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養出有出息的孩子,而是要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

2020-09-20 爸媽視界

錢鍾書曾用一句話形容楊絳:

「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這對文壇伉儷的愛情,不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鉤的浪漫,也融合了心有靈犀的默契與堅守。

夫妻二人對女兒錢瑗的培養,更是被稱為人文教育的典範。

錢瑗繼承了父母的才華,成為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開創了英語「文體學」,在專業領域頗有造詣。

錢媛小時候常說:「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長大後,即使工作再忙,錢瑗總會趕回家,為睡眠淺媽媽縫製睡衣,為愛吃糖的爸爸剝好糖紙。

(楊絳,錢鍾書、女兒錢瑗)


《詩經》中說:

「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豆瓣有個討論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

他們有的人抱怨父母對自己的窮養,有些人覺得自己因父母太窮,令自己無法進入上層社會。

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

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多少家庭,都是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為孩子撐起一個雨淋不透、風吹不著的溫室花園。


而孩子習慣了單方面接受和索取,心安理得的享受一切,絲毫不懂得珍惜。

究其原因,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答案很簡單:

好多父母往往只知道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卻忘了教孩子感恩。

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實出了問題,多半是根也有問題,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不懂感恩的孩子

再優秀也無用


一個孩子如果不懂得感恩,哪怕其他方面再優秀,對於家庭、對於社會也全無益處。

還記得那個留學生殺母的新聞嗎?

一位母親,含辛茹苦的供自己的孩子讀書,出國學習。

這個男孩在國外留學五年,經常出入高檔場所,每年光學費和生活費就需要差不多四十萬,而母親一個月只能賺七千多元。

當母親無法再提供高額的生活費時,這個男孩居然在機場,拿刀刺向了自己的母親。

後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個男孩平靜地說,自己以為母親在騙他,不願意給他錢花,所以自己很氣憤,一下子爆發了。

母親無限制的愛和縱容,滋生的居然是恨和埋怨。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裡都是常態,一旦他眼裡的常態被打破,就會心生怨恨。

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世上最可悲的,莫過於父母等著孩子感恩的時候,孩子卻在等著父母道歉。

親情不需要回報

但值得感恩


中國有句老話叫「養兒防老」。

但大部分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本能,並不是尋求回報。

教育孩子感恩,也只是為了讓他們知道,他們正享受著別人的付出,他們的生活因為別人的付出而幸福。

尼採說:「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林則徐也說:「存心不好,風水無益;父母不敬,奉神無益。」

親情不是單方面的愛與呵護,更該是雙方的溫暖與慰藉。

感恩之心,不是債務負擔,而是催人向上的動力。

錢瑗十歲時,首次回到錢家老宅。

彼時錢家大大小小的孩子,全都聚集在院裡玩耍,唯有錢瑗靜靜守在祖父身旁看書。

女孩兒靠在祖父床尾,一會兒為他掖掖被子,一會兒又去翻翻書頁。

懂得感恩的孩子,會發自內心地關心和愛護身邊的人,並竭盡所能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的懂事和堅強,樂觀和感恩,將會成為一生的財富。

感恩之心,源自於愛

愛是成全,更是放手


教會孩子感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感恩之心,最重要的,就是愛。

舊觀念中,「打是親罵是愛」,一言不合就責罰,其實是一種粗暴和懶惰。

後來又盛行「鼓勵教育」,一切都按照孩子的意願來,在衣食住行上無微不至,卻對孩子的感情敷衍了事,也遠遠稱不上是愛。

在教育孩子上,楊絳和錢鍾書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1. 夫妻恩愛,潤物無聲。

錢鍾書和楊絳伉儷情深,舉案齊眉,女兒在兩人的薰陶下,從小就會照顧人。

每逢錢鍾書去外地出差,從不囑咐楊絳照顧好女兒。


他只囑咐阿瑗好好照顧媽媽,而錢瑗也總是很負責地答應下來。

每逢爸爸因病請假,錢瑗又跑去安慰爸爸:

「提勒提勒耳朵,胡嚕胡嚕毛,我們的爸爸嚇不著。」

如果夫妻倆以兒女為中心活著,就會一味的溺愛和嬌慣;

如果夫妻關係惡劣,家庭氛圍劍拔弩張,孩子的心理也會有陰影。

相反,如果夫妻二人相親相愛,孩子也會學習大人模樣,學會愛和陪伴,自然懂得感恩。

2. 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楊絳曾經說過:「榜樣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他們對女兒的教育,從不訓示,而是潛移默化的滲透。

