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寫3000行代碼在當前的IT行業內是很難想像的,即使很多早期從事外包開發的程式設計師也很難有這樣的工作效率,大部分程式設計師每天的代碼量都在幾百行左右,研發級程式設計師一天的代碼量通常不會超過300行,應用級程式設計師的代碼量也很少能夠突破500行。從業多年以來,只有在工作初期,面對較為簡單的應用級開發時,每天的代碼量會相對多一些,但是即使加班到凌晨,代碼量也很難會超過1000行。
代碼的編寫通常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邏輯設計,這個過程涉及到算法設計、數據結構定義和技術選型等過程,這個過程往往是比較耗費時間的,通常在採用一個新技術之前,還需要進行應用場景驗證,這通常還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夠完成。如果是研發級任務,這個過程會佔據大部分的工作時間,真正的代碼編寫時間並不長,代碼量也不會很多。實際上,很多容器的核心代碼也不過萬餘行左右,但是通常也需要多人的開發團隊開發數月才能完成。
第二個階段是代碼編寫,如果是應用級程式設計師,代碼編寫會佔據更多的時間,因為應用級開發往往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規劃,只要按照架構師的設計方案進行編寫就可以了,但是即使是應用級程式設計師,代碼的編寫也需要一個思考和驗證的過程。實際上,隨著當前雲計算(PaaS)在開發領域的廣泛使用,目前應用級程式設計師的代碼量得到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第三個階段是調試,這個階段往往也會佔用較多的時間,尤其是在新場景開發的初期,調試會佔用更多的時間。按照歷史經驗來看,程式設計師的開發經驗對於調試時間有較大的影響,程式設計師開發經驗越多則調試速度也會越快。
我從事網際網路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網際網路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