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發怵!17歲學霸檢查出直腸癌,醫生痛心告誡…

2020-12-17 騰訊網

「癌症」不再是上了年紀的人專屬

現在很多年輕人

檢查出來有癌症的不在少數

最近,一名17歲學霸的患癌經歷

讓人發怵

年紀輕輕檢查出直腸癌,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這則新聞起自

胃腸專科醫生練磊的朋友圈

最近新收治的一名患者牽動了他的心:

這名17歲的高二學生,成績優異,是衝刺北京大學的苗子,在沒有家族病史的情況下,突然被診斷出直腸癌,經過直腸癌根治術以及造瘻術後,患者順利出院了,準備進一步恢復後重返校園。

然而,練磊的心情仍然有些沉重,他發出朋友圈「警告」——「17歲就得了直腸癌,40歲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胃腸體檢」,希望讓更多的人重視體檢,及時狙擊癌症警報信號,早診斷早治療,延長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質量。

持續半年肛門痛,17歲少年確診患癌

年僅17歲的患者小輝(化名)來自外省,在當地一所重點中學就讀高二,成績非常優秀,每次考試平均在全級前兩名,如果按照正常的軌跡,他的高考志願是希望衝刺北京大學。

然而,今年以來,病魔悄然來襲。據了解,約半年前小輝開始出現肛門疼痛並進行性加重持續1月,兩個月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鮮紅色血便,於當地縣級醫院行腸鏡並活檢示:直腸下段腫物,病理疑癌。後轉至當地省級醫院,重新取活檢,病理是腺癌。確診後,家人帶著小輝連夜趕至廣州,來到了中山六院求診。

接診醫生、中山六院外六科醫生練磊仔細詢問了患者的家族史,並馬上為患者進行了肛門指檢,發現腫瘤下緣距肛緣不到2cm,環繞直腸約3/4周。這麼低位的腫瘤,能否保得住肛門?然而這名患者才17歲,太年輕了。

腫瘤局部晚期,實施根治術保命

練磊找到影像科醫生專門研究了腫瘤與肛門括約肌的關係,小輝的腫瘤位於齒狀線,已突破肌外膜5-15mm,意味著腫瘤局部浸潤,局部晚期。如果不及時手術,腫瘤會進一步侵犯周圍組織,這將會對小輝年輕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經過多學科討論以及跟患者及家屬商量後,練磊為患者進行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手術持續3個半小時,術中出血量僅有50ml,即便從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專業角度而言,這已經是一臺「近乎完美」的手術,但練磊卻仍倍感遺憾,因為腫瘤離肛沿非常近,不足2cm,為了將腫瘤切除乾淨「以絕後患」,只能無奈選擇為患者進行腹壁結腸造瘻。

結束漫長的手術後,看到這位患者這麼年輕就需要帶瘻生存,這名醫生心痛地跟團隊成員說出第一句話,「希望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

經過直腸癌根治術以及造瘻術後,小輝恢復非常順利,術後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路。

考慮到患者年紀小,而且面臨升學,術後練磊及其團隊儘量對他進行安慰與恰當引導,小患者在得知永久性造瘻後,情緒還是較為穩定。每天查房時,總是問醫生什麼時候可以回去上學。目前,小輝化驗指標均正常,已經順利出院。

醫生發朋友圈警示

不要等到晚期才追悔莫及

「17歲就得了直腸癌,40歲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胃腸體檢。」帶著惋惜的心情發下這條朋友圈,練磊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重視疾病的早期信號,不要等待中晚期症狀嚴重才到醫院確診,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練磊介紹,小輝並沒有家族直腸癌病史,結合手術標本的病理學特徵及基因檢測結果,考慮還是散發的直腸癌,經過半年的症狀後,確診時腫瘤已發生局部浸潤,術標本的病理檢查顯示腫瘤已經侵犯了控制肛門的橫紋肌。他表示,直腸癌雖危害大,但早期診斷正確並及時治療,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練磊強調: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數增多、肛門下墜、便不盡感、肛門痛、大便變形...以上這些疑似症狀,若出現1-2項,建議到醫院進行直腸指診和糞便潛血檢查。若出現2項以上症狀或症狀持續時間較長,建議到醫院進一步進行腸鏡檢查。

才17歲

還在校園學習的年紀

就查出了直腸癌

成年人看後早已瑟瑟發抖!

