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也許你聽過,但未必真正去了解過它,作為女性較為常見且發病率非常高的一種良性腫瘤,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中招。子宮肌瘤經常出現在育齡女性身上,這個階段的女性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或者面臨著戀愛,結婚,生育等方面的問題。如果患上了子宮肌瘤,身體健康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最近,蘇州同濟醫院就來了一個子宮肌瘤患者,年紀輕輕,子宮內卻存有30多個子宮肌瘤,這可把她嚇得不輕......
30歲女子子宮內長30多個子宮肌瘤
30歲的菁菁(化名),前不久是被家人用輪椅推進了蘇州同濟醫院婦科病房,婦科主任陳薇接診了她。一臉慘白,頂著雙熊貓眼,精神差,顯得很疲倦,這是她留給病房醫生護士的第一眼印象。通過詢問病史後得知,菁菁近半年來,月經量明顯增多,而且每天都會用上七八片衛生棉。
「剛開始,我並沒有太大注意,但是這一個月以來,月經量比以前還多,就這兩天來,每天都要用上尿不溼了。」菁菁說,而且頭暈乏力也有一段時間了,臉色也一直慘白,這才想起要來醫院看看。
經過檢查後,發現菁菁已經是極重度貧血,而且B超顯示有子宮肌瘤。由於菁菁未婚未生育,陳薇主任帶領科室醫生仔細研究分析討論,決定採用微創手術,保全其子宮,僅切除子宮肌瘤。
可術中切除的子宮肌瘤大大小小的竟達30多個,有黏膜下的、漿膜下的,肌壁間的,最大的一個有蘋果大小。為了避免將來小肌瘤長大需再次手術,陳主任細心地將這些瘤子全都剝離了下來。術後給菁菁本人看術中照片時,她著實被嚇了一大跳,也開始後悔起來,想著早些就醫就好了。
多的時候,一天要做七八臺手術
蘇州同濟醫院婦科醫生陳薇說,其實,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女性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常見於30至50歲婦女,20歲以下少見。但20歲以下的患者並不是沒有,陳主任就曾接診過一個18歲的患者,畢業後在美容院上班,月經不調有半年之久,後被確診為子宮肌瘤。
據統計,30歲以上的婦女至少有20%患有子宮肌瘤,然而大多數子宮肌瘤沒有或少有臨床症狀,因此,臨床報導的發病率遠低於肌瘤真實的發病率。陳薇主任介紹,子宮肌瘤的具體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但激素分泌過於旺盛,是導致子宮肌瘤的最普遍原因,同時,現在的生活節奏過快,壓力大,受環境汙染,和飲食習慣不規律等,也容易誘發子宮肌瘤。
近年來,子宮肌瘤的患者也在不斷增加,「在20多年前,一個月就做一兩臺子宮肌瘤手術,而現在一天都會做兩臺手術,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做七八臺。」陳主任說,今年以來就接診過幾個比較特別的患者,比如前不久醫院來了一個60多歲的患者,肚子撐得有足月寶寶那麼大,最後連躺下再起來都有困難,只能側著起身,才來到醫院就診,而切下來的子宮肌瘤也有平時的洗臉盆那般大小。
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五穀雜糧
陳主任說,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長期大量雌激素刺激有關,而高脂肪食物促進了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所以體型肥胖的女性患子宮肌瘤的機率明顯增高。女性通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少喝咖啡、茶、酒等飲料,並且減少吃高油脂、煎炸、燻烤的食物。蔬菜水果合理搭配。每一種食物都需要適量服用,才能讓身體達到較佳的平衡。
保持心情開朗。尤其是女性,中醫認為女性的肝氣疏暢,才能讓月經按時來潮,這個肝氣的調達功能,其實包含了內分泌系統的協調功能在內,而過重的壓力,則會導致體內內分泌失調,容易造成肌瘤的形成。
控制體重,選擇適合自己且可以堅持的運動,適當的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換內褲,月經期間勤換衛生巾並且注意休息,避免經期過度勞累或受寒。
最後陳薇主任強調:任何疾病的發生都需要時間的積累,症狀也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好好愛護自己,了解身體的變化,如果月經血量產生變化或者伴隨下腹墜脹感,又或者經期痛經嚴重,記得要去醫院看醫生。定期檢查。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必要的,記住要讓自己的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