • 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文化,西南民族節日文化,其他祭祖節
    彝族的祖先崇拜意識十分濃厚,除了本章「西南氐羌系民族的天神神話與祭天」中所述在祭天時兼有祭祖的內涵外,彝歷年、火把節、密枝節等也是重要的祭祖節日,或者說在其節日活動與觀念中,祭祖位居首要。彝族的十月太陽曆分每年為十個月,每月三轉,共三十六日;每年十月中有過年之俗,相當於農曆十一月至十二月之間。具體過年日期由畢摩擇吉而定。一般認為屬猴、兔、虎、雞等日不好。
  • 冬至節,我國的傳統節日
    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 傳統文化的三大神節三大人節三大鬼節是啥
    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很多,有一些節日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一些傳統的中國節日卻很少有人過了,小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傳統的節日,傳統文化中的三大神節、三大人節、三大鬼節都是什麼呢?
  •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春節
    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新一年的起始春節是傳統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