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到「最沒有就業價值的兼職工作是什麼」時,被採訪的大學生幾乎一致認為是「發放傳單」,實際卻有37.5%的人發過傳單。「促銷」的勞動強度較大,也不能提高專業技能,被多數大學生列為「沒有就業價值的兼職工作」之一。但在實際操作中,有87.5%的人有此經歷,是兼職最多的一項。
儘管家教這類工作時間固定、工作環境安靜,且待遇不菲,一般是30-80元/小時不等,但家教往往單純重複以前知識,對專業學習和動手能力的提高沒有太大作用,也被多數大學生列為「沒有就業價值的兼職工作」之一,但做過家教的兼職大學生達到75%。
翻譯、文案策劃選擇率最高 兼職主要靠親朋介紹和中介
調查問卷顯示,「如果條件允許,你更願意做哪類兼職?」時,「翻譯」和「文案策劃」的被選擇率都很高,40人中有35人都選擇了這兩項,佔87.5%;選擇「導遊」的有30人,佔75%;25人選擇了「調研」,佔62.5%;24人選擇了「撰稿人」,佔60%。翻譯、策劃、導遊、調研、撰稿類兼職不僅能夠從專業技能、策劃能力、研究能力、文筆等方面給予大學生不同程度的鍛鍊,而且還能夠為大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發展儲備一些優質的人脈。
大學生尋找兼職工作主要有幾種渠道:一是通過親朋好友和同學介紹;二是兼職中介;三是學校勤工助學中心,但名額有限。除了熟人介紹、買報紙看招聘廣告外,也有人主動出擊,直接找到公司尋求機會。
兼職妨礙了學習,便是壞事一樁
大三小羅告訴筆者,「從大一開始我就踏上了兼職的道路,一個月能掙七八百元;大二的時候,一下子幹了兩份兼職,經常逃課,結果弄的自己筋疲力盡不說,還有幾門課『掛了紅燈』。現在我悟出兼職雖然是件好事,但當它妨礙了學習時,就變成壞事一樁了。」
小林是中文系一年級學生,家境比較困難,先後或同時做過家教、市場調查員和快餐店的工作。小林坦言:剛開始兼職時也怕耽誤學業,時間久了才發現,處理好了學習和兼職的關係,非但成績沒有下滑,能力也得到了鍛鍊,還賺足自己的學費、生活費,挺有成就感的。
金融專業大三的小陳認為:「一兩次的實習兼職經歷已經足夠,應該花更多時間在提高專業能力和英語水平上,這樣的『智力投資』才是最值得的。如果兼職的內容與所學專業無關,那無疑是浪費時間。」採訪顯示,大約四成的大學生與小陳持相同的看法。
老師家長:兼職不應荒廢學業、本末倒置
二外一位老師表示:「我不反對我的學生做兼職,目前就業競爭激烈,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非常看重是否有社會實踐經驗。然而,一些大學生為了做兼職經常逃課,有的班級甚至出現兼職從課堂上搶走近一半學生的現象,餘下聽課的同學也常常是瞌睡不斷、無精打採,這樣就本末倒置、荒廢學業了,實在是划不來。因此,大學生在兼職的時候要時刻謹記自己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學好專業課。理想的兼職是應該既有助於專業提高,又能獲取報酬,還能鍛鍊能力。」
12.5%的家長完全同意並鼓勵大學生去做兼職;25%的家長基本同意,主要是出於安全方面的顧慮;持有「無所謂」的家長佔12.5%;基本不同意、認為應該以學習為主的家長佔40%;完全不同意大學生做兼職的家長佔10%。
六成學生兼職上過當
調查顯示,有六成大學生表示曾在打工過程中遭遇欺騙和兼職陷阱,權益受到侵害。常見的兼職陷阱主要有——
陷阱一:虛假信息。
陷阱二:找藉口壓低待遇或不付報酬。
陷阱三:名為試用,實則白幹。
陷阱四:預交押金或合同費。
陷阱五:收取中介費再「玩失蹤」。
針對形形色色的打工陷阱,老師和做過兼職的「過來人」給大學生支招:要儘量通過正規可信的中介渠道;在做每份工作之前,都要弄清工作的具體細節,明確職責範圍和薪水,對於職責外的事情要敢於說「NO」;最好籤訂勞務協議,要學會保護自己。(記者 杜佳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