而說起腸癌

更是讓人聞風喪膽!

這是直接關係我們的消化排洩系統

關乎一個人的能量供給和代謝

更令人驚心的是

查看此類新聞報導

近兩年來

直腸癌的患病情況

竟呈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多個新聞見諸報導

多名年輕人全部患上直腸癌!

4個年輕人患直腸癌的經歷

每一個都發人深省

每一個都敲響警鐘

!!!

23歲女孩吃出直腸癌,便血3個月沒在意

來自揚州的23歲姑娘小玉(化名),出現便血近3個月,才去醫院檢查。她以為自己患了痔瘡,就去醫院買了一些外用藥膏自治。「病情一再加重,直到出現食慾減退、消瘦、全身無力等症狀,才來醫院檢查。用直腸鏡一查,是直腸癌。」醫生惋惜地說。

醫生說,與別的癌症不同,直腸癌開始時,除了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便血,並沒有疼痛難耐、突然消瘦的症狀,「這些表現,很容易讓患者以為拉肚子,或者痔瘡。」

20歲女孩被查出直腸癌

罪魁禍首很多人愛吃

湖南長沙一大學女生

因為常年吃麻辣燙等街邊食品

最後被查出患上結腸癌

還是晚期

在病房裡的她

講述自己的患癌經歷

讓人無比驚心……

警醒所有年輕人!!!

30多歲女子生產時患上痔瘡

檢查竟得了直腸癌

另一個病例,來自江蘇一中醫院肛腸科。30多歲的李女士(化名),生產時患上痔瘡。在查出的半年前,她覺得病情加重了,就去外地一家醫院做了一個痔瘡切除手術。術後,她找了離家較近的中醫院換藥。誰知連續換藥三個月,李女士的創口一直在滴血。

醫生為她換藥時,覺得很奇怪,簡單做了一個肛門指診確有異樣。就立刻取了標本送去活檢,結果顯示是直腸癌。

而醫生詢問後發現,她同樣也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喜歡吃火鍋、麻辣燙、燒烤,都喜歡熬夜玩遊戲,看電視劇。

22歲小夥查出直腸癌

長期拉肚子沒在意

平時拉肚子根本都不在意,吃點藥就好了,可是誰也沒想到竟是這種病。

在醫院裡,來自中山一22歲小夥說:有時候痛到啊,就是痛到自己都不想治了,自己也辛苦,家裡人也辛苦。我化了二三十次化療,你知不知道,天天都在這裡見到這些病人,隔兩天就死一個,我自己都覺得很害怕。

據他介紹,自己以前在茶樓工作,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不好,出現腹瀉也沒有太重視,直到後來因病情加重才去醫院做檢查,隔一年再去已轉變為直腸癌。

年紀輕輕,患上腸癌!

太令人唏噓……

這樣的報導比比皆是

17歲、19歲、30歲……

大好的年華!

觸目驚心!!

對於腸癌來說

可能很多人還沒意識到

問題的嚴重性!

讓我們來看一組患病統計數據

更直觀的感受——

2018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出爐

結腸直腸癌發病率全球前五

癌症,本就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其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不斷增長,更讓人們膽戰心驚。於是,不少人都漸漸加入了「防癌大軍」,但儘管如此,癌症依然在全球高發。

不久前,美國癌症學會官方期刊發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這篇文章評估了185個國家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全球癌症發病率前五的分別是:肺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相比於其他國家,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均為全球第一!

在中國,男性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等較為高發。

看完這些數據

有沒有深吸一口氣?

令人不安的是

由於一些人,特別年輕人平時不在乎

越來越多的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

一步一步將自己推向腸癌「深淵」

今天

讓我們藉此再來好好重視

可怕的腸癌!!

