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絡語言也隨之而生,其中更是有不少網友自創的四字「成語」。比如:十動然拒、喜大普奔、累覺不愛、人艱不拆、不明覺厲……這些貌似「成語」的四字詞組,如果你看完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那麼你Out了,因為這些詞組就是在最近微博上風行的「網絡成語」。作為網絡時代的人群,要想跟上節奏,那就得看懂它們的意思。
這些「網絡成語」是怎樣出現的?記者調查發現,儘管從字面上看令人摸不著頭腦,但很多「網絡成語」並非胡編亂造,而是通過常用語句的縮寫形式,如「喜大普奔」就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四個意思相近的傳統成語首字結合而成;「人艱不拆」則是「人生已如此艱難,有些事就不要拆穿」的縮寫等。
還有一些「網絡成語」,甚至像傳統成語一樣,是由典故化用而來,如著名的「十動然拒」,便源於網絡上著名的「十動然拒」事件。2012年11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男生王文瑾,向他心儀的女生送出了一封他用212天時間寫的16萬字情書,但仍遭到拒絕。這一事件中的「女孩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一句被網友縮略為新詞「十動然拒」,紅極一時,「十動然拒」也就此成了常用的「網絡成語」之一。
剩下一些「網絡成語」,則多少有些誤打誤撞的意味,多是由常用的網絡詞語修改而來,如「火鉗劉明」的意思就是「火前留名」,是各大論壇網友灌水的常用語,但因為拼音輸入法的原因常打錯字,而網友又懶得糾正,久而久之「火鉗劉明」便取代了原來的詞語。
下面便是一些比較常見網絡成語釋義:
- 不明覺厲:雖然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但是聽起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表面詞義用於表達菜鳥對專業型技術型高手的崇拜,引申詞義用於吐槽對方過於深奧不知所云,或作為偽裝自己深藏不露的託辭。
- 男默女淚:2010年初出現的網絡用語,全稱為「男生看了會沉默,女生看了會流淚」,常用來形容某篇文章的主題,多與情感愛情有關。
- 火鉗劉明:是「火前留名」的意思,通常在一些有爭議的作品剛出來時使用,表示看好這作品會火的可能性,而在前排留名。此外,「山前劉明」是「刪前留名」的意思。
- 累覺不愛:是「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的縮略形式。源自一個帖子,一名95後男孩感嘆「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後引發眾多二三十歲的青年議論。
- 喜大普奔: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縮略。
- 細思恐極:是「仔細想想,覺得恐怖至極」的意思。
- 人艱不拆:是「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的意思。
- 說鬧覺餘:是「其他人有說有笑有打有鬧感覺自己很多餘」的意思。
- 啊痛悟蠟:「啊多麼痛的領悟」的意思,後面的「蠟」是因為網友說這句話時,常在最後加個「蠟燭」圖標以示杯具。
專家觀點:多數難長久
對於「網絡成語」現象,網際網路觀察家丁道師表示,網際網路是一個「創意為王」的地方,「在網絡上,只要你夠新、夠創意,就很有可能火起來,但它們來得快去得也快,大多數也就是一陣風的事情,只要網上有了新的熱點,這些『網絡成語』大多數很快就會被遺忘。」丁道師舉例說,《甄嬛傳》熱播時,所謂「甄嬛體」也曾紅極一時,但現在慢慢也就沒什麼影響了。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漆永祥也表示:「語言形成是大浪淘沙的過程,一個詞語能不能流傳,要看它的生命力。有些詞語現在網上很火很熱,可能兩周後,就沒了蹤影。」他說,這些新成語能火起來,主要是網友的新鮮感,而詞語本身大多數並沒有很深的內涵,僅僅是簡單的縮寫甚至錯別字,「這樣的『成語』是沒有生命力的,它們的影響範圍最多也就在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