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隔60年,我國測量隊再次登頂珠峰
但其中過程的艱辛
所需要的「硬實力」
大家了解多少呢?
此次
我校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
潘樹國教授團隊
也在珠峰測量中貢獻了東大力量
究竟怎麼回事呢
快隨小編去一探究竟!
北京時間5月27日上午11點04分,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完成了峰頂測量任務。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潘樹國教授團隊與負責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內業數據處理的「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合作,共同研發了2020珠峰測量北鬥衛星定位觀測在線採集監測平臺,為此次珠峰測高貢獻了東大智慧。
據潘教授團隊青年教師高旺介紹,本次合作研發的平臺通過5G通訊專網,登頂測量前對大本營、二本營以及前進營的北鬥觀測數據進行多次了在線採集、即時存儲和質量監測工作,實現了高寒、高海拔環境下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衛星的同時接收、實時解析和質量評價。
自主研發 「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北鬥衛星觀測數據實時監測平臺(EarthNet)」,現運行在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
註:圖中不同顏色圓點實時觀測到的導航衛星,其中紅色的為北鬥衛星
該工作驗證分析了高寒、高海拔環境下的北鬥觀測質量,為此次珠峰登頂測量北鬥觀測預案和極端環境下高質量獲取北鬥觀測數據提供了參考,為未來珠峰高程測量增加北鬥觀測時長、提高測量數據安全性和實時性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目標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測量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
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今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測定珠峰高程是人類認識地球的一個重要標誌。
潘樹國教授團隊所在的儀科學院空間信息與導航定位研究中心,聯合交通學院測繪工程系,長期從事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及應用研究,主持研發的衛星導航網絡RTK定位技術、高精度北鬥地基增強定位技術、衛星導航基準站網系統已在陝西、天津、江蘇、湖南等十餘個省市實際應用,覆蓋國防、測繪、國土、交通、大型工程建設等關鍵領域,主要成果先後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
1975年
我國第二次測量珠峰時
有著東大人攀登的身影
2020年
國人再次登頂珠峰的背後
有著東大人貢獻的智慧和力量
聽了東大人與珠峰測量的故事
你有什麼樣的感觸
一起來留言區分享吧!
新媒體工作室
往期精選 Editors' Choice
文 | 東萱
配圖攝影 | 李小男 曹驍勇
原標題:《東大智慧!助力測量珠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