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即將到來,「網紅」羅永浩創辦的錘子科技卻陷入了即將破產倒閉的困境。
12月以來,錘子科技的危機加劇,羅永浩所持股份和錘子科技資產被兩家法院凍結。湖南省瀏陽市人民法院凍結了羅永浩在錘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經民事裁定,決定將凍結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在招商銀行共計450萬元的財產。10月以來,錘子科技就陷入了難以為繼的危機,先是被曝出成都分公司解散,然後是拖欠酷派和供應商款項,辦公大樓被圍堵,隨後在11月份又被曝出員工工資無法正常發放。
現在的情況是,羅永浩在千方百計找關係想辦法融資,以求能延續公司的生存。最近幾個月,錘子科技與多家企業有接觸,錘子的諸多投資人也在幫羅永浩融資。但在如今風投進入寒冬期和智慧型手機行業下行的嚴峻形勢下,錘子手機想再融到資,恐怕很難了。當然,先前的風投資本儘管明知錘子科技沒前途,但為避免自己的投資血本無歸,總會千方百計想辦法找資本來接盤續命,以便有機會減少損失。
羅永浩的錘子科技走到今天這一步,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必然的,一個網紅憑藉其在網上聚集的人氣來做實體企業,想通過網上營銷取得成功,事實上是不可能的。網紅因個人的某種別出心裁的行為或事件而出了名,吸引了一些粉絲的關注,通過自己的名氣、人氣和影響力去搞點營銷活動或者代言活動,掙點錢是可以的,但要做出一個好的企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正如許多著名演員去投資辦企業,多數都以失敗告終一樣。
回頭來看看羅永浩造錘子手機這件事,可以說是一個經典的想靠忽悠辦企業的一個失敗案例(儘管現在還沒有宣布破產)。羅永浩原來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善於演講,以各種極端大膽的言論而成為網絡名人、微博大V,其微博粉絲達1400多萬。他甚至發表了一些親日辱華的極端言論,而被大眾詬病。
2012年,羅永浩認為智慧型手機是一個商機,在當年5月創辦了錘子科技,利用其名氣吸引了一些風投資金加入。羅永浩標榜的是要造出從設計到功能都不一樣的手機,並大言不慚地吹噓要超越蘋果,宣稱失去了賈伯斯的蘋果已經失去了靈魂,錘子科技做了收購蘋果的準備,他才是繼承賈伯斯衣缽的唯一傳人。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羅永浩完全是為了博眼球的信口胡吹,說明他對賈伯斯和智慧型手機行業根本缺乏基本的了解。賈伯斯的成功,並不在於其個性上的特立獨行和極端,而是由於其在技術創新開發上的超強能力,蘋果在智慧型手機和電腦上的成功,也主要在於其先進的技術水平。相反,賈伯斯在人格個性上比較自私、苛刻,是有明顯缺陷的。老羅想通過表麵塑造一種極端個性化的形象,在手機設計和功能上的劍走偏鋒取勝,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其他電器行業,根本還是取決於技術實力。蘋果、三星的成功主要在於其有行業領先的技術,這種領先的核心技術是國內企業根本無法在短期內掌握和超越的。所以,中國所有的智慧型手機企業要想取得成功,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和規模,小米、華為之所以能在手機行業裡後來居上取得成功,靠的就是以低價營銷搶佔份額、迅速做大規模。而金立、酷派、樂視手機之所以敗落,就是經營思路不對,或者是在和華為、小米的營銷戰中失敗。因為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裡,除了低價,中國手機企業沒有任何可以與蘋果、三星競爭的有效手段。
老羅這個對手機技術一竅不通,並無任何企業經營經驗和實力,個性偏執天生不適合辦企業的人,想在競爭本就激烈的手機行業裡打出一片天地,根本就是異想天開,湊個熱鬧而已。有的風投資金也幻想能有奇蹟發生,所以投資讓羅永浩賭一把。
錐子科技幾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羅永浩透露錘子科技完成接近10億元融資,最後弄出了Smartisan T系列和堅果Pro系列手機。T1的發布,羅永浩稱之為全球第二好用的手機,但是很多反人類設計被用戶吐槽,例如可以開後蓋卻不能換電池;同時羅永浩所謂的激進設計讓這部手機難以量產,而且手機到手以後,用戶發現不少毛病(音量鍵鬆動,SIM卡卡住,屏幕漏光等)。由於手機本身缺乏競爭力,也沒有錢去搞市場營銷,所以沒有多少銷量。後來沒招,病急亂投醫,今年來又弄出空氣淨化器、加溼器、智能音箱、旅行箱等產品,引來網友吐槽。
2018年,錘子科技在鳥巢召開發布會,發布了最新旗艦堅果R1和堅果TNT工作站,在這一次發布會之前,羅永浩在微博宣稱將重新定義下一個十年的個人電腦,勾起了眾多網友的好奇心。結果,這種手機連接顯示器秒變電腦的產品,其實三星和華為早就發布過,而且使用語音進行文字輸入的形式受到了網友的嘲笑。當發布會上演示TNT時頻繁出錯,如同兒戲,羅永浩被迫承認TNT仍不完善。後面爆出工廠嫌棄TNT工作站訂單太少拒絕代工的消息。
很顯然,錘子科技的手機業務已經宣告失敗。現在沒招,想別出心裁地弄出一個新奇產品來救命,結果弄巧成拙,笑話不斷。做企業、做產品是需要資金實力、經驗和技術的積累,決不是網絡上說幾句狠話、大話就能解決的。
網紅、粉絲經濟只在營銷中有作用,網絡名人由於其喜歡製造轟動效應博眼球的極端個性和行為方式,辦企業註定會失敗。但在名人光環效應的作用下,人們反而相信他們會成功,許多投資者因此而上當失敗。
錘子科技搞了四五年也沒弄出一個真正像樣的產品,實際上也不可能弄出過硬的產品。既然不行,還是早關門的好,免得浪費更多的資金和社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