兩人愛看書,女兒見了,便照模照樣的來讀,漸漸入道。

錢鍾書也從來擺不出父親的威嚴,他比女兒還調皮。

每天睡覺,他都會把女兒的玩具、鏡子、文具藏進被窩裡,設置陷阱,讓女兒上鉤。二人樂此不疲。

和孩子在一起,不必太過嚴苛。

讓孩子玩著學,孩子心中沒有隔膜,快樂成長的同時,心中充滿溫暖。

當然就會溫暖地回饋父母,和這個世界。

3. 適當放手,學會獨立。

錢瑗小時候,有不懂的英文,便去問父親。

錢鍾書並不教她,而是鼓勵她自己去查找,有時候為了查一個釋義,甚至要翻看5、6本英文字典。

夫妻兩人從不大包大攬,也就養成了錢瑗獨立的性格。

楊絳曾在散文集《我們仨》中寫道:

「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

現在許多父母負重前行,刻意留給孩子一片歲月靜好。

但責任與感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父母只有學會適當放手,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己飛翔。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

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1997年歲暮,錢瑗寫了一首打油詩,給媽媽楊絳拜年:

牛兒不吃草,想把娘恩報。

願採忘憂花,藉此謝娘生。

此時的錢瑗正在重病,已經不能進食,這首詩寫成沒多久,她就去世了。

她最後留給人世間的,是對父母的愛與感恩。

畢淑敏說: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所謂教會孩子「感恩」,並不是耳提命面的告訴孩子家長有多不容易,要孩子長大之後孝順。

