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8/2/24
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雷射是在一定條件下,光與粒子(原子、分子或離子)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受激輻射。光能量高度集中在一瞬間能產生出巨大的光熱,由此誕生了雷射加工技術。世界第一臺雷射器是由美國科學家梅曼在1960年研製成功的。
時至今日,雷射加工技術在不同產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被譽為「萬能的加工工具」。雷射加工速度快,被加工物體表面變形小,可加工各種材料,可以對材料進行鏤空、切割、劃片、焊接、熱處理等。
1、雷射加工技術處理紡織面料的六大優勢
(1)速度快:雷射加工速度快,雷射裁剪面料快速高效。雷射雕刻機對單層面料的切割速度可達l.4 m/s,是裁刀裁剪速度的4~5倍;
(2)損耗少:無接觸加工,雷射裁切的布料不變形,精度高,切口整齊;
(3)節約面料:雷射裁剪時,待裁切的樣片可以緊挨著排列,面料利用率高;
(4)加工靈活:雷射束沒有鈍角,由數控系統控制,工作時不受任何形狀的限制;
(5)適應性強:雷射束的能量及移動速度均可調節,雷射加工的熱影響區可大可小,雷射受熱區的變熱程度可強可弱,適合絕大多數面料加工;
(6)操作要求低:雷射雕刻機由數控軟體控制,比較容易上手,對操作工要求低,培訓時間短,自動化裁切可避免人工錯裁事故。
2、雷射加工技術在面料上的實際應用
雷射加工技術在服裝面料上的運用可以增強服裝設計的原創性,對於服裝品牌來說亦可增強品牌識別度。比如,人們一看到高溫壓燙成各種褶皺的服裝,首先想到的就是Issey Miyake。雷射加工技術可以使服裝廓形產生層次感;使平淡的肌理產生光影感和動感,起到強調、誇張、引導視線的作用。經過合理的雷射工藝處理後的面料,會產生高於其原面料本身價值的附加值。
雷射加工技術常見方法有以下幾種:
(1)切鏤:雷射切鏤是指利用雷射雕刻機按CAD設計好的圖案對面料進行切割使得面料分成數塊或使面料邊緣切割成一定花型,或將面料雕挖出一定形狀大小的面料塊面,使面料上形成鏤空花紋,使得一塊平面的面料有了空間層次感。
(2)雕花:雷射雕刻機按照設計圖案對面料表面進行處理,但雷射的能量不足以將面料燒穿,隨著能量值的大小變化會在面料表面留下深淺不同的痕跡,從而形成雕刻般的效果。
雷射雕花與雷射切鏤工藝的區別主要在於,雷射雕刻印花只雕刻去掉面料部分厚度,而不是將面料完全雕穿。通過調整雷射的能量值大小,在比較厚實的面料上可以產生類似雕刻藝術中高浮雕、淺浮雕、線刻等效果。
(3)去色:雷射雕刻機在染色面料表面進行作業,控制雷射的能量值達到較低的水平,使其只能將面料表面的浮色燒蝕汽化,達到去色的目的。這項技術廣泛應用在牛仔面料的後加工上,去色的牛仔面料具有水洗效果,並且極具環保效益。
(4)燒蝕:雷射燒蝕指利用雷射雕刻機對面料表面進行燒蝕,使得熔蝕區表面的質地、顏色和反射率發生變化,使面料表面形成一定的花紋圖案。具有類似印花或壓花的效果,顏色可以同一深度,也可有深淺層次的變化。
(5)雷射繡:電腦繡花技術與雷射高速切割雕花技術融入到一臺機器上,在切鏤雕花面料的同時進行電腦繡花,這樣既使得工藝多樣化,也徹底改變了傳統繡花機的加工模式。
(以上是對雷射雕花技術的一些簡介,關於雷射加工工藝的參數設置等更多詳情,請參閱2018年第2期《紡織導報》「雷射雕花工藝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與變量分析」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