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是詩聖杜甫的千古絕句,詩中描述的東吳即三國時代的吳國,位於現在的江蘇、浙江、湖南等省遍及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公元三世紀,孫權建立吳國政權,首都始建於吳(今蘇州),史稱孫吳,在曹魏、蜀漢、孫吳三國鼎立時期,吳國居於三個國家東南,又稱為東吳。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發端期,先後成立了多所當時國內甚至世界知名的大學,比如北洋大學堂、京師大學堂、燕京大學、東吳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大學、嶺南大學、輔仁大學等。
美國基督教監理會於1900年在蘇州創辦了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 SCU),這是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其前身是蘇州的博習書院、宮項書院和上海的中西書院。東吳大學是最早開設法學(英美法)專業教育的大學,也是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也可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還是最早創辦學報的大學。

1952年中國高等教育開始了改變全國高校命運的重大變革,即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調整的目的是將中華民國時期仿照美英構建的高校體系改造成仿蘇聯模式的高校體系,「向蘇聯學習」是這次院系調整的主方向。中央人民政府對全國舊有高校進行全盤調整,之前的綜合性大學均有大規模調整,全國所有私立高校在院系調整中被裁撤,分別併入其他公立高校,私立高校退出了歷史舞臺。

在院系大調整中,東吳大學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與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後改名為江蘇師範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於1982年改名為蘇州大學,英文校名恢復為Soochow University。Soochow是舊時蘇州的英文名字,發音接近「蘇州」漢字的發音,蘇州大學的校名與英文名字更統一,也可以說恢復了原校名。

1995年後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醫學院等學校相繼併入蘇州大學,進一步擴充豐富了蘇州大學的學科範圍,增強了學校的專業實力。

今天的蘇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在全國高校排名第49位,星級排名5星級,辦學層次為中國一流大學(特色),在江蘇省內排名第5名。蘇州大學在江蘇省乃至全國都是具有強大實力和發展潛力的高校。

東吳大學旅臺同學會於1951年首議在臺灣省復校,1954年在臺灣復校,建成了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也是臺灣最好的私立大學之一。臺灣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同宗同源,互為姊妹學校。2000年蘇州大學與臺灣東吳大學共同舉行了建校一百周年校慶。學校現有外雙溪及城中兩校區,文、理、外語三個學院位於外雙溪,鄰近臺北「故宮博物院」;法、商學院及推广部位於臺北市城中區。
蘇州大學與臺灣東吳大學雖然是兩所相隔千裡,分布海峽兩岸的獨立大學,但仍共用Soochow University英文校名,共同秉承「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 Grown Man)」校訓精神,共同傳承百年東吳大學的優秀傳統,繼續向更高層次的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