80%的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

腸癌一直被稱為生命健康的「隱形殺手」,因為它早期時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等患者出現便血等症狀時,再去醫院檢查,往往都已經是晚期了,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在我國,腸癌發病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約60%的腸癌長在直腸,其中有60%~75%的直腸癌是在指檢範圍內,即很容易通過直腸指檢早期發現。而在延誤治療的直腸癌患者中,大約80%以上又是因為沒有做直腸指檢造成的。

據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顧晉教授介紹,雖然大腸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到達60%~70%,但臨床上確診的患者當中,接近八成已經是晚期!

相對於其他腫瘤,大腸癌的發生要經過息肉—腺瘤—腫瘤等病理過程,從臨床前期病變發展到腫瘤,時間較長。如果能在早期就發現病變,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其實可以到達80%~90%。

「重口味」成直腸癌高發病因

腸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是誘發腸癌的主要因素,胃腸道在消化高脂肪類食物時,需要更多的膽汁,多餘的膽汁被腸道細菌分解後,產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這種致癌物常年作用於腸黏膜,容易使腸黏膜發生癌變。

再加上都市人的運動量減少,機體的抵抗力下降,而所有腫瘤的發生都和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運動量少還會導致腸的蠕動比較慢,存儲的宿便比較多,增加患癌機率。

夜生活頻繁,三餐無規律也是誘因

長時間的夜生活,三餐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飲酒無度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腸癌的發生,而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這就導致了此類疾病的年輕化趨勢。

長期飲食品種單一,吃隔夜飯也是成因

吃得太好容易得腸癌,而吃得太單一也會出問題。有老兩口,老爺子76歲,被查出直腸癌,沒過多久,老伴兒也因為直腸癌住進了醫院。而老兩口平時很注意飲食,葷腥食物吃得少,蔬菜吃得多,怎麼還會得腸癌呢?

原來夫妻倆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幾樣食物,幾十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過,雖然蔬菜吃得多,但長期飲食品種單一,又習慣了節儉,吃隔夜飯菜等,都是患腸癌的誘因。

專家建議:這些人是直腸癌高危人群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結直腸癌確診病例44萬例,每年死亡患者多達23萬人。結直腸癌是一種典型的『富貴病』,與人們的生活條件和飲食方式有關。」年輕人患結直腸癌主要受遺傳因素影響,環境因素次之。

1、家族性結腸多發性腺瘤病、結腸息肉、軟組織腫瘤和骨瘤的人

2、經常吃高脂高熱食物、生活不規律、抽菸嗜酒、有熬夜習慣的人

-直腸癌的6個信號-

-你是高危人群嗎?-

超重肥胖

「一胖百病生」的說法一點也沒錯,超重或肥胖人群罹患及死於大腸癌的風險會高於體重正常的人,而且大腹便便的男性「中招」機率會更高。

吃肉過多

如果你是個平時無肉不歡的人,喜歡吃大量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和加工肉類(如熱狗和一些午餐肉),那麼患大腸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吸菸酗酒

長期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更容易罹患大腸癌。大腸癌已被證實與酗酒相關。建議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女性不超過一杯。

缺乏運動

長期缺少運動,腸道蠕動會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會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從而增加了大腸癌的發病危險。

飲食過精

飲食過於精細,體內就會缺乏膳食纖維,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會延長,造成腸道對廢物再次吸收,長此以往,患大腸癌的概率將大大增高。

45歲以上人群應每年做腸癌篩查

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適或者腹脹,這使得很多人並不在意,還有的患者因為出現便血症狀而誤以為是痔瘡,結果耽誤了治療。專家建議,大家應重視腸癌的篩查,健康人群45歲以上應每年做便潛血的檢查。

預防腸癌請記住這些

最後給大家科普一個

簡便的檢查辦法:

常規體檢中的肛門指檢

因為令人尷尬和不適

一直成為體檢中棄檢率最高的項目

但是如果你因為不好意思而放棄

很可能失去早期診斷直腸腫瘤的機會

別緊張

肛門指檢不用一分鐘就能搞定

醫師戴手套並塗以潤滑劑,用食指在肛門外口輕輕按摩,等受檢者肛門括約肌適應且放鬆後,再徐徐插入肛門直至直腸。

肛門內部主要檢查有無肛裂、內痔等;直腸內部主要檢查直腸息肉、直腸癌等早期症狀。由於現在無痛腸鏡也被一些人當成體檢的早篩項目,因此肛檢反而被忽視了。

別忽視

它是直腸癌最簡便經濟的檢查方法

廈門第二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黃國學說

肛檢是直腸癌診斷手段之一

是最簡便最經濟的檢查方法

可早期發現直腸佔位或黏膜及黏膜下病變

肛門到直腸上端約12至15釐米,一般醫生手位指診能到10釐米的位置,也就是說,8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其中有2/3發生在專科醫生手指能夠摸到的地方。

