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
為紀念作家汪曾祺誕辰 100 周年,汪曾祺之子汪朗和家人及深知汪曾祺的作家、學者、編輯組成編輯委員會,共同編選了一套汪曾祺全新的文集《汪曾祺別集》。這套書參照《沈從文別集》的體例,從目前所見的汪曾祺全部作品中精選出20冊小書,紀念汪曾祺的同時,也向沈從文致敬。
《汪曾祺別集》包括汪曾祺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在內,計 20 卷,每卷各有獨立主題,總字數約 200 萬字。據《汪曾祺別集》出版統籌人、北京讀蜜傳媒總編輯金馬洛介紹,2020 年 5 月出版了前八卷,全 20 卷將於 12 月出齊。
「離汪曾祺最近的作品集」
12月 5 日-6日,深圳書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主編汪朗攜蘇北、龍冬兩位編委,在深圳書城中心城、龍崗城相繼舉辦了兩場活動,和深圳書展讀者一起分享了《汪曾祺別集》的「別」樣之處。因為書展現場小讀者數量較多,主編和編委們也與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分享了「汪曾祺的育兒之道」。
汪曾祺的作品很早就編入了大中小學生的教材和課外讀物中,已成為當代文學與大中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根據汪曾祺作品改編的給幼小年齡段看的繪本也逐漸增多,很多孩子因此成了「小汪迷」。在深圳書展活動現場,眾多小讀者的出現也正詮釋了「汪迷」分布之廣。
汪曾祺之子、作家汪朗從四個方面述說了這套書的特別之處。其一,篇幅適中,方便閱讀。汪朗說:「人民文學出版社已經出了《汪曾祺全集》,大概總字數是400多萬字,另外市面上還有好多各種各樣的汪曾祺的作品集,有的是單本,有的兩三本也成一套,多的有五六本的,但是《汪曾祺別集》從字數上要比全集差不多少了一半的字數,二百多萬字,比一般的作品集字數要多,而且整體上內容更加豐富。」其二,編排有序,內容豐富。「除了老頭的主要作品,還加了不少的』零碎』,有他給別人寫的序言,有一些人物訪談,包括書信,還有當年老頭寫的檢查、思想匯報,等等,這些『零碎』,可以讓讀者從各個方面更好地了解汪曾祺的為人和為文。」汪朗還謙虛地用「編者良莠不齊」來概括「別集」的第三個特點。事實上,《汪曾祺別集》是真正研究汪曾祺幾十年的資深專家、學者、編輯和熟悉汪曾祺的家人,如汪曾祺的子女,還有孫女、外孫女擔任編委,既有專家學者隊伍研究把關,也有汪家文學基因的注入。此外,開本小、攜帶方便也是《別集》明顯有別於其他文集的特點之一。汪朗說,「開本比較適中,特別方便閱讀。你拿著一本,隨身帶著或者是放在枕邊都很合適。」
擁有「天下第一汪迷」美譽、汪曾祺的忘年交蘇北,則從「汪曾祺經典化」來闡釋這套書的特別。他表示:「《汪曾祺全集》和《汪曾祺別集》應該是在汪曾祺版本裡最好的兩個文集,《汪曾祺全集》是大而全的,而對於我們一般的讀者來說,《汪曾祺別集》是最好的選擇。」
閱讀汪曾祺的奇妙功用
同樣是忘年交的龍冬提出「閱讀是最好的紀念」來回應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短視頻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沉溺於手機。
「青少年閱讀汪曾祺的第一大好處就是,重識語言的美。」龍冬說:「說話要說好。一是說清楚,二是說明白,三是說通順。通常,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是最便於學習到這些的,因為他的語言非常平易樸素,而且也有他的韻味。」蘇北也認為:「閱讀汪曾祺的作品,帶給我們最直接的便利是,讓自己筆下靈活一些,文字通暢,談吐自如。因為汪曾祺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美,他是繼承民族傳統和新文學傳統的作家,古典文學基礎非常紮實深厚。」
汪曾祺的語言既有古典的韻味,同時也有來自西方現代文學的嘗試。龍冬補充道:「我們今天閱讀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也可以間接地了解西方現代文學,因為汪曾祺先生早年有過西南聯大的教育背景,當時西南聯大的學風自由,很多師生懂外文,汪曾祺可以在第一時間比較便捷地接觸到西方現代文學,這引發了汪曾祺先生有意識地進行了中國新文學的探索。所以我們通過對汪曾祺的閱讀,也可以了解西方的現代文學在中國作家的筆下是如何活學活用的。」
主編汪朗以「沒詞」二字形象地概括了汪曾祺語言的獨特魅力。「他的作品有個特別奇怪的地方,就是寫出來的東西都是大家能夠一目了然的,但是你通篇讀下來,讀得比較認真的話就能感覺到有點韻味在裡面,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腳步,這不僅影響了今年的國民經濟,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龍冬說:「汪曾祺的作品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撫慰。」打開《汪曾祺別集》,閱讀汪曾祺的作品,花草樹木間、一飯一羹中,都飽含著汪曾祺對於生活溫暖如春的態度。他的創作一如他本人,用愛與悲憫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他所創作的作品帶有朝陽的氣息。
編委蘇北和讀者分享了朋友們的事例,「閱讀汪先生的書能得到生活中的很多情趣。我有朋友通過汪曾祺的作品認識花草,也有朋友通過汪先生作品認識美食,閱讀汪曾祺,可以帶來審美的需求。我們原來喜歡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最初的初衷是學習創作方式,隨著閱讀的深入和持久,實際上在無形中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啟發。」
汪曾祺的育兒之道
文如其人。汪曾祺以文字的純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讀者,在生活中的也是一個輕鬆、好玩的老頭兒。受汪曾祺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蘇北和龍冬這樣的後輩也慢慢放鬆下來,多年後,蘇北、龍冬從「汪迷」變成《汪曾祺別集》的編委。
「說到和汪先生當年的交往,我們一開始是屬於貼上去的,是死氣白咧的貼上去,因為對他文字的喜歡,慢慢接觸多了,就發現汪先生在和我們交往的過程中是很放鬆的,他的這種狀態也讓我們逐漸輕鬆起來。」龍冬說。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汪曾祺也是極為放鬆的。
「老頭曾經寫過一篇現在流傳比較廣的文字《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我們爺爺、他的父親跟他說的話,他們之間就是這種關係,他跟我們也是這種關係。」汪朗回憶道:「老頭從小對我就沒有過高的期望。我小時候上幼兒園,是坐公共汽車。我老愛往前面司機座那兒去擠,看司機怎樣開車,覺得很神秘,而且曾經多次說過我長大要當公交車司機。他對此表示非常贊同,確實非常贊同,而且把這個寫進了文章當中,題目就是《公交車司機》。」汪曾祺對其他子女也是如此,汪朗又說:「我大妹妹上小學的時候,有個作文叫作《我的理想》,一般寫《我的理想》的時候,都說我要當工程師、醫生、飛行員,我妹妹寫我要當農民,寫的還挺像回事,老師給她一個挺高的分,下課又跟她說,你這個想法寫寫作文可以,不能是真的。在老師眼裡,當農民是一個比較低下的職業,回家之後大妹妹把這個事情跟我們老頭說,老頭說當農民有什麼不好,你去當農民!然後又補充一句,你最好還是上一個大學,學好了專業之後再去當農民。」
有一位小汪迷,聽了汪朗介紹自己的父親後,好生羨慕。他說:「套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這樣的父親給我來一打!」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