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震撼!!!《你好,連州》
歡迎您來連州
你好,連州
在連州會發生了什麼...
登頂巾峰山,遠眺連州全景
領略秦漢古道
飛越潭嶺天湖(廣東天湖森林公園)
體驗西岸龍舟激情
走進燕喜園,劉禹錫紀念館,感概古城歷史
重溫民族英雄馮達飛
親近全國唯一富硒鷹嘴桃示範區
目睹旅客不斷穿梭
悄悄地與慧光斜塔擦肩而過
暢遊湟川三峽
遊覽地下河
改革開放40年 連州新時代的璀璨
飽覽大路邊風電場
觀賞連州桃花節開幕
與中國以及世界各地攝影家參加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見證星子牛肉麵端上桌子
蒸出東陂水角
沙坊切粉被提前預定
烤出豐陽牛肉乾
農產品網上平臺紛紛被選入購物籃
7月豐收水晶梨
秋風起,產出東陂腊味
連州菜心節一棵菜心被拍賣出666666元
溪黃草,遠銷世界各地
星子紅蔥走出市場,遠銷至港澳臺與日本、新加坡
品味連州地道美食
品嘗洞藏黃精糯米酒
尋覓工匠精神,傳統手工星子豆沙餅
了解連州百姓生活
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
迎接五湖四海賓朋
呼吸連州大地
展現激情活力
體驗魅力連州
連州名稱由來
連州名稱的由來有四種說法:、連州有黃連嶺(今屬連山)盛產黃連,因物得名。、連州群山起伏,三面踞險,一水瀠環,故有「連萬山為一山連眾水為一水」之說,因山川得名。、連州盛產鉛錫礦,古語「鉛之未煉者曰連」又有「鉛錫璞名曰連」之說,因礦產得名。、連州山嶺延綿,河流環繞,但交通阻塞,人們渴望車船暢通。「連」字有車船合併之意,因意願得名。
傳統民俗
連州市是清遠乃至廣東省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逐漸形成既多元化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傳統民族文化。其中,節慶民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除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外,各地還有多種獨特的節慶習俗,如:保安的九月九大神會,星子八月十六的舞火龍等。
大神會(抬大神):是保安鎮保安村每年在重陽節期間舉辦的大型傳統民俗活動,整個活動包括抬大神、踩八卦、搖高神、扮故事等。自唐代以來延續至今。「大神」由該村60歲以上老者競爭取得,戴面具扮演,穿龍袍、坐龍椅、頭頂神傘、由8人抬著,前面有戴青面獠牙面具的「判官」和「侍者」及鼓樂開路,後有羅餘,儀仗護衛,隨後還有高神、舞龍、舞獅及小童扮的小故事人物隨行。
舞火龍:主要流行在星子鎮、大路邊鎮和連州城西等地,舞火龍活動已流傳多年,一般在春節後正月和農曆八月中秋節期間舉行,星子鎮舞火龍最具特色,舞火龍者帶著豐收喜悅,個個赤裸上身任由炮仗燒身,毫不畏懼,以顯示有驅邪消災,迎祥納福之意。
洗佛節:連州鎮沙坊村地處大、小龍河出口處,現有人口一千餘人,是個歷史久遠的古老村落。每逢農曆六月初六,相傳是東嶽大帝的誕辰,這日,村人要把廟內眾神抬出,在村內各門樓巡視並接受巷內各戶香火供奉朝拜。其次要抬神像到河裡沐浴淨身,此時,村中眾少年抬神像入河裡一同戲耍,說明神與村人情同朋友,並無拘禮。據說,村子奠基人石文德因為以輓聯「月沉湘浦冷,花謝漢宮秋」為楚王馬希範所賞識,授水部員外郎,改石文德居住的合平鄉為儒林鄉。連州石氏一直以「儒林家風遠,水部世澤長」為宗祠聯,勉勵子孫繼承祖先好學勤勉的家風,於是,以水浴始祖,進而浴佛的習俗就這樣延續下來。
方言俚語
連州的語言多種多樣,有「鄰村不同聲,十裡不通話」之說。據有關部門統計連州使用的語言達26種。目前使用的語言有: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語音,以北京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語言;是市內學校教學、重要會議使用的主要語言,對外交往中廣泛使用。
粵語方言:共有八種類型,分述如下:
(一)廣州話,為連州、連州鎮、市場、商場等廣泛使用,是連州市的公眾語言。其中連州北山村400多人歷來使用。
(二)四會話:主要分布在清水、西岸、東陂、附城、麻步、龍坪、西江等鎮,其它鎮鄉也有零星分布,使用人口10萬人左右。
(三)惠州話:保安的北嶺、嶺嘴、良塘、黃村,清江的西聯等一些村民使用,使用人口5000多人。
(四)南海白話:西岸黃家洞、溪塘村使用,使用人口1000人左右。
(五)潮州話:九陂風衝口村及保安程下坪村部分人使用,使用人口500多人。
(六)河源話:九陂新塘基、樟木墩村等使用,使用人口400人左右。
(七)龍川話:九陂田澄村使用,使用人口300人左右。
(八)東陂鎮區還有謝屋話(東莞南社)、關屋話(南海九江)、單屋話(東莞石龍),是明清從東莞等地遷來的廣商後裔使用的語言。
客家方言:連州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與連南、陽山交接的地區,即九陂、龍潭、朝天等鄉鎮的大部份地區。另外連州、附城、星子、龍坪、西江、保安、清水、東陂、瑤安,也有程度不同的分布。民國38年《連縣誌》云:「凡來自本省惠(州)、潮(州)、嘉(應州)、南(雄)、始(興)及粵贛邊境各屬者,稱客家話,全邑計之,客家人約佔五成以上。」現在調查表明連州客家人約12萬人,使用客家語的佔總人口的25%左右。連州各地客家方言差異不大,與連南、陽山等地的客家方言大同小異。
連州地方土話:連州地方土話是一個內部差異較大的土話群,20世紀80年代末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把它歸屬末明的韶州土話。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連州土話可分為星子話、保安話、連州話、西岸話和豐陽話等10種類型,分述如下:
(一)星子話:分布在市東北部的星子、清江、山塘、潭嶺、大路邊、龍坪6鎮鄉以及麻步、瑤安2鎮鄉的部分地區。以星子鎮為中心,使用人口13萬左右。各地星子話有不少差別,但大同小異、基本可通話。
(二)連州話:或者稱之為「附城話」,當地人稱「阿B聲」,分布在連州鎮、附城鎮、保安鎮、龍坪鎮和西岸鎮,使用人口5萬人左右,是早期連州城的主要語言。
(三)保安話:分布在中部的保安鎮和龍坪鎮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3.5萬左右。保安話與星子話比較接近。
(四)豐陽話:當地人稱為「小蠻聲」,分布在豐陽鎮及朱崗、東陂、瑤安等鎮鄉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5萬左右,豐陽話與西岸話較接近。
(五)西岸話:當地人稱「大蠻聲」,主要分布在西岸鎮,使用人口3萬人左右。
(六)松柏話:朝天的大圍、李屋兩個村委會使用,使用人口3000人左右。
(七)城村話:東陂城村使用,使用人口2000人左右。
(八)沙坊話:是一種比較複雜的語言,附城沙坊村等使用,使用人口2000多人。
(九)吾州話:近似連山壯族語言,清水龍池村使用,使用人口約1000人。
(十)煙廠話(切了話):西江寶山田莊、九陂龍潭三松、白石(原千樹嶺村)等使用,使用人口500人。上述10種土話之間基本上都無法通話,差異性比較顯著。
西南官話:共有三種類型,分述如下:
(一)「湖南正字」,是對湖南、江西語言的統稱。在連州的鸕鷀嘴、翠仙、煤龍等村使用。
(二)邵陽話,上置村、朱屋,西岸的黃花坪、潭屋、西江的馬頭崗,三水的沙木、水王衝,大路邊的源潭等村使用。
(三)臨武話,與湖南省宜章、江華、蘭山、臨武各縣交界的一些山村附帶講該類方言,另外,還有江西及湖南的寧遠、耒陽、常寧、祁陽、永州、新田、嘉和、安仁、衡陽等語言在部份市民中使用。他們多是楚商江西藥材商在連州的後裔,西南官話可以相互通話。
少數民族語;連州境內有少數民族26個,使用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是瑤話。分布在瑤安瑤族自治鄉3900人左右,三水瑤族自治鄉1660人左右,市區及部分鄉鎮1000人左右。
來源:星辰娛樂社、網絡
整理:連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