最後提醒,關於腸癌

切不可忽視而厭惡病情!

由於直腸腫瘤早期症狀較輕,偶有大便下血或夾有黏液,患者常常自以為是大腸「上火」或痔瘡發作所致,口服或外用一些藥物緩解症狀,從而延誤直腸癌的早期診治,因此,肛門指診對直腸下段腫瘤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腸癌大都是由良性的腺瘤惡變發展來的,腺瘤惡變大概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如果體檢時選擇做一個肛腸指診,除了能夠預防和篩檢腸癌,對較早發現腸癌意義很大。

資料來源:廣州日報、人民日報、生命時報、丁香醫生、健康時報、揚州晚報

綜合整理: 江蘇交通廣播網

相關焦點

  • ...大腸癌|糞便檢查|前列腺癌|張健|巍子|直腸癌|肛門指檢|胃癌
    直腸癌分為低位直腸癌(距肛緣5釐米以內)、中位直腸癌(距肛緣5~10釐米)、高位直腸癌(距肛緣10釐米以上),浙江省人民醫院肛腸外科主任屠世良2016年在接受錢江晚報採訪中介紹,在肛門指檢中,醫生的手指會伸進肛門5釐米左右,超過70%的中國患者的直腸癌都很低位,距離肛門很近,所以無論是腫瘤還是息肉,都可以摸出來。
  • 17歲花季少年患上腸癌,醫生的一句話令人唏噓
    5月30日夜班,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科值班醫師接收了一名17歲的男患者江江(化名)。小夥子的父親說:「江江剛開始出現小腹脹痛的時候,我和他媽媽還以為只是吃壞肚子了,還想著剛開學沒多久,請假有點可惜。醫生摸到腹腔內有雞蛋大小的不規則腫塊醫生檢查發現,江江的體溫有38.5℃,輕壓右下腹就疼得冒冷汗,醫生摸著他的肚子檢查時,能摸到腹腔內有雞蛋大小的不規則腫塊,感覺不妙。果然,CT結果顯示回盲部團塊、腸梗阻,考慮結核性腸病可能。腸鏡檢查結果——結腸癌!
  • 長沙72歲娭毑便血嚴重,醫生巧取腫物治癒直腸癌
    三湘都市報12月13日訊(記者 田甜 通訊員 梁輝 文俏程)湖南長沙72歲的王奶奶半年前開始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大便次數也明顯增加,每天最少兩三次,多則四五次,還感覺沒拉乾淨,以為是痔瘡,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患上直腸癌。
  • 老人大便不規律把直腸癌當痔瘡 拖了半年確診已晚期
    當班醫生肛腸科主任孫奎俊聽老人訴說後得知,近半年來,老人大便一直不規律,一天至少有2-3次,多的時候能有6-7次,且每次都是稀爛狀。有時候,還會帶有少量的血,經常有便意,但又解不出,很苦惱。  交談中,老人告訴孫主任自己是患了「痔瘡和腸胃炎」,嚴重的時候,自己也會買些藥擦拭,效果很好。對於自己的「老毛病」,老人覺得自己比醫生還在行。
  • 50歲再做腸癌檢查?美國專家建議,降低結直腸癌篩查年齡
    據統計,過去30年,50歲以下結直腸癌發病率增加了近50%。 ▌腸癌盯上年輕人,晚期比例更高 不良生活方式、肥胖、環境、遺傳等風險因素,使得年輕人更容易患結直腸癌。 而在65歲以上人群中,結直腸癌發病率持續下降,這可能得益於老年人更重視篩查。 最近,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隊的研究小組建議,將結直腸癌篩查年齡從50歲降至45歲。
  • 直腸癌萬元檢查不抵手指觸診
    後來,醫生用手指為他進行「肛門指診」,很快發現了位於腸道外壁的腫瘤。  由于越來越多的醫生及患者過於依賴儀器檢查,導致一些簡便而有效的「徒手檢查」被打入冷宮,不僅增加了患者就醫成本,還會因此導致一些漏診、誤診。  萬元檢查不抵手指觸診  45歲的黃先生家住漢口。近一年來經常覺得肚子疼痛,大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
