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複習】降水的形成條件、四種主要的降水類型及影響因素

2021-01-15 網易

  

  降水是指大氣中水汽凝結、降落的過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條件是三個:充足的水汽供應、氣流上升達到過飽和狀態、足夠的凝結核。

  

  四種降水成因類型

  

  01地形雨

  概念與分布

  概念:地形雨是溼潤氣流遇到山脈等高地阻擋時被迫抬升而氣溫降低形成的降水,

  

  分布:降水的山坡正好是迎風的一面,故而這上面,就是迎風坡。迎風坡的降水量多於背風坡。

  雨量在迎風坡的分布,先是隨著高度的增高而遞增,達到了最大降水高度後,隨高度的增高而遞減。

  

  地形雨的特徵

  特徵:地形雨常隨著地形高度增高而增加。地形雨如不與對流雨或氣旋雨結合,雨勢一般不會很強。

  一般說來,山區的降水量往往多於鄰近的平原地區,迎風坡的降水量多於背風坡。

  02鋒面雨

  概念與分布

  

  概念:暖氣團和冷氣團相遇,暖氣團被抬升,在抬升的過程中,空氣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的降水就是鋒面雨。

  分布:溫帶地區,我國夏秋季節的降水。

  鋒面雨的特徵

  特徵:水平範圍大、降雨時間長、含水量和降水強度小。

  03對流雨

  概念與分布

  概念:近地面層空氣受熱或高層空氣強烈降溫,使得低層空氣上升,到了高空後,空氣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的降水就是對流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下對流雨之前常常會颳大風,並伴有雷電。

  分布:赤道地區全年以對流雨為主,我國的對流雨多見於夏季的午後。

  對流雨的特徵

  特徵:範圍小、強度大、分布不均勻、持續時間短、隨時間變化迅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04颱風雨

  概念與分布

  概念:颱風雨是熱帶海洋上的風暴帶來的降雨。

  分布:中國東南沿海,是颱風登陸的主要地區。

  

  颱風雨的特徵

  特徵:颱風區內水汽充足,上升運動強烈,降水量常常很大,強度很大,多屬陣性。颱風登陸常常產生暴雨,少則200~300毫米,多則在1000毫米以上。

  

  我國鋒面雨的推移規律:

  每年的4、5月,夏季風在我國南部沿海登陸,雨季開始;6月,暖空氣推動雨帶北移到長江中下遊地區,這時候冷暖氣團勢均力敵,雨帶在此徘徊,陰雨連綿長達一個月之久,此時正值梅子黃熟的時節,人們又稱之為「梅雨季節」;7、8月鋒面雨帶推移到華北、東北地區,而此時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季節剛過,出現晴朗乾旱的天氣,這種在伏天發生的乾旱稱為伏旱。到了9月,鋒面雨帶南撤到南部沿海;10月則完全退出我國大陸,由此,我國東部地區雨季結束。

  對於我國鋒面雨的推移過程,也可以用口訣來加強理解掌握:4、5月份南嶺南,6月靜止江淮間;7、8月份華東北,長江中下遊是伏旱;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邊。

  對於颱風,我們知道:颱風有過也有功,就是颱風過境時帶來的降水可以緩解長江中下遊的伏旱天氣。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需要考慮凝結核的問題,只考慮有沒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氣流上升的機制就可以,歸納起來,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九大因素。

  

  海陸位置

  一般來說,離海洋越近的地區,受海洋的影響越大;距海越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就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規律是沿海多,內陸少。

  比如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以及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從東部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等,都是受到海洋遠近的影響。

  

  地形

  1. 山脈走向與降水

  山脈走向對海洋水汽有阻擋作用和引導作用,如果山脈走向與海洋水汽來向垂直,就會阻擋水汽的進入,使大陸內側降水明顯減少。

  如北美大陸西部,由於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縱列,與來自太平洋溼潤的西風氣流垂直,阻擋了西風的進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東部地區就難以受到西風的影響。

  歐洲西部地區,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與西風氣流來向一致,有利於海洋溼潤氣流的進入,降水的分布較廣泛,海洋性特徵明顯。

  我國西北地區除了深居內陸外,也因為受到山嶺的層層阻擋,海洋水汽難以進入,使其更加乾旱。

  