而是教會孩子愛的能力,學會愛自己,學會愛父母,學會愛生活。

告訴孩子,生活不容易。

告訴孩子,父母不圖你報恩,但希望你懂得感恩。

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願天下父母,都能被子女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房間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孩子是否有出息取決於家長
    房間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雖然說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能說這句話完全是對的。而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從小到大都有人替他整理,這讓他變得很懶散。不僅僅是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也是如此,所以他一事無成。這樣看來,總是乾淨整潔的家庭,也不見得就養出了優秀的孩子。同樣的道理,房間凌亂的家庭,也未必會養出沒出息的孩子。
  • 什麼樣的孩子將來最有出息
    曾經,有很多家長對將孩子送出國留學趨之若鶩。以為孩子出國留學了,就是鍍了一層金,將來肯定「有出息」。 可是隨著最近許多留學生千方百計歸國,大潮湧動之下,很多留學生、尤其是年紀尚輕的留學生,卻在潮落之後的沙灘上顯現出最真實的姿態。
  •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養出感恩的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1.不懂感恩,孩子再優秀也無益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大儒朱熹曾說:「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多少家庭,都是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為孩子撐起一個雨淋不透、風吹不著的溫室花園。
  • 下面4種孩子,長大後肯定有出息,有你家的嗎?
    有句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孩子長大之後能夠一帆風順、出人頭地有出息?那到底該怎麼養孩子能夠有出息,成了很多家有兒女的家長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下面4種孩子,長大以後肯定有出息,看看有你家的嗎?長時間下去,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覺得父母和祖父母的幫助和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族。那時候父母可能會抱怨孩子長大不懂事,不讓人省心,其實都是自己過往的因才長成今天的果實。如果你真的愛孩子,一定要讓他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終有一天,要學會放開手,讓孩子去吃苦,去蛻變。捨得讓孩子吃苦,他才會有能力觸摸幸福。
  • 男孩別再窮養,想讓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品質
    其實對於「男孩要窮養」這一說法,我理解的意思其實是生活中讓男孩子懂得節儉,待人要謙虛友善,我一直以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另外,要多給孩子買各種書籍,豐富他的人生閱歷,也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見見世面。男孩別再窮養,想讓孩子有出息,要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品質那麼對於男孩子來說擁有什麼樣的品質最重要呢
  • 不懂得立規矩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實際上,父母不教,孩子就不懂規矩,更不知危險幾何,邊界在哪;父母不管,孩子就沒有敬和畏,將來爬到頭上作威作福是遲早的事情。 曾有一位清華教授憤慨:「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 想要孩子有出息,不是只有學習一條路,要多方面發展
    經常會在電視上看到平時學習差的孩子,將來會發展的很好,學習好的人也不一定能發展好。這其實告訴我們,孩子將來有出息學習成績不一定管用。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福耀玻璃老闆曹德旺初中就沒有上完,現在也成為了我國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不要只看孩子成績,也要培養孩子的性格。只有好的性格才是陪伴一生的財富。
  • 溫室裡養不出參天大樹,想讓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家長的心頭肉、掌中寶,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受到傷害,恨不得能夠永遠保護孩子。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將來會步入社會,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且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家長如果一直把孩子當成娃娃看待,讓孩子在「溫室」裡成長,不讓孩子經歷風雨,其實會害了孩子,如果想讓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 真正有出息的孩子,不管窮養還是富養,都會有這4個特徵
    ,家長也展開了盲目的學習,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要窮養兒子、富養女兒,先不討論他說得對不對,但是真正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都會有這些特徵,若是家裡的孩子佔了一個,那也要好好培養。,看到什麼東西都想嘗試將其弄懂,對此這些家長沒有選擇制止,而是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
  • 「孩子別養得太有出息?」老人稱到了晚年就懂了,容易感到後悔
    所以有了兒子的家庭在養育孩子時都是掏心掏肺,想要把孩子養育得足夠出色,這樣長大後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組建一個好的家庭,當然也能對自己盡到贍養的義務。案例:可是孩子養得太有出息真的好嗎?作為過來人牛大爺深感後悔。
  • 楊絳: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01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豆瓣有個討論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果實出了問題,多半是根也有問題,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 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在生活中,很多窮人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大多難有大出息呢?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是因為家庭資源不一樣,富人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補習教育。誠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先來看一個例子,54歲的黃錦良,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和當地很多的村民一樣,黃錦良家裡很貧窮。他告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讀書,以後才能有出息。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好,三個孩子讀完小學初中,一共獲得了167張獎狀。
  • 有這3種「特質」的爸爸,不僅家庭幸福,還會養出個有出息的孩子
    3種「特質」的爸爸,不僅家庭幸福,還會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孩子:1.這樣的爸爸,一般回到家裡都會睡覺或者是玩手機,很少和妻子和孩子溝通,也不會帶他們出去玩。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大多都不太幸福、非常缺乏安全感,長大後也很難有出息。
  • 李玫瑾:養育男孩,家長越「捨得」這3件事,孩子以後越有出息
    她認為,養育男孩,家長要做到在這3件事上「捨得」才行。否則的話,孩子長大後是很難有出息的。這些家長的做法看起來確實是在為孩子好,可這些家長養出來的孩子到最後往往都是很失敗、很難有出息的。而這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所以孩子才會在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選擇逃避,習慣性地推卸責任。不懂得承擔的人,是永遠不會有大成就的。
  • 李玫瑾:想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要牢記「3不慣2不管」
    因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出人頭地,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人。雖然說,家長們的這種想法很好,可他們最後能否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孩子,還是很難說的。畢竟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遠沒有說著那麼簡單。
  • 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導讀: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有以下「節儉」行為,註定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別不信
    如果父母有不正確的「節儉」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就是在阻擋孩子成人成才。這裡建議各位父母,這三種常見的「節儉」行為,千萬不要沾染,不然父母註定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別不信。如果孩子也學會了這種行為,光想佔別人的便宜,自己卻非常摳門。將來孩子在和人相處的時候,人家也會看不起他,甚至不願意和他共事,孩子就很難有光明的前程。
  • 長大後更有出息的孩子,通常不是班裡的前三名,而是這個「位置」
    ,通常不是班裡的前三名,而是這個「位置」這位資深教師從業三十年,在從業的過程中,他刻意地對畢業後的小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這些上了大學和參加工作的孩子中,比較有出息的大多處於3-10名之間,甚至是前20名的孩子。
  • 這樣的爹媽,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連自己孩子是什麼情況都不清楚的父母,卻覺得他能考上清華,實在是太荒唐,這根本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三年時間,風雨無阻,給孩子物質和心靈的最大關懷,可以說,他能給的,都給了,事無巨細。就算下了大雪,封路停車,他也不會放鬆,而是聯繫老師,得到孩子的最新消息,才能放下心來。有這樣的父親在背後,雙胞胎都表示,很有動力。那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後呢?這個老父親不是去炫耀,而是更加心疼孩子。
  • 有出息的孩子都出自於這四種家庭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是有很多人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一般來說,有出息的孩子大多出自於這四種家庭,第一種:和睦孝順。從古至今人們一直都說家和萬事興可見家庭和睦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在和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有強烈的幸福感也能讓孩子建立強烈的自信相反如果家庭不幸福不和睦孩子通常會缺乏自信而且呢心裡容易扭曲很容易就產生過激的情緒從而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孟子曰自製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德行和修養,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必然也會傳承優良的品質,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