  • 17歲男孩確診腸癌晚期,沒有手術機會!醫生一番話警醒年輕人
    據《杭州日報》報導,近日17歲男孩江江出現了小腹脹痛,父母以為他只是吃壞了肚子,沒大在意。但由於疼痛沒緩解,還伴著發燒,父母開始覺得不對勁,趕緊帶他到醫院。最終,江江被確診為結直腸癌晚期,存活時間可能只有6個月,並且失去了手術機會。圖源 杭州日報醫生在了解病史後得知,江江並沒有癌症家族病史,生活也比較規律。
  • 直腸癌為何發現就是晚期,一個手指就能發現的檢查,你卻一拖再拖
    58歲的老張因為便血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直腸癌,進一步檢查顯示,老張的直腸癌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在他的肝臟上有多個轉移灶,為什麼直腸癌容易轉移到肝臟上呢,這是因為直腸癌的靜脈血絕大多數最終都要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
  • 小小息肉變成直腸癌!醫生說他錯過了這關鍵兩步!
    這也是為何在發現腸息肉後,專科醫生會強烈建議患者及時接受腸鏡下切除手術的原因。 日前,一名61歲的患者經歷了小小息肉因為沒有及時處理、監控而發展成直腸癌的歷程。20年前,該患者接受腸鏡檢查後就發現直腸裡長了1顆直徑5mm的亞蒂息肉,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更沒有複查追蹤,任其自由生長20載,終於演變成為直腸癌,錯失處理的大好時機。
  • 婦科檢查「三合診」 讓她發現了直腸癌
    47歲的白女士如廁時發現手紙上有少許血跡,到醫院的婦科門診 就診後發現宮頸有息肉。   但宮頸息肉摘除後,手紙上仍時有血跡,為此,又先後做了宮頸刮片檢查和診斷性刮宮術,結果都無異常發現。  以後又做了尿常規檢查,仍然沒有發現異常。
  • 92歲老奶奶患上直腸癌 醫生施微創根治獲成功
    92歲的老奶奶患上直腸癌危及生命,面對這位高齡且隨時有突發心腦血管意外風險的患者,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醫護人員「藝高人膽大」,多學科協作成功實施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成功救治老人。92歲高齡的侯奶奶身體一直硬朗,平時生活起居完全可以自理,有時還會自己揉面做飯。近日,侯奶奶頻繁出現大便帶血,這引起了家人的注意,立即帶老人來到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消化病院就診。樊英華醫生憑藉多年臨床經驗,初步判斷侯奶奶可能患上了直腸癌,隨即為其辦理住院。入院後,根據腸鏡及病理檢查最終確診為直腸腺癌,需要儘早手術。
  • 17歲男生肚子脹痛,沒想到是腸癌晚期!聽聽醫生這番話
    2020-06-12 15:23圖文來源:金陵名醫堂微信 杭州有名17歲男孩感到「肚子脹痛」,父母以為是吃壞了肚子,結果兩三天都沒緩解,還伴隨著發燒的情況。前往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科檢查後發現,能摸到男孩腹腔內有雞蛋大小的不規則腫塊,感覺不妙。檢測CT顯示回盲部團塊、腸梗阻。然而,經過一項一項的檢查排除,入院第3天腸鏡,結果——結腸癌!醫生表示,這位17歲男孩已經是結腸癌晚期,存活時間可能只剩半年,手術機會也沒了。醫生在了解病史的過程中得知,男孩沒有癌症家族史,生活也比較規律,沒有不良飲食習慣。
  • 連續便血數月以為痔瘡發作 23歲男子患直腸癌晚期