  2.迎風坡、背風坡與降水

  海洋溼潤氣流在運行過程中,如果遇到山脈的阻擋,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卻達到過飽和狀態,出現凝結降雨,即地形雨。當該氣流越過山頂後,在下沉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飽和水汽含量不斷降低,出現乾熱的天氣,即雨影區。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就是因為山地有促使氣流上升的條件,而平地沒有,因此降水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氣候;東部位於背風坡,降水少,形成獨特的沙漠氣候。我國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東部沿海地區多,臺灣東部比西部多,海南島東部比西部多。

  

  3.地形類型與降水

  不同的地形對氣流的運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平原地形有利於海洋水汽的進入,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的機率較大,如我國的東部平原地區、歐洲中部、美國中東部。

  山地的迎風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較多,背風坡較少;河谷地帶由於地勢低,溫度高而降水少,如橫斷山區。

  盆地由於地形封閉,周圍高山環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降水也較少,如塔裡木盆地。

  高原因為地勢高,海洋水汽也難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東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氣壓帶

  全球的氣壓帶不管是熱力原因形成的,還是動力原因形成的,高氣壓帶盛行的是下沉氣流,在下沉過程中氣溫不斷升高,水汽的飽和含量不斷降低,空氣越來越乾燥,很難形成降水,多為晴朗天氣。

  如熱帶沙漠地區,全年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炎熱乾燥;我國長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氣的形成;而在低氣壓控制地區,盛行上升氣流,上升冷卻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往往會凝結降雨,形成多雨區,如赤道地區,全年處在低氣壓控制下,終年多雨。

  

  風帶

  全球的風帶包括極地東風帶、西風帶、信風帶,而對降水影響較大的是西風帶和信風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把海洋水汽帶到大陸形成降水。

  根據風帶與大陸的關係,又可以分為迎風岸和背風岸。迎風岸常常受到風帶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的影響,降水較多;而背風岸的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空氣乾燥,降水較少。

  中緯度的大陸西岸是西風的迎風岸,降水多,如歐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緯度的大陸東岸是信風的迎風岸,降水多,如馬達加斯加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

  巴西高原東南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都與信風有關,而西部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則與信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有關。

  

  季風

  在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的性質不同,對降水的影響也不同。

  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帶到了陸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氣;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性質是乾燥的,一般不會形成降水,天氣晴朗。

  如東亞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南亞季風區,在西南季風影響的季節形成雨季,在東北季風影響的季節形成旱季。

  

  氣旋、鋒面

  特殊的大氣運動也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在氣旋控制下,盛行的是旋轉上升氣流,往往能達到過飽和狀態,形成降水,如中緯度地區就多氣旋雨,颱風、颶風也帶來大量的降水

  在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交匯地區,往往會形成鋒面雨,在鋒面附近暖空氣上升也會達到過飽和狀態,從而形成降水。在副極地也會因為東風和西風相匯而形成極鋒,形成鋒面雨。

  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就是以鋒面雨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鋒降水,6、7月份在長江流域形成準靜止鋒降水,7、8月份在華北、東北形成冷鋒降水。

  

  下墊面

  下墊面在局部地區也會對降水產生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大氣中水汽含量。如果地表植被覆蓋率高,或者水面寬廣,就會增大蒸發量,空氣中溼度增大,從而增加降水量,反之,如果地面的植被破壞,水面減少,空氣就會變得乾燥,導致降水減少;沿海地區如果海岸曲折有暖流經過,降水也會增多。

  如沙漠地區地表乾燥,增發量小,降水也很少;在排乾沼澤和湖泊的地區,降水也減少;而在森林地區,湖泊和大型水庫附近,降水明顯增多。

  

  洋流

  洋流分為寒流和暖流,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暖流有增溫增溼的作用,寒流有降溫減溼的作用。歐洲海洋性氣候的形成,馬達加斯加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都與沿岸暖流有關,而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都與寒流關係密切。

  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瑪沙漠成為世界上最乾燥、最狹長、分布緯度最低的沙漠就是秘魯寒流的功勞。

  

  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改變下墊面的狀況來影響降水,如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修建水庫和水利工程、退田還湖、擴大水面和溼地,都將會使空氣的溼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破壞植被、圍湖造田、開墾排乾沼澤,會使空氣溼度減小,降水減少,氣候的大陸性增強。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乾旱季節增加局部地區降水的有效形式。

  當然,影響某個地區的降水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各個因素之間相互發生作用使當地的降水更加複雜,我們在分析的時候要找到其主導因素,還要從綜合的角度全面分析,才能搞清某個地區的降水類型和特徵。

  如歐洲西部的海洋性氣候降水特徵的形成,就是受到海陸位置、西風、北大西洋暖流、平原與山脈東西走向、地勢低平、海岸曲折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降水的九大影響因素和四大類型
    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條件是三個:充足的水汽供應、氣流上升達到過飽和狀態、足夠的凝結核。通常情況下,我們不需要考慮凝結核的問題,只考慮有沒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氣流上升的機制就可以,歸納起來,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九大因素。一般來說,離海洋越近的地區,受海洋的影響越大;距海越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就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規律是沿海多,內陸少。
  • 【專題預測】影響降水的九大因素(附地形雨專題)
    降水是指大氣中水汽凝結、降落的過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條件是三個:充足的水汽供應、氣流上升達到過飽和狀態、足夠的凝結核。 1.P地某日的降水類型可能為A.對流雨+颱風雨B.地形雨+對流雨C.颱風雨+鋒面雨D.鋒面雨+地形雨2.此次降水對P地的地質作用主要表現為A.風化、侵蝕作用B.侵蝕、搬運作用C.搬運、堆積作用D.風化、堆積作用
  • ...地理】降水的九大影響因素和四大類型,影響我國的四大準靜止鋒!
    降水是指大氣中水汽凝結、降落的過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條件是三個:充足的水汽供應、氣流上升達到過飽和狀態、足夠的凝結核。
  • 高考地理一輪複習教學設計——世界降水的分布
    【學習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降水的含義、形成條件及其主要類型;2、學會綜合分析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及原因;3、學會結合「地球上的大氣」相關知識綜合分析影響降水的因素。【過度】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們統稱為大氣降水。空氣中的水汽是如何形成降水的?它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 考試常識:四大降水類型及成因
    在自然地理中降水類型的特點及成因都是我們常考的考點。那麼今天考德上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四大降水類型分別是鋒面雨、地形雨、對流雨和颱風雨。鋒面雨是我國最為普遍的降水類型:鋒面雨的成因主要是冷暖氣團所形成的鋒面相遇之後,暖氣團中所攜帶的大量水汽遇冷凝結成水滴,從而形成降水。
  • 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6氣候類型
    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一年中土壤凍結達幾個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緩慢,使有機質積累起來;而在常年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活動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機質,使有機質含量趨於減少。4、氣候對生物的影響光照、溫度和雨量等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有什麼樣的氣候,就會發育什麼樣的植被。氣候影響植被的類型,如赤道地區,熱量與水分豐富,形成了熱帶雨林;熱帶沙漠氣候區,水分不足,形成了沙漠。
  • 稀鬆平常的「下雨」也蘊含很多自然界的奧妙,降水的類型有哪些?
    要使大氣產生降水,主要要有三個條件,一是空氣中要含有一定量的水汽,沒有水汽,無論如何都不會產生降水,所以全球降水的總體分布規律是從沿海往內陸遞減。降水的類型降水的第二個條件是要讓大氣中的水汽過飽和,從而能凝結形成水滴,通常是通過讓大氣溫度下降從而使得水汽過飽和,產生降水。
  • 2020國考行測備考:常識知識點之四大降水類型及成因
    在自然地理中降水類型的特點及成因都是我們常考的考點。那麼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四大降水類型分別是鋒面雨、地形雨、對流雨和颱風雨。鋒面雨是我國最為普遍的降水類型:鋒面雨的成因主要是冷暖氣團所形成的鋒面相遇之後,暖氣團中所攜帶的大量水汽遇冷凝結成水滴,從而形成降水。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降水的影響因素,光照,季風水田農業)
    知識點1、降水的影響因素自東南至西北,我國的年均降水量逐漸降低,影響我國降水的主要因素為:緯度、海陸位置、地形。①緯度。(1)剖面線上,東、西部年均降水量的差異是( ),主要影響因素有( )、( )。(3)長江中下遊平原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發展該農業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有( )。(4)你認為拉薩河谷種植水稻是否可行?理由是( )。