    最近幾個月,23歲的小黃(化名)每次排便都帶血,卻沒當回事,以為只是痔瘡發作。沒想到,到醫院一查,他患的是直腸癌晚期。「這樣的病人不是個例。」由於常常乏力、頭暈,前不久他在福州市第二醫院做了一次血常規檢查。他的血色素只有6克左右,與正常男性相比相當於流光全身血量的一半。他這才感覺事態嚴重。醫生很快找到了他便血不止的原因:腫瘤破裂。經過進一步診斷,小黃得的是直腸癌,而且屬於晚期。
  • 真的不可怕,腸鏡檢查全過程,診斷直腸癌的重要手段
    腸癌的發生主要是從腸息肉演變而來,其發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從腸息肉到腸癌大約需要5-15年,大腸癌的形成大多在55歲以後;因此,在40歲左右做一次腸鏡檢查,要麼能發現良性的息肉,要麼能發現早期的腸癌,都是很好處理的: l 發現息肉,切掉就能有效預防它繼續變壞; l 發現早期腸癌,也可以在內鏡下根治
  • 4歲小女孩肚子大的好像孕婦一樣,經檢查後父母痛心不已
    4歲小女孩肚子大的好像孕婦一樣,家裡人都以為是吃多了才會這樣4歲小女孩肚子大的好像孕婦一樣,經檢查後父母痛心不已。4歲小女孩肚子大的好像孕婦一樣,經檢查後父母痛心不已。檢查之後,媽媽哭的很厲害,從B超檢查可以看出孩子肚子裡面有個畸形的嬰兒,原因很簡單就是孩子的媽媽們懷的是雙胞胎,但是另一個姐妹卻跑到了孩子的肚子裡面。4歲小女孩肚子大的好像孕婦一樣,經檢查後父母痛心不已。
  • 23歲男子長期便血,一查已是直腸癌晚期,這個習慣大部分人都有
    前不久,23歲的調酒師小吳在最近的三個月裡,一直出現便血的問題,起初,他並不在意,沒想到在一次的檢查中,他卻被查出得癌了,而且已經是晚期了。男子排便 竟排掉全身一半血醫生回憶,23歲的小吳幾乎每次排便都會排出血便與黑便,起初他以為是痔瘡犯了。
  • 親眼看著媽媽一點點死亡,女兒痛心告誡:可別小看腸息肉
    痛定思痛,她也在自己的微博中奉勸所有人,一旦過了45歲就要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發現了結腸息肉,就一定要及時手術切除,如果沒有發現,也要保持每10年檢查一次腸鏡。她希望,媽媽的悲劇,不要再出現。醫生提醒:這些人,別害怕做腸鏡如今,各種媒體、自媒體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所有人強調要重視腸鏡檢查。
  • 泰國17歲學霸通宵打遊戲,猝死在電腦桌前,曾答應減少遊戲時間
    據《每日郵報》11月5日報導,泰國一名17歲的學霸少年通宵玩遊戲,最後暈倒並猝死在電腦前。據報導,這名來自泰國北部烏東薩尼的少年名叫皮亞瓦·哈裡昆,據他父母說,他在下課後,會經常呆在自己房間裡打電腦遊戲,他特別喜歡玩多人對戰遊戲。皮亞瓦·哈裡昆有時候會通宵熬夜打遊戲後,白天拉上窗簾繼續玩。
  • 五歲小女孩瘦小不長個?父母帶去醫院檢查,醫生看完檢查結果搖頭
    導讀:五歲小女孩瘦小不長個?父母帶去醫院檢查,醫生看完檢查結果搖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五歲小女孩瘦小不長個?父母帶去醫院檢查,醫生看完檢查結果搖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30歲男老師查出直腸癌:我還這麼年輕,也沒家族史!原因竟然是這樣!
    年紀輕輕查出直腸癌,術後又發生轉移小胡,東北人,在浙江杭州教書。年僅30歲查出直腸癌,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一開始真的接受不了,當時也不了解這個病,非常崩潰,感覺自己這麼年輕,怎麼會生這麼重的病,大腦裡全是問號。」直腸癌的「信號」是從排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