  • 「地形因素」對於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個地區氣候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等眾多因素的因素,其中緯度是基礎性的因素,通過熱量帶來決定氣候類型是屬於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還是寒帶氣候。大氣環流包括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是形成氣候的最主要因素,而地形因素是一種加劇因素,使得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表現得更為複雜,具體來說,地形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 全球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規律
    氣候類型既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點,也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歷來被稱為難啃的「硬骨頭」。有關氣候類型的試題頻頻出現在各類複習資料及高考中,由於分析和判斷上的失誤,同學們往往失分較多,下面跟隨地理姐再次學習一下吧!
  • 氣候變暖已明顯改變我國降水類型
    2月7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信息稱,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第三暖年;在全球變化背景下,我國氣候總體上呈現出強降水增強、區域性乾旱加重、颱風增強、西北氣候暖溼轉型等特點。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公報表明,2016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比1961年至1990年平均值高出0.83℃以上,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各國氣候數據顯示,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1.氣候因素:主要從氣溫與降水兩方面進行分析【典型例題】圖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邊區域,圖B為甲城市氣候資料,圖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觀。從氣候的角度簡析甲城市附近該典型地貌的形成條件。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 2019中考地理一輪專題複習氣候知識框架
    一輪專題複習氣候知識框架 一、天氣 1、天氣的特徵是多變,氣候的特徵是穩定 2、衛星雲圖中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雨區,白色越深,降水可能性越大,白色越淺,降水可能性越小 3、天氣符號:識記課本P58天氣符號,特別注意霧、冰雹、雷雨、沙塵暴、霜凍、大雨、中雨
  • 山東降水主要來自哪裡?太平洋還是印度洋?
    形成此種種不同之現象,各項氣候因子之中,以降水量之影響為最巨」。從上述話中可以看出,竺可楨認為造成「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別」的各種因素中,降水量是主要要素。我們常說南方人細膩,北方人粗獷人,人之性格、文化形態各異,與降水多寡很有關係。
  • 梅雨季,南方地區為何降水不斷?
    專家分析預計,此次強降水屬於典型的梅雨鋒面降水,西南暖溼氣流更為強盛,冷暖空氣交匯明顯,持續時間將更久、強度更大。今年梅雨季,南方地區為何降水不斷?每年四五月份,北方冷空氣南下,赤道附近的暖空氣北上,冷暖空氣交匯,在華南地區形成準靜止鋒現象;五月下旬以後,隨著南海夏季風的暴發,暖空氣開始起主導作用,規模變大,冷暖空氣相持的主戰場向北推進,這樣就形成了江淮梅雨鋒面系統,也就是常說的梅雨鋒。換言之,南方熱氣流攜帶大量的水汽,遇上北方來的弱冷空氣,就會產生規模龐大的對流現象,從而進入淫雨霏霏的梅雨時節。
  • 新安江流域降水增多是梅雨峰穩定的主要原因
    梅雨峰的穩定性是新安江流域降水偏多的主要原因 昨天,受暴雨影響,安徽歙縣考生不得不推遲高考。 對地理有較好了解的人都知道歙縣屬於新安江流域的上遊,目前該流域的洪水形勢極其嚴峻。 7月8日9: 00,浙江省新安江水庫的9個洩洪閘門全面開啟,這是該水庫自1959年建成以來的首次洩洪。
  • 位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省,降水主要是來自太平洋還是印度洋呢?
    地球上的水處在不停的循環運動之中,我們稱為「水循環」,包括海陸間水循環、陸地內水循環和海洋內水循環,其中海陸間水循環是陸地上河流、湖泊等水體更新的重要環節,而海洋是陸地上水資源的主要來源,所以一般來說陸地上的降水總是由沿海往內陸遞減的。
  • PDCA循環法在深基坑降水施工中的應用
    在建築工程施工中,降水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分部分項工程。由於降水施工存在影響因素眾多、難以直接控制等特點,往往難以達到預定效果,造成工程進度嚴重滯後,形成質量、安全隱患,造成巨大的投資浪費。筆者在基坑降水施工中探索運用PDCA循環法,成功地解決了大規模基坑在複雜地質條件下降水施工中的難題,開拓了QC活動在降水施工質量控制領域中的應用。
  • 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3常見天氣系統
    2、鋒的概念及其特徵抓住鋒面兩側氣團特徵差異:氣溫、氣壓、降水、風3、鋒面的類型及其特徵4、描述天氣特徵的一般思路一般從氣溫、氣壓、風、降水、光照等五個方面分析。二、氣壓系統三、鋒面氣旋的判讀方法近地面氣旋一般與鋒面聯繫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